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M·阿尔汉格尔斯基(1925—1982)是苏联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博士、教授。他生前曾任苏联哲学协会伦理学分会委员会主席,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主任。他一生写了很多伦理学专著和论文,特别重视对伦理学范畴的研究。在1974年出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教程》中,他写了专篇《价值哲学问题和伦理学范畴》,以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论述伦理学范畴。本以简要介绍他的这部著作中有关伦理学范畴的内容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2.
1982年10月22日,著名苏联哲学家、1945年入党的苏共党员、哲学博士、教授、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主任、苏联哲学协会伦理学分会委员会主席,(?)阿尔汉格尔斯基逝世,享年58岁。他1925年2月3日生于赤塔州希洛克  相似文献   

3.
苏联自1985年以来兴起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改革,改革逐渐波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触动各种科学,其中包括哲学和伦理学。苏联伦理学界开始对伦理学的状况进行回顾、反思,批判地分析已经取得的成果,思考存在的问题。1986年9月在莫斯科举行了全苏伦理学科学会议。会议是由苏联伦理学学会和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联合发起的。会议参加者分析了苏联社会的道德状况、伦理学研究的基本趋挚、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研究了伦理学在改革中的任务。1987年在莫斯科由《哲学科学》杂志、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和苏联哲学会的心理调节和自我完善哲学问题组联合召开了园桌会议,讨论了在改革中完善个人的问题。此外,在一些重要刊物,首先是哲学刊物  相似文献   

4.
自1985年以来,改革的潮流猛烈地冲击着苏联社会生活,触动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精神生活,触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具体制度,也触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苏联伦理学界也在强劲的改革潮流的推动下开始动起来了。1986年在莫斯科举行了全苏伦理学学术会议。与会者分析了苏联社会中的道德状况、伦理学研究中的问  相似文献   

5.
一、马列主义伦理学在苏联 发展的几个阶段 首先我来谈一下苏联马列主义伦理学的简史。作为道德哲学的伦理学在苏联出现的比较晚。1957年在列宁格勒召开了第一次伦理学会议,标志着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承认。1961年,施什金出版了《共产主义道德基础》一书(有中译本——插话),这是苏联的第一部伦理学专著。这个时期伦理学刚刚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帷幕,其突出特点是全面美化社会主义的价值,专门歌颂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中的优秀道德成就。大部分伦理学家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当前,苏联伦理学界正就伦理学的对象、特点、结构等问题展开讨论。今年《哲学问题》杂志在二月号上发表的六篇文章,反映了这一讨论的概貌。这场讨论的基础是B.T.叶非莫夫的文章《伦理学和道德学》。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前,编辑部曾把文章的手稿交给苏联一些著名伦理学家争求意见,要他们对文章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在公布这一讨论时表示,这一题目的讨论还将在苏联的杂志上,在教研室、科研机关的研究室和其他集体里继续下去。叶非莫夫在《伦理学和道德学》一文中,首先提  相似文献   

7.
1990年7月苏联伦理学家A·И·季塔连科教授访问我国时说过,最近苏联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学研究室组织了以“道德是什么”为题目的讨论会。有位苏联名人评论说,研究了几十年道德的伦理学家还弄不清道德是什么,其是怪事。其实,对道德概念作出科学界定并非易事。不同的伦理学专著和教科书往往有不同的道德定义。道德是什么?怎样表述道德定义?这是苏联学者长期争论、不断探讨,至今尚未获得一致认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这一期的<医学与哲学>杂志,集中发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命伦理委员会UNESCO(IBC)第九届会议上几篇关于遗传学伦理问题的报告和论文,以供读者了解遗传学领域里伦理学的研究进展,推进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命伦理学委员会是联合国重要的生命伦理学的咨询机构,由来自世界各国几十位委员和几十位咨询专家共100多人组成,于每年11月前后举行一次会议,讨论生命伦理学的一些专门问题.我们所以经常把这个委员会的报告推荐给读者,是因为这个委员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参加会议的专家能够较多地反映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生命伦理学的研究信息,带来这些国家的政府、民间组织在生命伦理学的决策和动向;同时也因为这个委员会提交的报告、建议、宣言,都是经过多方准备和研究的.从这些文件和报告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生命伦理学的一些主流倾向,知道世界生命伦理学领域里发生了什么,了解他们现在做什么,他们下一步打算怎样做.显然,这些对于我国的生命伦理学的研究和教学,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生命伦理学委员会胡义祥编译为了检查由以人为主题的生命和行为研究而提出的伦理学问题,科学和技术政策机关已征求了关于建立一个新的国家生命伦理学顾问委员会的建议。为建立委员会(联邦注册,1994年9月12日)草拟的章程粗略地勾划出了NBAC的任务,其...  相似文献   

10.
在苏联解体前夕,即1989、1990年,苏联的经济形势恶化,政局动荡,民族冲突剧烈,党心涣散,民心浮动。在伦理学界,则出现了很多学派,观点对立,论争激烈。伦理学家们企图以道德世界观审视历史,评论现实,总结经验教训。这个时期苏联伦理学界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关于道德定义,二是党的伦理和政治伦理学,三是非暴力伦理学。  相似文献   

11.
1 对生命伦理委员会成员进行教育的程序 生命伦理委员会应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预先告知新加入的成员需要经历一个继续受教育的过程——亦即准备参加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生命伦理学难题的讨论,可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要让委员会成员了解,指导委员会活动的程序性问题和政策性问题与那些构成生命伦理学领域并可能需要委员会予以注意的实质性生命伦理学概念、问题、及难题是有区别的。委员们还应进一步了解,以往数十年来,在生命伦理学这个学科的专业发展过程中陆续涌现了大量的新知识。这些知识不但为有关生命伦理学的决策提供了一个全球参照框架,而且提供了对于结合特定文化、宗教和政策环境背景解释和讨论案例、问题及政策很有用的相关信息、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2.
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伦理学研究的路径演变及范式转向反映了社会道德意识形态的变化,研究呈现出可以纵向探究和横向考察的理论空间。历时态变迁中的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伦理学,其研究的实践进路体现在伦理学研究的整体裂变、社会适应、理性转变和价值传承上;共时态视野中的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伦理学,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政治伦理学、生态伦理学、经济伦理学、宗教伦理学等伦理学分支学科研究的范式转向。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伦理学研究的路径演变及范式转向是社会生活对道德意识形态建构提出的具体要求,它既反映了俄罗斯社会从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转变,同时又在道德层面持续指引和反映着俄罗斯社会发展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13.
2000年5月19日,湖北省伦理学会应用伦理学专业委员会暨湖北大学理论与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湖北大学举行,三十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发言,会议研讨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应用伦理学研究的现状和特点应用伦理学研究是伦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伦理学是一门很古老的学科,但应用伦理学出现……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1月3日~7日在印度尼西亚日惹苏南卡加大学酒店举行的第九次亚洲生命伦理学大会:"亚洲生命伦理学:自然和谐的健康美好生活",由亚洲生命伦理学委员会(www.eu-bios.info/ABA.htm)、印度尼西亚国家生命伦理委员会、印度尼西亚科学研究所以及苏南卡加州属伊斯兰宗教团体共同举办.本次会议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伦理学第三次生命伦理学圆桌会议.现将大会论文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5.
3 如前所述,苏联学者认为生态伦理学是“一个现代资产阶级道德哲学派别最流行的名称”,这种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生态伦理学的科学性。由于下述原因,苏联学术界开始关注起生态伦理学: 一是生态危机已成为遍及全球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一问题与人类的伦理道德状况是密切相关的;若不能在运用其他手段和途径的同时也运用伦理道德的手段和途径,生态危机就不  相似文献   

16.
在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CMB)资助下,2012年12月15日~17日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举行了"2012北京国际生命伦理学高级研讨会",与会的国内外著名生命伦理学专家就干细胞研究及其临床转化、移植器官的捐赠和获取、生物材料数据库与表观基因组研究、知情同意等生命伦理学问题的最新进展,以及我国在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实践中和监管制度的改革面临的挑战等若干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系统的伦理委员会委员、科研人员、生命伦理学或医学伦理学高校教师和医疗管理者等50余人参会.CMB项目负责人翟晓梅教授主持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7.
生物医学期刊来稿中最常见的伦理学问题就是受试者"知情同意"的问题.生物医学期刊通过提高编辑人员素质、加强医学伦理学宣传教育、对来稿严格把关以及协助科研机构建立和完善伦理学审查委员会,不断探讨和完善来稿中的伦理学问题,这不仅是对受试者负责,而且有利于医学科研人员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生物医学研究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展的特点是明显地增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出现这种趋势,一方面是由于伦理学研究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应用伦理学的不断发展。如果说60年代的苏联伦理学是克服片面地对道德问题进行标准的通俗解释时期,而70年代前半期是理论课题向深度和广度大大扩展的时期,那么1976年以后则是伦理学研究的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并在掌握马克思主义伦理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和伦理精神的研究,2012年6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与中国青年伦理学会主办、井冈山大学和江西省伦理学会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在井冈山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伦理学者100余人参加,论坛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大家围绕"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精神"这一主题,从历史考察、现状探究、前景展望、国际借鉴等维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充分体现了青年伦理学者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勇于直面现实问题的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世界伦理学必须寻找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大的国家和地区的伦理学作为研究对象。在目前世界范围内,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种伦理学说是世界伦理学的一种类型;而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苏联伦理学则是世界伦理学的另一种类型。因此,通过分析西方伦理学和苏联伦理学的发展,可使我们窥视和把握世界伦理学发展的趋向。20世纪的西方伦理学与苏联、东欧等国的伦理学,本来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大的不同,发展过程也不同。但是,从突破伦理学仅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说,最近十几年来,它们的发展却呈现出某种一致的趋向,从而表现出世界伦理学发展的共同趋势,以及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发展的某些规律性东西。这一发展趋势概括起来说,就是普遍注意伦理学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研究,注意伦理学与具体研究部门或专门科学、技术的交叉研究,以及应用伦理学的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