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伴接纳、家庭因素与儿童心理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56名幼儿园大班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同伴接纳和家庭因素与儿童心理理论的关系。结果发现:(1)6~7岁儿童的同伴接纳类型、家庭功能和其心理理论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同伴接纳程度高的儿童和家庭功能类型属于平衡型的儿童,心理理论能力较高。(2)家庭亲密度与儿童心理理论能力存在显著相关;(3)母亲的文化水平对儿童心理理论能力存在显著影响;(4)儿童性别、同伴接纳类型、家庭亲密度和母亲文化程度可以预测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省和河南省部分城市2620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析城区流动儿童心理社会能力发展状况,揭示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感在心理理论与心理社会能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城区流动儿童的心理社会能力显著低于城市儿童,城区流动儿童的心理社会能力在不同年级、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2)城区流动儿童的心理社会能力与心理理论、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心理理论对心理社会能力有正向直接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感在城区流动儿童心理理论与心理社会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家庭生育第二胎。二胎家庭与独生子女家庭一个显著的区别在于出现了新的家庭成员关系,即同胞关系。现有文献在同胞关系的类型(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及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已经有一定的积累。同胞关系的表现形式包括温暖和谐型、敌意冲突型、温暖与敌意并存型等。影响同胞关系的因素包括同胞自身因素(同胞的结构特征、气质)和父母相关因素(亲子关系、养育的差别对待、婚姻关系等)。各种形式的同胞关系可以通过以下不同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影响儿童各自心理的发展:依恋作用机制、社会学习作用机制和社会比较作用机制。此外,结合已有文献,提出了一个整合的同胞关系理论假设框架,揭示各种因素如何影响同胞关系,又通过哪些作用机制引发同胞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最后,强调我国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同胞关系相关理论框架,注重文化的影响,以及重视预防与干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内外家庭对幼儿心理理论影响的研究,可将家庭微系统分成三个子系统:家庭基本环境子系统(包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兄弟姐妹数量类型)、父母与儿童互动子系统(包含依恋类型、教养方式、情绪表达和亲子游戏)和兄弟姐妹与儿童互动子系统(包含合作冲突和假装游戏)。家庭微系统对幼儿心理理论的影响机制模型可假设为:家庭基本环境子系统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着父母与儿童互动子系统,兄弟姐妹数量类型影响着兄弟姐妹与儿童互动子系统。父母与儿童互动子系统、兄弟姐妹与儿童互动子系统中的各变量均通过心理状态术语使用这一中介变量进而影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该模型需要实证研究加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丁芳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3,26(5):896-897
关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开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是继皮亚杰理论、儿童元认知发展的研究之后又一个有关儿童社会认知的重要研究方面。心理理论意指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 ,并由此对相应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目前 ,考察执行性功能与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西方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本文试就执行性功能与儿童心理理论之间的关系作一简要介绍和分析 ,以期为我国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积累资料 ,并能为在实践中指导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1 什么是执行性功能  Welsh和Pennington(1988)将执行性功能定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CULTURE)这个词源于“耕作”(CULTIVATE),含有变化发展之意,因而文化就被认为是一种反映一个社会的知识、思想方式、价值、法律、信仰及日常仪式等社会系统的形成、发展及被改造的模式。不同的社会,其文化发展的模式和水平都是不同的.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组织化的社会,组织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思想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纵观社会的发展,在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传统社会里,人们的态度和信仰系统表  相似文献   

7.
离异家庭儿童发展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洵怡  桑标 《心理科学》2008,31(1):163-165,180
随着世界各国离婚率的提高,离异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研究关注的焦点.文章着重介绍和分析了离异家庭儿童发展性研究的进展、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产生机制以及离异家庭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最后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童年中晚期同伴侵害对儿童心理社会适应影响的纵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纪林芹  陈亮  徐夫真  赵守盈  张文新 《心理学报》2011,43(10):1151-1162
采用间隔两年的纵向设计, 通过对1767名儿童的同伴侵害以及孤独、抑郁、攻击、行为不良、同伴接纳、同伴拒绝等心理社会适应指标进行调查, 综合运用变量定向的方法和个体定向的方法考察了童年中晚期儿童心理社会适应发展的结果模式, 以及同伴侵害对儿童心理社会适应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 (1)身体侵害、关系侵害与心理社会适应各指标存在显著的即时与纵向相关关系。(2)儿童心理社会适应结果表现为内化问题、外化问题、同伴拒绝、正常发展4种模式。(3)判别分析显示, 9岁的同伴侵害(主要为身体侵害)能预测同伴拒绝、外化问题适应结果模式, 11岁的同伴侵害(主要为关系侵害)能预测内化问题、同伴拒绝适应结果模式。这些结果表明同伴侵害与儿童心理社会适应间的联系具有异质性, 并且先前和当前的侵害经历以及不同类型的侵害与心理社会适应间的联系因适应领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离婚家庭儿童学习活动的问题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离婚率的逐年增长,父母离婚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国外已有研究表明,离婚对离婚夫妇的心理和行为,特别是对离婚家庭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如认知发展、学习成熟、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均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最近几年,国内出现了少量的研究,研究表明家庭破裂给儿童造成的心理创伤是明显的、多角度的、长期存在的.为了系统探明父母离婚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我们在全国妇联的关怀和支持下,对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近7所小学进行了调查.本文旨在这项调查的基础上,探讨离婚家庭儿童的学习活动问题和成因.  相似文献   

10.
对话环境与心理理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量研究表明,心理理论和语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对话环境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纵观国内外关于微观的家庭对话环境和宏观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心理理论影响的最新研究,表明对话是儿童心理理论充分发展的基础。未来关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研究,主要包括扩大研究主题,改善研究工具和揭示研究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离异家庭儿童良好适应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以及离婚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许多研究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揭示了一些基本规律.目前,在我国,家庭离异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离异家庭儿童的增多给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难题.如何帮助离异家庭儿童迅速地、良好地适应父母离婚造成的社会生活环境变化,以减少这些儿童因父母离婚这一突发性事件造成的心理伤害及其后的消极影响,是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了解的向题.  相似文献   

12.
儿童贫困问题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发现贫困对儿童的消极心理健康状态和积极心理健康状态均会产生影响。研究者试图从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来解释贫困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揭示其内在影响机制。未来的研究应加强贫困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的保护因素研究,探索儿童期贫困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及其成因,进一步在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开展本土化研究,为实践上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已成为近15年来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早期这方面的研究相对集中在儿童心理理论获得年龄上,近期研究的焦点转移到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模式、儿童心理理论发展速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儿童心理理论发展质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以往研究的不足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关于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极度稀缺。本文就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论述。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表现形式包括父母差别对待、协调同胞关系等。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影响因素包括父母养育第一胎的经验、婚姻质量、协同养育、儿童特点等。二胎父母养育的作用机制包括父母差别对待造成的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以及父母在协调同胞关系中的作用。此外,本文结合已有文献,提出了一个"二胎家庭父母养育的过程机制"模型,揭示在二胎家庭情境下,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父母的养育模式,又通过哪些作用机制对家中的两个孩子产生影响。最后,强调未来我国的研究者应该重视本土化,关注社会变迁中二胎父母养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对家庭影响和同伴群体影响的接受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会昌  叶子 《心理科学》1998,21(3):264-265
1问题儿童发展研究领域中一种传统看法是,家庭因素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首要因素。但近期,美国心理学者JR.Harris(1995)综述了大量研究资料,提出了“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GrouPsocializatlontheoryofdevolopment),认为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特征没有长期影响,对儿童个性留下明显长远影响的环境是他们与同伴的共事环境。儿童在家庭中习得的行为并不总能迁移到家庭之外的环境中去,儿童是独立地习得如何在家庭中和家庭外的行为的。儿童参加并认同于一个社会群体.以此来学习如何在家庭外行事。社会文化的传递也主要是通过群体,而…  相似文献   

16.
已有研究表明个体心理理论的获得和发展既有文化普遍性, 又表现出文化特异性。为了探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社会交流的作用。亲子交流是儿童早期社会交流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儿童心理理论的获得和发展密切相关。文章分别比较了抚养者的亲子谈话和儿童情景记忆的中西文化差异, 以及它们与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来理解中国儿童心理理论获得与发展的特异性, 最后提出了一些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元。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不仅是人生的一大幸福,而且也是社会和平与安定的重要基础。联合国宣布5月15日为家庭日,其目的就是要让人们重视家庭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美满、幸福的家庭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安宁,能把家庭成员塑造成充满正义、积极向上的人;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保证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而社会的良好发展也会对家庭教育产生积极作用。 伊斯兰教非常重视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认为家庭是神圣的。家庭的健康、和谐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一个家庭,涉及到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8.
从幼儿园.游戏为主转变到小学一年级学习为主,儿童心理上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对社会、学校、家庭等都的有了一个全新的感受.如何在儿童的这些心态变化中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本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特点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通过元分析及变量频数分析技术完成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关键变量的筛选,运用生态系统发展观,对746名中小学生的家庭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分别从差异模式、关系模式和系统结构模式对健康组和问题组儿童的家庭各子系统关键因素之间的差异,子系统关键因素间、子系统间的关系,以及整体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考察了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特点。  相似文献   

20.
对390名小学4-6年级儿童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考察父母婚姻满意度对儿童心理适应性的影响,以及成人依恋、父母情绪表达和亲子依恋的多重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父亲(母亲)婚姻满意度分别通过6条途径影响儿童心理适应性:(1)父亲(母亲)婚姻满意度通过父亲回避,父亲积极情绪表达,父子依恋安全性影响儿童心理适应性;(2)父亲(母亲)婚姻满意度通过父亲回避,母亲积极情绪表达,母子依恋安全性影响儿童心理适应性;(3)父亲(母亲)婚姻满意度通过母亲回避,父亲积极情绪表达,父子依恋安全性影响儿童心理适应性;(4)父亲(母亲)婚姻满意度通过母亲回避,父子依恋安全性影响儿童心理适应性;(5)父亲(母亲)婚姻满意度通过母亲回避,母子依恋安全性影响儿童心理适应性;(6)父亲(母亲)婚姻满意度通过母亲回避,母亲积极情绪表达,母子依恋安全性影响儿童心理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