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汝伦 《哲学研究》2012,(6):77-84,128
<正>一在当今世界,谁要把教化视为政治的主要任务,一定会被指控为前现代的专制思维,因为在许多人眼里,现代性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世俗化过程,而世俗化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政教分离。尽管政教分离的 "教"不是教化之 "教",而是宗教之 "教",但很多人会从作为一个政治概念的教化想到宗教对人思想的统治。在他们看来,教化就是统治者用自己的意识形态来统一人们的思想,以维护他们的  相似文献   

2.
"南蛮时代"指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是天主教风行日本和遭受残酷镇压的历史时期.在日耶稣会利用日本战国末期政治和社会文化的无序状态,通过适应传教策略,满足了不同阶级的不同需求,以廉价的成本,使耶稣会获得了数十万教徒的丰厚回报.然而,及至封建统一政权重新建立并开始整饬统治秩序时,天主教在政治和信仰伦理领域的"异端"成分凸显无遗,立时成为统治者整肃的对象."天主"在日本的寿终正寝,正是"事所必至、理有固然".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了孟子有关政治领域的同情的观点,提出孟子通过调和杨朱学派的自爱和墨家的普爱这两个极端对同情的统治进行了辩护。本文提出了对《孟子》中两个著名故事的解读,一个是孺子入井,另一个是齐宣王赦牛,这两个故事是理解孟子有关政治领域的同情的论述的典型事例。本文认为,孟子通过批驳自我牺牲和利他主义的两种极端成功完成了对用同情进行统治的辩护。考虑到与利己主义或自爱的相容性,本文分析了孟子在与统治者的对话中体现出的共享快乐的观念。要达成儒家的国家理想,统治者不必压抑或牺牲其自身利益。但统治者的自身利益需要通过培养他的同情心来进行指引和引导,从而可以与包括王国中的陌生人在内的民众共享和延伸快乐。  相似文献   

4.
"学而优则仕"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而优则仕",在孔子时代,还只是一个政治号召,其所体现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而汉以后,随着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之官方思想,特别是随着隋、唐之后科举制度的实行,此一政治号召之具体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成为统治者对士人所发出的诱惑,这种政治上的诱惑,久而久之,亦成为士人自觉的心理追求,并由此而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等待野蛮人》是以帝国对"野蛮人"的统治为故事背景,将被统治者置于岁月的炼狱之中,层层推进地展现了帝国统治者的权力运作机制。以福柯有关权力的论述为视角,对小说中权力的眼睛进行解读,认为小说中眼睛是权力的隐喻,通过论证文本中满目疮痍的社会规训,众目睽睽下的暴力构序以及掩人耳目的精神支配,以此对帝国统治者的霸权统治进行反抗和颠覆。  相似文献   

6.
经历了数百年的"黑暗时代",公元12世纪初之后的近200年,亚里士多德著作先是经过阿拉伯文转译,后来经过希腊文翻译,重新为西方所知晓.亚里士多德理论与基督教信仰和神学构成了全面而深刻的冲突.在政治理论领域体现为亚里士多德理论与奥古斯丁政治传统的冲突.阿奎那的百科全书式神学/哲学体系力图调和亚里士多德理论与基督教神学,教会对阿奎那体系的承认标志着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合法化.合法化后的亚里士多德理论爆发出了教会未曾逆料的政治后果,不仅政治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于神学的学科,生发出许多与现代早期政治理论直接相关的重大论题,而且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王权派逐渐占据上风,王国成为"政治实体",为现代民族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形而上学基础."国家论"在此过程中占据了政治理论舞台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有关荀子"政治正当性"的主张,已经有许多有益的探讨。站在现代政治哲学的角度看,"政治正当性"所预认的观念前提在于民众的自我意志的自由和自决,舍此,则任何权力的"正当"或"不正当"皆无从谈起。正是从此前提出发,荀子在权力来源的问题上并不曾追问权力本身的正当性问题,而更多的是在意统治者统治权力在效果上的合理性问题。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一方面与荀子重德的理论相关,另一方面则与荀子对民众的看法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不存在无价值的政治。政治伦理的产生,正是根源于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价值选择。从政治伦理的发生看,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对政治实质和政治形式的价值分析、对"政治是什么"与"政治应当是什么"的价值取向、对政治的实质价值和形式价值的抉择,是政治伦理发生和建构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9.
"权利优先于善"是自由主义政治伦理观的价值立场.自由主义者都从个人自由及其权利出发来考量国家权力的来源和性质,规范"国家道德中立"的行为准则和制度安排.以个人自由为政治伦理的思维原点,导致自由主义理论上的悖论和道德上的虚无化,造成自由主义内部的严重分歧并遭到保守主义、社群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多维批判.  相似文献   

10.
王杰 《哲学动态》2006,(6):36-39
众所周知,殷商时期是无限神权政治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天命神权是国家政治及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一切都围绕天命神权而展开。周代殷兴,刚刚取得国家政权的西周统治者不得不重新检讨和思考如何对待殷商意识形态的核心,即天命问题,这成为西周统治者处理一切问题的契入点。一从“我生不有命在天”到“天命转移”理论天命观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出现的第一个意识形态。夏商统治者毫无例外地都把政权的获得视为天命神权庇护的结果。夏桀以为天命神权庇护夏政权就像太阳永不消亡一样久远;由于“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1],百姓发出了“时日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