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天,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在道教圣地武当山隆重开幕了,这是国际道教界的一大盛会,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盛举。在此,我代表中共湖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向莅临此次盛会的各位领导、高道大德、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和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华夏文明所孕育的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次国际道教论坛以"道通天地、德贯古今"为主题,突出道教的基本教义,彰显道教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上看,江苏道教的城隍文化是道教在参与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传播时间长、分布地区广、与英雄崇拜相结合等特点。明代之后,各地城隍庙所主办的城隍崇拜、城隍出巡及城隍庙会,成为道教直接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通道,也成为官方管理民间社会的一种手段。在当代社会中既要保持城隍信仰的神圣性,又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努力发挥城隍文化所内涵的正直、善良、忠诚和节义等优秀品格,使所开展的城隍文化活动能够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探求文化价值与时代视野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求文化价值与时代视野的融合——访邹广文博士本刊记者邹广文,男,1961年生,内蒙古赤峰人。哲学博士,现为山东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著作有:个人专著《文化·历史·人——文化哲学导论》、《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让美附丽你的人生》;合著《孔子精神与基督...  相似文献   

4.
要宣传无神论,就要了解有神论。要吸取传统文化精华,就要了解传统文化。本文根据历史资料,探讨了中国古代城隍神信仰的由来和发展,以及城隍神信仰和国家政治的关系,对于认识我们传统文化的性质,可能有某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城隍是中国民间的城市保护神。城隍在宋代被纳入道教的神灵系统,它作为道教吸纳的民间神祗之一,在道教民间神灵中颇具典型性。因此,城隍神民间信仰的形成,城隍何以衍化为道教的神祗,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城隍信仰不同于一般的宗教信仰——这是一种地方信仰,具有浓厚的中国色彩,与该地的历史、文化及习俗关系紧密,城隍老爷一般是与当地有关,甚至本籍的名人,例如上海的秦裕伯、奉贤的周正鋐、淞江的李侍问,均为原籍人士,襄阳谷城的肖何则因与历史渊源有关。而其信徒则为本城居民。各地城隍庙的庙宇,其规格大体均为仿当地人间衙门设计的,有大门、仪门、寝宫、役房、化楮炉、钟楼、鼓楼等等。各地城隍庙往往以它为中心,形成一个商业圈,它的庙会规模也比较大。城隍信仰的宗教色彩,往往也渗透到这个商业圈和庙会中。过去各地城隍…  相似文献   

7.
要宣传无神论,就要了解有神论。要吸取传统文化精华,就要了解传统文化。本文根据历史资料,探讨了中国古代城隍神信仰的由来和发展,以及城隍神信仰和国家政治的关系,对于认识我们传统文化的性质,可能有某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城隍经>的种种描述可知,城隍神在道教中乃是"劝善消灾集福"的思想象征,这种思想象征既是道教劝善文化传统的自然延续,也是化解社会道德危机的迫切需要推动下形成的.由于城隍神信仰深植人心,道教通过特有的艺术表征方式,塑造了"赏善罚恶"的城隍神形象,从而在民间社会产生了独特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沉寂已久的禅宗,在西方已蔚然成风,禅宗能否在国内复兴,中国文化界都在关注着它。  相似文献   

10.
戏剧艺术与民间信仰的关系,是一个跨学科话题,也是一个文化人类学话题。城隍信仰遍及全国,祭拜城隍老爷的民俗氛围自古浓厚,与之相关的戏剧文化事象也相当丰富,为研究者不可忽视。结合历史文献与当代田野,深入考察城隍信仰与民俗戏剧之间的关联,并在百年回眸中就其随时代社会变迁而升降起浮的命运进行透视,由此反思文化遗产及民俗艺术研究中的相关问题,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我们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个片断。在这片断的历史过程中,跟这段特殊时期以前一样,大规模的有机组织化过程一直在持续不断时快时慢地进行着,不断地发生分化、复杂化和联合;个人联合成群体,群体又联合成群体。但整个进程始终只发生过局部的倒退,并且时间不长。总的来说,与在有机界发生的情形一样,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也发生了不断出现分支的展开性发展。不过这种发展是在文化框架以内发生的。文化既可能加快又可能减慢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易境,即易学蕴含的境界精神。中国文人画从审美观念到技巧法度,无不以易境为追求。易境的核心是太极,太极落实在文人画中,即是画的整体气蕴;象是《周易》之本,意象为易境之本体,是文人画思想理论的精髓;绘画讲究"上留天之地位,下留地之地位,中间方立意定景",与易学的三才之道不无相通之处。"神"是易境的目的,经历代文人拓展、引申,《易传》的"神"逐渐发展为蕴含自然之道与变化之理的至高美学境界。文人画以气韵风神为核心,"意"即神之方、易之体;"仰观俯察"不仅是圣人画卦的方法,也是文人画传达易境的基本途径。观卦的"大观""童观""窥观""观我""观国",深深影响了文人画的观物理念和审美取向。今天,深入发掘文人画的易境不但有重要的学理价值,亦对弘扬传统美学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合学源流的考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和合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亦是被各家各派所认同的普遍原则.无论是天地万物的产生,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关系.还是道德伦理、价值观念、心理结构、审美情感,都贯通着和合.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合两字都见于甲骨、金文.和的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合的本义是上唇与下唇的合拢.殷周之时,和与合是单一概念.《易经》和字2见,合字无见,有和谐、和善之意.《尚书》和字44见,合字4见.是对社会、人际关系诸多冲突的处理.合,作相合、符合讲(由于篇幅所限,引文均删).  相似文献   

14.
邹元江 《哲学动态》2023,(1):107-116+127
梅兰芳的“表情”并不局限于“面部”,而是“具身”性的。所谓“具身表情”也即戏曲演员处处以“有声皆歌、无动不舞”的身体纯净姿式来“表情”,它是以唱、念、做、打(舞),口、手、眼、身、步等极其繁难艰奥的“四功五法”童子功为根基所建构的身体“姿式化”的审美符号系统。梅兰芳的表演处处要显得美又不费力,就必然涉及戏曲演员“新的存在”的本体论问题:“在”即“异在”。“在”之作为出离遮蔽,作为“展开状态”,正是通过“特定变异”而扬弃自身,即以非对象性的“异在”而“在”。这个“异在”正是梅兰芳所获得的“新的存在”之独属于艺术家的“存在感”。这种独异于人的艺术家的“存在感”使原本日常的“梅畹华”生成为“尚不是的……”,由此开启了梅兰芳“在”即“异在”的独绝审美在场视域。正是奠基于具身表情所凸显的“在”即“异在”性,对梅兰芳表演艺术最根本的知觉视域因而就是借助“观众的想象力”可心观直透的作为非对象性、非实体化“纯粹的创造物”的意象世界。正是借助建立在具身性童子功基础上的“反复出现的原则”——“前置表达”这个“演员的秘密”,梅兰芳的表演处处让观众目(耳)不暇接地知觉到具身意象的生成性、流动性和重叠性。  相似文献   

15.
唐宋时期,作为专指敦煌城的"城隍"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敦煌城及周边城市不时地遭到外族入侵所致.而敦煌的城隍神信仰并不甚流行,原因是敦煌盛行毗沙门天王信仰,毗沙门天王已经代替了城隍神,担当起了护卫敦煌平安的使命,成为敦煌的保护神.  相似文献   

16.
<正>全真教义精髓可归纳为以三教合一、修真养性为正道,以识心见性、清静寡欲为基础,以苦己利人、济世救苦为宗旨,最终达到功行双全、全真而仙的圆满境界,其实这就是全真教的精髓所在,也是全真教应该回归的本源,而这恰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安宁、个人安居乐业有着完美的契合。首先,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价值目标层面的呼应。  相似文献   

17.
广告文化与时代文化的互构与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代文化是历史上一定时期的人们创造与张扬的表现这一时期特征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广告产生于人类消费活动的运作,而人类消费活动的方式、水准是由时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程度决定的。广告文化须体现时代文化精神,又承担时代文化的传播重任。时代文化与广告文化呈互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企业伦理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企业伦理不能像“正统的”微观经济学把企业的真实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抽象成生产函数一样作为是企业的“外部性”问题 ,企业伦理乃是企业履行与利益相关者的长期隐含契约的内在要求。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经济体系的有效运作及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程度甚至人类社会的生存 ,无不与企业是否合乎伦理的经营观念及行为密切相关。企业伦理在跨入 2 1世纪之时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城隍神本为民间俗神,道教将之纳入神灵系统。城隍信仰起源很早,至少从汉代开始就有了,如班固两都赋序云:"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①经过历代的发展,城隍信仰从明代开始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朱元璋"于临御之初,与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