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克光 《天风》1996,(2):26-27
陈武钦弟兄是我们聚会点教唱诗歌的弟兄。他的音乐造诣非同一般,在教唱诗歌时,从简谱、歌词、节奏、语气感情上,都讲解清楚,引导弟兄姊妹们用灵、用悟性歌唱(林前14:5),心被恩感、口唱心和地赞美主(弗5:19)。他是我所在聚会点全体弟兄姊妹所喜爱的人。他不但富有艺术才华、音乐恩赐。  相似文献   

2.
陈信 《天风》1998,(12)
在一个主日礼拜后,义工陈弟兄讲道后透露了一个秘密,说:“我已有了老伴……”这在信徒中掀起了风波,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讥笑,有的反对,有的赞同,也有的姊妹结伴赶到陈弟兄家,指着他的脸责问他:“你知道吗,主为什么要把你妻子提前接去?因为神要重用你。”陈弟兄听了这话,心如刀割!与他相处40多年的妻子离世已有3年,3年来,陈弟兄本不想再婚,但自己已是将近古稀之年,虽心扑在教会的事工上,但回家后还得自己料理一切家务。一个人在家  相似文献   

3.
在临泉县范集乡,提起张国强弟兄,可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张弟兄用他的生活见证了基督的大爱,也大大荣耀了主的名。 张弟兄出生在一个基督徒家庭,被主的爱所激发,他很早就有一颗火热爱主的心。他从淮南音乐学院毕业后,蒙主的恩召和带领。就积极地在当地教会中服侍。由于农村信徒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教  相似文献   

4.
皓生 《天风》2018,(10):49-51
朴学林,一位出生于吉林延边的朝鲜族弟兄,坚持用他的作曲恩赐默默服侍延边农村教会,与两百余位诗班同工在祖国边疆的教会,奏响了少数民族颂赞上主的中国乐章。在同工的引荐下,笔者有幸采访了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合唱协会理事朴学林弟兄。赞美诗使我与信仰相遇朴学林弟兄是煤矿工人的儿子,19岁那年,他承袭早逝父亲的遗业,成为一名煤矿工人。  相似文献   

5.
支华欣 《天风》1995,(11):30-31
“春早人勤泥土香,济贫任侠一粮王。长歌祝酒鲍田富,携手扬眉奔小康。”这是一首报纸上赞扬全国劳动模范王金连弟兄的诗。王弟兄确实当之无愧。 王弟兄是浙江瑞安市鲍田镇新坊村人。80年代初期,他是个搬运石坭沙建材的个体户,日收入丰厚,令人羡慕。1983年。  相似文献   

6.
袁世国 《天风》2010,(1):26-27
<正>认识高顶弟兄是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他的信心和见证感动了我,在此愿意将高顶弟兄的见证付诸文字,以此坚固更多弟兄姊妹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曹圣洁 《天风》1996,(7):30-31
感谢神的带领与恩待,1996年4月,我与上海沪西礼拜堂的张家敏长老应中华福音联谊会之邀,赴台湾访问教会并证道。 从飞机在台北桃园机场降落之时,我们便浸润在弟兄姊妹的爱中。福音联谊会理事长项刘佩君女士由女儿陪同出现在机门口。  相似文献   

8.
谨防假弟兄     
最近几年以来,我们教会陆续遇到多起冒主内弟兄之名行骗的事,今将行骗种种详记于后,以防主内弟兄姊妹受骗,爱心被利用。 前年有一老者,年约65岁,一腿微跛,操河南、安徽一带口音,谎称其女被人拐骗,不得不外出寻找,在他要求为其代祷的同时,自己也“很有祷告恩赐”,其后他说明为寻找其女,已倾家荡产,现已无回家的路费,请求为其捐助,其可怜之相,着实令一  相似文献   

9.
董存义 《天风》1994,(5):22-22
呼和浩特教会,有新建和修复两所较大的礼拜堂。1987年以来,得救的人数天天在增加。在此形势下,扩音机是不可少的,我们花了一千几百元买了两台扩音机(其中一台是多功能的)。但在效果上并不理想,使用时稍有不慎就出现故障,幸有退休技师吴广德弟兄擅长这门技术,能及时排除。吴弟兄总是在想:本教会的扩音机有故障他能及时排除,其它地方的聚会堂点如有类似问题岂不耽误主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晓望 《天风》2005,(9):48-49
肇弟兄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抚顺一个偏僻的农村。当他来到这个世上的第一天起,不幸的命运就降临到了他的身上。先天性四肢瘫痪的事实注定了他拥有一个不完整的生命形式。然而,肢体的残障并没有扼杀他喜爱歌唱的天性,还在刚刚学语时,就已经咿咿呀呀地唱个不停了。肇弟兄正是凭着不懈的努力,从农村唱到了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