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美学研究中,《手稿》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中国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在中国时代背景下,《手稿》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理论发展起引导作用,形成具有中国语境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体系。在中国,国内学者通过不断地阐释《手稿》的美学思想,结合中国语境,形成各种理论观点,出现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等理论。通过解读《手稿》对中国美学理论发展的影响,探析《手稿》对当代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章辉 《学海》2005,(3):169-172
一20世纪已成为历史。在回顾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时候,西方美学研究可谓西学东渐的重要一支。80年代以来,在50-60年代朱光潜、汝信等先生的辉煌大著《西方美学史》、《西方美学史论丛》、《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等的基础上,西方美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得到了极大的开拓,特别是古希腊罗马美学和德国古典美学得到了深入研究,除了美学史教材和论著外,柏拉图、康德、席勒、黑格尔的美学文艺学思想研究的著作都在不断出版。原因很简单,古希腊罗马美学是西方美学的开端和源头,它奠定了西方美学的逻辑起点,人们自然对其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兴趣。德…  相似文献   

3.
涂途 《美与时代》2006,(10):15-18
陆梅林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美学家,长期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与有关杂志、丛刊的领导工作。编注《马克思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大辞典》等,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 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主要是由三种成分构成的:一、渊远流长、根深蒂固的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思想文化;二、19世纪下半叶开始输入中国的近现代西方思想文化,其核心是民主和科学;三、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开始传入中国并指导中国取得革命胜利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思想是中国本土文化,固然根基深厚,近现代西方思想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也已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的意识之中,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更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李西建(陕西师大中文系)当代审美文化研究,是9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深入发展的一种体现。这一问题的出现向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及美学、文艺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分析90年代以来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整体状态,其基本内容大致有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6.
政治哲学论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借助于全球化趋势和市场经济的新特点,国内学者们更多地致力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发展的前沿问题的解读和论争,尤为关注以罗尔斯、哈耶克为代表的当代西方学术大师的思想,这无疑对我们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西方政治哲学意识形态的性质是不容忽视的。在弘扬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政治文明的今天,我们面对着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规范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建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和理论体系的重要职责。这应该是当前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一、学术界关于政治哲学基本问题的几…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五六十年中国美学讨论期间,朱光潜通过有选择、有目的的翻译、评论和引用、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如卢卡契、列斐伏尔,尤其是哈拉普和考德威尔,从其著作中获得启发、支持和鼓励,促进了自己在该时期的思想改造,并帮助建立起了自己新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实践观点。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 ,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加快和对外文化交往的增加 ,中国学术界越来越强烈的对话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使得当代西方各种学术思潮进入国人的理论视野 ,当代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潮几乎可以同步地在中国得到反响。但是 ,在这些对话中 ,人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 ,人们发现 ,当代中国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虽然在 90年代以来受到重视 ,但主要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它的发掘和整理 ,而真正使它成为可以与当代西方学术构成平等对话和交流的现代性的活的思想 ,尚需时日。但是 ,人们已普遍意识到这一点。这次“美…  相似文献   

9.
正阎国忠,1935年生,河北省昌黎县人,北大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任、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留校,任朱光潜先生助教,长期从事美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20世纪80年代前,着重在西方美学史领域,90年代后较多地涉猎了中国当代美学及美学基本原理方面。主要著作有:《古希腊罗马美学》(1983)、《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1987)、《基督教与美学》(1989)《朱光潜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1984)、《走出古典——中国当代美学论争述  相似文献   

10.
西方美学思想可以用来指导生活中的艺术审美,书法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艺术瑰宝,西方美学的思想也可以用来启发中国书法的学习。文章分别从书法的选帖、入帖、墨效、修为、评价等不同角度与西方的一些美学观点结合,分别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是一部系统的审美心理学著作,开启了国内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文艺学、美学的先河。在全球化背景下,从当代中国美学的建构角度对本书进行分析,在朱先生的写作之中寻找到一种可能的中国美学的建构方式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王世德教授确立的审美学,使美学研究豁然开朗,让美学回归到实践、认识的马克思主义道路,奠定了美学源于实践、服务社会的理论基础,使中国当代美学闪耀光辉,增添了生命活力,更为生命美学研究开拓出崭新的广阔道路。他筚路蓝缕为中国当代美学建造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研究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关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完成了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对西方民本观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进程中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人学观。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从一开始就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直接相关。今天以回溯的视角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产生发展与毛泽东美学思想的形成、巩固与发展是一致的。毛泽东美学思想的形成以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标志,其巩固与发展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至"文革"结束。新时期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理论)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产生了一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评《中国当代美学思想概观》庄锡华笔者很早就读到过陈辽、王臻中先生的许多研究当代美学史与当代美学家的论文,这些论文或纵横捭阖、提纲挈领地描画当代美学的发展线索,或鞭辟入里地解剖某一美学家的理论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现在,由他们主编的《中国当代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美学原理>对中国当代美学原理建设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其突出贡献,一是立足于中国美学与文化,充分吸取西方当代美学特别是现象美美学、存在论美学的资源与成果,充分继承了中国现代美学特别是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等人所代表的北大美学传统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熔铸成新的美学观点与智慧,以创造性地阐释美学基本理论问题二是将美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与美学前沿性课题的关注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国当代美学前沿性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再到当代实践哲学的发展历程,本文首先指出对现代伦理生活的二次重构是当代西方实践哲学的主题,而且它以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和激进革命思想传统的自觉回避为特征。以此为参照,本文进一步阐明对中国现代经验的批判性重构同样也是当代中国思想的主题。落实到对市场经济领域的规定性原则的重新界定和对社会主义国家与市场经济领域之间关系的重新解析这两大难题,本文强调由于中国现代经验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实践传统的多重深入影响,如果我们要在思想上回应这两大难题,就不可能回避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统,就必须重新展开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思想对话。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月18日,由中华美学学会审美文化研究会、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大众文化研究室共同主办的“媒介变化与审美文化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的显著特色是首次实现了美学学术会议网上  相似文献   

19.
广松涉 (193 3— 1994) ,当代日本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大师。在中国学界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域中 ,他基本上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广松涉兼容了新科学观、当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的批判精神 ,以及带有浓郁东方文化色彩的哲学 ,其思想博大而精深。 1994年广松涉去世之后 ,他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大。我个人认为 ,了解广松涉哲学对于今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特别重大的理论参考价值。因为我注意到 ,国内的一些学者正在试图将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西方的某些哲学思想的研究链接起来 ,特别是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伽达默尔的解…  相似文献   

20.
美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正确的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但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应该提"建立科学的美学体系",不应提"建立中国化的美学体系";美学的性质是综合性、边缘性学科,不是哲学学科;美学的研究方法是多样的,不要提"美学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