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唐高僧义净,济南长清人,西天取经二十五载,归国后,一生绍隆三宝,弘济为心。那么,义净大师二十五年的西行求法路上到底走过了哪些国家,朝礼了哪些佛陀圣迹呢?一公元641年,义净大师在齐州城西的土窟寺出家(今山东济南长清张夏四禅寺),17岁即萌发了西游印度求法的最初信念。671年,经过20余年的学习和准备,义净大师终于从广州孤身踏上了西行求法  相似文献   

2.
义净大师是中国古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驱者之一,不仅对中国的佛学、翻译学、史学、地理学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国与南海诸国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对于我们今天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极具启示意义。义净大师(635-713)是我国唐代高僧,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与东晋法显、唐玄奘并称为中国"三大求法高僧"。  相似文献   

3.
<正>义净(635-713)是唐代佛教高僧,为唐齐州(山东济南长清)人,幼年出家,14岁剃度,随后不久就志在以法显、玄奘为榜样,希望能够西行求法,以便获得佛教信仰之真谛,因此而开始了他“遍询名匠,广探群籍,内外闲习,今古博通”(《宋高僧传》)这一极为不凡的人生经历,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及文化遗产。重温义净法师的人生经历和重大贡献,可以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文化哲学层面的思考和信仰明道上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义净大师所著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与《南海寄归内法传》详细记录了唐初赴西域、南海、印度等地五十余僧人的事迹,并附义净自述,对西域、南海等地僧团制度、戒律规定,由吐蕃经尼婆罗入印度的通道,由南海往印度的交通情况等,皆有记载。  相似文献   

5.
王亚荣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80-81
义净西行求法,圆满归来,学业冲博,精通梵学。回国后曾任国立译场译主,兢兢业业工作十余年,其翻译水平和成就得到后世认可。他终生学律、持律、传律,所译代表作品以律学经典为主,包括7部根本说一切有部的律学典籍,为佛教的中国化作出了不朽贡献。  相似文献   

6.
马媛媛 《法音》2023,(5):41-41
本刊讯2023年5月20日,首届义净文化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义净文化与深入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科研学术机构知名专家学者,高僧大德及各界嘉宾共200余位,齐聚泉城济南,进行研讨和交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法师出席会议,并致辞。  相似文献   

7.
永觉大师     
明代禅宗大德永觉大师,讳元贤,建阳蔡氏子,生于万历六年(1578)。大师初名懋德,字暗修。初习鲁诰,精研程朱理学。大师二十五岁时,嫌市井喧闹,无法安心,躲于附近寺院中读书,适逢寺僧诵法华偈道:“我尔时为现清净光明身。”忽有省悟,赞叹道:“想不到周孔之外别有此一大事。”于是抛弃以前所学,专习佛典,曾从赵豫斋受《楞严》、《法华》、《圆觉》三经。次年,寿昌无明大师于董岩开法。大师久闻寿昌之名,遂以白衣身份礼谒。师因大事未明,晨夕参请,寿昌指示道:“此事是不可以用语言文字传授  相似文献   

8.
正唐代高僧义净因"仰法显之雅操,慕玄奘之高风",于咸亨二年(671)十一月"附舶广州,举帆南海",历经二十五年,周游三十余国,求得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归国后,义净先后在大福先寺、西明寺、福先寺、荐福寺等寺院翻译佛经。义净西行求法,意在佛律,冀望通过整饬戒律,矫正时弊,因此,他"虽遍翻三藏,而偏攻律部"。然而,由于唐代戒律之学在道宣等人的倡导下,已形成"《四分》独尊"的局面,义净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的律典并没能在中土得到弘持。在义净翻译的众多佛经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有"诸经之王"之称的《金光明最胜王经》。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河北省承德普宁寺于1986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诵经法会,纪念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圆寂567周年。当日清晨,大雄宝殿内香烟缭绕,30名喇嘛身披达格木(藏语,即斗篷)依次端坐,念诵经咒。傍晚,供奉宗喀巴大师的段堂内,千灯普照,大放光  相似文献   

10.
正义净是佛教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叹五明之未具,乃裹粮负笈,蹑屩担簦,以咸亨二年发自全齐,达于广府,泛舶南海,达指中天。周流三十余国,凡经二十五载。探贝叶微言四百余部,得真容舍利三百余粒,传灯愿满,振锡而还。"他比玄奘在印度的时间还长8年,带回的经典300多部。他选择水路交通,是海上丝路的代表。本文就义净译的《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作一探讨,以飨方家。  相似文献   

11.
周郢 《法音》2023,(5):55-56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释义净,其乡贯旧多据唐中宗《大唐中兴三藏圣教序》之说,定为范阳;日本武田章《义净の出生地に就いての考》(《山下先生还历纪念东洋史论文集》)及王邦维先生《唐高僧义净生平及其著作论考》一书中,始据多种史料,考为齐州(今山东济南)。王先生又举《义净塔铭》“齐州山莊人”之语,疑“山莊”为“山茌”之误:“义净生在齐州山庄。山庄一地,名不见经传,很使人怀疑是‘山茌’一名之误。古书‘庄’字常写作‘莊’或‘庒’,与‘茌’字形状非常相近。而唐初齐州所辖数县,山茌正是其中之一,位置在州治历城之西,即今济南市西的长清县。义净后来七岁时入齐州城西四十里许的佛寺里出家,也恰好在这一带。这样看来,义净极可能就是齐州山在人。”  相似文献   

12.
光阴荏苒,春去秋来,许信有大师仙逝已近十一年了。在深切缅怀他老人家的日子里,我们无量观四众弟子,心潮澎湃,百感交集。阴阳相隔,再也不能聆听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法语训诫,惟有大师驻世的点滴风范仍萦绕于脑际,历历在目。大师驻世九十一载,道腊七十年,曾任三坛传戒大师。文革  相似文献   

13.
正季羨林被人推崇为大师时,有三辞"桂冠"之说。对于别人强加己身的国学大师这个称号,他笑答道:"我自己被戴上了这一顶桂冠,却是浑身起鸡皮疙瘩。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老身一词借用京  相似文献   

14.
<正>纵观中国佛教史,在持续近千年的西行求法运动中最具影响的三位僧人当是晋代的法显、唐代的玄奘和义净。义净(635-713)仰法显之辟荒,慕玄奘之高名,在671年从广州出发,为求真经,他孤征南海、振锡西天、备历艰险,历25载周游30余国,最终携带所取梵本三藏近400部于695年归抵故土洛阳并受到空前隆重的欢迎。义净一生成就卓著、贡献巨大,唐中宗盛赞他为"梵宇之栋梁,法门之龙象",赞宁称誉他为"释门之象胥"。此外,近代  相似文献   

15.
戴继诚 《法音》2008,(3):35-38
明万历佛教三大师(憨山德清、云栖祩宏、紫柏真可)中,憨山大师在五台山弘法护教八年之久,多次力挽狂澜,化险为夷,为五台山佛教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难得契机。但他在万历十年(1582)离开五台山后,再也无缘重回故居,清凉山成了他心中永远的回忆。云栖祩宏大师在万历四年(1576)曾短暂造访五台山,并与憨山有一面之交。但他行色匆匆,未见与五台山其他僧众交往的记载,亦未发现相关诗偈存世。与二大师不同,紫柏真可大师虽然未能像憨山大师那样长期"定居"五台山,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们首都佛教界,藏族、蒙族、汉族的四众弟子们在这里为第十世班禅大师圆寂一周年举行法会,一是为了追念大师一生为国为教所作的难能希有的功德,二是为了祈愿大师早日转世,弘法利生.我本人和班禅大师有深厚的因缘.早在三十年代,第九世班禅在上海兴修法会,我受过他的灌顶.第九世班禅在回藏途中圆寂,当时我国的佛教大德长老、长者居士们举行隆重的追悼仪式,祭文是我写的,也是我宣读的.1952年第十世班禅大师曾到了上海,我有幸负责  相似文献   

17.
叽崎新,是日本最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建筑大师。很多中国人知道他的名字,是通过2008年6月刚刚投入使用的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该建筑是矶崎新在北京完成的第一个建筑设计,刚一落成,就吸引了许多建筑爱好者前来参观。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89,(4)
1980年7月,在承德须弥福寿之庙落成二百周年之际,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大师来到承德。在抵达承德的当天上午,大师首先参观了避暑山庄博物馆。身材高大魁梧、红光满面的班禅大师看到展室中雄伟壮观的外八庙照片和文物时,心情显得十分激动,并详细询问了六世班禅给清帝乾隆祝寿敬献的铃、杵以及须弥福寿之庙的历史和现状。参观博物馆后,大师随即朝拜了六世班禅行宫,即须弥福寿之庙。 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七十岁。当时西藏政教领袖六世班禅额尔德尼·  相似文献   

19.
矶崎新,是日本最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建筑大师。很多中国人知道他的名字,是通过2008年6月刚刚投入使用的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该建筑是矶崎新在北京完成的第一个建筑设计,刚一落成,就吸引了许多建筑爱好者前来参观。  相似文献   

20.
弘法大师空海(公元774—835)是真言宗的开山祖师,作为代表日本文化的先驱者也享有崇高的声誉。大师在奈良时代末,宝龟五年(公元774)诞生于风景秀丽的“玉藻所归之岛,櫲樟蔽日之浦”赞岐国(现香川县)屏风浦。父名佐伯直田君,母阿刀氏。佐伯氏是赞岐国地方管理虾夷族俘虏的富豪名门,佐伯一家和大师同时辈出有实慧、道雄、智泉、真雅、真然等高僧,皆为大师弟子,还有天台宗智证大师圆珍也是大师的俗甥,在我国可谓是天才门第。从大师的著作《文镜秘府论》序言中可以知道,大师幼年即跟外舅阿刀大足学习,天资聪慧,有神童之称。十五岁时随大足上京,十八岁时就学于京城大学明经科。大足是当时的学者,为桓武天皇太子伊予亲王的侍讲。大师在受其亲切地教导的同时,还随老师味酒净成学习《毛诗》、《尚书》,随冈田博士学习《春秋左氏传》。此外,据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