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凤想 《天风》2008,(20):47-47
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挑刺的人,有人会给我们穿小鞋。如果我们把挑刺的人、给我们穿小鞋的人当作仇敌,而这些人往往抬头不见低头见,那么,我们整天会生气,甚至会影响工作。我们若能把这事当作一个功课来学习,让心灵转个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当作是上帝藉着这些人来造就我们、操练我们,为让我们将来更好地服侍上帝。  相似文献   

2.
林曼红 《天风》2008,(2):6-9
我们希望别人理解我们,我们首先应该敞开心扉去接纳人、理解人,尤其是去理解那些我们认为十分费解的人。还要记住,我们认为费解的人,有时候并非就是真正令人费解的人,像那些先来的雇工,就认为家主的行为是十分令人费解的。但家主并没有错。  相似文献   

3.
你们要完全     
阚保平 《天风》2002,(5):14-15
我们所读的经文里,耶稣是在谴责法利赛人,批评他们特别喜欢在人面前装模作样,好像自己多么敬虔、多么虔诚,但实际上他们心里都是罪恶。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他们一切的外表似乎都有了:祷告、圣经又熟、经常禁食,又不做这个又不做那个,但唯独内心没有;耶稣对法利赛人的批评也是对我们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避免像法利赛人一样;他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4.
你们要什么     
江竹 《天风》2004,(7):10-11
经文:约1:38;弥6:8 耶稣最初呼召门徒时,向他们发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要什么?"今天我们愿意撇下手中要做的事情,到教堂来做礼拜,我们想要得着什么呢? 在约翰福音3章到11章的经文里,从"你们来看",我们看到耶稣所接触的人大多是弱势群体,他关注这些人,爱这些人。耶稣从没忽略人的基本生存的需要,耶稣教导门徒的祷告中就有生活的需要,"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日用的饮食涵盖了人类生存基本的衣、食、住、行。但作为一个社会人,如果说我们仅仅为了生  相似文献   

5.
我们曾经以为,有些事情是不可以放手的。我们不会放弃一个人。我们不会离开一个人。我们不会让一个人离开我们。我们不会让那个不爱我们的人得到自由。我们不会忘记。是的,我们咬牙切齿地说:我是不会放手的。其实,没有什么是不能放手的。时日渐远,当你回望,你会发现,你曾经以为不可以放手的东西,只是生命里的一块跳板。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  相似文献   

6.
《天风》2020,(11)
正在旧约圣经中,有四个希伯来文单词都用来指人,其中两个是用来指人的卑贱、软弱、渺小;另外两个是用来指人的尊贵、强壮、伟大。我们既要认识人的尊贵和伟大,免得我们妄自菲薄,也要认识人的软弱与渺小,免得我们骄傲自大。透过研究关于"人"的旧约原文词义,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人的价值与地位,并把人看得合乎中道,既不骄傲,也不自卑。  相似文献   

7.
张合安 《天风》2005,(8):6-7
主耶稣实在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因他不但为我们而死,是我们随时的帮助,永远与我们同在,而且有无限的体谅。在今天教会、社会中有时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不干事的人对干事的人出现的纰漏幸灾乐祸,对干事人的失败冷嘲热讽,对干成事的人也要鸡蛋里挑骨头。  相似文献   

8.
2016年国庆期间,我们有幸作为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了全国第56次少数民族参观团。参加参观团的代表中有回族36人、维吾尔族16人、哈萨克族4人、东乡族1人。虽然活动过去了几个月,但是,参加活动的深刻感受始终鲜活地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并激发我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  相似文献   

9.
张焱 《天风》2002,(3):24-24
在施与上,主耶稣是我们的榜样,他总是存着怜悯的心肠医治有病的人,帮助贫苦的人,安慰他们,满足他们的需要。主耶稣的无私使我们联想到自己的自私和吝啬。自私不能令我们更加快乐,只能使生命之泉变得浑浊和枯竭,使我们无法体会到生命中助人为乐、帮人之困、济人之危的喜悦。其实,生命的价值是与人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程度成正比的。一个乐善好施的人不仅能赢来他人的尊重,自己的生命由此得到升华。从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反省自己。我们是口里喊着"主啊!主啊!"而不承行主旨的人吗?是把重担压在别人肩上自己却不肯动一下指头的人吗?我们是不是装伪作假、是耶稣所痛恨的那些经师和法利赛人式的人呢?是不是只顾自己享受、心中不断和人攀比,整日只想着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而从不想着穷人的人呢?——金鲁贤,2004年11月诸圣瞻礼讲道  相似文献   

11.
高峰段的地铁里,人与人之间近乎没有距离。陌生人在同一个空间,做着亲密而沉默的比邻。我们的躯体紧恰相依,这并不阻碍我们的头脑在各自的世界里驰骋。每个人都在以最快的速度前进,每个人却并无感觉自己的前进。我们只是低头、垂目、听MP3、读报纸或者眼望前方,目光呆滞。  相似文献   

12.
倪光道 《天风》2013,(12):14-16
三、怎样才能不论断人? 首先,要接受主的责备,承认自己假冒为善的罪。 大家都知道主多次责备文士法利赛人是假冒为善的人。叫我们这些喜欢论断的人承认自己的假冒为善,实在不太容易,但是这一关必须得过。我们要问:主的责备是否太严厉?不!因为这是我们的实际光景,我们自己不清楚,主在帮助我们看清楚——我们常常以审判官自居,论断别人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渊声 《天风》2018,(10):64-64
问: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有些人是我们喜欢的,然而也会有一些人是和我们合不来的,这就是所谓气场不合。当我们遇到实在不喜欢的人时,作为基督徒我们又该如何正确与之相处呢?  相似文献   

14.
骄傲     
天主反对骄傲的人,降福谦逊的人。(雅4:6)我们都要求在灵修生活上前进,我们都要求天天更热爱天主,我们发现在我们前进道路上有一巨大的绊脚石,就是骄傲。我们要认识骄傲的危害性,要猛烈攻击它。从我们心中铲除它。我们是修道人,我们是奉献给天主的人,我们是完全属于天主的人。骄傲以自我为中心,不尊敬天主在万有之上的最高真主宰。  相似文献   

15.
<正>当我们穿行在现代文明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不必餐风饮露、不必刀耕火种、不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离开手机、网络、微信我们却不能活。显然,我们变了!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但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那些正在使用技术的人——我们不单是生物意义上的"人",我们更是被各种技术附着了的"技术人"。那么,技术是如何改造人的,经过技术的洗礼人变成了什么样?围绕"人去哪了?!——技术时代的主体与客体"这一主题,2014年12月1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  相似文献   

16.
李木源 《法音》2006,(5):38-39
自人类步入21世纪以来,经济、文化、信息的全球化成为一股时代潮流,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但是,“文明冲突论”的提出者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当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时,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可能会比历史上任何时代来得更加明显和激烈。中国学者张立文先生也说,21世纪我们面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心灵以及各文明之间的五大冲突,将会引发生态、社会、道德、精神、价值五大危机。眼前,我们的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我们的精神素养却每况愈下,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依然是那样的粗暴和不可理喻。我个…  相似文献   

17.
“家园没有了,那些我们爱着的人和爱着我们的人或伤残,或失踪,或者永远离开了我们,而我们也有很多人受了伤。我们是这场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在我们的心里,已经不仅仅是痛苦,而是很多很多纷繁复杂的情感纠结在一起。这些感觉,让我们找不到自己,找不到活着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我们生活在人群之间,我们每时每刻都与人打交道,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说是“坐拥书城”的啊!  相似文献   

19.
看“争”     
我们所知的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我们不愿意去和一个很弱的或过强的人“争”,前者无趣味,后者无胜算。总之,无聊。所以,我们通常说的人与人之“争”,都是能耐、地位彼此相差不大的人。  相似文献   

20.
鸽子与乌鸦     
倪光道 《天风》2003,(12):40-40
方舟里的鸽子和乌鸦,预表着教会的弟兄姊妹。尽管恩赐不同但同蒙主恩,我们对人要看得合乎中道。尤其是教会负责人,对教内的同工同道,不可有偏见、成见、既看到某人的优点,亦看到他的弱点,我们没有资格轻看小子里任何一个。我们只能以上帝的爱去尊重人、关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