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阅读文章难易程度与文章字词和内容在小学生篇章阅读迁移中的作用。被试分为阅读水平高、低两组。采用个别方式施测,以阅读时间和阅读准确性为阅读迁移的指标。结果表明,低水平组被试的篇章阅读迁移主要依赖词汇表征;高水平组被试的篇章阅读迁移主要依赖内容表征,换言之,容易文章主要以内容表征进行迁移;困难文章主要以词汇表征进行迁移。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重复阅读下语境丰富性和生词重复暴露对儿童附带性新词学习的影响。实验设为三种学习条件:多语境重复、单语境重复、基线。结果显示,在反映词汇加工早期阶段的凝视时间和晚期阶段的总注视时间上,均表现为多语境重复学习后的词汇加工时间显著短于单语境重复条件和基线条件,且后两者间无差异。结果证明,儿童在重复阅读过程中对丰富语境线索的使用是附带性词汇学习发展的主要原因,而生词单纯的重复暴露并未产生明显效果,进一步表明只有在丰富的语境环境下单词的重复才会提高儿童新词学习的质量。关于语境丰富性和重复在附带性词汇学习理论和语文实践教学价值上的启示将被讨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探讨中文阅读中无关言语效应的影响机制, 操纵了背景音的类型(有意义背景音、无意义背景音、无声), 通过3个实验考察其对简单句、复杂句、篇章阅读的影响。结果发现, 被试在无意义背景音条件下加工三类阅读材料时的眼动指标与无声条件相比差异均不显著; 但是, 在有意义背景音条件下, 被试在进行复杂句和篇章阅读时的眼动指标与无声条件相比差异显著, 而在简单句阅读中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 语义属性才是影响无关言语效应产生的关键因素, 其所起作用受到阅读任务难度的调节, 而对阅读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晚期的词汇加工和语义整合阶段, 本研究结果支持了语义干扰假说。  相似文献   

4.
采用眼动记录技术考察有意义言语、无意义言语和安静环境对老年和青年读者篇章阅读和词汇加工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安静和无意义言语条件,所有被试在有意义言语条件下的篇章阅读速度降低,平均注视时间更长,向前眼跳长度缩短,目标词上的总注视时间更长,表现出显著的无关言语效应,而这一效应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结果表明,与青年人相同,老年人的后期词汇加工和篇章语义信息加工受到了无关言语中语义成分的干扰。说明在自然阅读过程中,老年人抑制背景言语语义信息干扰的能力与青年人相似。  相似文献   

5.
李杰  侯友  王凤梅  姜淞秀 《心理科学》2013,36(2):350-355
采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探讨非熟练蒙英双语者的词汇与概念表征特点。选取165名非熟练蒙英双语者为被试。实验自变量为语言条件和学习条件,因变量为任务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发现,词汇判断任务中未产生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表明非熟练蒙英双语者的词汇表征是分离的;语义判断任务中产生了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表明非熟练蒙英双语者的概念表征是共享的。在概念判断任务中语言内启动是对称性的,说明语言内启动可能发生在词汇水平;而语言间启动效应是非对称性的,即英-蒙条件产生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而蒙-英条件未产生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结果支持修正层级模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重复知盲发生在知觉阶段还是在记忆阶段。采用快速视觉系列呈现(rapid serial visual representation, 简称RSVP)任务, 让被试即时回忆80个词表中呈现的词。操作了词表中目标词的重复数, 分为无重复、单刺激重复(重复一对)和双刺激重复(重复两对)三种, 和目标词的情绪效价, 分为中性词和情绪词两种。结果发现, 对目标词回忆的正确率是:当目标词和非目标词都是中性词汇, 即二者的情绪效价强度相当时(实验1), 在无重复条件与双刺激重复条件下无差异, 二者均大于单刺激重复条件; 当目标词是消极词汇, 非目标词是中性词汇, 即目标刺激的情绪效价强度大于非目标刺激时(实验2), 无重复条件与单刺激重复条件无差异, 二者均大于双刺激重复条件。结果表明:(1)RSVP 任务下词表中有双刺激重复时, 如果刺激的效价强度相当, 出现重复优势; 如果目标刺激的效价强度高于非目标刺激, 出现重复劣势; (2)人们会主动分配更多的注意资源给效价高的刺激, 重复知盲产生在记忆阶段, 支持注意资源分配最优化假设。  相似文献   

7.
使用图片命名的重复启动范式来考察同一语种内和不同语种间条件下图片的重复呈现对词汇生成的启动效应。结果表明,语种内重复启动显著大于语种间重复启动,汉、英语种内重复启动效应无显著差异;语种间条件下两种语言间的重复启动存在不对称性,汉语—英语的启动大于英语—汉语的启动。实验结果支持词汇/概念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8.
对149名小学一年级汉语儿童的口语词汇知识进行历时6年8次的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小学儿童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轨迹,并在控制相关变量后,考察了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对儿童六年级时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的口语词汇知识呈持续地非线性增长,其中三年级和五年级是儿童口语词汇知识发展的快速增长时期,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表现出差异稳定的发展模式;(2)控制一般认知能力和相关阅读认知技能后,口语词汇知识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可显著预测六年级时的阅读准确性、阅读流畅性及阅读理解,且对阅读准确性和阅读理解的预测比对阅读流畅性的预测更强;相对于起始水平,口语词汇知识的发展速度对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9.
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莫雷  李利  王瑞明 《心理科学》2005,28(6):1288-1293
采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探讨熟练中-英双语者的记忆表征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词义决定任务条件下,发现了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实验一);在词汇决定任务条件下,没有发现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实验二);在学习阶段完成概念任务、测验阶段完成词汇任务的条件下,没有发现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实验三)。总的实验结果表明,熟练中-英双语者可以不需经由汉语对等词而从英语单词直接获得概念表征,这一结果支持了概念调节模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重复阅读对母语为汉语的大学生阅读英语语篇的作用。研究采用2(目标词词频:高频、低频)×5(阅读遍数:1遍、2遍、3遍、4遍、5遍)的两因素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1)随着阅读遍数的增加,读者的阅读理解正确率呈上升趋势,总阅读时间、注视次数、回视次数和平均注视时间显著降低,平均眼跳幅度显著增加;(2)阅读遍数与目标词词频的交互作用显著,表现为重复阅读对低频词识别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对高频词识别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重复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对英语语篇的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1.
冯建新  乔瑞  李茜  潘婷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12,35(5):1054-1059
通过三个实验分析比较同一篇文本前后两次阅读过程中每个句子的阅读时间,探讨汉语文本阅读中的重复获益效应。结果发现(1)汉语文本阅读中存在重复获益效应,并且被试倾向于对没有标题的文章命名;(2)产生重复获益效应的重要因素是在阅读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情境模型;(3)当前后两篇文本的情境内容高度相关时,主要是情节重复效应影响文本阅读,当情境内容低相关时,抽象重复效应将影响文本的阅读。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视频信息加工任务.考察在无指导的自然阅读状态下.字幕在小学一,三年级儿童伴随学习中词汇获得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蒯读有字幕视频材料任务中.一、三年级儿童均可伴随学习到字幕中的生字,并且在高生字密度条件下习得的生字量要显著多于低生字密度条件;(2)一年级低阅读水平儿童在全文注音字幕条件习得的生字量与高阅读水平一致,但在无注音条件则显著低于高阅读水平;(3)三年级儿童在有拼音与无拼音字幕条件习得的生字量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利用字幕伴随学习,是一种适于儿童获得词汇知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无关言语效应对成人阅读的影响已经得到证实,但是很少有研究探讨儿童阅读中的无关言语效应。为了考察汉语初学者的阅读中是否存在无关言语效应,本研究使用眼动仪记录阅读过程,考察四种不同的背景音(有意义言语、无意义言语、白噪音、安静)对一年级小学生句子阅读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安静条件相比,有意义言语条件下句子的总阅读时间更长,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更多,眼跳幅度更大;局部分析发现,有意义言语条件下,汉字的总注视时间更长,首次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在各种声音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儿童阅读中存在无关言语效应,而且有意义言语影响了词汇的晚期加工。  相似文献   

14.
以高一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不同认知方式学生对不同学科文章以及有无清晰结构条件下的阅读迁移效果。结果表明,(1)在文章结构清晰条件下学生的阅读迁移效果明显好于结构模糊条件下的阅读迁移效果。(2)不同认知方式学生对不同学科的阅读迁移无明显差异。(3)在有清晰结构条件下,场独立者与场依存者的阅读迁移成绩无显著差异;在结构模糊的条件下,场独立者的迁移成绩优于场依存者。  相似文献   

15.
冷英  陈旭莲 《心理学报》2011,43(12):1370-1379
以汉语中的多音字为研究材料, 采用RSVP任务, 探讨重复知盲的发生水平。采用三因素混合设计。结果是重复情况、位置和呈现时间有主效应。重复状况和呈现时间有交互效应:完全重复条件下, 呈现时间为100 ms和200 ms时都会产生重复知盲, 但同音重复和不同音重复条件下, 只有在呈现时间为100 ms时才产生重复知盲效应。结果表明:1)刺激的重复性和呈现时间是产生重复知盲的重要条件; 2)重复知盲的产生并未上升到语义加工水平, 而是处于知觉加工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篇章朗读任务,探讨了词汇的获得年龄与句子长度对10名阅读障碍儿童与10名普通儿童阅读流畅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流畅性比普通儿童差,表现为朗读时间更长,准确性差,出现更多的省略错误、替代错误、添加错误。词汇获得年龄和句子长度对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流畅性都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单字词加工难度增加,句长效应被放大。词汇获得年龄影响替代错误的发生,句子长度影响省略错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7名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小学、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阅读时间分配进行了调查,并考察了它们与阅读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1)小学生与初中生课外平均每周阅读时间无显著差异,但其时间的分配有差异,小学生主要阅读文学类书籍,而初中生除了主要阅读文学类书籍外,增加了阅读娱乐类书籍的时间;(2)整体上看,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与阅读成绩存在显著相关,其中文学类书籍课外阅读时间与阅读成绩有显著正相关,娱乐类书籍课外阅读时间与重点学校学生的阅读成绩以及男生的阅读成绩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眼动记录技术,考察不同背景音对中文篇章阅读和词汇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安静和白噪音背景相比,无关言语背景下的总阅读时间更长、阅读速度更慢、注视次数更多、平均眼跳幅度更小。(2)不同背景音下的首次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无显著差异,而无关言语背景下的回视路径时间和总注视时间较白噪音条件下的更长。结果表明,无关言语干扰了读者的阅读过程,其语义成分和声学特征变化是干扰产生的重要原因;这种干扰体现在词汇加工中的语义整合阶段。  相似文献   

19.
李虹  伍新春  张洁  郑秋  朱瑾 《心理科学》2011,34(2):367-370
本研究以176名一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一年的教学实验研究,探讨了在分享阅读和独立阅读条件下,拼音对儿童汉字学习和阅读动机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分享阅读条件下,学生的汉字学习效果不受阅读材料注音方式的影响;在独立阅读条件下,拼音能促进中低能力儿童的汉字学习。(2)分享阅读组儿童的阅读动机高于独立阅读组;长期阅读全文注音材料的儿童,其阅读效能感明显低于阅读无拼音材料的儿童。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语义水平的重复知盲效应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考察非平衡韩-汉双语者在语言内和语言间词义水平的RB效应。实验1采用韩语双字词为实验材料探究韩语语言内的RB效应,结果表明在韩语词汇水平存在RB效应。实验2采用两个关键词为韩语(R1)和汉语(R2)双字词,并通过韩-汉语间隔词W的语言类型变化探究韩、汉语言间的RB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语言类型的间隔词的正确率有显著差异,语义重复词R2在重复条件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非重复条件,出现语义重复启动效应。本研究结论是:(1)在韩语语言内词水平存在RB效应,具有语言类型普遍性;(2)韩、汉跨语言语义水平出现语义重复启动效应,而未发生RB效应,表明双语者在加工韩、汉两种语言时,采用分别形式表征和共享语义表征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