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危重病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ICU治疗,而其中许多患者在临终前接受了他们所不愿接受的积极治疗。伦理学上并没有要求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而不顾及患者及其家属的需要。让临终患者能够选择有尊严的、无痛苦的死亡,成为当前ICU治疗与护理的出发点和目标。在美国及欧洲ICU临终患者,限制生命支持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模式,但差异显著。为真正理解“好死”的定义和判定患者生命质量、判定积极治疗的参考因素,国外已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各国由于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临终患者的临终决策,综述了各国近年来有关ICU临终患者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危重病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ICU治疗,而其中许多患者在临终前接受了他们所不愿接受的积极治疗.伦理学上并没有要求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而不顾及患者及其家属的需要.让临终患者能够选择有尊严的、无痛苦的死亡,成为当前ICU治疗与护理的出发点和目标.在美国及欧洲ICU临终患者,限制生命支持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模式,但差异显著.为真正理解"好死"的定义和判定患者生命质量、判定积极治疗的参考因素,国外已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各国由于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临终患者的临终决策,综述了各国近年来有关ICU临终患者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ICU临终病人治疗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CU临终病人治疗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下)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00034)刘秀文,李莉,冷强北京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教研室(100083)李本富上述抢救组病人在死亡前48小时所接受的各种治疗,大部分对病人当时已无意义,如CPR应是诊断意外发生心...  相似文献   

4.
ICU临终病人治疗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本院外科重症监护治疗室(SICU)9年内死亡病人回顾性调查分析,试图找出本SICU对临终病人治疗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同国外的差距。在被调查的102例死亡病历中,有90例全力抢救到底;12例不同程度地放弃抢救。有26例临床诊断为脑死亡,其中21例得到了全力抢救到底的治疗 。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肿瘤患者临终的医疗需求和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我们收集肿瘤死亡病例,研究临终表现、治疗、住院时间及费用。乏力、纳差、咳嗽、疼痛是最痛苦的症状;末次住院平均天数为25.7日;末次住院人均医疗费用12946.428元。结果表明,临终患者治疗的重点是症状的改善,这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肿瘤患者临终的医疗需求和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我们收集肿瘤死亡病例,研究临终表现、治疗、住院时间及费用.乏力、纳差、咳嗽、疼痛是最痛苦的症状;末次住院平均天数为25.7日;末次住院人均医疗费用12 946.428元.结果表明,临终患者治疗的重点是症状的改善,这能减轻患者的痛苦、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调查放弃治疗后死亡病案629例,主要病因为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病.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对疾病晚期和临终期的患者,放弃治疗已成为家属和患者本人重要的选择之一.医患双方应该尊重医学科学,理性对待放弃治疗,履行双方应尽的义务,维护双方合法权力,维护法律的尊严.医院应该加强管理,正确处理放弃治疗的相关问题,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社会.  相似文献   

8.
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尊重临终患者的自主权既是对患者知情同意的尊重,也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临终患者自主权的实现途径中存在诸多两难问题。研究临终患者自主权的两难困境问题,有助于权衡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并且从中找到与之相应的解决方案。破解临终患者自主权两难困境的出路在于充分尊重临终患者的自主权,构建互信的医患关系和共同决策机制。并探索预设医疗指示制度和伦理审查制度在我国医疗环境下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晚期癌症患者的家属在临终家居照顾及医院宁养照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临终患者家属的关怀照顾是临终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从家属理特点、影响家属心理的因素、家属辞世教育方法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在家属辞世教育的工作步骤,从而更好的指导社会医疗实践,促进临终关怀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临终患者与家属的临终互动的研究,归纳了临终互动的影响因素和可供参考的互动策略。疾病阶段、文化特点、沟通习惯和环境等因素均会影响临终患者和家属进行临终互动的意愿、内容偏好和沟通方式,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应该采取相对应的互动策略。明确临终互动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患者和家属发现对方的潜在需求,有助于临床医务工作者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为探索临终互动干预方案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尚无治疗特效药和疫苗。在继续加强防控的同时,把有限的资源优先放在探索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支持性治疗,积极建立和完善对重症、危重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缓和医疗等方面,有利于患者群体利益最大化,经得起伦理辩护。缓和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住院病死率,有效缓解患者濒死痛苦;对医患双方而言,如果死亡已无可避免,帮助临终者走得平安、少些痛苦,是医学对患者最后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美国内科年鉴Meltem博士指出,尽管临终状态是人的一生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是针对患者临终生活状况的照护已经有相当广泛的政治辩论。参加患者临终生活状况的照护的交谈,可能在情绪上会对每个人是一个非常棘手的挑战。关于严重的疾病或者疾病的终末期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尤其是临终患者,面临着躯体病痛、生理功能异常、精神心理压力及医疗经济负担等多方面的问题。肿瘤临床医生是癌症患者全程管理最主要的参与者,更多地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肿瘤疾病本身的治疗,对于临终患者缺乏足够的医学人文指导下的"安宁疗护"工作。这既是医疗资源的浪费,也让癌症临终患者承受了许多不必要的痛苦。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来看,患者的人格及尊严尽失。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尝试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就安宁疗护存在的问题、医生的定位、如何进行安宁疗护等方面进行综述和探讨,以期为医生临床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临终医疗的双重效应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重效应原则常用于临终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药物为患者解除痛苦,但可能导致患者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这在伦理上是可以接受的。但目前仍存在着较大争议,特别是如何认定医师的主观意图。  相似文献   

15.
临终关怀:送走人生最后一站薛彦莉今天,宗教信仰乃是全世界相当一部分人的精神需求,因此在临终关怀的领域里,认真考察宗教关怀对临终病人在心理学上的作用和实施途径,也是临终关怀理论不可忽视,不可回避的课题。在临终病人的临终意识中,有对生的留恋,有对死的恐惧...  相似文献   

16.
正确对待临终病人的权利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哈尔滨150036)罗绍兰,赵晶媛,姜平一、向临终病人交待病情能否和临终病人交待真实病情,要视是否符合病人的权力和利益为原则,根据病人情况差异而作具体处理。二、尊重临终病人的生活要求尽管死亡是生活运动发展的必...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临终护理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中国,每年约有700万人进入临终期.护士作为临终关怀的主要实施者之一,在护理临终患者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处于实习阶段的护生来说,初次护理临终患者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不解决,会影响到护生的心理健康.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14名护生进行访谈,深入分析本科护生在临终护理中的心理体验,为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跟踪了福建省立医院宁养院居家临终个案服务,选择7个临终患者的家庭为研究对象,发现临终患者主体性逐渐削弱和丧失,面临着对身体的失控与无力感、对自我的厌弃与病耻感、对家人的依赖与愧疚感、对远行的预期与难舍离、对死亡的不安与恐惧感等伦理困境。社会工作者亟需采取伦理策略对其主体性困境进行积极转换,包括疾痛诠释和生命回顾、社交重建和内在和解、家庭联结和爱的表达、远行安排和心愿达成、生死陪伴和灵性支持,从而提升临终患者的生命意义感、自我价值感、家庭贡献感、个体尊严感和死亡接纳感,提高临终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临终反向关怀干预对患者及照顾者改变的影响,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服务的患者及其家属65例,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5例。对试验组进行1.0个月~1.5个月临终反向关怀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付诸临终反向关怀行为的人次增长47.7%,高于对照组的18.1%;试验组照顾者获得患者赞赏的人次增长了15%,高于对照组的11.5%;试验组患者的简明心境量表和癌症应对方式量表评分下降、HERTH希望量表评分提升,两组患者评估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照顾者焦虑、抑郁、压力及疲劳评分下降,两组照顾者评估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宁养服务中运用临终反向关怀模式,可以较为有效地支持患者及其照顾者。  相似文献   

20.
临终伦理是两岸学界关注的共同话题之一.从治疗原则、医护理念、宗教信仰、殡葬礼俗等不同层面和视角,台湾学界揭示了临终伦理的多重面向;从临终关怀所面临的多重伦理困境的角度,内地学界探索了临终关怀的一般模式和构建临终伦理体系的基本原则.两岸临终伦理研究具有相辅相成、可达致相得益彰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