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齐泽克的激进左翼政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泽克试图在拉康式的黑格尔主义与反资本主义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在批判全球资本主义的过程中,齐泽克与其他左翼知识分子之间存在着分歧.齐泽克虽然区分了拉康"实在界"的几种概念,但他把拉康的"实在界"与资本等同起来,这是一种误解.在如何对待列宁政治干预和决断论方面,齐泽克看到了客观的普遍性原则与理论的具体运用之间所存在的缝隙,但又牵强地把普遍性理解为拉康意义上的空缺的能指.齐泽克左翼理论内在的理论困境,表明了他必须重新反思自身立场的张力.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具有实践结构。从柏拉图开始,意识形态的实践结构就早已被注意到,此后包括阿奎那、莱布尼茨、维科、黑格尔、柯罗齐、奥斯汀等都对此有深入探讨,马克思也对此有深入研究且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本身也具有这样的实践结构。根据这一结构,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整体或"整钢",只有在实践中实现了的理论才被马克思视为理论的"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列宁通过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实践上,也体现在理论上——它同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葛兰西认为那些只把列宁看成是马克思的"从属"的观点纯属无稽之谈。没有马克思,社会主义就不能从空想到科学;没有列宁,社会主义就不能从科学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反杜林论》是在马克思完成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并成为欧洲工人运动指导思想的情况下,恩格斯为回击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杜林散布的错误思想、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维护党的思想统一、在马克思支持帮助下完成的宏篇巨著,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运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恩格斯通过批驳杜林在宗教问题上的谬论,以十分精练的语言全面准确地阐述了他和马克思在宗教问题上的理论观点,成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百科词条",对列宁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教观、新中国的宗教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深入研究《反杜林论》中的宗教观,对深入学习、运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阿尔都塞以其独特的"意识形态理论"而著称,尤其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质询"概念,成为当代以齐泽克为代表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主要参照与来源。然而,人们有关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讨论往往局限于《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而忽视了他早在《论青年马克思》中就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常常被人指责带有将马克思主义改造成拉康式精神分析的嫌疑,但在这篇早期文章中,阿尔都塞提出的较系统的意识形态理论更接近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论域与论题。这里的阿尔都塞在考虑意识形态的决定作用与作用方式时,始终围绕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重要概念"历史"和"物"展开。以全新的视角重读这一文本,将为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面对当今的意识形态批判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拜物教理论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经典理论,齐泽克受精神分析的影响对拜物理论进行"虚假主动性"的解读。齐泽克对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分析则通过对经典思想体系的重新认识,结合莫斯书写的原始礼物观,揭示原始社会存在的纽带与延续的逻辑,进一步回答了莫斯所探讨的主体间精神的、非功利的联系,从而认识到被"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了的"人与人的关系"自古有之。  相似文献   

6.
主词和谓词在逻辑上是构成判断的最基本要素,而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对它们如何定位,则成为产生不同哲学派别的逻辑端绪。西方哲学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无不肇始于对主谓关系的重新理解,就此而言,一部西方哲学史仿佛就是主词与谓词的辩证历程。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也不例外,他正是通过批判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谓颠倒,并建立起自己的主谓辩证法,才为他的哲学和整个思想打下逻辑基础的。可是,自从马克思不再谈论这个话题以来,170年间,他的这一思想几乎湮没无闻。后世的马克思主义都以恩格斯和列宁的辩证逻辑作为逻辑基础。不过,他们二人都未曾论述过主谓关系这种原本的逻辑问题。因此,将马克思的主谓辩证法发掘出来,对于重新理解马克思本人的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既是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提出了一些理论构想,但是没有经历社会主义的实践。列宁虽然有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但是毕竟时间有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基础。列宁在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去认识和解决宗教和宗教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鲍德里亚早期理论立场的分析,该文强调鲍德里亚从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其早期属于后马克思思潮立场,而《生产之镜》则是他告别后马克思思潮走向某种草根浪漫主义的过渡性文本。在这一文本中他公开地拒斥了马克思主义,而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进行的批判则是今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齐泽克是斯洛文尼亚的拉康学派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特征之一就是坚持不懈地把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社会政治领域的意识形态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非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传人。他努力“缝合”精神分析与马克思主义。这种努力对于我们认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意义有一定的启发。一症状和商品形式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个基本的概念就是症状(symptom)[1]。症状是一种潜在的可以观察到的疾病表现形式,通过对于症状的分析,寻找疾病的原因,然后进行治疗。比如梦就是一个典型的精神分析所指称的症状。这个概念是基于表面与深层的分别,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壮大而产生的。从上世纪末起,恩格斯、梅林、普列汉诺夫和列宁等马克思主义先驱们,已经着手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一般规律,初步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这门新科学的基础。时至今日,有关这门科学的著作在人类文库中日见增多,这门科学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示出来。本世纪三十年代,在资产阶级学术领域内所掀起的对早期马克思的崇拜以及对异化理论所抱有的特殊兴趣,就足以表明,有关当代社会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这个范围内产生的。因此,何如阐述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2.
"回到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齐泽克近来提出的一个理论口号。这一口号提出的方法论前提是齐泽克以拉康精神分析的"能指逻辑"重构黑格尔辩证法。在他看来,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对康德超越论内在矛盾的完成,提供了一种"承认对抗的最一贯的模型",并且在"实体即主体"中得到了集中的展现。尽管齐泽克自己尚未充分讨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但应用他对辩证法的说明,我们可以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进程特别是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发现一个"预先设置"了"剩余"的"真实"存在即资本的结构秘密。相应地,马克思关于拜物教和物化的批判,可以在这种拉康-黑格尔式辩证法中在当代被激活。但是,如果齐泽克的"回到政治经济学批判"今天无法提供一种对于"资本整体"建构及其内在冲突"科学"的说明,而只是抽象地强调"资本的界限就是资本本身",那么这将使齐泽克自身陷入全球化资本主义"隐性同谋"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两个基本的理论前提。列宁曾经说过,不懂得黑格尔,就不懂得马克思。我们同样可以说,不懂得费尔巴哈,不懂得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关系,就不懂得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我以为,直到现在,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中的下述两个事实还是被人们忽视了的:一、马克思曾经有过对费尔巴哈的崇拜、信仰、迷信的时期,有过“费尔巴哈派”阶段;二、马克思从未批评过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而只是批评他的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确认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中的上述两个事实,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齐泽克提出了"意识形态幻象"概念,并进一步重新阐释和解读了意识形态,从而构建了其意识形态幻象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他把意识形态的研究延伸到了社会存在方面,认为意识形态已经不能拘泥于"社会意识"层面,从而将意识形态界定为"社会存在"的一种形式。尽管齐泽克一直力图穿越"幻象",但是他也始终都在维护"幻象"。从齐泽克意识形态幻象理论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主要理论主张出发,探索这一思想的时代价值和其本身的内在局限性,对于我国意识形态研究新的理论视角的开拓和分析方法的丰富具有一定启示和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鲍德里亚早期理论立场的分析,该文强调鲍德里亚从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其早期属于后马克思思潮立场,而《生产之镜》则是他告别后马克思思潮走向某种草根浪漫主义的过渡性文本。在这一文本中他公开地拒斥了马克思主义,而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进行的批判则是今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在1993年“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德里达的发言《马克思的幽灵》表明他试图在后现代多元异质关系中发现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某种共同东西。他游移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之否定性与解构主义的虚无主义否定性之间,既标举前者,又不肯放弃后者;既划定两者的界限,又企图以解构法则对马克思主义文本进行消解式阅读。一、向马克思致敬的“好时候”由于他异常的姿态(20世纪60年代德里达与马克思主义无缘曾受左派的批评,后来向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接近,使他终于与马克思主义“相逢”),因此被人奉告:“你真是挑了一个好…  相似文献   

17.
在对MEGA~2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思想史研究的初衷,以独立的、批判性的姿态面对MEGA~2。对MEGA~2提供的大量新文献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发掘马克思思想发展中一些重要而又不为人知的学术线索,充实和更新我们对马克思的思想史理解。回到MEGA~2的原文语境,将使我们重新发现许多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构境中至关重要的概念,从而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语体系。这是对"回到马克思"的一次再归基。  相似文献   

18.
关于认识辩证过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科学的认识论,从根本上解决了认识的辩证过程问题。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在批判旧哲学中对认识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19.
十五大报告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在学风上,毛泽东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批读30年代苏联哲学教科书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对于端正学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线路,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有益尝试把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哲学思想用一种纯粹的理论形态简明而又系统地表现出来,这是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是与马克思齐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奠基人,他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和贡献,不仅可以剖析批判那些对恩格斯进行的毁谤言论,而且对于深刻认识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