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客体回溯范式考察了特征变化的连续性对维持客体连续表征的作用。实验1和实验2分别探索了形状维度上的变化方式(不变、渐变、突变)和亮度维度上的变化方式(不变、渐变、随机变化)对客体预览利化效应的影响。在特征连续条件下(不变或渐变),两个实验都获得了客体预览利化效应。而在特征不连续变化条件下(突变或随机变化),该效应消失。这些结果说明特征变化的连续性同样影响客体连续表征的维持。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特定条件下通常难以探测到事物的变化,这种现象发生在视、听、触感觉通道分别称为变化盲视、变话盲听和变化盲触。文章主要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变化盲视及视觉表征理论、变化盲听及听觉信息加工机制、变化盲触及体表空间表征、多通道变化盲及空间注意和空间表征跨通道一致性本质。此外,文章还对多通道变化盲的理论深度和拓展方向及相关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因应时代的变迁,宋代道符形制出现了简易化、图像化和内丹化的变化,这一变化既是宋代道教理论革新的必然产物,也体现了宋代道符融合性、世俗性、实用性的历史转向,承上启下,在道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宋代道符形制的变化在神圣性与世俗性之间寻求相对平衡点,在变化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折射出外部的思想意识形态、主流话语、世俗政权等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4.
易与变     
詹宇国 《学海》2003,(1):125-129
本文分析了中西主流思想传统对待变化的不同认识方式。寻求变化、生成、毁灭后面的永恒存在或世界原初的本原 ,与接受世界的多样性但憧憬未来的大一统或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构成了两种不同的认识取向。本文还分析了柏格森的变化观与《周易》的相通契合之处 ,认为将二者对比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变化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依据葛本仪先生主编的《语言学概论》(修订版),语言要素的发展演变一般包括临时性变化和历史性演变两种,而临时性变化又有个别性临时变化和普遍性临时变化之分。一般来说。语言的普遍性临时变化和语言的历史变化同作为一种发生在社会大群体中、受到社会普遍承认接受的语言演变,两者问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的关系。历史变化是固定了的普遍临时变化,而普遍临时变化是潜在的历史变化。通过对关于两者关系、界限传统看法的分析、论证和辨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有关概念,更好地掌握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50年代起,阿联酋穆斯林兄弟会先后经历了酝酿、起步、扩张、衰退等变化阶段,与政府间的关系经历了合作、共治、冲突的变化。本文指出,这种变化正是阿联酋以部落王权为特点的政治生态下政府与政治伊斯兰组织之间融合、共存、分裂的关系嬗变过程,而权力合法性获取、伊斯兰复兴模式选择、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国家资源利用等则是这一变化背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变化盲视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变化盲视指观察者不能探测到客体或情境中的变化 ,是近十年以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变化盲视可发生在各种实验条件下。例如 ,在扫视、眨眼、电影镜头切换时发生的变化以及真实情景的交互作用中发生的变化 ,观察者都有可能探测不到。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对于变化盲视的研究成果 ,包括经常使用的实验范式和对这个现象的解释等  相似文献   

8.
生存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和本体,故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存包括变化、生长和元。变化是品物流形;生长是有序的变化;元是生长的基础。乾坤为元,万物始生。阴阳感应催动了生长和变化。生长是元之生长与变化。  相似文献   

9.
张国华 《学海》2007,(6):191-194
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及其评价 随着改革开放、利益分配格局的调整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社会价值观念相应地、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在价值观主体、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评价标准等向度上都发生了变化.既然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多元化的变化,生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多元化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形势下,由于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课堂充满了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气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把课堂推向了一种全新的境界。在教学内容方面,新课程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的不惟一且具有开放性等变化,都在很大程度上给大部分同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空间,激活了大部分同学的思维,激励着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1.
欧阳玥  肖鑫  戴志强 《心理科学》2012,35(5):1071-1076
辨别节拍速度变化是音乐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控制节拍速度的变化量(15%、10%、8%、5%、2%)、变化方向(提前与滞后)、节拍类型(2拍子和3拍子)3个变量,比较了音乐专业大学生和非音乐专业大学生对于节拍速度变化的感知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人们对提前的变化比滞后的变化更敏感,并且这种知觉优势在3拍子条件下更为明显。同时音乐组被试对节拍速度变化的辨别能力显著高于非音乐组,并且这种优势在3拍子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张雪涛 《心理科学》2006,29(2):502-504
本文以中介语的历时变化和共时变化为视角,归纳和分析了中介语多变性的不同语言能力变化论和不同环境语言运用变化论;并从学习者的语言运用环境和交际对象、学习方式和在语言运用中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等方面,对解释中介语多变性的不同观点进行了评介。最后,从联结的角度对中介语本质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事物变化发展的思想《易经》的作者,根据人类长期同自然作斗争的经验,逐步形成宇宙万物不断变化、绝非一成不变的观念。他们首先观察到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寒暑有消长,四时有更迭,草木有荣枯,人禽有生死;进一步从自然变化中,朦胧地认识到万物的变化带有规律性,从而形成了朴素的变化观。万物变化发展的思想,可以说是古人最早具有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萌芽。《易经》中关于这方面的思想资料,相当丰富。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和人的认識能力的发展,对于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人和人类社会是变化的、发展的,人的心理意識也是变化的、发展的,这样一些論題恐怕沒有任何人能够否认了。但是不能說表面上承认这些論題的真理性,問題就已經得到解决,实际上,人們在承认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事实以后,对于事物到底是怎样发展的,事物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ERP技术考察了汉语母语者,英语动词三种屈折变化形式加工机制的差异。结果发现,英语动词进行式的屈折变化形式- ing的错误使用诱发了P600成分;完成式的屈折变化形式- ed的错误使用诱发了N400成分;完成式中没有明显屈折变化标识的不规则词的错误使用没有诱发典型的ERP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缺乏英语使用环境、母语为汉语的晚期英语学习者来说,屈折变化形式- ing,完成式规则动词的变化形式- ed和没有明显形态变化标识的不规则动词的变化形式具有不同的加工机制,前者可能处于由陈述性记忆系统向程序性记忆系统加工的转变过程中,而后两者更多地由陈述性系统进行加工。这种加工机制的差异可能与动词屈折变化规则的复杂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微观发生法:聚焦认知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微观发生法通过在变化发生的整个过程中对行为进行高密度观察和反复试验分析,可以提供关于认知变化的路线、速率、广度、来源以及变化模式的多样性等方面的精细信息,对于理解心理变化的机制有重要意义。该文论述了从发生法到微观发生法的演变过程、微观发生法的研究设计及其合理性与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是经济运行机制的重大变革,这一变革将会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作者从求实观念、道德观念、民主法制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分析了这种变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小学2~5年级儿童基于成功基础率的策略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8名小学2~5年级儿童为被试,采用BST实验任务,对策略成功基础率变化进行控制,探讨了小学儿童策略适应性差异和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在策略成功基础率变化的情况下,小学儿童策略适应性存在年级差异,表现为2年级儿童策略适应性水平低于3年级儿童,2、3年级儿童策略适应性水平低于4、5年级儿童。(2)小学儿童策略适应性发展存在阶段性,儿童在小学2~5年级内策略适应性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一种渐进的发展变化过程,表现为从小学2年级到4年级儿童的策略适应性呈现显著的、渐进的变化,4、5年级之间儿童策略适应性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张苏范  王援朝 《心理科学》1993,16(2):95-98,94
本文报告了30名健康人在进行心算、反应时、握力、冷压试验时以及其前后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发现主观感受相似的背景下,心算同样可引起明显的血压与皮电反应变化与较慢的指温变化,验证了心身相关理论的正确性。另测查结果显示个体间生理反应不同,但同一个体重复测查结果则明显正相关,验证了行为(生理反应)模式相对稳定的论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时间线索的变化发展描写了笔者绘画理念的转变过程。在笔者绘画理念的变化过程中包含了几种比较常见的绘画风格,包括写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以及极简主义。笔者的绘画理念在发展变化的同时也不断迎合了当前中国以及西方绘画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