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颖滨遗老,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大中大夫等职。著有《诗传》、《春秋传》、《论语拾遗》、《孟子解》、《龙川志略》、《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等。其中《论语拾遗》成于苏辙晚年,共二十七章,皆阐发己见之作,成为苏氏《论语》学流传至今的完本,体现了苏氏蜀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苏轼易学与其人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轼易学与其人格耿亮之今之论东坡者,多知其为文学家,不知其为易学家,多赞其文学成就之高,而不晓《东坡易传》之重。东坡于其《易》,一曰:“但抚视易、书、论语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其他何足道”,一曰:“自有《易》以来,未有此书也。”《东坡易传》的易学思想...  相似文献   

3.
《七略》论儒家思想特征云:“儒家者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于道最为高。”(《汉书·艺文志》)崇仁尚义是儒家的一般思想特征,也是孔子的思想特征。但是《论语》一书,义字出现次数不多,据统计《论语》中义字仅24见,其中6个还并非出自孔子之口;同时《论语》中也未见孔子师弟讨论义的记载。上述两点,使人难免产生孔子不甚重视义之感。但事实并非如此。儒家创始人孔子是很重视义的,尚义思想在孔子的伦理学说的建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姜勇 《孔子研究》2019,(1):39-46
传世的、可信的孔子遗说,并不限于《论语》一书。相反,《论语》只是孔门后学纂集孔子言论学说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该书只是为了收罗弟子所记的日常生活中孔子的言论而编成的,它排除了孔子的典籍讲授课堂的内容。在《论语》之外,存在着记录孔子专门的经典说解文本。上博简《孔子诗论》和《孔丛子·记义》中的孔子论《诗》,就是孔子诗学课堂和遗说存在的明证。那种以为孔子学说以《论语》最可信据的主张,恰好受了该书"编纂界限"的误导。  相似文献   

5.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共同完成的《东坡易传》是易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在保持儒学底色的基础上,"三苏"与僧人的交游、论学等经历,使《东坡易传》显示出积极吸收佛学思想的学术品质,而"三苏"也受到了道家、道教思想的深刻影响,主动地化用道家、道教的学说,最终形成了以《易》贯通儒释道三教的治《易》特色。  相似文献   

6.
<正> 一、《论语》一书的撰者与编纂方式《论语》的撰者与编纂方式近来日本方面比较出色的研究不外藤塚邻说(弘文堂刊《论语总说》)、武内义雄说(岩波书店版《论语之研究》)、以及津田左右吉说(岩波版《论语与孔子思想》)三者。这三说各有特点。藤塚的说法随明代罗喻义与清代崔述之说,认为:(一)论语一书分上论十篇与下论十篇,下论十篇中前五篇与后五篇又互有不同。(二)从《论语》诸篇性质上说,全部二十篇各具特征,下论的后五篇中新异的成分尤多。(三)二十篇依次可看出有由精向粗发展的趋向,对编者的苦心孤诣给以高  相似文献   

7.
《论语说》是苏轼一部重要的经学著作,惜已失传。今人卿三祥、马德富、舒大刚诸先生为之辑佚补苴,搜罗甚富,力求还原此书原貌,足以嘉惠学林。然其中辑自《四书朱子本义汇参》数条之可靠性存疑,有待商榷。本文一一加以辨析,并据此发现《历代名贤确论》一书可以为《论语说》辑佚提供新材料数则,均辑出并列于文后,以资补遗。  相似文献   

8.
孔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两个问题一直在脑里萦绕:一是孔子及其学说(包括后世儒家)为何在海内外一直有那么大的影响?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尊孔子为“圣人”。朱熹说:“自尧舜以下,若不生个孔子,后人去何处讨分晓?”(《朱子语类》卷九十三)他甚至认为,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现代,又有新儒家的兴起(新儒家人物台湾居多,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他们推崇孔子、朱熹、陆、王,为继承和弘扬儒家传统文化而呐喊。在国外,伏尔泰(1694——1778年)称孔子为“真理的解释者”,魁奈(1694——1774年)认为希腊哲学大大不如中国,一部《论语》可以打倒“希腊之七贤”,可见对其学说评价之高。而现代,美国《人民年鉴手册》  相似文献   

9.
《原道》2015,(1)
《论语》一书中存在着大量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孔子言行之间的矛盾;第二,孔子与弟子言行之间的矛盾;第三,弟子言行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是儒家内部相互讨论妥协的结果。矛盾的存在揭示着一个重要现象:《论语》是在"儒分为八"后,各流派为了防止因内讧而造成儒家衰落,并借此重新统一儒家而"相与辑而论纂"的结果。它包含的不纯粹是孔子的思想,更重要的是《论语》编者的思想。孔子只是《论语》编者的工具而已。  相似文献   

10.
在儒家的圣殿里,孟子踞于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座席上,但如此显赫地位乃是被逐渐抬高起来的。《史记》以盈、苟合传,《汉书·艺文志邮《孟子》置于“诸子略”,可见秦汉学者只是将孟子当作有影响的大儒,视《孟子》为子书,而绝非以圣人圣典的眼光来仰视盘子其人其书。唐代韩愈始崇信孟子,他撰《原道》而以盘子为儒家“道统飞的摘传,又认为唯“读孟何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韩昌黎全集》卷十一《读苟》),将研读《孟子》作为入圣的木二法门。五代时的后蜀主孟籍命毋昭裔楷书包括《孟子》在内的“十一经”,宋太宗艾…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我在研究日本古代都城是模仿中国都城原型的过程中,发现从藤原京、平城京遗址中出土的许多木简和陶器上的墨书习书也与孔子学说的东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拟结合日本考古发现谈谈孔子学说东传及影响。一孔子的思想核心和政治主张,主要集中反映在由其弟子们所辑录的《论语》一书之中。《论语》的东传,实际上就是孔子学说的东传。现在看来,孔子学说在日本的传播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传入日本的具体时间和渠道,这在文献上是有案可稽的。据现  相似文献   

12.
论六经并称的时代兼及疑古说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论语》、《庄子》、《礼记》、《史记》和帛书易传、郭店楚简的记载,证明六经的形成,源于孔子;早在先秦时期,《周易》就已与《诗》、《书》、《礼》、《乐》、《春秋》并列,进入儒家群经之中,说孔子乃至先秦儒家与《周易》无关,否定先秦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并列的事实,是完全错误的。指出执著于这些错误观点的疑古学者,应该反省、检讨自己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老学先于孔学——先秦学术发展顺序倒置之检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老聃)是中国第一位哲学家,孔子次之;老子自撰的《老子》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哲学著作,其成书早于《论语》。“学术下于私”在老子时期已蔚然成风,“私人著述之事”,老子早于孔子。  相似文献   

14.
性命说——由孔子到思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思是孔子之孙,又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可是子思言性命与孔子不同,倒与他身后的孟子接近。可以说子思的性命说违背了孔子,启发了孟子。孔子言性相近而已,孟子则大讲性善,变化不为小,其间子思起了大作用。子贡曾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意谓孔子常讲如《诗》、《书》、《礼》、《乐》等属于硬件的东西;至于深层的,属于软件的东西,如性与天道的精义,孔子不讲。子贡所言可能属实,《论语》二十篇记孔子语至多,而记孔子言性者只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两句。《论语》记孔子言…  相似文献   

15.
有关孔子与《尚书》的关系,传统学者认为关系密切,而现代学者曾受疑古思潮影响,否认传统的看法。当代学者运用双重考据法,认为两者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就先秦汉代儒家典籍《礼记》《尚书大传》《韩诗外传》《孔子家语》《孔丛子》有关孔子论《书》的一些内容,从三方面(论"高宗梁闇,三年不言"、《高宗肜日》"德之有报之疾"说、孔子阐发《吕刑》篇礼刑观)论述先秦汉代儒家心中的孔子的思想、他们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阐发,由此可见儒家内部思想的发展与差异。这在儒家阐释史上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德成 《管子学刊》2007,(1):125-126
《孔子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思想言行.今本《孔子家语》作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附有王肃序和《后续》.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引三国魏王肃注《孔子家语》所附汉孔安国后序说:"《孔子家语》者,皆当时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所咨访交相对问言语也.  相似文献   

17.
明代平民儒者颜钧的大中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存《颜山农先生遗集》九卷,系清咸丰六年(1856)江西永新颜氏族刻本。署同邑后学尹继美编校,沪溪族裔颜学渊校刊。此书之前,康熙间,有明遗民同邑后学贺僧护、湖西分守道施润章、永新教谕何履乾先后搜集颜钧遗稿,然而均未见编辑成书,刊刻行世;乾嘉时,颜钧裔孙颜特璋复搜集山农遗稿,“久欲鸠集刊传,亲心有余而力不足,兼之本朝查书甚严,又追来词田表薄,各派萧条,不能助发”以颜山农先生遗集原钞跋》),故未能利行。此书在咸丰年间问世以后,又屡遭厄运,幸颜钧第十二代裔孙颜学总先生悉心搜集,珍藏至今。关于颜钧生平与此书…  相似文献   

18.
论孔子和孟子的婚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孔子和孟子的婚姻观张彦修儒家学说的奠基人孔子、孟子曾多次谈及婚姻问题,认真考察便会发现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有一套较完整的婚姻观念,这套婚姻观念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本文根据《论语》和《孟子》,对他们的婚姻观予以粗浅的探索。一人类的婚姻,在任何...  相似文献   

19.
定县竹简《论语》与《论语》的成书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涛 《管子学刊》2005,(1):98-102
根据定县竹简《论语》,崔述等人依据文体、称谓所作关于《论语》成书的种种判断难以成立。《论语》是由孔子弟子统一组织,集体编纂。《论语》的编纂经历从孔子弟子到再传弟子的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20.
荀子向来被认为是与孔子和孟子相并称的一位先秦儒家大师,笔者亦持如是观。然若细加体味《荀子》书,即发现他并非属于孔、孟一类的纯儒家人物,而是象唐韩愈所说,乃“大醇而小疵”(《续荀子》)。究竟何谓“大醇而小疵”?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是对“小疵”的理解,意见分歧就更大,如有的认为是指荀子“以礼为伪,以性为恶”(《二程集·程氏外书》卷十,《大全集拾遗》);也有的认为是指荀子“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