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美仆人心     
赵秋芬 《天风》2016,(11):8-9
正经文:创18:1-10;可10:45"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说到"仆人"一职,现今已不多见。很多人梦想当王子公主,少有人梦想当仆人。但是耶稣却倡导仆人式的服务精神——"非以役人,乃役于人"。他亲自做了仆人领袖的表率,去做仆人服务人——为门徒洗脚,颠覆了人们的观念。想做主人的人,首先要学会做仆人,这正是现今时代所需要的——最美仆人心。  相似文献   

2.
汤士文 《天风》2004,(2):12-13
基督耶稣虚已道成肉身以后,他自甘卑徽,而不是成为一个高高在上受人服侍的人,恰恰成为一个甘心服侍别人的人。他亲口说过:“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8)他的虚己道成肉身,完全是为了拯救人类。  相似文献   

3.
吴建寅 《天风》2006,(8):2-3
正如人子来,不是要爱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太20:28) 对于耶稣来世上的目的,当时大多数的人也都不能理解,甚至包括耶稣自己的门徒,他们也常用当时人们的眼光来看待耶稣, 因此常误解耶稣来世的目的。三年多的传道时间,多数时间是耶稣在那里纠正人们对他来世目的的误解。今天我们所读的三处经文,就是耶稣自己对他来世目的的宣告。  相似文献   

4.
也要称赞人     
成之 《天风》2000,(11)
“要别人夸奖你,不可用口自夸;等外人称赞你,不可用嘴自称。”(箴7:2)。 赞美神是人类的本分,因为他是天地的主宰,众人的天父。他的慈爱覆庇他一切所造的,又藉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舍己,救我们脱离这罪恶的世代。经云:“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来13:15)。  相似文献   

5.
耶稣说:“我一朝被人从地上举起来了,就要吸引万众向我。”(若12:32)万众,就是指世人。基督的大门是向所有人敞开的,福音是传向所有世人的,这是一端最基本的道理。但在信仰生活中,我们对这端道理未必  相似文献   

6.
马大伺候主     
沈承恩 《天风》2003,(5):6-8
路10:38—42 这一段圣经的小标题是:“马大为事忙乱。”一看这标题,我们就会认为马大这个人不太好。再一看这段经文,马大受到耶稣的批评,我们更觉得马大这个人不行。一般我们会把为了生活忙于事务的人称为马大。虽然这样称法并不一定要贬低马大,但也决没有意思要表扬马大。好像一个忙于事务的人是一个不属灵的人,一个不属灵的人怎么值得表扬呢?为什么对马大会有不属灵的评价?因为把马大与马利亚作比较。马利亚属灵,因为她坐在耶稣脚前听耶稣讲道;马大不属灵,因为她忙于家务事。  相似文献   

7.
孙锡培 《天风》2009,(6):8-9
经文:可10:45;出20:12;利19:32 基督教所信的和所传的全备福音是什么?主耶稣告诉我们说:"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10:45)作为道成肉身的人子,他来到世界的使命,是舍身作多人的赎价和以仆人的身份服务人群,具备这两点才是"全备的福音".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信仰以救赎之主耶稣基督为中心。人们需要认识这位救赎之主。帮助人们认识他,正是我们教会的职责。但正是这位基督说了这样的话:“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要在教会工作上注重服务,有很多项目,如识字扫盲、清洁卫生、医疗保健、建立相亲相爱的家庭生活、实行男女平  相似文献   

9.
王保富 《天风》2002,(7):54-55
“洗礼”及其仪式,在当代教会中存在许多看法和争论,各有各的道理。重视洗礼的人认为,一个真正重生得救的信徒必须要经过洗礼。因为耶稣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可16:16),对洗礼抱有质疑观点的人认为,洗礼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礼仪而已。人的得救不得救并不取决于受洗与不受洗,受洗礼的人并未表明他真的重生,得到基督的生命了,未接受洗礼的人也不见得他没有重生,没有得救。与耶稣同钉十字架的强盗,那右边的不是也未接受洗礼吗?耶稣却对他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23:43)“受割礼不受割礼都无关紧要,要紧的就是作新造的人。”(加6:15)有人认为孩童时代接受洗礼最好,因为上帝曾对亚伯拉罕说:“你们世世代代的男子,无论家里生的,是在你后裔之外用银子从外人买的,生下来第八  相似文献   

10.
耶稣说:“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可10∶45)保罗也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徒20∶35)“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徒12∶17)关爱社会、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是《圣经》的教导,也是教会光荣而神圣的任务。“邻舍就在我身旁,等待去扶帮。”陕西基督教以实际行动实践教义,体现了基督教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努力探索基督教服务西部民众,造福陕西人民的新路子。近几年,省基督教“两会”先后从爱德基金会、全国基督教“两会”申请了资金几百万元,在农村人畜饮水、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危校重建、抗洪救灾、教会诊所服务社会等…  相似文献   

11.
行善的人     
陈企瑞 《天风》2011,(8):62-62
有一个人被强盗所害,生命垂危。祭司和利未人路过,看见他绕道避开,不肯出手相救。一位撒玛利亚人路过,心怀仁慈,搭救起了受害者,尽心地帮助他(参路10:30—36)。耶稣曾经用这个“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告诉人们“谁是邻舍”的道理。他教导我们:人当有同情、怜悯的心怀,向需要帮助的人行善。耶稣讲的这个故事正是要让我们明白: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  相似文献   

12.
梁亦琨 《天风》2002,(10):10-11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得有意义,有喜乐,有幸福呢?主耶稣说:人子来,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30多年的光阴,虽然短暂,但我们的主确确实实这样做了,无论在犹大地,或是在加利利海边,他医治各种灾病患者,他安慰忧伤的心灵,扶助被压制的人,寻找失丧的人……处处留下了慈爱的脚  相似文献   

13.
各位兄弟姐妹,今天我们在此过诸圣瞻礼,庆祝天堂上的所有圣人圣女,他们都在为我们求天主。其中也有徐家汇的教友,他们过去同我们一样生活,来堂念经、参与弥撒圣祭。如今他们在天堂上享见天主圣三,为我们求天主,为我们求得需要的大量圣宠。 今天弥撒中的福音,读的是耶稣山中圣训中的真福八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一端一端地讲,只讲第一端:“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耶稣讲神贫的人是有福的,没有讲贫穷的人是有福的,当然贫穷的人是有福的,但耶稣对所有的信徒,对整个人类,讲这道理。所以讲:“神贫的人是有福…  相似文献   

14.
经文:“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太5:8) 中国文化讲求修心养性、清心寡欲,以此为美德。在基督耶稣的教训中,他教导人要清心,因为只有心灵清澈,才能见神荣面。清心就不能贪爱金钱,也不能贪爱美色货财、名声地位。一个人不能同时事奉主又事奉玛门(路16:13)。耶稣在“天国宪章”里(太5:8)更直接地说:“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们要查考的是逾越节前耶稣先回到伯大尼,然后再从伯大尼上耶路撒冷去过节期间的所言所行。这一段经文也是耶稣最后的公开事工。耶稣在伯大尼和耶路撒冷(约12:1—50)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拉撒路复活的地方(约12:1)。在那里有人为耶稣预备了晚餐。和耶稣一同坐席的还有拉撒路以及其他的人。马大一如既往地以行动者的形象服侍主(约12:2)。这时候,马利亚带着一瓶非常昂贵的香膏进来。她跪在耶稣面前并用自己的头发膏抹耶  相似文献   

16.
辜玉梅 《天风》2006,(14):13
在一次教会“青年团契”的讨论会中,我们有一个计论议题:基督徒的人生是怎样的人生? 有人说“是奉献、舍己的人生”;也有人说“是服侍人的人生”;还有人说“是传福音、荣耀神的人生”,这些都对。但根据约翰福音15章,耶稣要求我们过的人生是多结果子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福音必须先传于万国”(谷13:10),这句话是耶稣在末世言论中所讲的,说明在世界末日之前福音必须先传于全世界。“将来福音无论传到全世界什么地方,必要述说她所做的事,来纪念她。”(谷14:9)这句是耶稣在受难前几日,在伯达尼癞病人西满家里坐席的时候,有一个女人打破玉瓶,把香液倒在耶稣的头上之后,众人起反感的时候说的,这里特别要注意耶稣所说的“全世界”。“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谷16:15)。这句话是耶稣离世升天之前,派遣宗徒往训万民时所下的命令,宗徒们领了命令,便首途去履行:“…  相似文献   

18.
经文:太20:20—28;腓2:5—8;约13:4—6,12—17。 今天,我想用“要甘心作服侍人的”为题,勉励刚受按立为牧师的和一切有份于圣工的同工同道们,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内。试讲二点: 一、要珍视仆人的职分 主说:“人子来,不是要  相似文献   

19.
圣史写吾主耶稣的言行,有相同的,有这位写了,别三位没写的。耶稣因圣神而欢欣说:“父啊!天地的主宰,我们称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瞒住了智慧及明达的人,而启示了给小孩子。”这句话圣玛窦和圣路加都记载了,可见其重要。我每次读到就十分感动。耶稣的话,许多人听了,有的稍微注意一下,有的丝毫没有注意,甚至一笑置之,有的十分注意。有人仔细研究,对他有信心,成了基督徒。这个现象只要读上面这句话的解释就有了。  相似文献   

20.
李栋 《天风》2008,(10):10-12
在诸多的圣经人物中,能够得到耶稣“心里没有诡诈”的评价的入恐怕只有拿但业一个,这令人肃然起敬。这道理很简单,这个世界上要与各式各样的入打交道,就难免会用“诡诈”的方式,所谓“兵不厌诈”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