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笪重光,清代回族书画理论家,著有《书笺》、《画筌》两部书画论著,其中《画筌》是一部关于山水画画论的著述,以论述山水画的布局、笔法、墨法、设色及品评等为主要内容.其中关于画面有无、虚实的关系阐述是重点内容,虚实相生之法与境界的关系是其重要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作品中的意境是指画家的感情结合外界景象的统一体,"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画家创造的艺术意境。从艺术家的综合素养、章法论中"藏"与"露"的关系等角度谈对中国画意境美的影响,并从创作素材准备、构思到创作表现各环节阐释"藏"与"露"的审美概念贯穿于中国画创作的始终。"藏"与"露"的和谐关系在谢赫"六法论"中亦有体现,并对中国画意境美的影响深远而全面。  相似文献   

3.
《书筏》是我国书法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其理论价值得到广泛认同,影响也较为广泛。文章分别就笪重光《书筏》的理论价值与影响进行探讨,阐述《书筏》的理论丰富性、理论精辟性、理论独到性以及其对书法意境的影响、笔法的影响、墨法的影响、布白的影响等内容,分析《书筏》对后世书法学习和研究带来的推动作用。以期通过研究,进一步呈现《书筏》在书法研究中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相融合之后形成的"禅",对中国传统艺术极具影响力。王维,这位南宗画派的创始人,其绘画风格清逸洒脱、淡泊高远,是中国绘画史上独特的一种画风,这位"诗佛"所作之画往往能渗透"禅"的意境。而王维的"禅画"艺术对近代美术绘画有何影响,是主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
两宋绘画是继盛唐绘画之后,中国美术史上进一步繁荣的时期。宋代画家在创作构图上有着无与伦比的思想和智慧,然而当我们学习传统的时候,就必须与自己平时的创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选择性地"吸收",直到"消化",将其为我所用。绘画创作的关键是构图,工笔花鸟画的构图风格独具特色,它主要通过构图、色彩、造型、线条等方面体现作品的魅力。工笔花鸟画的合理构图对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花鸟画的构图变得越发多样化。文章分析和总结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多种构图方法,并对宋代花鸟画的构图和色彩进行了研究,在临摹宋代花鸟画时应专注画面背后所蕴藏的画家内心情感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画,然后学习借鉴宋代花鸟画的构图并运用到今后自己的创作中,在创作中画面既要符合工笔花鸟画工致的特点,同时也要营造意境,从而创作出有思想有情感的画作。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艺术之乡的美名,一直飘荡在四海之内。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化长河之中,中国画的发展一直很具有代表性。中国画讲究画风与意境,而意境作为中国美学范畴,讲究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当然,很多画的意境中不单单包含"情景交融",还通过夹杂实际空间或者环境因素,从而更充分地在画中表达当时的内心情感。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代表,中国画中包含了很多民族文化因素,在美术领域中,都以意境作为创作原则,是外人对作品评价的依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美最形象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正一禅画是中国画最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化的佛教绘画艺术的典型表征。禅画笔墨简洁而意境深远,以笔墨来表达禅道,体现了中国禅宗"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的核心思想,开创了唐宋以来中国绘画的新纪元。禅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艺术史上,通常将禅画的开端追溯到文人画之祖、唐代的"诗佛"王维。他最早将禅宗的"自性论"和"意境说"融进山水画,以"澄心观照"的审美态度进行创作,其画作具有意境、画境、诗境、禅境融为一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绘画史上,比王羲之年代略晚的顾恺之,是一个偶像式人物,他与陆探微、张僧繇一起并称"六朝三杰",享有如此评价:"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顾恺之的艺术成就在当时深受谢安的赞赏,谓"有苍生以来所无"。然而,顾的真迹没有一件能流传下来,现仅存若干流传已久的摹本。幸而他所著画论——《魏晋胜流画赞》《论画》《画云台山记》经张彦远的收录保存下来了。此三篇虽"自古相传脱错,未得妙本勘校",但聊胜于无,对今日  相似文献   

9.
江苏茅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是历史上茅山宗的活动中心,被誉为道教的"第八洞天,第一福地".据《茅山志》记载,茅山之中洞穴相连,有神仙洞府位于其中.茅山洞府蕴含着道教特有的文化意蕴. 神仙洞府,崇尚阴柔 贵阴尚柔是道家、道教文化的一大特色.从《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①到《庄子》"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②;从《管子·心术上》"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到《淮南子·原道训》"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这些无不体现道家贵阴、尚柔、主静、崇无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北宋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郭熙是北宋画家中最为多产,也有较强理论自觉的一位,他的理论思想集中体现在《林泉高致》一书中,其中所论述的美学思想、技法和个人修养方面的内容不仅为研究中国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也为园林设计带来了启示。从美、法、意、道四个层面分别谈论《林泉高致》对园林景观设计的指导意义,美即谈论审美及书中涉及的美学命题,法即郭熙提到的创作技法及创作态度问题,意即全文论及的关于山水画意境的内涵,道即技法背后的理以及个人修养。  相似文献   

11.
苏轼评王摩诘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古典诗歌和绘画艺术两者并不能决然分开,而是要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细细体会。正所谓"画是无言诗",古典诗歌中的"意境美""含蓄美""萧散美"在中国古典绘画中的各画科皆有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的灵魂是意境,意境就是对自然景物的提炼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无论是提炼意境还是感悟生活都离不开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有人提出"地域特征对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或技法、风格及意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黑龙江省在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形成了当地的风格特色。以黑龙江省中国画创作大体艺术特色为例,研究影响这种艺术特色产生的地域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茅山宗为中国传统道教"三山符箓"之一,国内不少道教研究论著在论及茅山宗的发展历史时,多据《茅山志》的记载,以第45代宗师刘大彬为最后一位掌教,认为茅山宗自刘大彬以后,即不见有传承。这种说法其实是值得商榷的。《道家金石略》收有一通石刻拓片,题为《茅山元符万宁宫碑》,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统道藏》现存有题名李筌的《黄帝阴符经疏》,其内容与袁淑真的《黄帝阴符经集解》雷同,由此引发了《疏》是李筌著亦或袁淑真著的争议。本文赞同陈进国先生的看法,认为李筌是《黄帝阴符经疏》的作者,并补充三点证据:1.在《道藏》分三章且有三章名称的注解本中,只有李筌、袁淑真注本将第二章题为"富国安人演法章"。2.《黄帝阴符经疏》中明确提到安禄山、史思明的名字,并称他们为"篡逆悖乱之臣"。3.由李《疏》与袁《集解》中在"神仙抱一演道章"后的两段话比较来看,该段为李筌所著。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1]。李可染主张山水画写生、创作得意境才可得其魂魄。这一美学主张正和一千多年前荆浩的"度物象而取其真"美学命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荆浩的《笔法记》中所倡导的"六要"更是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意境营造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6.
《画山水序》和《叙画》是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的文献,宗炳和王微在这两篇文论中分别提出了"以形媚道""披图幽对""拟太虚之体""故动生焉"的观点。从"以形媚道"到"拟太虚之体",宗炳和王微清晰地说明了绘画本质与道的密切关系,而"披图幽对"与"故动生焉"则共同构成了艺术审美中的二元世界,探索以此来体悟宇宙的精神和生命的秩序。  相似文献   

17.
正王轨作为王远知的高足,熟悉中古道教史的人对其并不算陌生。但王轨在道教史上的地位为晚出"茅山/上清宗师"谱系所掩盖,以至当下谈及王远知门下时常以潘师正、司马承祯为"正宗",王轨的地位和影响力则被低估。~1尽管一些论著已对王轨作出简要讨论,~2但这些成果既未获得全面继承,更罕见有意义的推进。事实上,有关王轨的记载,虽有《仙鉴》《茅山志》等可资参考,~3但最值得信赖者其实是他的墓碑。围绕这方墓碑,可对王轨道迹进行更可靠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张岚 《美与时代》2023,(2):48-50
郭熙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创作的作品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政治。现以郭熙的山水画《早春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早春图》中各图像元素所表现出的“远”的意境,通过解读《早春图》的内涵和山水观,揭示郭熙山水画中图像和意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就油画作品中的"意境美"这一概念而言可以追溯到"写意油画"、油画的"民族化"等阶段,这是在油画引入中国后一种独特的、自觉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创作实践和思想融合。传统油画作为当今艺术表达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表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经过近代几代艺术家的不断探索与尝试,将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形成了今天的具有中国特点的中国当代写意油画。"意境美"风格的艺术作品是写意油画发展过程中艺术家最为关心和重视的一个因素。每一幅油画作品都有自己的属性,通过线条、色彩的表达过程让审美者理解绘画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境,作者的主观情感是贯穿画面重要内容,也是"意境美"体现的最好方式。一幅好的油画作品的灵魂就是意境,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生活或对自然界的情感表达,像喜怒哀乐一样,不需要语言的叙述,可以让观者很直接地了解画家想表达什么。即使绘画者会用不同的形式技法来充实油画作品,但其中都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意境。在创作的过程中,如果一幅画没有一种"意境美",那会是很枯燥无味的一幅作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是我国5000年历史文化孕育下的产物,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通过对中国画的构图规律以及美感进行论述,指出章法在构图和美感塑造上的价值和创作的方法,再结合中国画作品的解读,让人们了解到中国画中"章法"的表现和其展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