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缺血性心肌病性冠心病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老年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的病死率随年龄而增加.有人认为40岁以后明显上升,60岁以上每增加10岁,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则增加1倍左右.近年来随着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急性心肌梗死或者心绞痛的患者通过介入得以存活,从而心肌缺血性冠心病患者较前明显增加,本文从缺血性心肌病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详细阐述缺血性心肌病性冠心病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而且复发性卒中比首次卒中更容易引起严重的残疾,预后更差。因此加强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十分必要。2008年5月6日欧洲卒中组织发布了最新的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指南。该指南用较大的篇幅,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从控制血管危险因素、抗栓治疗、外科治疗和血管成形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其中不乏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观点,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醒后缺血性卒中与其他类型的卒中相比,具有发病时间不确定的特点,从而在治疗策略的抉择上存在争议,尤其是在溶栓时间窗的判断上更是不统一。随着近几年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多模式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此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也有了较大的进展。鉴于对临床上醒后缺血性卒中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及无法严格按照时间窗的要求进行溶栓治疗的思考,现将醒后缺血性卒中的认识总结阐述,以进一步加强对其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度致残的临床特点。目前对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它仍是内科临床工作中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哲学反思对科学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策略和措施进行综合分析,以把握其最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从儿童缺血性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式及疗效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医患对儿童缺血性脑病的了解,同时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从儿童缺血性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式及疗效等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和比较,加深医患对儿童缺血性脑病的了解,同时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除传统高危因素外还和动脉的炎性反应有关,如血管壁内炎性细胞的聚集,早期参与触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晚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和血栓的形成.微生物的慢性感染已被发现有增加卒中发生的危险,而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强弱程度也起到重要作用.微生物的感染通过多个机制影响卒中的发生.概述了感染、炎症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与治疗决策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除传统高危因素外还和动脉的炎性反应有关,如血管壁内炎性细胞的聚集,早期参与触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晚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和血栓的形成。微生物的慢性感染已被发现有增加卒中发生的危险,而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强弱程度也起到重要作用。微生物的感染通过多个机制影响卒中的发生。概述了感染、炎症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缺血性脑卒中预防与治疗决策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尤其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累及青壮年患者,属于慢性进展致残性疾病。因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比较棘手的问题。研究发现早期发现、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有助于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并有可能避免股骨头病变进展、塌陷,从而保留自身关节形态与功能。目前对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最佳治疗方案仍存在较大争议,而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源于一种高能机械波,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并被证实有助于缺血性疾病治疗。根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基本机制,国内外学者利用ESWT的生物力学效应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方式,ESWT具有非侵入性、刺激强度可调、副作用少等优势,并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对ESWT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随着研究的深入,该疗法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将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随着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分子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了解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开创了—分子治疗 (靶基因 ,分子和多肽 )的新时代。自从 1989年首次进行人类基因标记 ,1990年首例患者接受基因治疗以来 ,到 1998年 5月共计 2 557名患者接受基因治疗。同样 ,基因治疗心肌梗塞和心衰已被认为将成为这类严重心血管疾病处理策略[1] 。1 心肌梗塞后左室功能不全机制心梗后出现左室重塑 ,即梗塞早期的膨展和梗塞区室壁变薄导致左室进行性扩张[2 ] 。另外 ,非梗塞区的心肌细胞肥大和基质的变化也是左室重塑的特征之一。左室重塑受局部和全…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血管内治疗目前已成为脑血管病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并以其微创的理念、较好的疗效得到广泛认可,本文重点介绍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支架辅助狭窄扩张、动静脉介入溶栓以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介入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了简要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血管内治疗目前已成为脑血管病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并以其微创的理念、较好的疗效得到广泛认可,本文重点介绍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支架辅助狭窄扩张、动静脉介入溶栓以及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介入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了简要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在围产期窒息引起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一氧化氮(NO)对脑组织具有神经保护性和神经毒性双重效应,这取决于NO的来源.并且NO与谷氨酸及内皮素(ET)相互作用.应用哲学观点深入研究NO的作用机制对于探讨HIE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在围产期窒息引起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一氧化氮(NO)对脑组织具有神经保护性和神经毒性双重效应,这取决于NO的来源。并且NO与谷氨酸及内皮素(ET)相互作用。应用哲学观点深入研究NO的作用机制对于探讨HIE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D)与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两种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疾病。传统观点认为这两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以及临床表现均截然不同,长期以来它们的预防工作是分别展开的。随着 AD 研究的不断深化,AD 与 IS 之间的共性也不断增多,AD 可能与 IS 有着共同的血管相关发病机制以及相似的预防措施。为此,结合近年来 AD 血管机制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 AD 与 IS 联合预防的新概念,并探讨了最佳的开始时间和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且存活者中 5 0 %~70 %的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 80 % ,所以 ,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决策水平 ,对更有效地治疗脑梗死以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1 缺血性脑卒中不同类型的特点目前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 ,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分型方案 ,许多国家都是根据病因或临床综合征 (由闭塞血管位置决定的 )进行分型 ,但这些分型方法都不能在发病急性期内…  相似文献   

19.
辩证思维是最重要的科学思维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研究中。本文通过对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探讨辩证思维在解决该病诊疗问题过程中的一系列指导作用,以及在诊疗过程中辩证思维常用的基本原则,以便及时地诊断和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  相似文献   

20.
辩证思维是最重要的科学思维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研究中.本文通过对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探讨辩证思维在解决该病诊疗问题过程中的一系列指导作用,以及在诊疗过程中辩证思维常用的基本原则,以便及时地诊断和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