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早期道教五斗米道奉为经典的《老子想尔注》,是对道家元典《老子》的注释;然而,此书虽然采取了疏解的形式,却绝非一般意义上的《老子》释义。它系统地改造、利用渊源深厚、影响广被的道家哲学经典,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基于宗教的立场诠解《老子》,把老学的“道”论与长生成仙说、民间道术等融为一体,为道教的最终形成及广泛传播作了理论准备。正是由于对“道”的改造,《老子想尔注》实现了从道家哲学向宗教神学理论的转换。一《老子想尔注》为神仙方术、民间道术等寻找一种理论的依托,利用道家的哲学理论对长生之可能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宗教.围绕“道”的信仰,道教历史上对《老子》的注本众多,各种注本通过对《老子》之“道”这一基本哲学范畴的解释,作为其立说的基础,其中《老子河上公章句》和《老子想尔注》两部较早的重要注本,对“道”的不同解释,体现了道教形成过程中基本思想的重大转变,对研究早期道教的特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早期道教,一般认为,以太平道、天师道和金丹道为代表。太平道的主要经典是《太平经》,天师道的早期经典是《老子想尔注》,而金丹道教的著作可以《周易参同契》作为重要的代表之一。我们简略考查一下《老子想尔注》、《太平经》、《周易参同契》中是否有与道教易学相关联的内容。一《老子想尔注》据唐玄宗《道德真经疏外传》、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所载,作者为东汉张道陵;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存《老子想尔》二卷,注称“不详何人,一云张鲁或云刘表”。此书已佚,只有敦煌残抄本一件,基本保存了原书的上卷。饶宗颐先生据此而整理成《…  相似文献   

4.
《老子想尔注》──道教祖师宣道的金科玉律唐明邦一、《想尔注》是道教祖师传道的经典《老子想尔注》(又称《老子道德经想尔注》,以下简称《想尔注》)是道教创建初期的珍贵文献,道教祖师张陵、张衡、张鲁共同撰述的道教经典。对老子《道德经》进行别开生面的诠释,全...  相似文献   

5.
道家教育思想研究,在中国教育史研究领域属薄弱环节。《老子想尔注》作为早期道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到目前为止尚无人著文探讨其教育思想。本文从教育的目的和对象、以"道"为核心的教育内容、社会教化思想和师道理论几方面对《老子想尔注》所论教育问题作了分析评价。以期抛砖引玉,把《老子想尔注》教育思想的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试论《老子想尔注》的理想人格尹志华《老子想尔注》(下简称《想尔注》)一名《老君道德经想尔训》,是东汉五斗米道的主要经典。该书通过对《老子》别开生面的诠释,系统地阐述了早期道教的教义和教诫的内容。从道教思想发展史来看,《想尔注》是变道家哲学为道教神学的...  相似文献   

7.
《老子想尔注》所批评的“伪伎”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想尔注》又称《老君道德经想尔训》)是道教初创时期五斗米道的重要经典。作为早期道教的纲领性读本,《想尔注》从宗教神学的角度对《老子》五千言作了全面系统的解读,阐释了早期道教对“真道”的理解,抨击了社会上的邪道伪伎。所谓“伪伎”是相对于“真道”而言的。《想尔注》规定“道”为道教的根本宗旨,“道者天下万事之本”14章),①要求信徒法道行事,“重守道真”,而“伪伎”指的就是那些不合“道”意的思想、观念、方法等。《想尔注》中反对“邪文伪伎”的内容在文中出现多次。其所批评的“伪伎”、“邪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8.
那薇 《中国道教》1990,(3):33-39
《老子想尔注》,《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未著录。唐玄宗的《道德真经疏外传》罗列了古今注释《道德经》各家,其中有《想尔》二卷,并说:“三天法师张道陵所注”。五代杜光庭《道德真经广义》记载了历代诠疏笺注六十余家,也包括《想尔》二卷。该书于五代后失传,无人提及。现存的《老子想尔注》为敦煌莫高窟写本,存于大英博物馆,卷末题《老子道经上想尔》。  相似文献   

9.
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 ,历代研究《老子》、道教的教外教内学者层出不穷。继西汉严君平《老子指归》之后 ,东汉沛人张陵来蜀 ,创立正一道 (或称天师道 ,俗称五斗米道 ) ,著《老子想尔注》 ,宣扬教理教义。唐代李荣作《老子注》 ,明重玄之道 ;王玄览述《玄珠录》 ,融合佛、道二教思想 ;梅彪编《石药尔雅》 ,当代英人李约瑟称之为世界上最早的“化学辞典手册” ;唐末杜光庭在蜀期间 ,撰述《道德真经广圣义》等道教著作甚多。五代彭晓作《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 ,以内丹修炼术作解。宋代吕元素集成的《道门定制》及清代陈仲远校辑的《广成仪制》…  相似文献   

10.
《老子想尔注》是早期天师道的经典,该书对儒家的忠孝仁义等主张给予了充分认同,并认为这是“道”人所教.因此该书对儒家的立场是:道儒合流,且在对儒家伦理认同的基础上确立“道在儒上”的优先地位.《老子想尔注》批判的“伪伎”所指并非儒家,而是天师道初创时期自称道教的其它一些道教或准道教派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