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急剧的社会转型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逻辑思维和思想观念影响巨大。传统的信仰体系受到威胁,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和正常心理造成冲击。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由信仰危机引发的信仰安全威胁,既涉及大学生自身理想信念和前途命运,又关乎高等学校培养品学兼优人才的目标任务,更重要的是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笔者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信仰安全的诸多因素,试图构建大学生信仰安全防范体系,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美是一种心灵体操——谈大学生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向低格调的大众影像文化及通俗文化认同的倾向。只有通过系统的美育,使之对美的追求深刻化、系统化和自觉化,才能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健康发展。大学生完美的形象主要由青春朝气、修养风度等方面组成。我们要把美育作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引导大学生追求高水准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大学生达到内在人格美和外在形体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李琨 《美与时代》2014,(3):116-11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社会多方面的挑战,同时处于特殊的年龄时期的他们在心理上很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而在广大的大学生中间,存在着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贫困生”。这一特殊的群体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的经济状况与普通的同学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差异,而经济状况又恰恰是最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关注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谈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必要性和设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曾红梅 《心理科学》2003,26(6):1110-1113
心理学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属于师范教育类课程之一 ,而近年来 ,我国一些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等也先后增设心理学为公共必修课或公共选修课。1 高校开设公共心理学课程的必要性1.1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 (十七八~二十四五岁 ) ,有人把大学生归为“边缘人” ,即介于两个群体边界上的人。“成年初期的青年 ,特别是大学生 ,虽然已脱离孩子的群体 ,但尚不能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常被排斥于成人行列之外。其典型的心理表现是内心矛盾、抱负水平不确定和易采取极端立场。”我国心理学家张增杰根据研…  相似文献   

5.
人格品位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和趣味的高低. 大学生被人们誉为时代骄子,祖国的未来.确实,绝大多数现代大学生也无愧于这一称号.但是,无庸讳言,也有部分大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不错,能力不低,但人格品位却不高.有的表现为道德败坏;有的表现为庸俗低级;有的表现为唯利是图;有的表现为不珍惜生命;有的甚至于为了名利而丧失起码的人格尊严.既无人格,何谈品位?  相似文献   

6.
王盛枝 《美与时代》2007,(10):135-136
由于应试教育的实施,以及大学美育活动的缺失,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对审美产生很多误区,严重影响了他们人生观的形成.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这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书法课是一门集艺术、技术、文学、历史等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大学开设公共书法课,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审美情趣的培养,加强文化修养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提高综合素质有都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冯廷敏 《心理科学》1997,20(4):333-335,,339,
本文对Cattell16PF以大学生为被试在越南进行了修订。结果表明,修订后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与中国大学生常模相比,重测信度略高;其余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9.
宗教这个曾被忽略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诸多冲突和争端后,让所有人都不得不对其重新审视和定位。它的复杂性、敏感性,多变性,对信众的强大影响力等特点都决定了其重要的地位。基于以上特点,要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通过对宗教的基本常识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宣传,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培养他们正确看待宗教纷争、正确理解宗教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艺术教育是大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要想真正地理解中国画的深刻内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分析,了解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二是了解“气韵”在中国画创作中的重要性;三是中国画讲究诗画一体,情境交融的“意境”表达;四是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和造型特点,从而更深刻地感受传统中国画的魅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使自己从审美、道德、文收素养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