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基于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数据库,采用多水平建模分析来自全国100个区县421所学校12,023名小学4~6年级学生报告的学校心理环境特征对同学校12,019名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特点。结果表明:(1)小学4~6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中超过24%的变异来自学生以外的学校和区县。(2)在控制学生年级、性别、家庭背景和学校所在地、师资和生源特点等基本特征后,学校水平的心理环境特点仍然可以显著解释小学4~6年级学生认知能力10%~24%的学校间变异,其中公平与公正感的作用相对最强。(3)学校积极心理环境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作用具有累积性,并对女生、来自收入较低家庭、来自总体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学校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更强的保护性作用。本研究扩展了学校心理环境的多水平分析,为在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中开展学校心理环境的评估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整班联系、自愿参加的方式,选取北京市海淀、朝阳、昌平三个区的1350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歧视知觉问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班级环境气氛量表以及群体态度测验,考察家庭经济环境和学校班级环境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群体态度对它们关系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老师支持和同学支持对于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班级内聚力对于个体歧视知觉、满意程度对于群体歧视知觉也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2)同学支持对于个体歧视知觉的负向预测作用更为重要,老师支持则对群体歧视知觉的负向预测作用更为重要。(3)对于群体态度不同的流动儿童,环境因素对其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在个体歧视知觉方面,同学支持是态度中立组和态度偏城市儿童组的最佳预测因素,班级内聚力则是态度偏流动儿童组的最佳预测因素;在群体歧视知觉方面,老师支持对于群体态度不同组均表现出最为重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成就目标(Achievement Goal)是个体对从事成就活动的目的或意义的知觉,学业情绪(Academic Emotion)是指与学业学习、班级指导和学业成就直接相关的各种情绪。成就目标与学业情绪相互作用,即成就目标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情绪,学业情绪反过来也会影响成就目标。同时,成就目标和学业情绪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综合预测作用,学业情绪在成就目标和学业成绩间起中介作用。未来研究的方向主要在于深入探讨成就目标与更细分的学业情绪的关系,以及成就目标、学业情绪和成绩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业成绩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重要指标,受到认知能力、社会支持和学习动机等多重因素的显著影响,而这多重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共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标准化的认知能力测验、社会支持量表、学习动机量表对4,973名初中生进行测试,并以各科测验成绩总分的平均值作为学业成绩指标。结果表明:(1)认知能力、社会支持、学习动机均与学业成绩正相关;(2)社会支持在认知能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学业成绩表现越好,且其认知能力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越强;(3)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部分通过学习动机这一中介变量实现。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个体因素(认知能力和学习动机)和环境因素(社会支持)共同影响学业成绩的理论模型,有利于人们深入理解认知能力影响学业成绩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为提升学生学业成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5.
教师期望对初中生心理特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31名初中教师及其所教的1438名初中生为被试,运用多层线性模型(HLM)从个体和班级两个层面探讨了教师期望对初中生的学业、同伴接纳和学校满意度等心理发展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层面,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该生的学校满意度、同伴接纳和学业成绩;班级层面:教师对班级的平均期望影响班级的学校不满意感和同伴接纳水平,但不影响班级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6.
以小学五年级、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共35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10个月的追踪设计,运用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旨在揭示中小学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相互影响,检验交互影响模型和发展观。结果发现,在前、后测中,小五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得分呈现发展性差异,且均显著高于初二和高二学生;中小学生样本总体T1时间学业自我概念能显著正向预测T2时间学业成绩,T1时间学业成绩能显著正向预测T2时间学业自我概念,符合交互影响模型;小学五年级T1时间学业自我概念能显著正向预测T2时间学业成绩,符合自我增强模型;初二和高二学生T1时间学业成绩能显著正向预测T2时间学业自我概念,符合技能发展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变化,中小学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因果关系顺序也在发生变化,支持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青少年心理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家楣  陈宁  胡霞  丁志刚 《心理科学》2008,31(6):1291-1295
心理适应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更是现代社会中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为了了解处于社会迅速转型时期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地区青少年心理适应的状况,在全国调查的背景下,通过对上海地区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三年级1515名青少年的调查和对仝国数据的比较发现:(1)上海市青少年的心理适应性总体水平略低于全国;(2)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与全国不同的是初二年级的心理适应性最差;(3)适应性在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女生在生理适应方面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在人际适应方面显著高于女生;(4)学校性质、年龄、性别、家庭所在地、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月收入等因素与青少年心理适应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心理资本、学习策略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大学生学习策略问卷》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大学生4种学习策略和12种次级策略以及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大学生学习策略、心理资本与其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认知、元认知、动机情感以及资源管理等4种学习策略总体掌握较好;在12种次级策略中,大学生对情绪调节、环境选择、过程监控等策略的掌握较好,而对意志努力、准备复述、学业求助等策略的掌握相对薄弱。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总体情况是正面的,但也有约17%的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偏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和学习策略对其学业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心理资本对其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学习策略为中介。  相似文献   

9.
李晶  张杰  朱莉琪 《心理科学》2011,34(3):619-624
目的:考察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使用About me问卷与长处和困难问卷(SDQ)来调查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选取语文、数学英语和总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的指标,对自我评价和学业成绩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1)初中生的学业自我评价要好于高中生;(2)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学业努力程度和学业能力与学业成绩间存在正相关,尤其是自我评价的学业能力对各种学业成绩的正向预测作用都较大。长处和困难方面只有总分对数学成绩的负向预测作用较大。结论: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评价的不同方面表现出不同特征,初二年级在学业自我评价和长处困难上的得分都较高;学业自我评价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较明显,本研究中发现对困难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较弱,但困难总分对于数学成绩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651名六年级小学生及其所属班级的21名班主任为被试,考察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控制知觉对教师差别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教师控制知觉的中介作用及其学生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女生报告获得教师更多积极行为,男生报告获得教师更多消极行为;(2)在控制了学生性别与学校地区以后,学生学业成绩仍能有效预测教师差别行为中的机会特权、情感支持和指导控制等行为,教师控制知觉能够有效预测机会特权、指导控制、情感支持和负性反馈等行为;(3)教师控制知觉在学生学业成绩与教师差别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4)教师控制知觉的中介模型存在学生性别差异,男生群体为完全中介作用,女生群体为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究心理素质及其分维度在学生感知的学校氛围与主客观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被试,样本一抽取北京、陕西等七个省市10所中学7~12年级共1274名学生,样本二抽取重庆、湖南等四个省市7所中学7~12年级共2190名学生。结果表明:(1)学生感知的学校氛围与主观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客观成绩的正相关呈边缘显著,与心理素质存在显著正相关;(2)心理素质在感知的学校氛围与主客观学业成绩之间中介作用显著;(3)心理素质的不同维度在学生感知的学校氛围与学业成绩关系之间中介作用存在差异,其中认知品质在学生感知的学校氛围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稳定的正向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启示教育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营造积极的学校氛围,以此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尤其是认知品质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2.
应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对广州市58所学校的六年级学生数学成绩进行潜在分类,并分析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业负担状况。结果表明,学生样本按数学成绩可以分为三个类别:数学成绩良好组、数学成绩中等组、数学成绩较差组。此外,学业负担的轻重对不同数学成绩层次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者,他们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根据自我决定理论,自主支持型教师能够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促进学习动机内化,进而提高学业投入及学业成就。本研究通过对37篇教师自主支持与学生学业成就的实证研究(53个独立样本,18278名学生)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1)教师自主支持显著正向预测需要满足、动机、投入及学业成就;同时自主支持对需要满足、动机及投入的效应量高于对学业成就的效应量;(2)学生的需要满足及动机在教师自主支持对学业成就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但学业投入的中介作用不显著;(3)教师自主支持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在不同年龄、经济与文化背景下没有显著差异。综上,在未来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支持,以满足学生基本心理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业投入,提升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高中生670名,分别用学业情绪问卷、学习动机问卷和学习策略问卷来探讨学业情绪在先前学业成就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学业情绪的控制-价值理论和认知-动机模型为基础,运用偏差矫正百分位的非参数Bootstrap法对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积极学业情绪在先前学业成就与学习策略、学习动机间起完全中介效应;消极学业情绪在先前学业成就与学习策略、学习动机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自信与成就动机、综合测评成绩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车丽萍 《心理科学》2004,27(1):51-54
通过对289名大学生成就动机、自信的测试,探讨大学生自信与成就动机、综合测评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成就动机与自信相关显著。其中,追求成功的动机与自信诸维度呈显著正相关,而避免失败的动机与自信诸维度之间则呈显著负相关;(2)综合测评成绩与自信的少数维度有显著相关,与学生成就动机之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及再归因训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胡胜利 《心理学报》1996,29(3):268-276
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小学生对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特点;并运用韦纳的归因训练模式与策略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课堂的成就情境对小学生进行再归因训练。结果表明:小学生把课堂成就归因于努力、策略、能力、基础、兴趣、目的、难度。教法、心境和家境等10个主要因素,这些因素除家境外,均在不同课堂的成就情境中存在显著的差异;韦纳的归因训练模式与策略指导相结合的再归因训练能有效地改变小学生对不同课堂情境的成就归因倾向,增强其学习动机水平,提高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7.
18.
学校氛围是学校中被成员所体验并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相对持久而稳定的学校环境特征。它以成员的共同行为感知为基础,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PISA2003测试的数据为基础,采用多水平线性模型,考察了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和土耳其的15岁学生及其所在学校的校长知觉的学校氛围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1)学生知觉的师生关系、数学课堂秩序,校长知觉的学生士气、学校消极行为对数学成绩的显著预测作用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一致性;(2)数学课堂上的教师支持、教师负面状态、数学教师间的共识能显著预测部分国家/地区的学生数学成绩;(3)学生知觉的对学校的看法、校长知觉的教师士气对四个国家/地区的学生数学成绩均无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市12所中小学的416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层次回归方法考察了家长投入对子女学业投入的影响以及家长自主支持/控制的教养风格和子女的学业心理需要满足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中小学生的家长投入程度随学段升高而降低;(2)家长注重在家辅导方面的投入,在参与社区及学校活动等方面的投入较为欠缺;(3)家长投入对子女的学业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4)家长自主支持/控制的教养风格在家长投入与子女学业投入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且该调节效应部分地通过子女的学业心理需要满足这一中介变量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青少年时间态度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学业拖延问卷,对 73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究时间态度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揭示成就动机在时间态度与学业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过去消极、现在消极和未来消极与学业拖延呈显著正相关,过去积极、现在积极和未来积极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2)过去消极、现在消极和未来消极与成就动机呈显著负相关,过去积极、现在积极和未来积极与成就动机呈显著正相关;成就动机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3)成就动机在现在消极与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未来积极、未来消极与学业拖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