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纹饰中蛇的形态多样,文化表征也不尽相同:有原始的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医药疾病以及助巫通天地、驱鬼邪等文化内涵。伏羲、女娲蛇身交尾,是原始先民蛇图腾崇拜的体现;二蛇交尾含有强烈的性及生殖崇拜;龟蛇合体突出了阴阳媾精、生命延续的主题;珥蛇、操蛇、戴蛇、践蛇等形象,彰显了蛇在巫者沟通天地中的神媒作用;蛇能晓医识药、致人病亡的传说,以及古代先民在避疫、杀鬼、治蛊中的应用,赋予了蛇神秘的巫的色彩;先民借鉴于蛇屈和蛇行气而产生的导引养生术,表达了古人追求健康长寿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马王堆帛书《系辞》中的“马” ,其义同于“数”。根据《素问》的记载 ,“数”是人中之阴阳 ,“象”是天地之阴阳。这与帛书《要》篇中将《易》归于“人道”的说法相通。另外 ,据秦汉时代的流行观点 ,伏羲画卦的传说也与人道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对颇有争议的先天八卦及《洛书·河图》的产生和最初含义进行了探讨。首次发现,伏羲氏是在甘肃天水龙马山,观变于隔河对岸卦台山的阴阳变化而画卦的。天水卦台山“三阳”时刻的阴阳变化现象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即四季,八卦即八节。四象八卦阳顺法编序,便是象序1、2、3、4,象数6、7、8、9和卦序(失传)卦数(洛书)。《洛书》是反映八节二十四气哲理的节气图。同时意外发现,《河图》是阴阳闭合周期图。说明伏羲八卦系列及其数日《河图·洛书》,是上古先民研制历法的一项纯学术思维系统工程,包括六个单项成果,互不可分。只有用我国农用节气历法,才能全面系统的通解先天八卦系列及其数图《河图》和《洛书》。  相似文献   

4.
正儒学顺应中华民族上古、三代文化的大流、主流发展而来,是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连续性与统一性的重要保证与凭借。刘勰《文心雕龙·原道》中指出:"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玄圣创典,素王述训",刘勰的说法承汉人观点而来。《汉书·艺文志》认为,易为大道之源,而易道经过了"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历史演进过程。三圣即伏羲画八卦、文王重卦、孔子作十翼,三古即上古、中古、近古。刘勰认为,易道是中国人文教化的开始,伏羲画卦是开始,孔子作"十翼"是终结与完成,孔  相似文献   

5.
占与学的关系,既是易学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船山易学非常关注的问题。他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占学乖离,主张占学不可偏废、兼顾并举,提出了以“占学一理”为特色的占学观,这不仅对处理占学关系有理论价值,而且对正确把握《周易》的性质及宗旨也有启发。一、反对占学乖离船山从《周易》本身出发认为,伏羲、文王、周公诸圣作《易》都主张占与学两者不可偏废,他们在重视占卜之术的同时,也注意到天人之理。他说:“伏羲氏始画卦,而天人之理尽在其中矣。”(《周易内传发例》一)伏羲画卦伊始,其卦象中阴阳二交升降、多寡隐见,主要的…  相似文献   

6.
发端于邵雍的先天象数学较之汉易象数学在问题意识上转进一层,以追求形上之易道为理论旨趣。承此旨趣,朱熹认为先天象数学的两个横图以太极生两仪的"一每生二"为原则,表面上反映的是伏羲如何画卦的问题,而其实质蕴含的则是太极与阴阳动静一体、生化无穷的哲思。在朱熹看来,先天诸图呈现了太极阴阳的本然之妙,是易道之根本,故可以统摄周敦颐的《太极图》。由此,作为伏羲易学的先天象数学也成为朱熹道统说的本源所在。  相似文献   

7.
天水市三阳川的卦台山是伏羲“仰观俯察”观物取象(则之)和创造原始易学的历史缩影.由于后人的不断附会,卦台山被人格化,周围的山、水和村庄被赋予了生命,三阳川卦台山下的十二村庄和二十四个自然村也被喻为十二生肖和二十四节气,从而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原始天象(文)图.《周易》作为中华民族的源头文化,在天水时空上的重合,表明《周易·系辞下》所说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而画八卦的描述以及史书记载的伏羲诞生于成纪(天水)并不是空穴来风,应该是历史因子、口传史和实物的契合.  相似文献   

8.
易卦次序图是道家和道教教义的基础 ,它以严格地卦形的衍变表达了宇宙万事万物的排列次序。从哲学的角度看 ,易卦次序图包罗万象 ,其间蕴藏着自然的、社会的众多规律。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出很多的宝藏 ,服务于人类。传说易卦次序图创始于伏羲氏 ,经华山陈抟的发展 ,三传至邵康节 ,并扩展为六十四卦图。 (见图1)这幅抽象的 ,由阴阳符号组成的逻辑系统奥妙无穷。中外学者已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中广泛应用。通过实践 ,人们逐步认识到 ,易卦次序图是哲学思维的基石 ,使用它可以出入多种知识的门径。古人破卦解易 ,多从事物生成理论方…  相似文献   

9.
在六十四卦的多种排序之中,传本<周易>卦序、京房八宫卦序和宋人伏羲卦序最为突出.它们分别代表了三种治易思想:阴阳、五行、图数.易学在传统上被划分为象数与义理两类.通过对三种卦序及其和关思想的研究,我们认识到,易学研究所呈现的实际上是以象致与义理的两分法为经,以<周易>经传文、五行原理与图数的三分法为纬所形成的纵横交错的学术形态.所谓学术流派之分只是治学特色的区别,学者唯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才能充分认识易道.  相似文献   

10.
李之才以卦变名家,其相生卦变与反对卦变以专言象数、不释文辞为原则,对此前致力于解说卦爻辞的卦变传统作了根本改造,对旧有传统辗转相生、两爻相易的卦变方法也有调整。李之才传人邵雍罕言卦变,前人对邵雍易学中所谓卦变内容的认识多出误解。邵雍罕言卦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卦变说以乾坤为本的理论前提存在困难。通过提出一分为二的成卦学说,邵雍将阴阳确立为根本,将乾坤还原为诸卦,确立了不同于卦变说的理论前提。这一改造实现了对卦变说的奠基与兼容,成卦与卦变被整合入邵雍伏羲之易与文王之易的易学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1.
<正> 如实了解《周易》卦爻辞思想及其与孔子的关系,是正确认识中国思想源头和孔子思想渊源的前题。《周易》可分为符号(卦画)与文字(卦辞、爻辞)两部分。卦画不是语言概念,人们从来没有用卦画来进行思维,它也不是记录思想的工具,而只是一些空洞的符号。卦画的基本符号一、—不具有哲学中阴阳范畴的意义。只是到了战国时期,《周易大传》的作者们才用阴阳范畴解释一、—这一对基本符号,《周易》的卦画结构才第一次得到全面解释。卦爻辞则是周公、召公为了使成王、诸侯及其后嗣子孙居安思危,常怀忧患意识,指导史巫将历年存放于“金縢之匮”中的命龟之辞及其他历史文献,加以整理,编写而成的文王、  相似文献   

12.
皮锡瑞相信伏羲画卦,同意司马迁等人以文王重卦的观点,认为卦、爻辞都是孔子所作,并以“十翼”中的一些篇目出自孔子.皮氏论《周易》的作者和成书时代彰显了他对“汉学“的尊崇,体现了他崇经尊孔观念.由于他有着今文经学的立场,所以其对易学各派的评论也多受先人为主的经学观念的影响.皮锡瑞对王弼义理易学表示推崇,然而他并不忽视象数之学.他从易学史的高度论述了清代易家之易学.在具体的治《易》方法上,皮氏有继承,也有创新.他推崇焦循以“假借说《易》”,还主张以汉碑证《易》.  相似文献   

13.
在原始社会里,对种族繁衍的重视导致了生殖崇拜的产生,因而使得中国的彩陶艺术与生殖崇拜观念有着多方面的联系.由于马家窑文化时期经历了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盛期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的过程,因此先民们的生殖崇拜观念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在马家窑彩陶艺术中留下了特有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易学是在心灵遥感演化机理的特异功能效应中形成的人类最原始、最庞大、最重要、最深层次的知识结构。在伏羲画八卦创《易》开创人类知识和文明传说的数万年以来,中华民族把物理与精神因果关系或逻辑概念地体验或判断,进行形式或辩证推理而构成了综合模式的易学。据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毛渐在唐州民间发现的古《三坟易》说明在以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为卦序的民族文化源头活水的《周易》以前,还有天皇伏羲氏的“山坟”即以君、臣、民、物、阴、阳、兵、象为卦序的《连山易》和人皇神农氏的“气坟”,即以天、地、木、风、水、火、山、金为卦序的《归藏易》,地皇黄帝的“形坟”即以乾、坤、阳、阴、土、水、雨、风为卦序的《乾坤易》。如《北堂书钞·艺文部》引桓谭《新论》说:“《历山》(即《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太平御览·学豁》亦引《新论》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另据山东大学一位教授不完全统计,易学的版本达三千多种,四川一位易学家认  相似文献   

15.
胡煦易学的河图洛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煦是清初著名易学家,治易兼采汉宋,融合象数与义理,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胡煦认为《周易》为传道之书,阐述天人合一之旨,而欲明周易所传之道,必须从研究河图、洛书开始。他认为河图、洛书同为伏羲画卦之资,反对以洛书为作《范》之具的观点。关于河图、洛书的关系,胡煦提出“河图合而洛书分,河图先天洛书后天”,“图为先天是流行之气,书为后天是对待之形”,批评先天对待后天流行的观点。基于河图先天的看法,胡煦提出“先天河图无拆法”,批评拆补之说,提出羲图文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女娲又称女娲氏、娲皇,传说其人首蛇身,是伏羲的妹妹和妻子。神话中其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后来逐渐成为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婚姻之神。从历史的观点看,其应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上古氏族首领。当然,除了前述神迹,历史记载还有一些事迹,比如制造笙簧。女娲与其他中原的古代皇与帝一起创造了灿烂的中原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音乐及诗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世代相传,至今仍有遗留,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7.
正《易经》将宇宙天地和人类社会总结为阴阳两种势力,并认为是阴阳两种力量的交互感应,推进了宇宙天地和社会的发展。阳代表天,阴代表地,阴阳交感产生万事万物。阳代表男,阴代表女,阴阳交感产生人类以及社会。所以,《易经》中一些"吉"的卦,一般都是上下两卦具有相通交感性质的,具有运动变化的特征;与之相反,一些"凶"  相似文献   

18.
周山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全书共33万字。本书由内篇、外篇、释义三大部分组成。内篇以《易经》为研究对象,从"发生论"、"符号论"、"辞论"三方面展开,探讨卦爻画的产生过程、六十四卦推理系统基本推理规则和方法、卦爻辞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认为:阴阳爻画源于数字、经卦、复卦的演变与我国象形、会意文字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同  相似文献   

19.
目前所发现的出土文献中的易卦符号,不是数字卦,也就是说并非由数字构成。数字卦所谓的集中说,十进位数制说都不能成立。这些易卦仍然是由符号构成的,对出土的易卦符号要区别经文和实际占筮,在实际占筮中应该是由四象符号构成,而在经文中则就是阴阳卦画。出土文献中两组并列的易卦,一般看作是本卦和之卦的关系,但不符合本卦和之卦的出卦概率,而符合两次占卦的出卦概率,因而实际可能是两次占筮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长安西仁村陶拍数字卦解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长安西仁村西周时期陶拍上的数字卦来源于《周易》类的筮书,其筮数脱胎于阴阳爻画,其6卦 二二相耦,分为3对覆卦,可能是出于覆体为占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