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清之际来华耶稣会士卜弥格的《中国地图册》手稿中,存有关于中国基督宗教传播的丰富史料。本文分析《中国地图册》中描述基督宗教在华传播的5种历史遗物,包括江西庐陵的铁十字架、陕西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泉州的3块十字架碑,尤其是厘清卜弥格及艾儒略、张赓等人及现代学者对庐陵铁十字架的误读;结合当时的其他文献,探讨图上所记明末清初天主教传华史事迹;利用意大利地理学家里乔利1661年出版著作所保存的卜弥格中国城市及耶稣会住院纬度表,并参照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等著,探讨卜弥格地图集中标注的各地耶稣会士住院。  相似文献   

2.
《周易》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典籍之一,被誉为“六经之首”、大道之源。同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周易》也是一部最难读懂的书。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 ,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健康、长寿 ,医学的成就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巨大。然而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人们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对医学产生疑惑和提出批评。毋庸置疑 ,在过去5 0年里医学突破性的进展 ,已挽救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多得多的生命。我们已开始厌倦医学的进步 ,以至于应当对今天认为是当然 ,而一二百年前是不可能的巨大变革进行观察。以下章节将要讨论这些进步。作为导言 ,在这里简要地概括一下在 2 0世纪下半叶发生的重大变化。二战爆发时 ,青霉素仍在实验室研究阶段 ,尚未投入临床应用。在这种抗生素“魔弹”发…  相似文献   

4.
粗略地说,<医学伦理学辞典>的内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从普遍的伦理学领域到特殊的医学伦理学领域;由一般的医学伦理学基本概念至具体的如临床、科研、预防、保健、管理,甚至高新技术(生殖、基因技术和器官移植及脑死亡等)道德规范;融古(不仅是中医学伦理名词、古代人物和其医德思想,还包括诸多宗教,如基督教医学伦理学等古代思想)于今;贯穿东西(不仅体现在医学伦理学部分西方文献的介绍,如美国的器官移植伦理准则等和东方的如日本的脑死亡标准及脏器移植法等,还有典型的如已把西方的一些思想融会在生殖、生育控制和死亡等条目中的我国的理解和观点).这是一本中国的<医学伦理学辞典>,其中国特色体现在方方面面,如医患关系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临床伦理各具体领域中的道德规范、中国的卫生法律、卫生保健制度等等,还有发生在中国的案例等.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我国在为生命伦理学的全球化方面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的一封信中曾说:“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鲁迅先生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血肉关系。中医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与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仙道贵生,道门中人普遍肯定现世人生之生命价值,高扬“生为第一”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1 “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医学观“人与天地相参”(《灵枢·岁露论》)可以认为是《黄帝内经》对医学认识的根本指导思想 ,其含义可以归结为 4个方面[1] :一是人是自然界运动变化的产物。《黄帝内经》指出人生活在“气交”之中 ,和大地上的万物一样 ,都是天地形气阴阳物质即自然界有规律变化的结果。二是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类的生存环境大致可以区分为三种 :(1)无机环境 ,包括天文、气象、地形、土壤、水文 ;(2 )有机环境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3)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环境即社会环境。三是人体和…  相似文献   

7.
中医时空医学是以天人相应观念为指导,关于疾病预防、诊治的中医学理论体系。《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篇为中医九宫时空医学理论的代表。从洛书九宫与《黄帝内经》九宫时空医学的关联,九宫时空医学包含的阴阳规律与年节律、地域空间规律和中医五行与五脏规律等方面探讨,阐述中医九宫时空医学理论,阐发的以洛书九宫为理论框架下中医学时空医学所包含的时间、空间、地域、阴阳、五行、脏腑等理论内容。中医九宫时空医学也是中医阴阳对立统一互相转化、五行生克、整体与部分等哲学世界观的高度概括与应用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医学在走向何处》从医学哲学的高度对当代中国医学的成就、特征、内在矛盾、医学实践中一系列重大问题等予以中肯分析和理性审视;对医学某些背离医学人文本质的现象予以彻底的揭露和科学质疑;对医学发展中的种种危险的倾向进行了深刻的哲学反思和批判,为中国医学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符合医学发展规律的建言和对策。《医学在走向何处》集中而又全面地揭示了制约现代医学发展整体的、普遍的、内在的、本质的一般问题和规律,提供了把握医学发展的认识平台和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9.
《吕祖医道还元》是"圣(清)光绪二十年,岁在甲午季秋,廿九戍刻,降着",由"板藏粤东省城善书总局"印刷的一本道教医学孤本古籍。随着该古籍的整理和挖掘,促使学界对道教医学的内涵做更深入地解读。道教医学包括三种境界:"身"医学、"心"医学、"性命"医学。"三境"又各蕴含三重层次:"身"医学分为《脉理奥旨》、《症候源流》、《药法阐微》;"心"医学分为《天地心》、《五气心法》、《无碍心》,"性命"医学分为《性命洞源》、《修性复命》、《真体圆成》,共计九重。从《吕祖医道还元》探讨道教医学"三境九重"之内涵,不仅对道教道学研究必不可少,对中医学尤其中医哲学研究,也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临终阶段,帮助患者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与患者建立心灵和情感上的沟通,帮助其提高生命质量,有尊严、有意义地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叙事医学理论,结合阿图·葛文德《最好的告别》一书中的案例,分别从医护人员、患者、患者家属三个视角,探讨叙事医学对临终关怀发展的指导意义。相较于传统医学模式,叙事医学模式下的临终关怀能够引导医护人员和患者正确对待衰老与死亡、促进医护人员叙事能力的提高、鼓励患者自我需求的叙事表达、关注家属面对亲人离世时的心理护理、改善家属在医疗决策中的辅助作用。叙事医学对临终关怀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有望进一步推进临终关怀的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11.
爱德华·卡伊丹斯基先生赞扬卜弥格是向欧洲介绍中医中药的第一人。卜弥格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明末来到中国。卜弥格的著作对欧洲介绍了《黄帝内经》、脉诊和草药,使欧洲人对中国医学的医理、脉理以及本草学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重点考察卜弥格的本草著作,在其《单味药》里,他向西方介绍了中国药物的归经理论、炮制方法、畏反理论以及临床用药注意事项等,其书写不仅合乎中国医者思路,也体现了当时中国本草知识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译介学视角出发,对以《中华帝国全志》为代表的《本草纲目》早期译介活动进行研究。以《中华帝国全志》最早英文全译本"凯夫版"为蓝本,探讨其"译介内容"及针对"译介受众"所采用的"译介策略",并简述"译介效果"。在译介过程中,"译介主体"为了满足译入语读者的需求,通过"译介内容"的选取及"译介策略"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本草纲目》早期译介的成功得益于各译介要素间的互动与博弈,为当代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医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草问答》为清末唐荣川所撰,其倡导中西医汇通,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早期代表人之一。该书重在理论探讨,是唐荣川与学生围绕中医药理论中某一类药物或某些共性问题,以问答体裁进行讨论,其精华不在“本草”二字,而在这一问一答中尽显淋漓,包涵了传统中医药理论、西洋格致之学以及唐氏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融会贯通,颇具启发,引用传统的阴阳五行、形色气味、取类比象等学说,探导出药物之“真性能”。就书中关于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物理学的妙解互证做出总结,以期促进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中医药研究人员苦苦思索着中医学的本质,探索着中医学的现代化道路。目前中医学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回顾和总结现代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状况,有利于我们认清中医学的发展形势,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医现代化怎么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学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的发展史,中医学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中医现代化"口号的提出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带来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试从哲学角度来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现代医学辨病的缺陷和临床与基础医学联系性、融合性不足的分析,阐述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结合,提高临床决策水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理论方面中医有依托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解释理论。在本草实践中,中医信赖的发现中药药性的基本方法可以归纳为:仿生学方法、偶然发现法、逻辑筛选推理法、联想与反向推理法。在用药治病实践中,中医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并将有的经验上升为基本原则,如:对症下药、一病多治、极端用药法、有益无损原则等等。中医实践中的理论与原则在今天的医学高度未必都是合理的。古代笔记小说作者们的特殊身份和对中医的特殊志趣,使笔记小说这类著述成为研究中医方方面面的特殊文献。其中的史料能令人信服地反映出中医的文化与精神,医基于理是中医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医的解释理论在指导和消解实践问题时,明显具有不完备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中医现代化从何化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评价中医理论是中医现代化的认识前提。尊经复古者的“中医现代化”,只是用现代科学外衣包装中医理论。某些研究者单纯着眼于证实中医理论的整体科学性,而忽视对其中某些部分的证伪。这些都影响了中医现代化的顺利开展。片面注重微观研究,忽略宏观研究是微观研究的基础,逾越了研究的阶段,已使微观研究前进受阻。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从宏观角度对中医理论进行一次再验证,特别是规范“证”的诊断标准,是开展中医现代化研究的  相似文献   

19.

中医经典化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温病条辨》为例,探索诠释在中医经典化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温病条辨》作为一部重要的中医典籍,本身就是在阐释早期中医经典的基础上,经过了后世医家的诠释、研究和实践,才逐步确立了中医经典的地位。诠释在《温病条辨》经典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吴鞠通通过“以论释经”的传统性诠释、“以病诠经”的临床实践性诠释、社会性传播诠释和学术性传播诠释,使其根于经典、成于临床、要在革新、广泛流传、普遍接受,创造性地促进了《温病条辨》经典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泰山药物志》是民国时期特色鲜明、影响较大的中医药学著作。全书共8卷(主干4卷),详载泰山药物500余味,附以单方验方及与泰山药物有关的轶事传闻,对研究民国时期医病特色、泰山药物的采集与使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结合书中所载处方及诊病记录,探析该书“治病先固本”“病理如事理”“天下物皆是药”“五海以和为贵”等医学药学思想,分析高宗岳医学思想的时代特征与思想渊源,对本书的历史价值与影响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