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引言随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非斯大林化,那儿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较为自由的讨论。讨论的主旨是马克思主义的制度化,及与此相关的精神内容的贫乏。波兰哲学家L.柯拉科夫斯基是这样说到这个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这个词并不意味着它是由内容规定的一种学说,而是一种纯粹形式的,由一个绝对正确的机构下达的命令规定的学说,这一  相似文献   

2.
拉斯基的国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忠  田明孝  黄宇 《学海》2008,(3):67-71
作为20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的政治学家、费边社成员,拉斯基的国家观不同于一般社会民主主义者超阶级的国家学说,他反对一元主权,鼓吹多元主权说,认为从历史与现实来看,国家的目的与实质是在经济上掌握了生产资料所有权阶级的工具,要改变国家的这种阶级属性,只有实现经济民主.但是,他又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而主张以改良的手段来实现他心目中的社会主义社会,从而使得其国家学说在付诸实际的国家实践中,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理论与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这里译出的是G.施梯勒《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辩证法》(柏林科学院出版社1964年)第六章。作者首先就《精神现象学》的“感性确定性”和“主人与奴隶”讨论了黑格尔关于对立面转化的学说,然后谈到马克思、恩格斯与列宁如何继承了这一学说,最后解释了对立面转化的昔干方面。作者只说黑格尔关于对立面转化的学说是唯心主义的,而没有指出它与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根本对立;作者只谈黑格尔的这个学说的伟大贡献,而没有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个学说的唯心主义与矛盾调和论的批判;作者只是抽象地谈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而没有说出这种转化是经过斗争实现的,在阶级斗争中就是一个阶级消灭另一个阶级。作者甚至于说什么“关于对立面的转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没有任何成熟的理论”,贬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相似文献   

4.
张锡金 《学海》2003,(6):187-189
当代中国人学研究是在争鸣中曲折发展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讳言“人”的现象迅速改观 ,“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问题重新提到了广大理论工作者的面前。 2 0世纪 80年代初发生的那场争论 ,主要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人的学说展开的。争论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引起 ,进而引发出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异化问题等 ,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解放后 ,中国哲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曾作了艰苦的探索 ,涌现出一些成果。但是 ,由于左倾错误强调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一面 ,因而人的研究受到严重的影响 …  相似文献   

5.
2016年4月25—26日在复旦大学召开,由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与加拿大约克大学联合主办,共邀请国内外相关学者40余人,其中外国学者17人。会议主题为“重思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与社会主义学说”,特别讨论了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今天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的重要性、斯蒂格勒与数字化资本主义批判的关系、从应然和实然的区别谈论社会主义的双重维度、列宁哲学中的社会主义问题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国家问题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共产主义发展史上,《哥达纲领批判》是《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之后最重要的里程碑。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预言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形成、本质和两个发展阶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理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辩证法来说,《哥达纲领批判》是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最重要的著作。借助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社会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关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科学共产主义形成时期就已经指出,从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和解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具有科学性质,而且具有价值性质,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人们通常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正是这两重性质的具体化。这两重性质的深层根据藏存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实践唯物论哲学的世界观中。马克思主义赋于社会主义以科学性后,并未抛弃社会主义学说原有的价值性质,而是注入了时代的内容,使之成为可行性的科学理论。一 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念。实践的基本出发点是理论的普遍性质的根基,因此,分析应从实践的特性开始。 实践活动的两个实体要素…  相似文献   

8.
奥地利议会议员、奥共中央委员费舍尔,不久以前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这篇文章原先发表在意共刊物《新生》上,后来转载于奥共刊物《道路与目标》。现在,在这个刊物上正围绕着这篇文章进行着一场激烈的争论。费舍尔打着反对“僵死的意识形态体系”的幌子,歪曲和修正马克思主义,胡说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受时代限制的”,“需要重建马克思主义”。他借口“各国发展的不平衡”,说什么没有“一模一样的社会主义”,否认社会主义革命的普遍规律;他说,“由于居民和工人阶级的结构有了变化,现代工人不再是马克思时代的赤贫者了”,企图抹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并把资本主义国家里的工人贵族说成是“新的工人运动核心”。他鼓吹“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道路,他认为,由于“工人阶级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经过时”,“通过党的代表人物的正直、才智和吸引力,通过党所放射出来的民主、文化和人道的光辉”就会赢得群众,“逐渐埋葬资本主义”。费舍尔把马克思主义的党性与科学性对立起来,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什么意识形态”,而只是一种“科学知识”,否认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世界观,他主张无产阶级思想体系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平共处”,胡说什么“不管我们愿望与否,意识形态都在共处着",而且在两种对立的思想中,有一种思想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让对手纠正自己”。米特艾克尔、格鲁士、菲恩伯克对费舍尔的观点持有不同的意见。米特艾克尔认为费舍尔“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倒退到‘永恒正义’上去了,因为费舍尔主张完全离开阶级的属性,而仅仅用‘正确’与‘错误’来判断事物”。米特莱克尔认为,“在阶级社会里,‘正确’和‘错误’只能由阶级立场来决定”。他反对费舍尔关于“新的工人运动核心”的观点,他认为,“大批的工人干部是向社会主义发展的无可争议的中流砥柱”,转移“阶级斗争的重心就意味着剥夺工人的道义力量”。格鲁士认为“赢得群众要通过党的代表人物的正直、才智和吸引力,通过党所放射出来的民主、文化和人道的光辉,这是一种错误的解释”。他指责费舍尔企图“修正”《共产党宣言》。他认为,费舍尔主张“逐渐埋葬资本主义的实力地位”,其结果是与社会民主党相同的。菲恩伯克认为,费舍尔“把在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里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混为一谈”。他认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共处,但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就没有什么共处,而只有不可调和的阶级斗争”。“扬弃旧的思想在阶级社会里就其实质来说是一场阶级斗争”。巴赫纳同意并发挥了费舍尔的观点。他胡说什么“马克思主义是解放人的哲学,它本身不是什么科学”。他认为思想论战是“不必要的”,“思想共处必须以容忍的态度来进行”。后来费舍尔又写了第二篇文章,为自己辩护。在这篇文章中他竟然认为,“马克思主义首先是指导工人阶级行动的,是阶级斗争的学说这两种提法,是多余的”。象资产阶级思想家歪曲马克思主义一样,费舍尔也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9.
过去,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破坏和影响,有些哲学教材只强调甚至任意夸大哲学与阶级斗争的联系,而忽视哲学与生产斗争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只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而忽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甚至把阶级分析方法夸大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把一切哲学上的争论都视为阶级斗争的反映。这些不科学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现在党的工作重点已经转移,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对这方面的一些错误观点,需要认真讨论,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对待宗教现象,就是在理论和实践上,根据阶级斗争观点,把宗教现象看作是一种在整个社会思想意识领域的阶级斗争。宗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从它的种种假设和推论出发,不能不同宗教相竞争。但是马克思主义对待宗教之积极的、社会政治的态度的基本标准,并不是关于宗教本身的这一种或那一种科学知识,也不  相似文献   

11.
《文汇报》一九七九年八月二十四日,发表了邱少全写的《哲学仅仅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吗?》一文。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决不能把它仅仅当作阶级斗争的工具。文章认为哲学的始源并不是阶级斗争,在阶级斗争不存在的时候和地方,仍然存在着  相似文献   

12.
遗憾得很,在否认造成斯大林兵营社会主义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作者之中,还没有一个人敢于深入探讨问题的社会和经济实质,也不想从实际的具体社会学和具体经济学条件出发,谈谈有关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眼下我们那些改革的“原教旨主义”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所有这些根本的结构性问题及其内在矛盾仍将充耳不闻,他们仍将成为我们的思维运动的阻力和实际民主的反对者。的确,如果根据马克思关于自己和自己的社会学说是怎么想的来判断马克思主义,那就不允许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模棱两可的和暖昧不明的评价。马克思本人大概以为他的体系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实则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包括阶级斗争在内的一切现象,归根结底,只能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来解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决定、制约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过程及其发展阶段的总根源。在阶级社会里,一切阶级矛盾  相似文献   

14.
光明日报8月20日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批评刘节的座谈会纪要、《学术研究》第4期发表了金应熙的《评刘节先生的以人性论为核心的唯心史观》,就刘节的“唯仁论”和唯心史观展开了批评。兹将批评的要点,简介如下.一关于“唯仁论”。在历史研究所的座谈会上,不少同志指出:“‘唯仁论’是刘节先生反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理论’。刘节先生从资产  相似文献   

15.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这里摘译的章节,颇能代表哈贝马斯一些社会学观点和哲学观点。作者认为,鉴于科学和技术已经成为头等生产力的今天,必然就提出了它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问题。认为当代的技术和科学取得了合法的统治地位,成了理解一切问题的关键。从这里出发,作者开始从根本上攻击马克思主义,胡说什么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应用前提业已告吹,马克思学说的两个主要范畴——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再也不能到处被搬用了。因为作者有他自己一套概念和术语,故文字颇为艰涩。  相似文献   

16.
2011年6月11日,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出版暨以人为本理论座谈会在中央党校召开。来自部分高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新的思想和论断,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明确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版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和方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深刻洞悉党和国家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运动的学说;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实质许多资产阶级理论家,特别是在前几十年,曾经否定而且现在还在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性质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的人道主义的性质。必须强调指出,他们中大多数人这样评价马克思主义是根据教条主义(特别是斯大林主义)对马克思学说的解释和根据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官僚主义-国家主义的实践。但是,正如我们在探讨资产阶级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时所强调指出的,相当多的现代资产阶级思想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说,是随着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奠定了科学地研究道德问题的基础,他们在从事革命活动的初期,就非常注意了解、研究和总结无产阶级的道德面貌,揭露了剥削阶级,特别是资产阶级道德的阶级局限性和虚伪性,批判地改造了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和空想的伦理学说,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说体系。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伦理学说。其主要贡献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详尽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明确地提出了关于共产主义道德的学说,具体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实际生活中的若干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的报告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阐明党在社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主义辩证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下面,谈谈自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