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后寄语     
现在才辟“哲学与文化”栏,似嫌迟些,但实在讲来,我们并不以迟为憾,因为至少让我们避免了一场“一窝蜂”式的冲击。“一窝蜂”这个词语确实是我们汉语的一大发明,如果同学术界惯用的“冷”、“热”二字联缀成文——蜂拥而聚则热,蜂拥而散则冷,岂不就把人的视、听、触诸觉都激活了起来而形成丰富的多维度感!一种学术专题讨论,从“聚”而“散”,从“热”而“冷”,似乎也是正常现象。但“散”和“冷”则往往是在多数人都搜尽肠肚而新鲜的话儿再也说不来的时候出现的,此时回头一看,问题还晾在那里呢。“文化热”是否也会变成“文化冷”?不过,下面这一条仿佛也是规律:“冷”后“爆冷门”。有志之士,锲而不舍,可能在平静下来了的文海中看出新航道,顺道扬帆,终达  相似文献   

2.
群蜂现象是指在特定文化环境中 ,特定群体行为一体化的盲目性和随机性。“随大溜”、“一窝蜂”、“大轰大嗡”是它的通俗叫法 ,“社会遵从”、“从众心理”则是它的文雅称谓。群蜂现象的形成大体有客观与主观两种因素。客观因素包括 :(1)领袖人物榜样作用、不仅包括国家社会的  相似文献   

3.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教育的众多学科中,音乐教育被认为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移风易俗”的音乐教  相似文献   

4.
漂亮,是人们尤其是青年女性所渴求和追求的。古往今来,多少人因自己“貌似潘安”“赛过西施”而自豪和骄傲,又有多少人因自己“相貌丑陋”、“五官欠端”而自卑和痛苦。一幅漂亮美丽的外表足以成为青年女性炫耀的资本。然而,造物主似乎很不公平,有时在赋于一个人美貌的同时,便很少再赋予他其他方面的才能。因此,生活中往往出现这种现象:一个貌美的人常常使人不无遗憾的感到他似乎缺少点什么。原因很简单,  相似文献   

5.
那些长期困扰患者和医生、查不出病因又久治不愈的病症,被称为“疑难杂症”;然而部分“疑难杂症”并非真正的疑难杂症,而是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所用医学模式出现了问题,医生往往局限于生物医学模式,忽略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因此,医学模式应该从实际工作中进行转变,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上。笔者就临床常见的“怪”现象、医疗对象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对刑事案件“私了”现象的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案件中未经司法程序而私下了结的现象屡见不鲜,它往往给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私了案件”的日益增多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是依法治国,还是以情代法,以“私”结案?在社会主义法制日趋完善的今天,为什么还会出现屡禁不止的“私了”现象呢?笔者通...  相似文献   

7.
说“猜疑”     
什么是猜疑?从词义上理解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无中生有地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在我们的生活中,“猜疑”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还占有相当的地位,特别是在改革和开放的形势下,社会生活发生迅速的变化,一部分同志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猜疑”,这个不道德的因素又有新的滋生,甚至以复杂的面目出现,如妻子怀疑丈夫不忠,丈夫怀疑妻子不贞,领导者怀疑有学问、有能力的年轻人会不会夺了他的权,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担心领导不信任……等等,老问题和新问题交织在一起,“猜疑”的现象不胜枚举。 笔者今年暑假曾到东北的S市搞社会调查,了解到此市刚刚发生了一件“社会新闻”,全市三十  相似文献   

8.
林辉辉 《天风》2006,(16):32-35
“朋友”,何等亲切的一个名词!可如今,人们提到这个词时,往往在亲切中又掺杂着许多复杂的成份。法国谚语说,人生没有朋友,犹如生活没有了太阳。而在犹太人观念中,他们则认为“没有朋友,就像失去左右手臂一样”。这都形象地指出朋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词义三问     
(1)怎样理解词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社会在发展,社会生活在不断地变化,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之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词的意义内容,也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词义的这种变化,一旦为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所认可,某个词的声音形式与意义内容的固有联系,就为新建立的联系所取代了。这就使得词义成为一个历史范畴,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比方说“dǎng”(党)这个声音形式原先是只和“政党”这一意义内容相联系的,现  相似文献   

10.
<正>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道教认为,“道”是万物生成的本源和变化的根本,倡导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讨论道教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中国传统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园林”在古代文献典籍中往往根据不同性质,被称为“囿”“园囿”“苑囿”等,而“园林”一词是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园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老实”向来被当作一种美德。一说“某人老实”,大约就是对此人的一种极好的评价。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老实人吃亏的事时有发生,于是人们往往又说“老实是无能的笔名”。  相似文献   

12.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这话是一位智者说的,我虽然忘记了是谁说的,但它却长久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未能忘却,而且许许多多社会生活现象也总是不断地提示着我,使我明白这话是多么正确。 “善良的心”这似乎是一个道德眼界。 正是。我们知道,在任何社会里,人们总是要讲某些道德的。每一个社会都有它在较低层次上的共同道德,不超过这个层次界限,法律与道德一致。  相似文献   

13.
计文 《天风》2018,(4):1-1
近来一段时间里,一句“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时常见诸网络报端,因其“丰富”的调侃自嘲意味,无疑又成为一句流行语。众所周知,当某句话成为社会流行语时,它一定是反映了当时某一种社会现象或大众心理。  相似文献   

14.
一、稳定不是固定不动,社会系统的稳定性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相对协调的、可控的状态甲:现在大家都在讲稳定。但是“稳定”或者说“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在不同学科中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在日常用语中,社会稳定是相对于社会动荡而言的,这个理解包含了较多的政治上的含义,它有较强的价值选择性,并且往往仅以某些具体现象是否出现为判据。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使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中表示新事物的词语也接连不断地出现。这些词语往往采用基本词汇附加词缀的形式,一些词语因此而虚化为新词语的词缀。“热”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试就这一半虚化语素谈点粗浅的看法。一、“热”的构词形式“热”作为词缀,既可充当前缀,又可充当后缀。作为前缀,“热”只能附在单音节词之前,构成偏正式双音节合成词。如:  相似文献   

16.
钟磊 《现代哲学》2003,1(1):129-134
在前现代社会里,由于人们对生活采取一种一体化的、富有意义的态度,一元论的世界观产生了。在那个时代,人们不能清楚地区分不同的行动和不同的领域。随着世界的“解魅”,这种整体性的“世界图景”开始消解,行动的模式和标准出现分化,与行动相关的制度和系统也相应地分立,这便是现代社会的本质。并且,由于客观的价值秩序消亡了,我们的时代目睹了价值多元论的趋势,而这与自由主义的价值中立的原则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生活的哲学     
在缪勒的《辩证法》(Dialectic,1953年,纽约)这本书中,有一章是“伦理学”。本译文只译出“伦理学”中的一节。缪勒在这一节中,首先叙述和批评了伦理的唯物主义、快乐主义、进步哲学、道德主义与反道德主义,说它们“夸大和孤立生活的要素”,都没把握住生活的辩证的整体。缪勒于是提出他的生活的哲学。他认为生活是一个“辩证的整体”,是“诸矛盾的一个不矛盾的统一性”,“其中没有一方面能有希望获得决定性的胜利”。道德的绝对理念应当存在于生活的斗争中而又超出生活的斗争。他的生活哲学的辩证原则是:“无条件地肯定”“道德的斗争”,“不要夸大或孤立一个价值而牺牲别的价值”。他认为,活力和精神是伦理的两极,这二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如果只有精神而没有活力,那么精神就成为死的精神,这样就陷入了道德主义和形式主义。如果只有活力而没有精神,那么活力就没有意义与方向,这样就陷入反道德主义。在本节最后,缪勒强调“个人的快乐”和“社会的福利”这两个对立面的不可分的统一性,并借此反对共产主义。他说,“孤立起来的个人主义就成为一种与社会的福利相矛盾的‘粗野的自私自利’,而孤立起来的社会福利就陷入一种极权的共产主义。”缪勒的观点是一种反动的新黑格尔主义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凶恶敌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量的农民为了谋生而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到城市里去打拼。这种现象无疑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然而在带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社会却出现了“人去楼空”的畸形现象,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计文 《天风》2011,(9):1-1
“安全感”这个词近来可并不陌生,不说别的,就连电视上一轰而起的相亲节目中的那些美丽女生,也“赤裸裸”地以对方能否给她“安全感”为是否与之牵手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批评苏联学术界中的经验主义倾向。他指出,苏联有一部分社会科学工作者过分沉溺于研究十分烦琐细小的题目、积累材料和对材料作简单的描述,而低估哲学概括的意义。但他胡说这种情况也是所谓“个人迷信的环境”造成的。他说,过去对波克罗夫斯基等人的严历批评,不能不引起社会科学中贬低理论思维的现象。他主张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所谓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而反对建立一门与历史唯物主义并列的“具体社会学”,也反对把对经济、劳动,文化、家庭、日常生活等等的研究包括到社会学的对象之中,反对把社会学理解为关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科学。作者断言,“历史唯物主义在某些地方巳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社会生活和人文科学的需要”。他提出这样的问题:在阶级对抗和其他社会对抗已被消灭的条件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否被对立面的完全一致所代替呢?如果不是,那么在这样的社会里社会矛盾是怎样的呢?他还认为,关于个人及共本质、权利、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问题,现在开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居日益重要的地位。作者以一节的篇幅论述意识、精神因素在现时代的巨大作用。他说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主观因素的作用也以特殊的形式在增长着。他认为证明这一点的是:“资产阶级的国家在经济关系领域内的作用正在增长,它力求把某些计划因素引入资本主义体系之中”而且“在资本主义列强的相互关系中出现了整体化的倾向,市场关系局部地得到调整”。他还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有可能抑制工人阶级绝对贫困化规律的作用。在最后一部分里,作者公然修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的许多基本原理。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是阶级斗争,而是各阶级为达到共同目的所采取的一致行动。又说,在目前的苏联,国家不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而是全体人民用来解决共同任务的政治工具。他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庸俗化,,的幌子下,反对阶级观点,宣扬阶级调和论。他故意把民族解放斗争和阶级斗争对立起来,仿佛民族解放斗争就不是阶级斗争。他不以阶级观点分析民族民主国家的阶级实质,却笼统地说什么“民族民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捍卫民族独立而把一切反帝力量联合起来,并在适当条件下转向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他宣扬世界热核战争的危险性,说“达种危险性迫使一切反对军国主义的力量不顾阶级差别而力求团结起来”,而且“甚至垄断资本的个别集团也是反对军备竞赛、反对挑起热核战争的企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