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考察同伴支持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1177名七、八年级学生感知到的同伴支持、数学认同、数学焦虑和数学学习投入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同伴支持不仅能直接预测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投入,还通过数学认同经数学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对数学认同和数学焦虑的得分进行潜剖面分析,可将学生分为高认同-低焦虑、中认同-中焦虑和低认同-高焦虑三组,同伴支持可预测学生的不同亚组,三组学生的数学学习投入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上述发现为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计算流畅性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数学焦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592名小学二年级儿童的计算流畅性、数学学习兴趣、教师支持和数学焦虑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计算流畅性不仅通过数学学习兴趣间接影响数学焦虑,也可通过数学学习兴趣进而通过教师支持间接影响数学焦虑;(2)对计算流畅性和数学学习兴趣得分进行潜剖面分析,可将儿童区分为三种类型:低能力-低兴趣型、高能力-高兴趣型和低能力-高兴趣型;(3)低能力-低兴趣型儿童的数学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类,而低能力-高兴趣型和高能力-高兴趣型儿童的数学焦虑得分则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计算流畅性、数学学习兴趣和教师支持在预防和干预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数学焦虑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计算流畅性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数学焦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592名小学二年级儿童的计算流畅性、数学学习兴趣、教师支持和数学焦虑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计算流畅性不仅通过数学学习兴趣间接影响数学焦虑,也可通过数学学习兴趣进而通过教师支持间接影响数学焦虑;(2)对计算流畅性和数学学习兴趣得分进行潜剖面分析,可将儿童区分为三种类型:低能力-低兴趣型、高能力-高兴趣型和低能力-高兴趣型;(3)低能力-低兴趣型儿童的数学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类,而低能力-高兴趣型和高能力-高兴趣型儿童的数学焦虑得分则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计算流畅性、数学学习兴趣和教师支持在预防和干预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数学焦虑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儿童数学焦虑量表、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小学生数学元认知问卷,对508名乡镇中、高年级小学生进行测量,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数学焦虑影响数学成绩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数学焦虑显著负向预测数学自我效能感、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元认知显著正向预测数学成绩;(2)在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的预测中,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3)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在数学焦虑和数学成绩之间起链式多重中介的作用。因此,数学焦虑除了直接作用于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或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而且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进而通过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文章讨论了上述发现的理论及教育实践含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法对708名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以考察成就目标定向、学业拖延、数学焦虑与数学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掌握定向和表现-接近定向均能直接正向预测数学学习投入,而表现-回避定向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2)掌握定向、表现-接近定向和表现-回避定向均能通过学业拖延来间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3)掌握定向和表现-回避定向均能通过数学焦虑来间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但表现-接近定向不能通过数学焦虑来间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4)三种成就目标定向均能通过学业拖延经数学焦虑的多重中介作用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这表明成就目标定向不仅能直接预测,还能通过学业拖延和数学焦虑的多重中介作用,来间接预测小学生数学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6.
数学焦虑影响儿童数学任务表现的作用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设计了心算加法和图形旋转/平移两类数学任务,同时采用《儿童数学焦虑问卷》、工作记忆和抑制任务,以探讨数学焦虑影响儿童数学任务表现的作用机制.213名小学五年级儿童参与研究,其中89人参与正式实验.结果发现:(1)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呈显著负相关;(2)高数学焦虑组在工作记忆和两类数学任务中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低数学焦虑组,而两组在抑制任务指标上差异不显著;(3)言语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是数学焦虑影响心算加法任务的完全中介变量;视空间工作记忆是数学焦虑影响图形旋转/平移任务的完全中介变量,言语工作记忆是二者关系的调节变量.研究结果支持了加工效能理论.  相似文献   

7.
头撞墙上了,撞树上、撞电线杆子上了,疼吗?疼就对了。试想一个自出生就没有痛觉的人,能活到现在吗?不能。试问谁又喜欢痛呢?没人喜欢疼痛。面对重大的疫情你焦虑了吗?你恐惧了吗?焦虑、恐惧就对了。试想你如果不焦虑、不恐惧,你就可能成为像那些如今还在到处乱逛的狂妄之徒。  相似文献   

8.
选取66名大学生和40名小学四年级儿童,运用选择/无选法研究范式,采用自编乘法估算材料考察了数学焦虑对成人和四年级儿童算术策略运用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数学焦虑仅影响成人在自由选择条件中策略选择的正确率.(2)数学焦虑影响儿童的策略分布、策略执行的正确率及最佳选择条件中策略选择的正确率.(3)成人和儿童策略选择的适应性(以有选条件下的策略使用正确率为指标)均受到数学焦虑的影响,低数学焦虑者的适应性明显更好.文章讨论了数学焦虑影响成人与儿童算术策略运用的不同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9.
数学焦虑研究的认知取向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陈英和  耿柳娜 《心理科学》2002,25(6):653-655,648
数学焦虑一直是心理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认知的角度对数学焦虑进行解释,并以此揭示数学焦虑的心理机制和思维规律。  相似文献   

10.
林静宜 《天风》2016,(10):53-54
正导语:切莫把一个人的处境说得太差,"有压力才有动力,,误导了多少人……如果你想纠正一个人的错,先花2 0倍的力气去夸他的好……如果你想帮助你爱的人,请这么做……一位嘴拙的朋友E发现自己的朋友F有抑郁症,好心开导她,还特别注意不说刺激的话。可是那位朋友F却觉得他在批评她,反而给F增添了焦虑。还记得你年少时父母叨过的那些碎碎念吗?你明明知道他们是好意,可是你幼小的心灵还是受伤过、委屈过、叛逆过。E的  相似文献   

11.
张承芬  孙金玲 《心理科学》2013,36(1):134-138
本研究从工作记忆容量的角度入手,探讨数学焦虑对工作记忆子系统及数学心算成绩的影响,并寻求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解释。本研究为3×2×2混合实验设计,即三组被试(高、中、低数学焦虑组)、工作记忆两个子系统(言语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和两种数学心算任务难度,并记录数学心算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作为其成绩指标。结果表明在要求较高工作记忆容量的数学心算任务中,数学焦虑通过言语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都会对数学心算成绩产生影响,其中视空间工作记忆是数学焦虑与复杂数学心算反应时之间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数学学习困难初中生与学习优秀初中生的核心认知过程机制差异。方法:采用N-back任务作为测查工作记忆能力的指标,分析初中42名数困生和53名数优生的表现差异。结果:两组学生在0-back任务中无显著差异,在1-back和2-back任务中的差异逐渐增大。回归分析表明2-back和1-back任务对数学成绩有显著影响。结论:1)随着认知负荷增高,数困生和数优生的表现差距增大。数学学习困难的核心认知缺损是工作记忆能力而非简单认知加工过程。2)N-back任务能有效预测数学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3.
<正>"周老师,你有时间吗,我想找你聊聊,这段时间心里不舒服。"一向大方开朗的小慧同学找到我。小慧同学在班上担任英语课代表,性格直率大方,平时活泼开朗,朋友也比较多。和朋友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助人,和很多同学都合得来。"行啊,我这会有时间,来,坐下来,将你的不舒服说给我听听看。"我热情地接待了她。"老师,这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很焦躁,心里不舒服。"她开始诉说。"学习有压力吗,数学怎么样?"我知道她的数学学习压力一直挺  相似文献   

14.
司继伟  徐艳丽  封洪敏  许晓华  周超 《心理学报》2014,46(12):1835-1849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和选择/无选法范式, 在两位数加法心算和估算中, 探索高、低数学焦虑个体的算术计算策略运用及其内在机制。行为结果:数学焦虑效应在策略运用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指标上的差异都不显著; 而脑电结果:高数学焦虑个体的N400波幅显著高于低数学焦虑个体; 选择条件中, 估算与心算的数学焦虑效应的N100波幅差异; 无选条件中, 高低数学焦虑个体N1-P2复合波的波幅和潜伏期差异显著。数学焦虑效应在策略编码(0~250 ms)和策略选择/执行阶段(250 ms之后)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王峥芳  周雅  刘翔平 《心理科学》2011,34(6):1372-1378
目的:研究旨在考察数学学习中的流畅体验,探讨流畅体验、内/外动机、数学焦虑及数学成绩的关系。方法:招募296名高中生,在数学月考后完成自编考试流畅体验量表、学习动机量表、数学焦虑量表。结果:路径分析表明,存在四条显著路径,即内部动机→流畅状态→数学成绩;数学焦虑→流畅状态→数学成绩;外部动机→流畅状态→数学成绩;外部动机→数学成绩。结论:只有通过考试过程中的流畅体验,内部动机和数学焦虑才能影响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父母教育卷入与学龄期儿童数学焦虑之间的纵向联系及内在作用机制,从山东省聊城市两所普通小学选取1734名三、四年级学生,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1)T1父母教育卷入能够显著负向预测T2儿童数学焦虑,但T1儿童数学焦虑对T2父母教育卷入的预测不显著;(2)在同一时间点上,儿童数学态度在父母教育卷入与儿童数学焦虑之间发挥显著中介作用;(3)在不同时间点上,儿童数学态度的中介作用仍然成立,表明儿童数学态度的中介作用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该结果强调了父母教育卷入对学龄期儿童数学焦虑变化的重要作用,亦为从父母教育卷入和数学态度角度降低儿童的数学焦虑水平提供了初步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潜在转变分析考察小学儿童数学焦虑的类别转变以及父母教育卷入在小学儿童数学焦虑类别转变中的作用。以1720名三、四年级儿童为被试, 对其数学焦虑和感知到的父母教育卷入进行3次追踪, 每次间隔1年。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数学焦虑存在低数学焦虑组、高数学评估焦虑组和高数学获得焦虑组3种不同类别; (2)随时间的推移, 高数学评估焦虑组倾向于向低数学焦虑组转变, 高数学获得焦虑组倾向于向高数学评估焦虑组转变, 而低数学焦虑组稳定性较强; (3)父亲/母亲教育卷入对儿童数学焦虑类别转变的预测作用, 因不同的数学焦虑类别而异。上述发现为深入理解数学焦虑的形成机制以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似数量加工是对大数目物体数量在不依赖逐个数数前提下的估计。行为学研究提示高数学焦虑人群近似数量加工能力下降, 但神经机制未明。本研究探讨高数学焦虑个体近似数量加工的神经机制, 比较高低数学焦虑脑电活动的差异:(1)行为上无显著组间差异; (2)高数学焦虑组的P2p成分波幅增加; (3) δ频段ERS及β频段ERD无显著数量比例效应, 而低数学焦虑组在上述指标的数量比例效应显著。本研究为高数学焦虑人群近似数量加工能力下降提供了电生理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数学焦虑对儿童数量表征表现的可能影响及认知抑制的潜在调节作用,选取70名小学三年级儿童(高焦虑组36人,低焦虑组34人)为被试,在对抑制条件进行操控的情况下,要求其完成符号、非符号数量表征任务。结果发现,被试在两种数量表征任务中均出现距离效应,与符号数量比较任务相比,高焦虑组在非符号数量比较任务中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低焦虑组,且高焦虑组表现出了更强的距离效应。鉴于非符号数量比较任务更能反映出个体近似数量系统(ANS)的敏锐性,上述结果意味着高数学焦虑儿童的数量表征更不精确,其在相对复杂问题上较差的表现或许源于基本数量能力缺陷。本研究还发现认知抑制能够调节数学焦虑对个体非符号数量表征的影响,抑制条件下高低焦虑组儿童在正确率指标上的差异大于非抑制条件,抑制条件的设置提高了个体对工作记忆资源的需求,此时焦虑情绪对认知资源的消耗会造成任务所需资源的不足,进而削弱高焦虑个体的认知效用。  相似文献   

20.
穿过车辆疾驰的公路,看悬念迭起的恐怖片,面临准备得很不充分却又十分重要的考试,这些情境中,你是否体验过担心、害怕和紧张?作为应激状态下的情绪反应,这是正常的现象,可以帮助你集中精力,采取相应的对策,且不会对生理和心理产生损害。但是,如果日常生活中,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一种担忧的情绪包围着你,让你感觉易被激怒、总是害怕而且悲观沮丧,缺少主观幸福感,你就让焦虑战胜了。那么,如何应付这样的状况呢?生活中,我们有许多暂时应对焦虑的办法,如喝酒、抽烟和过量进食。它们对瞬时的焦虑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仅用这样的办法来减轻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