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抑郁症作为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自古有之,该病的命名不仅是疾病分类的基础,也是医学经验交流的起点。通过对抑郁症的西方医学史文献进行梳理,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抑郁症的病名改变因由,在对抑郁症的病因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时期,医学从业者以某一医学理论模型或社会文化类比阐释该病,在由忧郁症转变为抑郁症的过程中,病名的转变不仅体现了医学知识的逐渐丰富与对于疾病认识的持续深入,更能反映出当时哲学思想导引与社会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较高、治疗困难、危害较大的现代社会“流行病”。抑郁症的产生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与心理机制,认知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习得性无助的产生机制,这对了解忧郁症的形成与忧郁症的治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要有效地减少忧郁症的危害需要社会、教育、医疗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历史认识的本质问题和历史学家与历史的关系,这是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近两个世纪来的史学著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些论战甚至剑拔弩张,每一方都宣称,除了自己的观点之外,其他任何立场概不能容忍,对于这样凶悍地寸土必争的人来说,要说服他们相信来自其他阵营的对立面也能作出某些理所当然的贡献,那是枉费心机。但是,确切地弄清楚每一方在基  相似文献   

4.
他人问题或主体间性问题是现象学的核心问题。为了避免重新落入"主体主义"或"唯我论"的窠臼,勒维纳斯既没有像胡塞尔那样,从认识论上用"同感"概念来构造他人,也没有像海德格尔那样,从生存论、存在论上用"共在"结构来描述他人;既没有像舍勒那样,用"中立的体验流"来说明"我—你/他"关系的起源,也没有用萨特的(本质上是黑格尔式的)"主奴辩证法"来刻画"自我—他人"的施虐—受虐关系,而是从"面对面"的伦理关系上肯定了他人的绝对"他异性"和"外在性",以及相对于我的至高无上的优先地位。他人是不可还原、不可表象、不可认知、不可同化的超越和无限。我是被他人绑架为其负责的"人质",我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无限地为他人负责的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5.
穆丽芳 《美与时代》2014,(5):109-110
奥地利的维林多夫的维纳斯女神像是旧石器时代女神宗教文化的典型,她与整个旧石器时代宗教女神崇拜的艺术表达方式有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旧石器时代女冲崇拜这一文明的起源与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是有一定的分布关系,这一女神文明经久不衰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原因、意义与影响,是刚为这一文明有全世界宗教信仰的广泛性与统一性,因而欧洲维林多夫的维纳斯女神像有“原始宗教”雏形的特点,欧洲也是整个女神文明的发源与传播的源头.  相似文献   

6.
孟子的情感理论,当然也如苟子的一样,属于道德本质主义的范畴。不过,孟子的情感理论推举本然之善,其基本倾向是向内收的,即所谓“反身而诚”,主张个性善性萌发,经过艰苦磨炼和教育而后壮大,形成浩然之气的阳刚气质,而不是如苟子的情感理论是主性恶的、外倾的,主治情的。相信人性本善,为一个足以持守的大本营,所以孟子并不虚请假意地回避欲,而是视情欲为正当,也更不惮志向情怀超越自己的事功而被人评为“行不掩言”式的狂做。孟子的情感道德本质主义的基调是导向思想之善的个性主义,因而,这种个性不乏强大的群体感召力。他的…  相似文献   

7.
论羌族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原本是牧民之称号,“戎”是农耕民之称号。“羌”是牛羊崇拜和信仰的组合体,代表了羌人对牛羊神灵的自然崇拜。羌族宗教建立在万物有灵的基础上,是多神崇拜。羌绣以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及本民族的图腾纹样为常用的题材,是自然崇拜与多神信仰在手工艺术上的反映,表达了羌族人对大自然的爱护崇敬心情。 赵晓培,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8.
9.
论有效的心理咨询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以个体工作为主的助人职业,对实践者的素质和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若要成为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者,必须接受严格的专业教育与训练,必须对心理咨询理论有准确的理解和深刻的认识,并能根据咨询的实际需要作出恰当的选择;在人格特征方面,他们还应具备职业行为所需要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0.
玩兴氛围是指工作场所中充满愉快和幽默的氛围,是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的新兴现象。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研究从创新绩效、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三个方面分析了玩兴氛围对员工工作绩效的促进作用。同时,以AMO理论为框架,剖析了玩兴氛围在能力(认知能力、情绪智力)、动机(情感体验、工作投入)和机会(工作设计、社会网络)层面对员工绩效的促进机制。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开发玩兴氛围量表,考察影响玩兴氛围后效的边界条件,探讨玩兴氛围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毛兴贵  谭杰 《现代哲学》2005,64(4):28-34
政治义务是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哈特首先用“相互限制原则”来解释政治义务,这一原则为罗尔斯所继承并加以修正。鉴于该原则存在的诸多问题,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削减了它在政治义务的道德证明中的作用,而诉诸正义的自然责任原则。这个原则仍然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批评,许多罗尔斯的追随者对这些批评作了回应。罗尔斯从公平游戏原则到自然责任原则的转变反映了他对契约论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评价恐惧理论及相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交焦虑认知行为模型将负面评价恐惧作为社交焦虑的核心特征, Weeks和Heimberg提出评价恐惧概念并认为, 无论是正面评价恐惧还是负面评价恐惧, 都是社交焦虑的核心特征。Watson和Friend提出负面评价恐惧至今已有40年, 负面评价恐惧的测量工具、遗传特质、注意偏向及其在学习等领域中的应用已有相关研究。而正面评价恐惧的研究才刚刚开展。评价恐惧测量工具的完善、研究内容的拓展、临床干预的充实、跨文化研究的加强等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Coyne's (1976b) interpersonal theory of depression postula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excessive reassurance-seeking leads to interpersonal problems (e.g., loneliness, devaluation). The present study is one of the first to test this model among youth, particularly a clinical sample of youth. Sixty-eight youth psychiatric inpatients (35 girls; 33 boys; mean age = 13.34 years, SD = 2.50) completed self-report measures of excessive reassurance-seeking,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interpersonal rejection. Results conformed to the hypothesis: The statistical interaction of excessive reassurance-seeking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predicted interpersonal rejection, such that high-reassurance-seeking youth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reported the most interpersonal rejection.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for interpersonal theory of depression in youngst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Acknowledging the fact that there seems to be a well-established connection between depression and Locus of Control, we propose that Locus of Control is at least partly determined by one’s objective ability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random and non-random stimuli and events. Further, we claim that this ability is indirectly related to depression through Locus of Control which serves as a mediator. In addition, we hypothesise that a subjective threshold, important in discriminating between random and correlated stimuli, is directly related to both depression and Locus of Control. Results from a study with 128 subjects indicate that the majority of our conjectures are supported by the data, the exception being that while the subjective threshold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depression it appears to have no tangible influence on Locus of Control.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体层次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主体层次性划分,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而且是道德层次性研究的内在呼唤。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应针对不同的道德主体各有侧重,并针对不同的道德主体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reports a stud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neuropsychological test performance in a sample of 141 normal subject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age, educational level, sex, and Verbal IQ for the prediction of neuropsychological test performance. The main study i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se four variables and neuropsychological test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standardized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and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problem of predicting expected premorbid performance in neuropsychological tests.  相似文献   

17.
《管子》天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子》“天”的含义有至上神、自然神以及运行变化有自身规律的自然之天。基于这种认识,天人关系表现为一是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直接的因果关系的“天人感应”;二是人效法、顺从“天道”,利用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宰自然,这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它在先秦的天论思想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指出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应当个体化、考虑病情的整体性与动态性原则。创新之处在于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提出抗抑郁治疗的新药研究发展的几个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佛学是一门启迪心灵和觉悟人生智慧的学问,佛教哲学观以缘起论为基础,认为一切事物自性为空,以“诸法无常”解释事物无不变的实体,均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佛教人生哲学观以“无我”观、四谛、因果报应论为主要内容,从独特的角度深入阐释人生的本质、痛苦与烦恼的原因以及摆脱烦恼的方法,强调通过自我修持而非借助于外力。佛教认为抑郁症的烦恼也是因“无明”而无法认识缘起论从而执著于“实我”与“假我”。认识“无我”,体悟“诸行无常”,做到“破我执”,能正视人生遭遇的逆境和挫折,帮助抑郁症患者通往解救心灵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