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苗利  陈晶  吴杨 《心理科学》2015,(2):366-372
审美认知是人类最高级最复杂的心理活动之一,在美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不同艺术类别及情绪效价的作品图片,考察美术专业与普通专业大学生对中西方绘画作品的审美认知差异。结果发现:美术专业学生与普通学生对西方画的审美认知差异极其显著,且美术专业学生对西方画产生的美感显著强于普通学生;而两类学生对中国画的审美认知差异并不显著;对于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两类学生都存在着审美偏好,且审美偏好一致,都对中国画产生的美感更为强烈;两类学生的审美认知反应时间差异极其显著,专业学生总体上要比普通学生进行更多更复杂的审美认知加工活动。研究表明,审美认知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对于美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是对人的一生爱好颜色的发展的横断研究。被试从3岁至90岁,共行13000余名。实验颜色有红、橙、黄、绿、蓝、紫、棕、黑、白、灰10种,用蝴蝶、衣服和正方形3种物体图形做成颜色卡片。要求被试分别从同形异色的色卡中选择一种最喜欢的颜色。结果表明:从幼年到老年对颜色爱好的变化是按一定的趋向逐渐转换的。颜色爱好的次序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3.
幼儿颜色爱好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幼儿颜色爱好的一般性特点。被试是4-6岁儿童,共340名,分为5个年龄组。使用红、橙、黄、绿、蓝、紫、棕、浅绿、浅蓝、粉红、黑和白,共12种颜色。以图片做呈现颜色的材料。采用表示不同颜色特性的5种图片(无意义图形、蝴蝶、小熊衣服、瓜果蔬菜和小彩笔).要求被试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实验结果表明:幼儿喜爱的颜色主要是鲜艳的红、橙暖色调和明度大的颜色;这种颜色偏好与客体对象的颜色特性无关;幼儿阶段儿童的颜色爱好具有突出的共同特点,表现出有别于其它年龄阶段的明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颜色偏好特点,为患儿创建适合心理特点的住院休养环境提供依据。方法自制2组颜色卡片,采用对偶比较法对30名住院患儿进行了7种颜色的偏好研究。结果:1.30名住院患儿颜色偏好结果依次为:黄,蓝,橙,粉,绿,红,白。2.有无白血病患儿颜色偏好顺序不同,红色与白色为两类患儿最不喜爱的颜色。3.不同性别患儿的颜色偏好顺序不同。结论了解住院患儿颜色偏好的特点对于充实相关理论,改善住院环境、提升护理质量、促进病人康复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色、形爱好的差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陈立  汪安圣 《心理学报》1965,10(3):83-87
人对顏色、形状有不同的偏好,这原是周知的事实。过去心理学对顏色的爱好研究很多。卡茲(S. E. Katz)和布律德(F. S. Breed)研究了5—15岁的儿童,各种顏色爱好的次序是:蓝、绿、红、紫、橙。国內陈鹤琴对小学生有关光谱各色的调查结果,表明对两端色彩的爱好胜过居中各色。温肇桐调查小学生对顏色的爱好次序,男的是:紫、黄、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对18岁至30岁的250名大学生进行了八套不同款式服装的15种颜色的爱好研究,结果表明:(1)男、女大学生都较喜爱白、天蓝、黑(衬衫除外)、大红、深蓝、蓝、咖啡色的服装(运动衫除外);(2)对不同款式服装的颜色爱好顺序存在着一定差异,尤其是对运动衫的颜色爱好表现出许多与其它服装颜色爱好不一致之处;(3)对服装颜色爱好的性别差异,在羊毛套衫的颜色爱好上表现得很明显。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单探测变化检测范式,考察了两维特征图形在视觉客体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机制,并对其容量进行测定。40名被试(平均年龄20.56±1.73岁)随机分为两个等组,分别完成实验一和实验二。实验一的刺激图形由颜色和形状两基本特征组成,实验二的刺激为由不同颜色和开口朝向组成的兰道环。两个实验结果均显示:(1)特征交换变化条件下的记忆成绩与单特征变化条件下最差的记忆成绩差异不显著;(2)空间工作记忆任务的成绩显著优于客体工作记忆任务;(3)被试在视觉工作记忆中能存储2~3个客体和3~4个空间位置。这表明,由两种不同维度特征组成的图形在视觉客体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中均以整合方式进行存储,空间工作记忆的容量大于客体工作记忆。  相似文献   

8.
不同自尊者对自我相关信息的记忆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主要采用4(自尊类型)×2(词汇效价)混合设计,探讨了178名不同自尊水平或不同自尊类型大学生对自我相关信息的记忆偏好。结果发现:(1)高外显自尊者比低自尊者有更积极的记忆偏好,消极记忆偏好差异不显著;高内隐自尊者则比低自尊者有更弱的积极回忆偏好及更弱的消极回忆偏好。(2)就作为组内差异存在的记忆偏好而言,所有被试均有积极偏好;就作为组间差异存在的记忆偏好而言,脆弱的高自尊者有更强的积极偏好,但低自尊者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消极偏好。结果提示不同自尊者对自我相关信息有不同记忆偏好。  相似文献   

9.
学习困难儿童和非学习困难儿童元记忆特点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承芬  赵海  付宗国 《心理科学》2000,23(4):421-424
本研究通过向62名学习困难儿童和56名非学习困难儿童呈现数字和图形两种记忆材料,就主试控制和被试控制条件下两类儿童的元记忆水平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找出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两类儿童的元记忆水平与其记忆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水平明显低于非学习困难儿童,而且两类儿童的元记忆水平与其回忆量均有较高的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探测变化检测范式,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三维双特征图形在视空间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方式。实验一的记忆材料为由颜色和形状两种基本特征组成的三维图形,实验二的材料为由基本特征和细节特征组成的三维图形。被试为60名大学本科生(实验1、2各30名,年龄在19~24岁之间,平均21.25岁和21.71岁)。两个实验的结果均显示:特征交换变化条件下的记忆成绩与单一特征变化条件下最小的平均检测正确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由两种异质特征组成的三维图形在视觉客体和视觉空间工作记忆中均能以整合的单元进行存储。  相似文献   

11.
图形颜色、形状及质地表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丁锦红  林仲贤 《心理学报》2000,32(3):253-257
记忆中的图形特征既可以按一定方式被直接储存,也可以按抽象形式存储。虽然目前尚无法确定图形特征(形状、颜色等)分别以何种方式存储,但可以肯定,图形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分开表征。那么,图形的其它特征之间是否也是可以分开表征呢?该研究中的两个实验对图形的质地与形状、质地与颜色之间表征关系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图形的质地可以分别与形状、颜色分开表征,这一结果提示,人们在记忆图形时,可以将图形的不同特征按分离方式进行加工。同时,通过对两实验结果比较发现,图形的形状、颜色和质地的记忆难度之间存在差异,形状最易,颜色最难,质地居中。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选取30名被试,采用任务分离实验研究范式探讨不同表面特征图片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以32张动物图片为实验材料,其中鱼类和鸟类图片各半。两类图片中一半为黑白图片,另一半为彩色图片,所有实验材料用E—Prime软件呈现在电脑上。结果表明:(1)不同表面特征图片的再认成绩(外显记忆)显著好于偏好再认成绩(内隐记忆),即外显记忆成绩好于内隐记忆;(2)在再认测验和偏好判断测验中,再认成绩和偏好再认成绩在图片表面特征的两个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3)控制组的偏好再认成绩显著好于实验组的偏好再认成绩,即控制组的内隐记忆好于实验组。结论:刺激材料的表面特征既是外显记忆的内容,也是影响外显记忆的重要因素;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高度依赖于刺激材料的表面特征,刺激材料的表面特征是影响两种记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试图通过实验检验自尊对词汇效价的记忆偏好。实验采用2×3两因素混合设计,包括被试的自尊水平及三种词汇效价(积极词汇、中性词汇和消极词汇)。先对被试进行自尊分组,然后让其记忆词汇材料,最后对其自由回忆的词汇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自尊存在记忆偏好。高自尊者对积极信息的记忆显著高于比低自尊者;对于消极信息的记忆偏好,二者没有显著差异;(2)高、低自尊者对积极信息的记忆都显著高于消极信息的记忆。  相似文献   

14.
抽象颜色偏好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采用对偶比较法对4~21岁人群779名被试进行抽象颜色偏好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4~21岁人群抽象颜色偏好顺序依次是蓝、橙、红、黄、紫、绿;(2)男生和女生对抽象颜色的偏好具有明最差异;(3)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时抽象颜色偏好具有明显差异;(4)抽象颜色偏好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变化,但是仍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5.
钟毅平  杨治良 《心理科学》1993,16(6):326-332
本研究探索非言语信息的内隐记忆。用新异的不熟悉的三维物体图形作为实验材料,物体决定测验评价内隐记忆,是/否再认测验评价外显记忆,操纵学习(?)测验间物体图形的颜色(实验一)和大小(实验二),80名被试参加实验一,另80名参加实验二。结果发现:(1)存在着非言语信息的内隐记忆,且与外显记忆相分离;(2)新异的不熟悉三维物体的颜色和大小由外显记忆的情节系统所表征,而非属于结构表征系统,从而支持多重记忆系统假说。  相似文献   

16.
20岁至90岁成人的某些记忆活动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工作是我们过去关于记忆年老化研究的继续。记忆材料为自行设计并与全国若干单位协作编制的“试用临床记忆量表”。受试为健康成人210名.分为7个年龄组,各组性别、文化匹配。每组有20名并作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检查。结果:1.成年至老年记忆变化总的趋势是,50岁组开始有明显减退,70岁后又有更显著的减退。2.在智力匹配条件下记忆年老化趋势相同(20、40、50、60、70岁年龄组)。3.无意义图形再认和有关联想学习年龄差异最小,无关联想学习和人像的姓氏,爱好特点回忆年龄差异最大,表明老年人建立无关的全新的联系困难。据此,作者指出老年记忆障碍可能是编码储存和提取困难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作者近年来对中国儿童同色配对、颜色命名和颜色爱好方面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中国儿童在同色配对中,到2.5岁阶段表现出一种“飞跃”现象,正确配对率达95.8%。中国儿童对颜色命名能力的发展,沿着如下规律,先是对红色能正确命名,然后是白和黑,再后是黄和绿,最后是蓝、橙和紫。对颜色爱好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汉族、朝鲜族、维族或是壮族儿童在学前期阶段均倾向于以暖色调及鲜艳色调(如红、橙、黄色调)为喜爱色,而不怎么喜欢冷色与灰暗色调(如黑、蓝、紫等色调)。  相似文献   

18.
记忆系统中图形不同特征的提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锦红  林仲贤 《心理科学》2001,24(3):273-275
在长时记忆中,图形的颜色、形状和质地等三个特征可以分开表征。那么,图形的不同特征以何种方式提取?在提取过程中,图形的这些特征被激活的程度是否存在着差异?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提取线索再认成绩的比较,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长时记忆中,图形的形状、颜色和质地的相对痕迹问无差异,而绝对痕迹不同,形状最强,颜色最弱,质地居中。当然,当图形特征数量增加时,它们之问的相互作用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进一步的研究还应考虑到不同特征组合的提取特点,图形的其他特征(如大小、位置等)的提取特点。  相似文献   

19.
广州大学生对衣服款式及颜色爱好特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心理物理学的等级排列法,用男女各16种服式及27种颜色布样做材料,随机抽取广州市五所大学一年级学生男女各30名为被试,对被试的服式爱好和颜色爱好特点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单纯对布样颜色爱好的顺序与对特定服式的颜色爱好顺序不一样、衣服款式不同,喜欢配搭的颜色的爱好等级顺序也不同。(2)当前男女大学生都喜欢活泼大方、文雅、有朝气的服装款式,而不喜欢过时的、古旧的服式。(3)从颜色明度来看,大学生喜欢明度大的(反射率Y大的)颜色,不喜欢明度小的(反射率Y小的)颜色。其颜色爱好变化趋势是从明度大的颜色向明度小的颜色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两个实验任务,探讨了颜色、大小和形状对68名8~10岁儿童归纳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相似性任务中,当测试图片分别与两组前提图片在大小和形状(颜色)上一致时,儿童认为测试图形与大小一致图形具有相同属性;当测试图片分别与前提图片在形状和颜色上一致时,儿童倾向于选择形状一致图形具有的属性。在变化性任务中,当两组前提图片分别在大小和形状上变化,而测试图形与前提组图形不同时,儿童认为测试图形与大小变化图形具有相同属性;当两组前提图片分别在颜色和大小(形状)上变化时,儿童的选择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同时变化每组前提图片的两个特征差异不显著,表明单独变化颜色、大小和形状来构成推理任务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