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市场经济领域中道德的适度定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是伦理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往往把注意力直接放在如何看待与评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状况、道德需求及其前景上,这样的讨论引发了许多截然相反的观点,如“滑坡”论和“爬坡”论。但是,它似乎忽略了一个前提性问题,就是这里所说的与道德发生关系的市场经济,究竟是指市场经济领域本身,还是指市场经济社会?我们可以把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称作市场经济社会,但这不等于说这个社会被市场经济全覆盖了。如果我们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来讨论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就容易引起诸多歧义。显然,在市场经济领域内和在市场经济社会中,道德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市场经济的制度整合与伦理道德建设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的改革已经进行了 2 0年的时间 ,目前正在进入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重大标志是 :“增量改革”战略向总体改革战略转化 ;局部改革向全面改革发展 ;经济改革向经济、社会、政治以及伦理文化的综合改革发展。关于市场经济的道德话语也在发生变化。对市场经济的整体道德评价正在被对市场中的道德秩序与行为规范的关心所取代。人们现在关心的是 ,在市场中遵循商业道德的重要性 ;人们现在希望的是 ,降低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无论是在讨论“债转股”问题的时候 ,还是在讨论“风险基金”问题的时候 ,“道德风险”都成为人们关注的主…  相似文献   

3.
体制转型与“道德阵痛”王淑君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关系由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体制转型,引起了道德观念的剧烈振荡,使道德问题成了人们空前关注和争论的热点。在争论中出现了“爬坡论”、“滑坡论”...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前阶段讨论“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问题,还是近期来讨论美国电影《冰峰抢险队》中麦克唐纳的道德与雷锋的道德的高下问题,都对深化我们对共产主义道德的认识起了推动作用。显然,如果把共产主义道德理解为脱离人类历史上各种道德形态,脱离各种具体的社会道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自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是在自由时代,人们越是喜欢讨论法规之类的问题;越是在法制时代,人们越是喜欢讨论自由之类的话题。“自”由与法“律”从来就是联系在一起的。自由总是相对于规范而言,规范也总是相对于自由而言。在道德领域,“自律”这一概念组合本身就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然而,为了较好地理解这一概念组合,我们又必须把这一概念组合分开加以说明。一、道德自律之“自”与自由在“自律”概念中,我们首先遇到的是“自”这个概念。在道德自律概念中,“自”强调的是,道德是自由的象征,自由是道德的前提。作为某种规范,道德的本质不是强制而是自由。也就…  相似文献   

6.
论“和”道德钱逊“和为贵”,这个中国古老的思想,近些年来成了人们谈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人们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冲突、争斗、动乱以及生态危机等等带来的灾难,大声疾呼,倡导“和为贵”、“和合文化”,呼吁以“和”的方式来消解冲突。这反映了人们期盼和谐的愿望,也表...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作者在意共葛兰西研究院于去年5月下旬举行的“道德和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报告,发表于意共《马克思主义评论》上。这篇译文的二、三部分,有所删节。在本文中,作者以历史唯心论和人性论为指导研究道德问题。并且在道德研究的幌子下疯狂地攻击马克思主义,恶毒地诽谤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在第一部分中,他讨论了道德研究处于“落后”状态的原因,认为这是国为马克思主义给它“规定了某些框框”。他说:当马克思主义者对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考察时,“他们却用唯心主义代替唯物主义,用形而上学代替辩证法,用辩护学说代替批判”。他号召人们“逾越哲学基础本身的局限性”,从“人的理论”出发,从人类固有的矛盾出发研究道德问题。在第二部分中,他讨论了作为道德研究出发点的所谓“人和体系的矛盾”,“内心和外表的矛盾”。他反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关系的思想,虚构了所谓“道德与经济的矛盾”,认为道德要求人们行善,但是经济使人们在孬夺经济利益、社会地位和权力中,把人看成“竞争者和强大的敌人”。由于这个矛盾,人们都以两面派面目出现,因市形成了“内心与外表的矛盾”。以这些谬论为基础,他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认为人们不幸的根源不在于剥削和贫困;另方面,又竭力诬蔑社会主义制度,而且特别攻击“政治委员”制度,说:“政治委员”是同“善良的灵魂”对立的,这种对立“表明道德主义与a利主义的矛盾”;“政治委员”制度使“人们严格地划分为两个根本对立的集团”;“‘政治委员’代表着从革命家转变为官僚的过程的一个阶段”。他为那些受到人民制裁的敌人伸冤,叫嚷说,这种“历史审判”决不是基督教的“最终审判”,一定会“受到以后历史阶段的修正”。在第三部分中,他更疯狂地攻击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制度。他说:过去人们把善和真理的胜利寄托于宗教信仰,现在人们把它寄托于未来。但是,未来只是“虚构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活本身被剥夺了意义,人们的相互关系表现为绝对的淡漠”。他还咒骂说:“把属于阶级的东西从属于全人类的东西中分割出来,导致宗派主义和对于社会主义的官僚式的歪曲”。最后,科西克号召那些反对社会主义的人,用“人道化的实践”、“革命的实践”(实即反革命的复辟活动),在“血和汗之中”实现“属于阶级的东西和属于全人类的东西”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人生观和道德理想,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评价时,往往牵涉到道德境界的问题。从我国历史上来看,两汉以来就开始使用境界这一概念。最早它只有“疆界”、“地域”的意义,以后引申为人们所处的境况。佛教传入中国后,释家认为每人对于佛经的造诣、理解,各有不同的程度,因此显现出不同的境界。《无量寿经》中所说的“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在他们看来,即使是同一个世界,由于对佛教经典的不同造诣,就形成不同的境界。此后,中国的一些思想家,不但把诗文中意境的高低深浅称为不同的境界,而且把文学、艺术、理论和道德上的锤炼涵养功夫,也称作不同的境界。解  相似文献   

9.
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种原因,“道德危机”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由于相关领域道德立法的缺失,道德立法执法不严等原因,道德在调整人们行为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有效构建理想的社会主义道德,利用法律促进道德建设是值得重视的有效途径,在立法、执法、司法三方面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道德共识”与现代社会的命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道德仅仅属于个人私人性的良知决断 ,还是具有某种公共的、普遍的性质 ;或者说 ,“道德共识”是否可能以及何以可能 ,这一问题事关哲学和伦理学的一些最为基本的重大理论问题 ,并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所以对它的思考和讨论已成为当代哲学和伦理学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国内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大多停留于观念层面 ,而缺乏从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来对之加以把握。本文拟从“道德共识”在现代社会的命运入手 ,揭示这一问题得以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实质 ,以推动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一、现代社会结构的分化与“道德分化”我们…  相似文献   

11.
论礼貌的道德性陆晓禾(一)在“讲礼貌”普及宣传中,笔者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它可称作礼貌的道德性问题,即:为何人们要讲礼貌?礼貌的是否即是道德的?还是有的礼貌是道德的有的则不是?如果是后者,那末判断道德礼貌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是礼貌宣传教育中需要弄...  相似文献   

12.
试谈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最近一个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对当前社会的道德状况颇多议论。从学术界的讨论到街谈巷议,几乎无不涉及这方面的问题。有人说,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道德水准的提高;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市场经济带来的客观后果是道德“滑坡”。不知您对此有什么看法?乙:应当说,人们的这类反应是整个社会转型期所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它并不仅仅是人们一时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的急剧变迁所引起的,而是有其更为深刻的学理上的原因。人们的议论归根到底关涉到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市场经济与道德之间究竟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80年代以来中国伦理学家开始讨论的道德和经济关系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显得更为迫切、更加重要。《哲学研究》开辟了“商品经济与道德进步”的专栏,“编者按”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发展市场经济是否必然地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果如此道德进步又从何谈起;市场与道德、效率与公平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道德是以何种特有的方式来把握和参与现实生活的。编者认为,面临着这些问题的挑战,伦理学家需要面对经济改革的现实,从抽象的思辨回到具体的实践,揭示出经济和道德之间的内在…  相似文献   

14.
所论道德的预测功能,是指通过未来道德价值目标的理性确证、指明社会道德发展的美好前景、促使人们的道德行为方式从“现有”向“应有”转化的能力.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视道德为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的规范性、约束性被视为道德的唯一本质特征,而忽视甚至否定了具有预测性质的道德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自威廉姆斯和内格尔1976年同以《道德运气》为题发表两篇重要论文以来,运气问题逐渐成为伦理学讨论的热门话题.作为存在于生活之中但又超出行为者能动性之外的不确定因素,运气始终是人类所无法逃避的.然而,现代道德哲学出于对能动性(尤其是人类理性)的信任,不尽合理地将“道德”圈定在能动性范畴内,而把运气限定在一个相对边缘的地带.与之相比,美德伦理学从一开始就正视运气的存在,较为全面地容纳和考察运气的伦理意义.美德伦理学通过区分“道德”与“伦理”,并将“道德运气”拓展为“伦理运气”,为人们理解伦理生活和伦理知识的实质提供了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与道德衡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时至今日,人们普遍同意,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引发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但由于人们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看法不同,以致对这种变化原因的阐释和理解也各持其论、歧见尤存。在许多人看来,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只不过是将经济与道德两个概念进行简单的相加,抑或将社会伦理的普遍规范和道德价值加诸于市场经济的运作形式之先而已。然而,对于旨在寻求道德规范的生成及其发展之目的来说,这种机械的数学相加显然难以培育市场经济主体所要求的伦理素质。在理论上,市场经济与道德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寻求其联系与整合可以借由“…  相似文献   

17.
韦正翔 《现代哲学》2000,(3):109-117
中国人对国际政治中的道德问题的普遍关注,是在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的暴行的激愤中产生的。随即《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开设的“中国对策与选择”栏目,围绕中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展开了专家与大众都积极参与的大讨论。讨论中出现的中心议题之一,就是中国在  相似文献   

18.
情感问题事关人生幸福,情感问题也是现当代中国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值得高度重视。道德情感是复杂的,其核心是"仁爱"。从维度看,仁爱可划分为"邻人之爱"和"环境之爱";从强度看,仁爱可划分为"道德柔情"与"道德激情"。道德情感包含了荣辱感、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公正感等态度。这些道德的态度融合在一起就构了人的良心,良心是道德情感的重要标志。构建当代中国社会道德情感体系除了要充分认识构建的必要性、紧迫性之外,还要加强情感问题的理论学术研究,营造有助于人们形成美好感情和道德感情的社会氛围,增强学生培养道德情感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人们将仁爱修养与智慧修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揭示道德基础的本质内涵,阐明当前道德基础动摇的成因,是建构与社会主义现实生活相协调的道德规范的重要前提。对此,本文拟作一些木成熟的探讨。能否正确地判定道德基础的本质,是影响到当前道德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在目前道德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倾向,即单纯从道德角度考虑道德问题,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范围仅仅局限于精神生活领域。可以设想从道德角度考虑道德问题,例如对个体可以有“良知况灭”的谴责,对群体可以有“道德爬坡”的肯定。但“混灭”也好,“爬坡”也罢,它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仅仅从道德~道德这…  相似文献   

20.
关于道德选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兰芬 《现代哲学》2001,3(2):75-79
道德选择是人生需要面对的诸多的选择中最基本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人们总是用“善恶”、“正义与非正义”、“人道或不人道”等道德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的各种行为,并据此进行道德选择。道德选择不仅是道德行为的开端,而且是道德行为的指南,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道德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认真研究道德选择中的道德自由、道德责任、道德困境等问题,对于道德主体优秀品质的形成是有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