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20世纪中国文学运动和创作实践进行美学理论分析,可以看出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美学精神的外在显现,并且美学理论与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经历了实践结合、地位丧失和观念回归三个阶段。通过这些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整个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也希望能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 中华美学精神渗透于中华传统美学思想之中,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学思想的本质和特点的集中体现.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将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学思想与中国当代文艺实践和美学理论建设相结合,用新的观点和方法对传统美学思想、命题、概念、范畴给予科学阐释,并赋予新义,使其紧密结合当代实际,具有时代内涵,实现其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一重要指示给文艺工作者和美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指明了新的方向,对我们的文艺创作和美学研究都有重大意义。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中华美学精神。而中华美学精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还必须先弄清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是儒家、道家和佛  相似文献   

4.
唐君毅以道德心灵为基础,揭示了中国人文美的内涵与特质。他的美学接续了儒家美学的美善合一传统,以真善美的融合为理论目标,以人格美与人文风俗美的双极并建为实践目标,在现代中国生命美学、境界美学的向度之外,开出了人文美学的方向。唐君毅站在人文美学的立场上,重释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人文价值,探索了传统礼乐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可能路径,强调以美达善、以美成人、以美化成人文世界,努力寻求审美与人生、审美与社会之间的有机统一,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意味深长地向美学和文艺工作者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那么,什么是“中华美学精神”?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应当如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呢?下面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和体会,谈谈一点初步的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艾祯藜 《美与时代》2013,(7):121-122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正在向现代性审美进行转换。华人设计大师靳埭强将传统水墨这种在中国画中绘出的"意境"转移至现代招贴,寻求将"意境"作为一个理念融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招贴设计方法。这种旧元素新组合是对传统意境的拓展,建构出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焦勇勤 《哲学动态》2001,(12):36-38
自 1 90 4年王国维借用叔本华美学观念写成《〈红楼梦〉评论》 ,开启中国现代美学以来 ,2 0世纪中国美学经历了从古典到现代、从寂寥到喧嚣再归于平静的学术发展历程。其中不仅呈现了现代中国美学家独特的理论追问精神 ,也浓缩了整个中国人文学术在现代发展之路上的选择与重建努力。在世纪交替的今天 ,对 2 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历程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反思 ,通过反思性地寻求中国美学的学科建设规律 ,在历史的深入分析中寻求学术发展的创造性根据 ,从而构造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学术前景 ,显得尤为必要且意义深远。近年来 ,美学界的有识之士已经初步…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史上,画面的时空表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多视角、连续的时空表现形式、题材内容及文化内涵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彰显中国传统绘画中所蕴含的时空观的民族特色和美学特性,对深刻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视觉和艺术精神有着很大的帮助,也利于从理论上揭示中国传统绘画特殊的时空表现方法对绘画发展的独特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对中国绘画创作理论的研究也很有裨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传统绘画精髓的传承和借鉴,将其灵活运用到现代中国绘画的创作中并不断地开拓和创新新的艺术形式,能给现代绘画艺术寻求根基和走出困境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三十年代初,以爱森斯坦等人为代表的苏联蒙太奇学派由于种种原因受到批判,苏联电影学派开始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与诗意现实主义不同,苏联电影艺术家们不追求华美的形式,而是在当时革命斗争的语境下寻求一种朴实的现实主义风格。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革"前史称"建国后十七年",最初十年,中苏关系友好的社会语境带来了苏联的美学风格和革命斗争思想,在这种感染下,新中国文艺与电影工作者们拍摄出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有血有肉的"人民"电影,史称"十七年"电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创作方法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华语电影尤其是主旋律题材电影的创作,但本文仅从典型环境、人物形象、题材风格等几方面谈论针对"十七年"电影美学品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郭昭第教授"中国智慧美学三部曲"(《中国智慧美学论要》《中国抒情美学论要》《中国叙事美学论要》),立足世界美学视域,分别对中国智慧美学精神,以及颇具特色的抒情传统和叙事传统进行了理论梳理,特别是对中国美学无所执着、平等不二和周遍含容等智慧美学精神的阐释,对人们重新发现和深入认识中国美学精神、提升对中国美学的理论自信和国际影响力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亲爱的》以一个真实的"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的故事,通过现实主义叙事手法与影视美学的完美糅合,从"小人物"的角度来审视当下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社会问题,拨开人们的精神困境,突出人道主义的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在关于文艺与文化的重要论述中,多次涉及到"中华文化精神""中国人审美追求"、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等问题,立足文化的视野与高度来探求如何继承中华美学的精神品质与传统价值,如何再现和重塑中华美学的魅力,从而实现精神传承和文化创新的统一。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何继承、发展与创新中华美学精神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原则与方法。在当下市场化的时代语境中,复兴中华美学精神就必须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文化审美风范",而不能"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唯有如此,中华文化才可以真正影响、引领、矫正、提升人民的审美修养与文化品位,新时代的中华文化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对我们在新的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与浪漫是马克思美学的两个重要特征。在对马克思美学的研究中,始终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这两种解读各有佐证,针锋相对。为了澄明这两种解读的内在逻辑与马克思美学的旨趣,从马克思"真正现实"和"真正本体论"的双重维度诠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争,力图在"个体生活"与"类生活"构成的生活底蕴之上论析马克思美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王卉 《美与时代》2014,(3):113-114
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动画电影经历了从恪守传统进而形成传统美学风格,到传统美学风格日渐式微的演变过程。文章探讨中国动画电影传统美学风格的具体表现,并从文化层面分析中国传统美学风格生成与式微的多重原因。文章认为,中国动画电影生产应恪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传统文艺形式与精神真正变成中国动画电影生产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发展产生了很多的争论,尤其是在艺术界和美学界,将对艺术和美学的研究方向逐渐向生活化靠近。对我国而言,中国传统的美学本身就是生活化的美学,从我国近三十年的艺术发展情况上看,我国的艺术从现实主义到现在主义再到当代主义,其艺术理念逐渐从欧美的艺术观念下回归本体。  相似文献   

17.
关于美学学科和其精神理念的重要性,许久以来尚未受到国内外执政领导人的足够重视,而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召开文艺座谈会,明确提出“要结合新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在我们看来,这不只是强调中华美学精神对当今文艺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当今人类寻求更好的发展模式,也是响亮的智慧方略钟声.  相似文献   

18.
"生命"概念的内涵很大。唯其大,才能涵盖审美的所有内容,才能完全界定审美的本质。人的生命有三重: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人的生命有两个时空,即物理时空和精神时空。美存在于人的生命与对象的"生命关系"之中。用生命界定美本质并不会造成与别的事物的混淆。生命美学比之于用其它概念界定演绎的美学理论更具有美学一般的性质。对于解释人类的审美现象更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19.
本期论坛首篇杜书瀛先生的《园林美学漫谈》,虽然谈的是园林,其实触及了中国传统的哲学和美学精神。在论述中多引证宗白华先生关于中西方美学观异同的经典之谈,故此我们又刊发了胡玲玲博士的《美从何处寻?——福柯生存美学与宗白华生命美学的比较》,以便读者较多地理解中国传统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宗白华美学体系广泛而深入地摄取了中西艺术学的理论维度。宗白华的艺术学研究是为其美学建构汲取丰厚学养。他的美学体系和艺术学思想与中国艺术精神有着密切关系。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全面汲取理论的精髓,开掘出古典民族美学的现代意味,成为宗白华美学建构的一条重要路径。宗白华对中国古典艺术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艺术精神"这一核心,联系艺术哲学、艺术体验、艺术意境、艺术生命等问题阐幽探微,在基于价值论的艺术史观与体验式的艺术批评方法等方面亦有重要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