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丽是韩国历史上最推崇道教的王朝,道教斋醮颇受王室重视。为了举行斋醮,高丽王朝设立了一系列道教机构。高丽的道教机构分为具有官署性质的机构和不具官署性质的机构两种类型。具有官署性质的道教机构又可分为只为斋醮提供服务的机构和庙署合一的机构。高丽的道教机构主要设置在京城,地方上也有少量道教机构。地方道教机构有些是本土信仰道教化的产物,有些则是高丽官方所设,都不具官署性质。京城道教机构和地方道教机构共同构成了高丽王朝的官方道教体系。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道教正式传入朝鲜半岛是从7世纪高句丽接受唐朝的道士与《道德经》及天尊像开始的。但道教与由中国传入的其他宗教不同,并没有以宗教的形式在朝鲜半岛落脚。尽管如此,道教传入朝鲜半岛以后,从各方面对韩国文化还是产生了诸多影响。考察韩国道教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其具有如下特征:一是韩国的道教并未能发展成为独立的宗教形态;二是韩国的道教以神仙思想为核心理念;三是韩国的道教以内丹修  相似文献   

3.
韩国道教的历史和问题——有关韩国仙道与中国道教问题的探讨〔韩〕林采佑著柳雪峰译编者按:这篇文章是由韩国延世大学哲学研究所专门研究员林采佑(LimChaeWoo)先生应本刊原主编郑天星的约稿而专门撰写的。林先生生于1961年,1995年12月在本校以《...  相似文献   

4.
印度炼丹术的出现与道教炼丹术的传入有重要关系。第一,中印文献与传说资料表明,道教炼丹术通过药物交流、佛道传播等途径传入印度,佛道传播过程中,印度密教起到枢纽作用。第二,唐译印度密教典籍中保存的资料表明,印度早期炼丹术受到道教炼丹术的影响。第三,藏梵文献所见印度早期炼丹术的一些内容源于道教炼丹文献。  相似文献   

5.
<正>宋词中有大量与道教活动、道教宫观相关的内容。宋代文人喜欢前往宫观拜谒道士,感受道教文化。图为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雪景。一在宋代,道教被历代帝王所尊崇,在宋朝社会上层出现了"崇道"现象。早在北宋时就产生了"宫观官"制度,由朝廷的文官充任宫观官,并且参与道教事务;甚至在科举考试中,道教经典也成为考试命题的来源之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宋代文人必然与道教文化发生广泛关涉,道教  相似文献   

6.
应韩国国际仙道交流振兴院的邀请,中国道教协会张继禹副会长等2人于10月7日至12日赴韩国参加了首届中韩仙道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同时参加研讨会的中国学者还有陕西省社科院的两位道教研究专家。这是继任法融会长于去年6月率团访问韩国后,又一次高规格的中韩道教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7.
韩国道教研究拾零北辰中国道教于唐代传入朝鲜半岛,后与古代朝鲜的檀君信仰结合,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朝鲜道教,即攘灾祈福的科仪道教(祭把仪礼)、体内有不死灵药的道教(内丹)和俗信杂术的道教(民间信信仰)。道教对古代朝鲜的文化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这可从流传下...  相似文献   

8.
朝鲜王朝初期,朱子学取代佛学成为朝鲜王朝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指导思想。儒学逐渐成了官方统治思想及国家行政指导原则,道教的斋醮科仪则成为期望神灵保佑国泰民安的一种宗教仪式。太祖李成桂深信符箓派道教具有的镇护国家、祈福禳灾的神奇功能,在关闭高丽时建立的各种道观后,保留了昭格殿。虽然他的崇道政策经常会随着政治统治的需要及儒佛道三教关系力量的对比进行调整,但基本上延续高丽王朝尊崇符箓派道教的做法。昭格署兴盛与废止成为道教在朝鲜王朝兴衰的一个缩影,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道教虽然在朝鲜半岛传播了上千年,但由于没有形成固定的教团组织,因此一旦不为统治者重视,很快就融入到民间信仰或新兴宗教之中了。  相似文献   

9.
朱子学(性理学)对理气的理解和对理气关系的不同诠释,标志着中国哲学本体论的观点,更是标志着韩国性理学不同的发展方向。朱子学从高丽末期开始陆续传入韩国以后,经过李退溪、李栗谷等韩国哲学家们的长期论辩,使得中国的朱子学发展成为具有韩国哲学特色的性理学。张显光批判地克服和综合了退溪和栗谷的主理主气说,提出了自己独创的经纬说。他以大家熟知的经纬概念来说明了让人难以理解的理气关系,以此对朱子学(性理学)做了不同于前人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中韩道教交流的历史,中外学者、前辈老师们都有论述,韩国道教且不管是3世纪时传入,还是唐高宗遣使传入,也不管是派留学生来中国学道,其实各种说法都有依据,今天,我们看到的资料也为数不少地反映了这一事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六年上半年,武汉市音乐学院到武当山整理道教音乐。后来,带此音乐参加全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会议。演出后,受到与会者的重视。为使道教音乐后继有人,该院派出师资,与武当山道协、武汉市道协商定,在长春观内举办道教音乐短训班。共同委托武汉市道协派出一名副会长专门负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学术界较少涉猎的《庄林续道藏》为基本素材,通过对其所收道书的研读,钩沉出许多有价值的闽台道教交通史料,并对清代闽台道教文化的交流提出了新见解。指出,清代是道教经典大量传入台湾的主要时期,福建是清代大陆与台湾道教交流的主要门户。从《庄林续道藏》所收道书的经卷的内容、刻刊人或助印人身份以及斋醮文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清代大陆道教正一派三山符箓(龙虎宗、阁皂宗、茅山宗)及清微派、神霄派和净明、闾山派(三奶派)都相续移入台湾,而这些道派的许多经卷是直接从福建传播到台湾的。  相似文献   

13.
<正>《道教在日本》和《道教在韩国》(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是孙亦平教授所撰写的新作。近年来,孙教授将道教研究视野从中国扩大到整个东亚地区,创造性地提出"东亚道教"的概念,并撰写了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地研究东亚道教的著作《东亚道教研究》,填补了学界"未曾有过整体性东亚研究的空白"。(1)《道教在日本》和《道教在韩国》是孙教授在此基础上对道教在日本列岛与韩国半岛的传播和发展所做的专题  相似文献   

14.
韩国巫俗的由来可以追溯到神话传说时期,佛教、道教、基督教传入朝鲜半岛以后,趋于韩国化,这是在韩国人“原本”思考基础上的民间信仰和外来宗教的习合.  相似文献   

15.
灵宝派为中国道教三山符箓之一,是道教史上传承绵远的道派,随着道教在台湾的发展演进,灵宝派也传入台湾并逐渐发展。本文梳理台湾灵宝道坛的兴起、分布与传承延续,通过灵宝道教会团体组织在台湾地区的创立与推广历程,道教灵宝派法脉在台湾社会的传承,说明道教有联系大陆、台湾民众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6.
韩国的儒教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韩国儒教思想史的特点(一)儒教的传入要想寻找儒教思想传入朝鲜的渊源,不能不重视上古时代中国和朝鲜半岛之间的交通和民族迁徙关系。史籍和甲骨文资料业已证实,在公元前13世纪,即已出现从大陆向朝鲜半岛的民族迁徙。由此可以想见,伴随着民族迁徙,殷末的文化也传入了韩国。然而,儒教思想较系统地传入韩国却是与汉字的传入同步的。在古朝鲜时期,汉文和中国式的官职及礼仪制度已经传入韩国,并在当时社会的部分阶层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普正 《佛教文化》2007,(5):117-123
义天是高丽时期著名的高僧,于宣宗二年四月(宋元丰未至元佑初)入华求法,遍访当时耆宿,受学各宗高僧,回国后担任高丽僧统,在中韩两国佛教的交流和推动韩国佛教发展贡献巨大。编撰藏要,整理典籍,堪为典范。在佛学思想方面,圆融无碍,形成了独有的会通思想,为之后解决因宗派之见而障碍佛教发展,开辟了一条光明之道,也是今天韩国盛行的通佛教基磐。  相似文献   

18.
《海东传道录》和《青鹤集》记录了韩国道教的传道谱系。作为史实,两个传道谱系均不可信。《海东传道录》的传道谱系反映了韩国内丹修炼派希望发扬光大道教的意愿;《青鹤集》的传道谱系则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9.
<正>传说,道祖老子西出函谷关云游西北最终羽化升仙,因此,作为"世守圣地"的西北地区,是道教向西发展的一个重要传播地,并留下了大量的道教文化印记,也使得道教成为新疆多种宗教并存中的一支。一道教传入新疆并无确切的时间记载,但根据学者对出土文物的研究,大致认为在公元5世纪初期新疆就已经存在道教。唐宋时期是西域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李唐王朝自称是老子(李耳)后裔,推行尊崇道  相似文献   

20.
地处云南大理州巍山县境内的巍宝山 ,道教传入时间早 ,历史悠久 ,山中方圆数十里道观林立 ,是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传入巍宝山的时期和宗派道教传入巍宝山在汉末。东汉顺帝时(1 2 6——— 1 44 ) ,天师派祖师张陵在四川鹤鸣山(今四川省大邑县境内 )正式创立了道教 ,接着巴蜀设置了二十四个传道教区 ,称二十四治 ,置祭酒以领道民 ,使整个四川成为道教的基地和大本营。云南紧邻四川 ,而当时鹤鸣山的地理位置又正是西南各少数民族流移迁徙频繁之地 ,现今属于云南、广西的彝族 ,其先祖原分布在秦陇一带 ,秦汉魏晋时期 ,一部分彝族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