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佛教界人士认为:当前国内举办的"纪念佛教传入中国二千年"的活动,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它有利于研讨二千年来佛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相融合的历程,展现社会主义中国的佛教风貌;有利于加强中国在亚洲、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增强海外3000万华人及亚洲众多佛教信众的凝聚力;有利于显示中国共产党宗教政策的英明正确,回击海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诽谤和攻击。一编者1998年是中国佛教历史_t最值得记载的一年,因为它是佛教传人中国二千年的纪念年。中国佛教界对这一年的到来欢欣鼓舞,举办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本刊…  相似文献   

2.
晚夏时节,法国巴黎市博物馆协会主席奥朗夫人、巴黎塞尔努西博物馆文化事务部主任贝甘光生来北京考察中国的博物馆。希望我能陪同。其中.贝甘光先生向研究中国佛教艺术,特别表示.此行的目的在于考察中国的古老寺庙以及有关佛教的艺术展览、这下可把我难住了,北京的寺庙倒不少。可有关佛教艺术的展览却难免。正在焦虑之际,负责接待的法国公使先生却为我解开了难题。他向贝甘先生推荐了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那里有一个《明清佛教艺术展》很不错!”我听后发是如获至宝。想想偌大的一个北京城.人文荟萃,寺宇众多倘若连一个佛教艺…  相似文献   

3.
《中国宗教》2018,(11):88-88
佛教艺术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世界佛教界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于2018年10月28日至30日在福建莆田举办,“佛教与艺术精品展”为此次论坛特别设置的活动之一。展览分为佛国天香、巧夺天工、艺无止境、匠心莆田四大板块,展示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中国佛教艺术盛况。  相似文献   

4.
编后语     
《法音》1994,(12)
中国社会目前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佛教界也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面临着空前的机遇与挑战。今年10月9日,根据赵朴初会长的提议,中国佛教协会召开了会长会议,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向全国佛教界提出了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一、继续发扬中国佛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二、树立正信,运用佛教缘起性空等根本理论破除社会上对佛教仍然存在的偏见;同时,“反求诸己”,提高四众弟子的素质,杜绝不如法的活动;三、社会上非佛教组织和人土滥建寺院之风把佛教世俗化、商品化,有损佛教的尊严,要求各地佛协对这类问题作调查研究,向中国佛教协会…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应县佛学培训中心是由应县佛教协会主办,由县有关部门管理的一所学校。该校由应县的高僧大德、善知识任教,面向全县佛教界招生。它的办学宗旨是:发扬祖国佛教优良传统,开展佛教学术研究,发展佛教文化事业,培养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的佛教人才,为社会做贡献。4...  相似文献   

6.
投稿须知     
《法音》2001,(12)
本刊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凡研究佛教思想、制度和文化艺术方面的佛学论文、译文,和各地佛教界弘法利生的消息报道,以及佛教绘画、摄影作品等,均所欢迎。来稿请直接邮寄到本刊编辑部,若系打印件最好附寄磁盘,更欢迎通过电子邮件投稿;如系译稿,请尽可能附寄原文;请不要将稿件寄给个人,以免延误;本刊编辑部由于人力有限,恕不退稿,敬请作者自留底稿;本刊对来稿有修改权,不愿修改者请注明;来稿如系一稿两投,也请注明;来稿一经刊用,即付稿酬。来稿请寄:北京西四阜内大街25号《法音》编辑部邮政编码:100034 联系电话:01…  相似文献   

7.
《法音》2000,(2):3-4
今年春节,是全世界华人告别20世纪、跨入21世纪的第一个春节。在此,我们向全国各民族佛教徒,特别向回归祖国怀抱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佛教徒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问候!向台湾佛教界同道和海外华人佛教四众弟子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祝愿大家新年百福、六时吉祥!二千五百多年前,伟大的释迦世尊创立了佛教,其智慧光芒,犹如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人生的解脱之路。两汉之际,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土。两千年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融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佛教文化,对祖国的富强统一、民族的团结融合、人民的安乐幸…  相似文献   

8.
1998年6月,国内第一部,也是邪教“法轮功”被取缔之前唯一一部批判“法轮功”的专著──《佛教气功与“法轮功”》,由国家宗教事务局直属的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它既是对佛教界前一时期揭批“法轮功”邪教的斗争的一个总结,也标志着中国佛教界拉开了全面揭批“法轮功”邪教的序幕。 其实,“法轮功”1992年出笼后,李洪志以“最高佛法”相标榜,肆意歪曲、诬蔑、盗用佛教的行径就引起了佛教界的注意和不满。到1996年,佛教界已开始公开揭露和批判“法轮功”。 1996年,浙江台州佛协主办的《台州佛教》月刊连续刊出多篇…  相似文献   

9.
《佛教文化》2009,(5):112-119
佛教艺术指与佛教相关的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等领域的艺术作品,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以来,在二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佛教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为中华民族搭建起极其丰富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10.
中国20世纪佛学研究的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近百年来中国佛教界内外佛教学术研究的丰硕成果,对佛教史、佛教思想、佛教文献、制度、文化等方面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1.
正佛教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当代佛教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理论上弄清佛教中国化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有助于引导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佛教界更好地坚持佛教中国化的道路。本文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从宗教学、社会学等学术视角,对佛教中国化的必然性进行学理分析。一、性质和关系中的佛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12.
正香港与祖国血脉相连、休戚与共。20年前,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20年后,两地日益密切的交流与融合,逐渐弥合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分离,人与人常来常往,心与心日益靠近。香港和祖国同呼吸,共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的壮美诗篇。香港佛教与祖国内地佛教法乳同源、心心相印。长期以来,两地佛教界之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00,(7):42-43
我国在佛诞圣地蓝毗尼建造的中华寺,于今年5月 27日隆重举行了寺院落成、佛像开光、方丈升座仪式,我国佛教界派出以一试法师为团长,刀述仁居士、仁德法师、惟贤法师为副团长的大型佛教代表团赴尼泊尔参加庆典活动;中国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祝贺;尼泊尔王国政府首相、国务委员会主席等尼方政要应邀出席;海内外佛教界嘉宾和各界人士共四百余人前来随喜。 中华寺是建国后我国在境外建造的第一座寺院,它不仅体现了我国佛教界报佛祖恩、振兴圣地佛教的弘愿,更是我国佛教文化对外交流…  相似文献   

14.
盛世铸钟是佛教传统,为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归祖国十周年,香港佛教界特铸“吉祥钟”一口,祝福香港人吉祥如意。6月30日晚,香港佛教界庆祝佛诞暨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吉祥大会鸣钟大典在香港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5.
唐红丽 《法音》2010,(7):35-39
<正>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下,佛教界出现了一股文化的热潮,有一大批佛教期刊也伴随时代风潮产生、发展起来。《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与《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两套丛书收集与整理了民国时佛教期刊,为当今的佛教界与学术界提供了宝  相似文献   

16.
王雷泉 《法音》2001,(10):7-15
佛教教育事关佛教生存与发展,是佛教的百年大计,各国各地区佛教界无不倾力关注。在新世纪之初,中越两国佛教界、学术界的法师、学者聚会文化古城苏州,于9月17日至18日召开了首次“中越佛教教育研讨会”,围绕传统佛教教育的理念、二十一世纪佛教教育的展望等课题进行探讨。本期选登三篇会议论文,以供关心中国佛教教育的各界人士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海峡两岸佛教界正在共同热切地关注着一件大事因缘: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佛教协会出面组织,大陆著名古刹南京灵谷寺将珍藏多年的镇寺之宝──唐玄顶骨舍利,分送台湾玄大学安奉。这是一件令两岸佛教信众欢喜赞叹的盛事,因为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满足了无数佛教信众的感情需要,而且再次传达了两岸佛教界植根于相同的血缘法缘、要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共同心声,必将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唐代玄法师既是中国佛教徒千秋万世崇奉的高僧,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伟…  相似文献   

18.
能超 《中国宗教》2018,(3):48-50
在当今拥抱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大数据的新时代,江苏省佛教信息化大数据中心的成功建设,不仅是江苏佛教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史上的大事,对于全国佛教界的管理、佛教文化的传承传播也均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值得当代佛教界和专家学者推广研究。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便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佛教寺院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6,(4)
中国佛教协会一九九五年工作总结一九九五年,我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赵朴初会长的主持下,在全国佛教界和本会同人的共同努力下,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佛教界的合法权益;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提高四众素质;引导广大佛教徒积极参加社会主义两个文明...  相似文献   

20.
道慈 《中国宗教》2017,(1):64-65
无论何时,佛教的弘扬和发展所可依赖的,既要建寺安僧,更要灯灯相续;既要研经释教,更要佛事精严,古今皆同。若说有别,那只是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罢了。今逢国运昌隆,佛教昌盛。特别是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佛教界及广大信众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坚持中国化方向和法治化要求,秉承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深入挖掘中国佛教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并对之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