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巩曰国 《管子学刊》2006,(4):127-128
先秦时期,墨学与儒学曾并称显学.墨家门徒众多,影响广远.秦汉以降,由于秦皇汉武文化政策的影响以及其他复杂的社会文化原因,墨学失去了"显学"地位,但其文化影响仍有迹可寻,文人传习历代不绝.清代,墨学渐次复兴;民国以后,墨学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对墨学史进行研究,梳理墨学形成、流传的历史,探究墨学兴衰浮沉的原因,总结历代墨学研究的成果,发掘墨学中的积极进步思想,既是墨学研究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新世纪学术总结的时代要求.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墨学史的研究,或局限于墨学形成的某一方面,或局限于墨学流传的某一阶段,或仅对墨学流传史作大致勾勒,一直没有墨学通史著作问世.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杰文教授的<中国墨学通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力作.  相似文献   

2.
自觉融合其它诸家学说之长,做到广采博收、兼容并包,而又有所取舍、发挥运用,是汉代儒学能够取得理论上的优势并取得独尊地位的重要原因。其著名者如陆贾纳黄老无为之说入儒,贾谊颇采法家之术人儒,董仲舒援阴阳五行入儒等已久为史家广泛注意。但开创汉代儒学兴盛局面的弃学①代表人物公孙弘的综合儒、墨,从而将影响极大的先秦“显学”─—墨学融入儒学,并摈弃其中不合西汉王朝时宜的部分却无有措意者。本文拟根据史料,探讨墨学对公孙弘思想的重大影响,并试图说明以公孙弘综合儒墨为主要中介,墨学在汉代已逐渐融入儒学之中,对汉朝…  相似文献   

3.
新墨学如何可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墨学如何可能?张斌峰(湖北大学政治行政学院430062)张晓芒(山西教育出版社030012)目前新儒学的研究正全面展开,新道家的研究亦初见端绪,惟独墨学思想的创发尚少有人问津。而传统学术中,过于偏向儒学、新儒学、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的研究,这也许是因...  相似文献   

4.
墨子世系考     
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墨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小邪国(在今滕州市)人。他是墨学创始人,我国科学鼻祖,中华民族三杰(孔子、墨子、老子)之一。墨学“晚出于儒学,高出于儒学”。墨学异军突起,儒墨两家互相驳难,揭开了先秦百家争鸣的序幕。“墨子学说,在战国初期,大有席卷天下之势,如孟子所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自孟子大批杨、墨之后,其势稍衰,到战国末期,墨与儒尚能‘并称显学’。“关于墨子的一里籍及身世问题,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一,本人试就墨子世系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柴文华 《哲学研究》2012,(9):40-46,127,128
墨学为先秦显学,至秦汉以后几近中绝。但是,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却出现了一股研究墨学的热潮,如胡适、冯友兰等人都有大量的墨学研究论著发表。如所周知,胡适是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的代表,冯友兰则是第一代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二人的文化立场可谓"大异而小同",但就他们对墨家学派的态度和看法而言,却是"大同而小异"。那么,为什么中国近现代思想  相似文献   

6.
从公孙弘看汉代齐学与墨学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孙弘看汉代齐学与墨学的融合范学辉齐学存在广、狭二义之分,广义齐学泛指战国时代形成兴盛或流传于齐地的诸家学说,主要以“稷下学”为代表;狭义的齐学则专指儒学传入齐后与齐地的齐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相融合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齐地儒学。本文所谈齐学即是狭义上的...  相似文献   

7.
儒学在壮族地区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云南、贵州、湖南等省部分地区亦有分布。壮族系由古代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其先民在周秦时期称为西面、骆越,汉唐时期称为僚、俚、乌浒,宋以后有僮、等名称。壮语届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秦汉以后,儒学逐渐传入壮族地区,并在壮族社会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儒学还经由壮族地区传往今日的越南,成为彼邦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儒学在壮族地区的传播历史及其对壮族社会的影响作用,对于了解儒学的发展演变史,对于正确评价儒学,…  相似文献   

8.
汉魏六朝以来,随着中国士人“自我”意识的逐步强化,加之政治变故的频仍,学术的发展也明显表现出反叛传统的趋势。汉武以来儒学一统的局面已经逐步为“异家”学说所取代,一批思想活跃,观察敏锐,敢于标新立异与传统观念对立的文人士大夫,靠当时不断发  相似文献   

9.
墨学现代化、新墨学和元墨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墨学现代化的实质和趋势1.墨学现代化的实质,是墨学的现代性变化、墨学研究范式的现代转型。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论认为,科学革命的实质是研究范式的变革,而范式的变革必然引起科学理论体系和认识论、方法论的变革。现代学者适应现代需要,变旧墨学为新墨学,是势之必趋,理所固然。墨学现代化,是新墨学创立的手段、原因、途径、行为和实践。新墨学创立,是墨学现代化的目的、结果、宗旨、动机和理想。2.“墨学现代化”命题的含义:“墨学”是“现代化”的对象;名词“现代”加后缀“化”,构成动词“现代化”,意为使墨学具有现代…  相似文献   

10.
韩愈的新儒学理论 ,尽管后世有不少疵议 ,但现在人们讲新儒学史 ,大体都要追溯到韩愈。韩愈倡导的儒学文化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 ,韩愈站在维护儒学文化主体地位的立场上 ,排诋异端 ,攘斥佛老 ,成为后世儒学革新的动因之一。其次 ,韩愈对儒学基本精神的阐扬 ,以及对儒学精神传承脉络的爬梳 ,揭示了一条中华文化的发展主线 ,启迪后人。在儒学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韩愈突出对心性论的关注 ,开启了后世新儒学之先河。韩愈以后 ,很多新儒学家都致力于理论创造 ,发挥儒学奥旨 ,并以道统的继承人自居 ,推动儒家文化的向前发展。韩愈着重发掘儒学文化的基本精神 ,不为章句训诂之学 ,推动了儒学研究方法的革新。  相似文献   

11.
灵济道派是产生于明代的一个道派,亦是道教宗派史研究中待开垦的处女地。文章试图梳理灵济道派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指出:灵济道派源于五代宋元的二徐真人信仰,明初形成为一个独立宗派,并发展到鼎盛,晚明以后逐渐衰亡。  相似文献   

12.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举世瞩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台、港地区的一些学人大谈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中国大陆地区也开展了“现代新传布学思潮”研究。但在日本,除岛田虔次写一部名为“现代新儒学与熊十力”的小书,吾妻重二在《思想》上介绍过中国学术界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实指新儒学思潮)研究的情况之外,却很少有人涉及“新儒学”这类话题。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儒、墨同为显学,墨子批判周、孔,后来的孟、荀又批判墨子。20世纪以来,儒学几经波折,然根基从未断过;墨学不温不火,却亦有复兴之迹象。近年来,儒、墨两家在思想形态上又有新的发展:其一,新儒家内部当中,"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之间的论战愈演愈烈;其二,在应对现代性问题上,以新墨家为代表的新子学开始跃跃欲试,正逐步跻身主流学术交锋的行列。基于以上内容,从逻辑、义理两个角度出发,即可得出"兼以易别"乃墨家思想之逻辑起点的结论;而以"兼别之辨"为切入点,可便于探讨古今儒、墨两家论战当中所涉及的一些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科技大学、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中国科学史学会和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共同筹办的第二次《墨经》研讨会,于10月7日至11日在安徽屯溪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墨学工作者近40人。会议围绕《墨经》中的数学、物理学和逻辑学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是讨论了墨子的姓氏、生卒、国籍及《墨经》研究的历史过程。《墨经》是墨家的著作。不少人认为它是墨子本人所著,因此提出了墨子的姓氏、生卒等问题。历来人们都断言墨子姓墨名翟,但有人则认为,墨子并非姓墨,并列举了八条根据。指出古代的九流十家都是以其学术性质而名其家,绝无以姓氏称家的。如老子创道学而称道家不称老学,孔子创儒学而称儒学不称孔家,其他如法家。若墨子姓墨则不可  相似文献   

15.
儒学是春秋末期孔子所创立的学说,它是一个包括哲学、政治、经济、教育等多方面内容的思想理论体系。由于这个思想体系能有效地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政教伦常,协调等级秩序人伦关系,又能“为尊者讳”,所以受到统治阶级的欢迎。孔子在世时,儒家已初具学派规模,儒学在社会上也已产生一定影响。孔子死后,孔门弟子及其后学承传其学,或借助孔子的名气,或借助于钱财权势,或以“王者师”的身份,或以传播知识的教师身份,阐扬发挥,使儒学逐渐成为显学,在中原广泛传播,并向周边地区浸润,为儒学在秦汉以后取得社会思想文化主导地位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墨学研究史上,章太炎的墨学研究有着独特的地位.章氏在墨学研究上的最重要贡献是"述学",即学术思想的诠释与贯通.章氏抽绎墨学根本观念,认为兼爱、尚同是墨学的核心观念.至于墨学"十论"中的其它内容都是兼爱、尚同的补充或扩展.他对墨学其他思想的研究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观念来进行的.章氏对<墨经>研究也相当重视,主要集中在墨家逻辑学、知识论和科学思想三个方面.章氏的墨学研究在求是与致用之间,表现出鲜明的近代特色.  相似文献   

17.
儒家文化对中日现代化的作用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秀璈 《学海》2002,(1):137-141
一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界的文化讨论经历了一个戏剧性的变化。 80年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占有主导地位 ,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但到了 90年代却逐渐形成了一个复兴儒学的运动 ,出现了所谓新儒学。新儒家出于民族主义感情和对现代社会弊病的认识 ,提出中国应该从儒学中寻找现代化道路的基点 ,即从儒家文化中创造性地转化出现代化来 ,并且在儒学中找到医治现代弊病的万能良药来。新儒家高喊儒学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就是现代化 ,企图用儒学化现代。新儒家的理论基础是文化决定论 ,其理论的实践依据就是日本的…  相似文献   

18.
由著名学者任继愈、李广星先生任主编,全国数十位墨学专家历尽十年艰辛、共同编纂的《墨学大全》,已于2004年9月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并于第六届墨学国际研讨会期间,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首发式。  相似文献   

19.
"西部儒学"是指在西部地域生长、传承及发展的儒学,呈现出与中原儒学、东部儒学等同中有异、自具特色的儒学形态,是中国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学与地域文化结合而形成的个性化、多元化的重要表现.目前学界对于西部儒学的研究,逐渐形成地域儒学、丝路儒学、民族儒学等雏形,将儒学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有机结合,昭示了儒学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原道》2015,(1)
<正>儒学究竟是一门什么学问?这个问题对于许多儒学或国学的研究者来说,并不是一个十分容易回答的问题。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北京参加一个儒学会议。在正式讨论之前,有学者建议:我们能否先给儒学下一个定义再讨论?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建议。于是,到会的学者纷纷发表自己认可的儒学定义。几个小时以后,与会学者一下子就给儒学下了二十多种不同的定义。有的是从儒学的传统涵义下定义,包括将儒学看作是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