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媒介的形态是否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直接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果。"美"的媒介形态可以大大促进信息的传播,而不理想的媒介形态因在传播过程中与受众的审美需求不匹配,导致信息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从受众的审美体验层次出发,由浅入深分析受众审美需求,可以提升数据新闻传播效果,从而实现数据新闻的审美传播。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播是社会审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从审美角度审视新闻受众的定位,就是深入分析研究新闻受众在接受新闻传播审美信息中所处的地位和具有的作用.由于新闻受众是新闻传播审美信息的受传者或传播对象,是影响新闻传播审美方式、体现新闻传播审美价值的重要群体,因而从审美角度认知新闻受众的基本定位,把握新闻受众的角色转变,对于正确处理新闻传播者与新闻受众的审美关系,促进新闻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微博传播是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其特点是传播主体多样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者的心理情绪化、传播速度超快速,广覆盖等,这样一种传播形式,从公民社会建设的角度来说具有一种悖论性质的影响.一方面,微博传播有利于培养公民对社会生活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微博传播需要传播者的责任意识、理性意识、普遍的社会价值意识等;另一方面,微博传播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又存在着淡化传播者的责任意识、注重张扬传播者的个体价值意识的可能.因此,在公民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对待微博传播乃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从公民社会建设的角度而言,政府、传播者,受众都需要确立相应的伦理观念,包括责任伦理、理性要求、诚实守信等等.  相似文献   

4.
彭晓哲  崔芳  焦璨  李红 《心理科学》2018,(4):916-921
什么样的谣言更容易获取信任、得到传播?面对谣言,为何有人理性批判,有人则毫不犹豫地点“赞”、转发?这是大众和研究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情境、内容特征、传播者与受众特征这三个维度论述了影响谣言传播的因素。从情境特征来看,谣言在模糊且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中更易传播,封闭的舆论场也助长了谣言传播;从内容特征来看,包含适当情绪内容、针对特定对象的谣言更易得到传播;从传播者与受众特征来看,一方面,可靠消息源会增强人们的传播意愿;另一方面,受众的认知局限、人格特质、动机、价值观等,均可能造成认知偏差或歪曲,助长谣言传播。以往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今后需要更多严格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从行为和神经层面深入探讨谣言传播的机制。最后,社交媒体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传播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为谣言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商品广告的设计是为商品生产和商品销售服务的,它的单向传播方式起点是掌握着各种媒介的传播者,终点是广告的受众。现代设计的思维核心,是人的心理,而心理学关注最多的乃是视觉和听觉现象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不断追求个性化发展的今天对城市品牌形象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整合多方资源,对其进行更为有效的传播。文章首先分析城市品牌形成要素,然后以此为基础,具体探究组织、受众、内容、渠道、监管评估五个方面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7.
马锴 《美与时代》2014,(2):106-106
“媒介及讯息”是传播学史上最为重要的观点之一,由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对研究媒介传播形式和信息接收途径有着深远影响。不论是在什么时代,新媒介的产生往往都会开创全新的传播行为,或是信息阅读模式,例如电视媒介的推广使用就极大地改变了纸媒时代受众接受讯息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现代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网络广告的传播提供了功能强大的交流平台。互动性——参与传播;广域性——跨越时空;指向性——信息可测;合成性——吸引眼球等构成了网络广告不同于其他传统媒介的典型特征,而网络作为一个广告载体也为广告的传播者和受传者提供了一个新型的沟通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剖析跨媒体传播平台。一方面因消费方式的革新取得了最新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因受众权力的变迁而得到强有力的动力支持。通过剖析跨媒介叙事对成人绘本内容生产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探寻成人绘本的跨媒介叙事策略。以喜羊羊这类绘本故事为例,除了保证一些连锁产品受众的一些原创故事外,还要保证整体故事的一个连贯性,才能够获得媒体整体体验度的增加。选择符合当下媒介融合背景的跨媒介叙事策略,是构建整体成人绘本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个性化、社交化是主流媒体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文化传统是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传播的。其中,有一定文本的文化典籍是最为重要的媒介,因为这种媒介能极大限度地突破时间、空间障碍,使传播者得以与受传者直接对话。为继承传统文化优秀遗产,典籍阐释是一项极为基本、极为重要的工作。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典籍阐释属于受传者对文化信息产品的解码活动。这样的文化信息产品是借助于特殊的符号来传播的。因此,笔者认为,要对文化典籍的阐释作出较为深入的研究,势必要求  相似文献   

11.
吴佳 《美与时代》2013,(6):67-69
环境媒体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形态,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其利用媒体环境的物理特性与广告信息的关联度,进行广告创意新思维,强调广告创意与广告投放环境的紧密结合,强调媒介使用功能与广告功能的协调一致,更强调广告创意与广告受众的互动关系。环境媒体广告创意渗透了广告内容的虚实表现、媒介功能与广告传达的虚实妙趣、受众行为的虚实互动。虚与实相辅相成,互相转化,它们之间的奇妙平衡感大大丰富了广告意境,为受众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和想象空间,有利于广告的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12.
宗教文化不仅是古代世界人类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也是其主要媒介与形体。对于宗教学、神学和历史学而言,宗教文化传播的精神驱力和影响力主要源于传播者的"神爱"意识、普度众生的超凡精神以及接受者寻求救赎的心灵渴望,但这不完全是事实。宗教"真理"传播力的基质,还在于神圣传言的信息、形式以及媒体的审美形质,正是审美体验构成了宗教传播力的"内在精神力",并藉此升华人们追求真与善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媒介融合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媒体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其他行业与新闻传播业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自微博诞生以来,它就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为受众搭建了一个互动性强、交流平等的话语平台。如今,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受众比以往更加渴求信息,而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已成为新媒体必争的制高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的不仅仅只是挑战,更多的是开放  相似文献   

14.
视觉设计是通过视觉符号形式来规划和处理信息、表达相关主题的设计活动。视觉符号必须通过媒介传播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受众。大众传媒形态的变革和传媒转型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视觉传播的领域,也改变了视觉传播的形式,从而促进了视觉图像的制作和生产,导致视觉化符号在文化生产、文化消费中具有相当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公益广告,作为构筑城市视觉文化系统中的重要成员,是文明城市形象建立与推广的主要力量,它对人们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品质的公益广告在媒介传播过程中能提升受众的审美意识,陶冶大众的生活情趣,提高人们精神生活质量。对公益广告所特有的广告、审美、传播、教育等属性的科学利用与研究,将对文明城市建设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为传播现代文明价值观念和对塑造现代文明城市形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微电影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其传播模式有如下特点:在传播主体方面,不仅有政府、商业机构还有众多普通个体;传播内容方面,在找准故事卖点情况下,可在短时间内切入主题;传播渠道上,充分利用各种门户网站,重视线上传播,同时,不忽视线下宣传,让线下传播作为线上的有利补充;在受众方面,能精准定位,做足市场调查,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喜好。此外,在传播效果方面,应注重创作者的自身修养,充实传播内容,提高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传播效果问题是音乐传播研究的重要课题.音乐传播作为传播学的具体类别,其传播效果无疑也可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影响音乐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大致可分为作品的因素、"人"的因素、传播技术和媒介的因素等几个方面.只有综合利用并充分发挥相关因素的作用与价值,才能最终获得更好的艺术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广西北部湾港口地区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紧密相连。绘画是民族地域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而用以水为媒介的水彩画语言表现北部湾港口地区的建设风貌更有优势。文章从绘画构图、空间、色彩和技法等要素来阐述如何通过水彩画的语言传播广西北部湾港口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普适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正在催生一场新传播革命——普适传播。普适传播具有泛感知、泛网络、泛媒介、泛智能特征,其终极演进趋势是媒介的"无形无象"和传播的"自然而然"。普适传播突破传播主体、渠道和时空限制,人们可以在适宜的时域、空域和场景,以适宜的媒介形式自由便捷地获取适宜的媒介信息和服务,实现与他人(组织)、智能设备和物品之间的智能交流。普适传播技术的"野蛮生长"重塑媒介生态、改写传播规则的同时也会引发或加剧一系列伦理风险。我们必须警惕媒介技术的异化,审慎对待技术的伦理风险,理性拥抱普适传播带来的美妙世界。  相似文献   

20.
<正>传播作为一个理论研究领域,数十年来一直以西欧与北美媒介语境为导向,西方传播理论也成为普世主义的一个强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然而,复杂多元的人类传播充满了差异,以"功能性理性、个人自由、物质进步和权力意识"为特征、实证主义为主流的西方传播理论缺乏对其他文化价值、信仰体系与传播模式的理解,"多数理论往往无法进入解释的深处,当把这些传播理论搬离西方的学术语境时,其术语、理论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