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怀特海哲学及其当代意义怀特海过程哲学观概要〔英)A.N.怀特海(l)怀特海哲学若干术语简释曲跃厚(1)怀特海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相关性 〔美〕J.B.科布(l)怀特海哲学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 〔美〕J.B.科布(l)当代美国实用主义戴有人类面孔的实在论〔美〕H.普特南(l)普特南与相对主义的威胁〔美)R.罗蒂(l)普特南与罗蒂的对话:实在论能给我们 留下些什么?陈亚军(l)“是本身”与“上帝是”—“是”的存 在涵义探寻王路(l)书评从形式逻辑到先验逻辑张廷国(l)谈学论译关于建立翻译学的问题梁志学(l)学术争鸣“真”能代替“真理”吗”张桂权(l)学术…  相似文献   

2.
内在实在论(internal realism)是由美国哲学家普特南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在当时有很大影响。随着普特南在20世纪90年代宣布放弃,似乎内在实在论已经成为明日黄花。但内在实在论一直不缺少支持者,很少有人注意到科学哲学家库恩也是一个内在实在论者。2009年著名科学哲学期刊《历  相似文献   

3.
理由与真[1],孰更重要?如果要新实用主义者[2]在两者之间做选择的话,我相信,答案是清楚而毫不犹豫的:理由当然优先于真。虽然普特南在合理性之外仍然保留了"真",但诚如罗蒂所言,"真"在普特南那里其实是个不必要的累赘,除了暗示出它与科学实在论的血缘纽带之外,没有什么更多的理  相似文献   

4.
2016年3月13日,美国哲学家普特南离开了人世。作为20世纪后半叶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普特南在几乎哲学的每一个分支领域均作出了富有开创性和持久影响力的贡献,引领了当代哲学发展的走向。他所提出的诸多哲学理论、精妙论证和典型案例,例如关于心身关系的功能主义学说、科学实在论的“(无)奇迹”论证,以及知识与怀疑论问题的“缸中...  相似文献   

5.
论普特南后期由内在实在论向自然实在论的转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世纪 70年代末 ,当普特南放弃科学实在论而创立内在实在论学说时 ,英美哲学界反响强烈。然而十多年后 ,普特南又出人意料地否定内在实在论的基本立场 ,转向了一种全新的哲学视野。对于普特南的这一新转变 ,西方学术界至今尚未给予充分的重视 ,这或许与普特南后期轻视理论的精确性和系统性有关。然而本文试图表明 ,普特南的这一转变值得关注 ,因为这一转变不仅在学理层面上比内在实在论更进了一步 ,而且整个改变了西方传统哲学的世界观 ,在元哲学的层面上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一、内在实在论的困境在创立内在实在论之初 ,普特南的矛头所…  相似文献   

6.
析“内在实在论”——普特南哲学思想的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析“内在实在论”——普特南哲学思想的基点幸强国(杭州大学哲学系博士生)普特南(HilaryPutnam)是当代美国哲学界中研究诸如真理、实在、价值等传统哲学问题的一个代表人物,以自诩为“内在实在论”者而著称。国内对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已有一定研究,...  相似文献   

7.
希拉里·普特南的数学实在论是他的整个科学实在论思想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他的科学实在论思想在数学领域的推广和深化。他以明晰的语言独特地揭示了深奥的数学本质及其特性,从而丰富了科学实在论的总体内容。这一点,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吴彩强 《哲学动态》2006,2(12):48-51
在心智哲学中,功能主义是备受关注并得到广泛支持的心身关系理论。功能主义有许多形式,但其首倡者普特南的机器功能主义理论最为引人注目。普特南曾说:“我也许是第一个提出计算机是心智的正确模型这一论点的哲学家。我将我的学说命名为‘功能主义’,以‘功能主义’为名称的学说已成为当代心智哲学中占统治地位的———一些人说是正统的———观点。”[1]这种功能主义不同于概念功能主义,它不注重身心关系的概念分析,而是从组织学上把心理的功能类比为计算机功能,是心理功能主义;它也不同于目的功能主义,否认心理功能是心智存在的目的,它是…  相似文献   

9.
戴有人类面孔的实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个指责另一个是“文化相对主义者”,而另一个则反唇相讥,认为对方与自己同处一个战壕却不愿承认。这就是普特南与罗蒂之间的论战。在我们外人看来,他们都是当代美国实用主义的同路人,而且他们之间旷日持久的论战,也促使了詹姆斯、杜威的实用主义在世纪之交的美国的复兴。如果说当今的美国哲学是实用主义占统治地位,估计没有人会否认。特别是奎因的工作使得分析哲学与实用主义得以结合,方才形成当今美国哲学的图景。这里选译的普特南的《载有人类面孔的实在论》部分和罗蒂的《普特南与相对主义的威胁》,将他们之间的分歧昭示天下;同时,陈亚军的文章叉为我们认识他们之间这场争论及对我们形成当今美国哲学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徐锦贤 《学海》2004,(4):205-207
90年代初,自罗伯特·普特南的<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出版以来,"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立即成为西方学术界的流行话语.正如罗尔斯的<正义论>标志着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和正义概念重回学术主流地位一样,普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使得社会资本问题为学界所重,多学科的众多学者围绕这一理论展开了热烈而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能被理解的存在——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科学时代的理性》一书中,H.G.伽达默尔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哲学能否指称除科学理论以外的一切事物呢?”他本人对这一问题当然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哲学中的所谓“分析”传统,上可以追溯至弗雷格、罗素,下至今天仍然健在的代表性人物奎因、戴维森、达米特和普特南等。这种分析传统一定会做出否定的回答。原因在于,这一传统通常被看做一种服务于自然科学的公关代理(pubiclc relations agency)。  相似文献   

12.
<正>尊敬的比灵顿(James Hadley Billington)先生2,女士们,先生们:请允许我解释一下在接受这个杰出的学术奖时体验到的一言难尽的感受。这是我所得到的首个美国奖项,而我也是这个奖的获奖者当中的首位德国人。这让我想起了一大批被赶出纳粹德国的杰出学者,是贵国许多大学慷慨出手,才使他们有机会继续其工作,并把这种工作传递到一些现在已经闻名世界的充满创造力的学生手上——在我的领域中,蒯因(W.V.Quine)、戴维森(D.Davidson)和普特南(H.Put-  相似文献   

13.
当代美国心灵哲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当今美国哲学界,心灵哲学无疑是分析哲学传统中最热门的哲学论题之一。心灵哲学家柯林·麦克金(Colin McG inn)甚至把心灵哲学看做哲学中除了形而上学之外最基本的研究领域。实际上,在美国分析哲学传统的各哲学分支中,心灵哲学发展最为迅猛,成果也比较显著。本文试图从心灵哲学发展脉络的角度展示当代美国心灵哲学的新发展。一从功能主义到心灵的表征理论尽管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已经有了功能主义的思想萌芽,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功能主义却是哈佛大学的希拉里·普特南(H ilary Putnam)在《心与机器》(1960)一书中开始提出的。从历史上看,…  相似文献   

14.
1.前言科学方法论的理论似乎陷入了困境。过去方法论曾为自己在科学哲学中的地位感到骄傲,如今,很多人对它的前景满怀狐疑。费耶阿本德自称他已证明了所有的方法都同样好(因此同样不好);库恩主张方法论标准太含糊,从来不曾决定竞争的理论之间的选择。波普尔总地来说把方法论规则看做约定,其中没有合理的选择。拉卡托斯走得很远,断定方法论者不会提出有根据的建议,告诉当代科学家接受或放弃哪个理论,这样他就完全剥夺了方法论的规范能力。奎因、普特南、哈金、罗蒂等人根据各自的理由,主张我们能做的充其量不过是描述自然科学家使用的方法,因为规范的方法论并无存在的余地。在这个领域,大家都  相似文献   

15.
、.了‘、,了,扫2声矛‘、‘了、、,矛口、口产,J,J2.、了侄、、.产、J户、‘了、.了愧j,J气J内」岁‘、r‘、了.、廿‘、(3)伟J内J,Jl︺2.、z召、Z‘、了.、‘,J、.产、、,口,J内J气」才r、2.、2.、1︸4 44了‘、了龟、了、了吸、、,了、、.产、J子4 44了‘、f、了.、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和当代 〔苏〕M.C.纳尔斯基(I)从文化方面看意识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日〕 石川光男(l)意识与自我意识〔苏〕。.T.米哈伊洛夫(l)经验主义之后〔美〕H.普特南(1)怀疑论何以可能成立?〔英〕0.汉福林(l)形而上学、批评与乌托邦〔美〕R.J.伯恩…  相似文献   

16.
普特南与罗蒂的对话:实在论能给我们留下些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军 《世界哲学》2003,3(1):70-80
普特南与罗蒂是目前美国哲学界极为引人注目的两位哲学家①,虽然他们的哲学气质很不相同,一位注重科学、逻辑,一位强调文学、艺术,但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他们的哲学立场越来越接近,殊途同归于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并被公认为当代美国新实用主义最著名的两位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7.
外刊学论     
布卢姆菲尔德 :“‘善’的规则———论道德语义学”(Bloomfield ,P ,“TheRulesof‘Goodness’ :AnEssayonMoralSemantics” ,AmericanPhilosophicalQuarterly ,Vol 40 ,No 3 ,2 0 0 3 )“康乃尔实在论者” (Cornellrealists)用指称的因果理论解释“善” (good)这个词是怎样获得它的指称或意义的 ,其方法与普特南和克里普克用来解释“水”这个词如何获得意义的方法一样。然而由这种道德本体论产生出来的语义学却并不是我们日常道德话语中的语义学。康乃尔实在论者的理论主要是 :CRT因果规定论题 (CausalRegulationThesis) :对每个…  相似文献   

18.
普特南与相对主义的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罗蒂  李红 《世界哲学》2003,34(1):56-69
普特南在《戴有人类面孔的实在论》中谈到,“我常常被问到我在什么地方与罗蒂不同”①而我则经常会听到相反的问题。我们两人之所以会被问及这些问题,是因为我们可以在其他哲学家不愿接受的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真之符合论面临一个问题:由谁来判别一个命题是否符合事实?为从"上帝之眼"回归人类之眼,普特南提出内在实在论,以区别于外在实在论。这里进而提出关于"真"的内在符合论,以区别于传统的外在符合论;其关键在于把事实看作语言性的,并将语言性事实的观点分为外延等同论和内涵等同论。从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角度看,内涵等同论和外在符合论处于两个极端,而外延等同论和内在符合论则处于中道,并且是二位一体的。在哲学史上,这两种符合论和两种等同论的要素贯穿于弗雷格、罗素、塔斯基和普特南等人的"真"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20.
1976年,普特南在题为“意义与知识”的洛克讲座中开头就指出:“真理的本质是哲学中极为古老的问题。”该问题无疑引起了普特南的极大兴趣。在我看来,在极少数能抓住问题症结的哲学家中,他是出类拔萃的。然而本文要讨论的不是这个问题,而是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即我们究竟是如何获得真理概念的? 按照弗雷格以及随后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的看法,假如真理概念在某一思想的内容中具有中心地位,那么它的应用中的不确定性又是怎么回事呢?这种不确定性的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关于自然语言陈述条件式的真值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对弗雷格、《逻辑哲学论》,实际上还有戴维森来说,说明一个陈述应该为真的条件之间的差别,必须反映对该陈述的解释的一种差别;或者,反映以该陈述表达的思想的差异。然而,对陈述条件式有争议的哲学家无疑都以完全一致的方式理解这些陈述条件式。他们之间的分歧在于如何把真理概念应用到这些条件式中。如果弗雷格等人是正确的。如果实际上大家对陈述条件式的含义看法一致。为何在使用真理概念时曾出现不确定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