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救站的救治属院外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及时性是此类救治的生命所在。论述救护站救护不及时侵权的概念、类型、特点、因果关系和损害赔偿等相关内容,着重讨论英美法系的存活机会损失理论和大陆法系的相当因果关系说在此类侵权诉讼中的应用及两种理论的共同落脚点,即按比例赔偿理论。  相似文献   

2.
近代批判哲学发端于"笛卡尔式怀疑",著称于康德的先验哲学体系.笛卡尔从彻底的怀疑论入手却得出可知论的结论,而康德从不那么彻底的怀疑论入手却得出不可知论的结论.康德不问"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经验知识是否可能?",而只问"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经验知识如何可能?".笛卡尔却首先关注前一个问题,为此他为哲学找到一个阿基米德点即"我思故我在".事实上,康德对前一个问题是回避不了的,以致他后来承认对于"先验统觉如何可能"的问题无法解答.笛卡尔理论的缺陷已由康德指出,即在一些方面让理智越过了界限,犯了超验的错误.笔者认为,如果把康德的先验范畴体系同笛卡尔确立的阿基米德点结合起来,那将可望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形而上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血液法律属性的法理分析,得出血液归属于产品或非产品均有可能不利于衡平各方权益的结论。立足《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基础,分析责任归责原则,认为在严格责任原则基础上,适当考虑公平责任原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血液法律属性分歧所带来的司法困惑,能有效维护各方权益。  相似文献   

4.
圣人不积 不争之德——《道德经》与和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道德经》充满了和谐文化理念,其中对哲学、政治、应世都有精辟的见解,老子对现实生活中利己、功利、欢乐、物欲、无为、有为、不争等都有丰厚  相似文献   

5.
方明 《学海》2012,(2):188-193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7条明确规定了恶意产品责任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确立了以补偿性赔偿为基本原则,以惩罚性赔偿为个别适用的现代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确立和适用,对现代侵权法的功能定位具有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惩罚性赔偿的性质、功能、作用等分析,论述惩罚性赔偿与传统侵权法的功能冲突,以及对现代侵权法功能定位的影响,并对我国侵权法中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与完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人类带来了一场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人们需要制定抗击疫情的对策。系统地比较了治疗疾病决策与疫情防控决策的制定过程与方式,讨论了这二者在影响决策的因素、决策的内容以及决策的目标上的差别。治疗疾病决策主要是一种事实判断,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都是建立在还原论的基础之上;而控制传染病决策基本上是一种价值判断。尽管传染病本身是客观的生物学和医学问题,但是控制传染病方案的制定却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许多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视知觉理论来研究有关建筑形式的问题,并着重提取建筑形式——比例这个建筑艺术要素进行了分析和介绍。指出什么样的比例分配是符合形式美感受的,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什么影响,并阐述了形式、比例与视知觉原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个体之我”与“哲学之我”的关系为基本问题 ,对西方现代哲学几种有代表性的个人观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文章意图指出 ,哲学对“个体之我”的探讨不能忽视“哲学之我”的构建。个体不是先在的事实 ,保持反思性的哲学生活 ,始终不解地寻求“个体化理解” ,才是通向“个体之我”的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特殊抚养费系错误出生之诉中父母寻求救济的主要项目之一,司法实践中对特殊抚养费是否应赔以及赔偿标准、原因力大小、赔偿类目、赔偿期限如何确定的问题莫衷一是。结合侵权法理论以及公共价值导向来看,支持特殊抚养费赔偿在法理和伦理上均具有合理性。在实证基础上对实践和理论经验进行总结,提出特殊抚养费的计算应以现行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为主要参考,可通过医疗过失的严重程度对原因力进行分级量化,未来费用的赔偿在经过充分理由后可获得支持,计算期限以孩子年满18周岁为止。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并主动建构新的信息的过程。而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知识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较大,加之年龄较小,生理、心理还不够成熟,往往会凭借自己的感性认识、经验得出结论;再加上初中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经验较少,思维简单,又经常把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当作本质属性。在这样情况下,初中生就会经常出现一些不太科学的前概念,这些前概念在课堂的教学和平时的作业练习中常常会暴露出来。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对平常教学中碰到的学生的不科学前概念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1.
此文为一家之言。近代不断有人把佛教和科学结合起来谈,佛教与科学不在同一个哲学体系,它们能不能扯在一起呢?佛教提倡思辨,各家高见,不妨交流:  相似文献   

12.
以《六祖坛经》、罗杰斯《成为一个人》为范本,按本心论与人性论、迷失论与病因论、开悟论与治疗论、境界论与实现论一一对照的思路对禅宗的心性思想与罗杰斯的心理治疗理论进行比较,发现了两者的诸多相通之处,一言以蔽之,就是不思善恶,本性自现。  相似文献   

13.
王恩田 《管子学刊》2016,(4):125-128
山东招远曲城遗址出土的齐仲簋,是姜齐太公之子丁公吕伋作器。齐仲簋的年代应属周昭王时期,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西周齐国铜器。《晏子春秋》有"丁公伐曲城"的记载。齐仲簋在招远曲城出土,与齐丁公伐曲城有关。《晏子春秋》的记载多属寓言故事,学界一般并不作为史料引用。曲城出土丁公所作的齐仲簋与《晏子春秋》的"丁公伐曲城"的记载暗合,证明《晏子春秋》一书并非都是向壁虚造,也应折射出一定的史影。包括齐仲簋在内的西周齐国铜器,既少又小,与宋代临淄出土的大气磅礴具有四五百字铭文的叔夷钟、镈,无疑有着天壤之别。主要原因是由于西周齐国铜资源匮乏。临朐泉头村春秋墓的发现证实临朐嵩山七宝山是齐国拥有最早的铜原料产地,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物质基础。战国时代齐国灭莒并占领莱芜,又把这两大铜产地揽入怀中,为战国时代齐国称"雄",甚或一度称"帝",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考证概括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将希腊传统的古典几何知识用于艺术创作的过程。比较分析了达·芬奇、丢勒等人的重要著作及其手稿中的透视、比例和构型问题。说明在文艺复兴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氛围中,艺术家强调写实与审美的结合,而数学成为写实的重要手段。他们的工作促进了数学和艺术的共同发展,同时,此种方法影响了欧洲后来的绘画。  相似文献   

15.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在具有神性情结的人看来,花草中隐含了“神”(譬如上帝、佛陀、真主、湿婆等神灵)的灵光;而在世俗常人看来,花的魅力首先来自它的鲜艳、芬芳、姿态以及由这色、香、形勾起的人们当下的感官欲望与现实想像,然后才可能推及历代积淀的美丽传说和风闻逸趣。常人的耳目所及、感官所触和生存境遇是他们的文化之根,玄远的沉思或神秘的体悟往往是与他们不沾边的,即便有所思也越不出随物感兴、触景伤情之类。因此,文化艺术的胚胎往往孕育于生活中的日常实用———譬如鲁迅先生提及的音乐的“杭哟”派。古人以为神明掌握着…  相似文献   

16.
在海德格尔看来,哲学史以"特性之载体"、"感官上被给予的多样性之统一体"、"质料与形式的统一"等方式对物的多种诠释都是关于物的表象之思,并不是对物的本真理解,达不到对物的真正认识。物之为物不能以对象性的方式去对待,物之物性是不同于对象之为对象性的一种性质,思物之物性不能采用思物之为对象的表象式的思物方式。海德格尔在重新剖析人、世界、物的生存论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生存论地把握物的切近之思的思想模式,揭明物乃是此在切近地把捉对象世界过程中发生的,是被世界带到显示状态的一种存在样态。  相似文献   

17.
《世界宗教研究》2021,(3):11-23
贝拉凸显了《中间考察——宗教拒世阶段与方向》在韦伯著述中的关键地位,将韦伯对拒世之爱及其现代命运的探究上升到了传统的救赎宗教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高度,阐释了"拒世之爱"的宗教底蕴,并为韦伯所勾画的关于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命运的阴郁灰暗图景涂上了斑斓的亮色,而其缺失是对韦伯的拒世之爱未作更全面深入的类型学分梳。但是,这位社会学大家对宗师韦伯的相关文献与思想的解读却是深刻且充满洞见的,是发人深省的。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想,若能从这类思想遗产中吸收资源,取精用弘,或许能在全世界产生更多的回响与共鸣。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生活之树是常青的,那么我确信,盛开在生活之树上的理论之花也必定是鲜艳的。这是我读完邵华泽同志的哲学论文集《生活与哲学》之后的深切感受。 《生活与哲学》共收入作者三十七篇文章。除冠在书首的《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外,其余文章大  相似文献   

19.
宋代道学以天理作为性善论的形而上学基础,这暗含了两个困难:一、与传统儒家经典之间的矛盾;二、性之本体至善无恶,那么恶的来源何在。道学中无论是理学还是心学都必须面对这两个困难,并给出解答。本文以张九成"性善之善不与恶对"的思想为例,通过张九成与二程、张载、杨时、朱熹、胡宏等思想家的比较,展现性善论在宋代发展完善的思想脉络,并厘清道学对以上两个困难的解决途径。特别是通过讨论恶的来源问题以及善恶究竟是实质义还是形式义,来分析二程、张九成、朱子与胡宏之间对性善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中国,各领域的道德矛盾和道德冲突已经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有的甚至已经演化为局部风险而成为制约社会和谐的因素之一。布劳关于异质性与不平等的理论为我们分析道德冲突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当前,导致道德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人们普遍认同的原因之外,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我们重视的:身份确认缺失引发道德冲突;对异质性的曲解导致道德冲突;个人向上流动受阻激化道德冲突;中间阶层缺场无法缓解道德冲突;价值观和现存制度之间的矛盾也会带来道德冲突。治理和化解道德冲突的对策是:正确发挥主体性以降低道德冲突;强化异质性交叉以减少道德冲突;培育社会中间层以弱化道德冲突;实现不同群体间的有序流动以化解道德冲突;确立共享价值观以消弭道德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