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莫言对于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常的语言表达力,使他的作品在文坛上独树一帜。其中,对色彩词汇的运用是莫言语言风格的一大亮色。在莫言八十年代的作品中,随着写作风格的逐渐成熟,前期明朗的情绪和柔美的写实格调逐渐向中后期先锋性和实验品格转变,色彩词汇的使用更为丰富,风格也由清新明丽转为浓烈神秘。色彩词汇的运用,既显示出了莫言八十年代创作风格的变化,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词语不仅能够指代事物,具有传神、生动的表达效果,而且能够构成独特的意境美。色彩词语的妙用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形象再现,是作者审美意识的形象外化,是作者心灵与精神的大胆展露,是物象风韵美的张扬,是文学作品意境美的诗意表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几千年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不但将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虚化出来,且演绎出许多神兽造型,传统的石狮就是最为典型的神兽造型.历代石狮造型的变化,无不体现着当时审美取向的演变,也给我们以很好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成为席卷世界的一股风潮.在内容上,它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介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新闻"软"化;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当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文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雕塑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雕塑创作主体的地位显得非常突出。作者的修养、学识、审美取向对于其雕塑创作的发展至关重要。雕塑家应在创作中坚持正确的审美取向,推崇真善美、注重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作品,使雕塑艺术永葆生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比较,剖析在不同的美学基础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方风景油画创作中各自不同的审美取向。油画风景画最早出现在西方,而中国的山水画是经过隋唐时期的演变逐渐成熟并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鼎盛。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历史积淀导致了二者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有着根本的不同,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中国油画风景画的未来发展,必然会形成有别于西方的独有面貌。  相似文献   

7.
所谓城市色彩,即指城市公共空间一切裸露物体表面在光的作用下被感知的色彩综合,如建筑表面、植物色彩等,因此,城市色彩对于城市地域人文及城市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试从形态语义学角度分析城市色彩的特征及功效,尤其对其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重要性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色彩是一切视觉艺术中的核心元素,不仅呈现出作品的外貌,更蕴含着作品的内涵和灵魂。动画中的色彩遵循一般的创作规则更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通过对色彩的分析并结合经典案例总结其在动画创作中的作用,研究应用的方法与规律,使之更好的服务于动画创作。  相似文献   

9.
色彩油画作品的创作是一种色彩笔触、色彩心理和创作者感情的融合。作为绘画语言的色彩,不仅是画家情感的表现,也是画家精神的深化。当然,色彩心理也广泛运用于油画创作中。画家将自己的心情和思想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通过查阅大量西方绘画资料发现,在油画创作中,色彩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和绘画技巧,画家对画面色彩的表现和处理,在不同时期有些不同的发展和理解,同时,色彩心理效应也影响着油画创作的时代语言和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色彩绘画发展至今,有着不同的发展脉络,其在油画创作中的作用也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10.
色彩作为绘画过程中的重要表现手段,是画家表达自身艺术理念和艺术实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现代绘画的创作过程之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对"色彩构成"的应用,并藉此来取得一个良好的绘画效果,是需要进行深入实践和探索的。文章主要就色彩构成在现代绘画创作中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伦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的别具一格的审美理念,其渗透在中国人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从"住"出发,以传统住宅四合院为例,探究其蕴含的"父子有亲""长幼有序"男女有别"这三大中国审美的伦理性。  相似文献   

12.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主要实施了门诊预约制、全科门诊、打包收费、坚持公益性、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等先进的医院文化和管理方式,在内地公立医院体系内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和现代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在医院的运行过程中,也根据内地医疗服务环境的特殊情况,对预约制等相关制度进行了调整,同时也遇到了药品采购价格高,政府补助将会逐年减少等困难。肯定了医院管理模式对内地公立医院改革的借鉴意义,提出了强化政府责任、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尊重医生的劳动价值、注重社会效益、提高医生待遇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原始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孕育了艺术,并逐渐形成了实用性、功利性、美感性的艺术审美形态。文章试图对原始艺术的审美形态与绘画审美功能的关联性、其价值取向在当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对当下艺术界的一些审美乱象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媒介的形态是否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直接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果。美的媒介形态可以大大促进信息的传播,而不理想的媒介形态因在传播过程中与受众的审美需求不匹配,导致信息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从受众的审美体验层次出发,由浅入深分析受众审美需求,可以提升数据新闻传播效果,从而实现数据新闻的审美传播。  相似文献   

15.
俗文学二人转在现阶段的火爆,原因诸多,既有本文学样式的特点,如土野文学、喜乐传统的体现;也有本行业艺人的与时俱进、善于学习,如融合诸艺、准确定位。它体现了“尚俗”“尚性”的大众审美趣味,为普通大众提供了实现心理诉求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张胜超 《美与时代》2013,(12):95-95
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中的特有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如何在不断发生、衍变的文人画历史流程中,理解和把握文人画特定的内涵与外延,认清文人画这一艺术形式自身的规定性,从而为文人画艺术批评和审美评价提供标准,对文人画及其审美价值取向进行客观评价和批判地继承。这样,我们才有理由对文人画进行合理诠释。  相似文献   

17.
黄玮 《美与时代》2007,(3):70-71
本文着眼于合唱艺术中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期通过合唱实践不仅培养青少年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引导他们选择格调高雅、情趣高尚、健康向上的审美价值取向,促进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霞  朱林 《美与时代》2004,(12):26-27
对艺术品的审美欣赏是必要的,情感在艺术欣赏中主宰着欣赏者的心灵,通过对情感方面的审美欣赏来进一步地走进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意大利歌剧作家.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卢卡市的一个音乐世家,6岁丧父,跟随卡尔洛·安杰罗尼学习演奏管风琴和钢琴,10岁进唱诗班,14岁在市内各教堂中任管风琴手,这一时期他对歌剧的接触较少.直到18岁时观赏了威尔第歌剧名作<阿伊达>,他立下从事歌剧创作的宏愿,1880-1883年在米兰音乐学院进修,他的毕业作品<交响随想曲>,风格统一,乐思清晰有力,和声独特,配器色彩丰富,已预示后来常见于他歌剧中的旋律和管弦乐风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的色彩丰富多样,跟中国的文化、宗教、政治有着很大的关联。在中国一脉相承的文化大背景下,色彩也如同文化一样时而辉煌夺目,时而婉约低沉。中国画产生的同时色彩就在不断进步,进入当今多元化新时代,该秉承何种的色彩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