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助产士在近代中国担当着普及现代产科知识、推行分娩卫生的重要角色.她们在助产学校中养成了职业神圣感以及以新法接生为核心的医学技能.然而,毕业后从事助产职业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助产士的职业困境一方面来自旧式产婆的竞争,另一方面则受限于其与产科医生之间的从属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分娩卫生的推行.  相似文献   

2.
主要探讨日本过渡中的医疗卫生体系.近十年间,由于日本经济持续迟滞和通货紧缩,共产资本主义下的社会平等已受到挑战,新自由主义改革已经波及到医疗保健领域,改革已势在必行.通过借鉴池上和坎贝尔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回顾了日本医疗卫生体系的特征,试图为日本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提供选择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主要探讨日本过渡中的医疗卫生体系。近十年间,由于日本经济持续迟滞和通货紧缩,共产资本主义下的社会平等已受到挑战,新自由主义改革已经波及到医疗保健领域,改革已势在必行。通过借鉴池上和坎贝尔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回顾了日本医疗卫生体系的特征,试图为日本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提供选择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墨西哥近年的医疗卫生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过简要地描述墨西哥人群健康状况、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卫生系统绩效以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了墨西哥三轮卫生改革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旨在提出墨西哥卫生系统与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对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墨西哥近年的医疗卫生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过简要地描述墨西哥人群健康状况、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卫生系统绩效以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了墨西哥三轮卫生改革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旨在提出墨西哥卫生系统与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对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墨西哥近年的医疗卫生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过简要地描述墨西哥人群健康状况、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卫生系统绩效以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了墨西哥三轮卫生改革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挑战,旨在提出墨西哥卫生系统与医疗保障体系改革对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广西的佛教与少数民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佛教从海路传入我国最早的地区之一。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期广西的环北部湾沿岸与东南亚和印度等地已有了海上航线。结合文献记载及东汉至南北朝早期佛教文化遗物的考古发现,可以推测大约在西汉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到了广西地区。到了唐代,广西佛教空前繁荣,其中桂林是我国南方佛教的中心之一,是中原地区高僧大德向往的佛教胜地。宋元明清时期,广西佛教缓慢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桂平等地的佛教进一步发展,成为广西两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传播地。佛教传入广西后,对壮、瑶、仫佬、侗等少数民族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与少数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信仰等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地方和民族特点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8.
卫生资源配置与改善医患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基本卫生资源配置角度来探讨如何改善医患关系,认为基本卫生资源配置失衡是引起医患纠纷的重要因素,从而指出公平优先原则指导下的基本卫生资源配置有利于改变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并据此观点提出实现基本卫生资源配置公平优先的相关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深层次研究和认识卫生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年的卫生改革是伴随着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慢慢地进行摸索,改革的‘彼岸’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图景;由于改革的目标模式所提供的信息是不充分的,我们没有更多的信息来判断我们改革的进程与结果。因此,卫生改革最迫切的事情是需要更大的耐心,以新的认识,新的理念和勇气,来进行系统的反思,以促进卫生改革从一种经验性的改革进入到一种理性的改革过程。  相似文献   

10.
20年的卫生改革是伴随着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慢慢地进行摸索,改革的‘彼岸'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图景;由于改革的目标模式所提供的信息是不充分的,我们没有更多的信息来判断我们改革的进程与结果.因此,卫生改革最迫切的事情是需要更大的耐心,以新的认识,新的理念和勇气,来进行系统的反思,以促进卫生改革从一种经验性的改革进入到一种理性的改革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以未病先防为主导的中国古代主要辟疫思想及方法的回顾与思考,探讨了其对今天传染病预防的参考价值。认识到在当代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借鉴中国古代医学的思想与实践之精粹或许可为当代新发传染病的防治另辟新径,以期能对现代传染病的预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公共性是疫情的本质特征,社会防控和医学干预是疫情防控的两条基本路径。现代社会因高度分工而相互依赖,疫情的公共性本质特征更加突出。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疫情防控遵循社会防控和医学干预并重原则,改革开放后逐渐演变为过度倚重医学干预。通过比较这两个时期的疫情防控措施及效果,证明只有依靠社会防控和医学干预的共同作用,才能有效地应对疫情。因此,建议推进公共卫生社会防控的学科化建设,保证其能够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以便有效服务于疫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瘟疫贯穿人类历史发展始终。近代以降,由于列强势力深入中国各地,围绕瘟疫防治而产生的华洋互动日趋频繁。一方面,外侨主导的防疫事业引发了中国社会各阶层收回防疫主权的外交诉求;另一方面,列强以防疫之名行侵略之实的行为使得华洋之间围绕国权展开了艰难博弈。在此过程之中,近代中国政府通过完善其行政能力,更有力地介入到防疫领域的管理中,推动了防疫事业的制度化发展,并以外交的方式维护公共卫生领域的国权,从而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4.

关东大地震是工业时代城市区域罕见的巨型灾害,严重破坏了受灾地的医疗系统。巨灾损坏了城市生命线工程和公共卫生体系,扰乱了城市生活秩序,阻碍了医疗救援的实施。日本动员了多层力量,包括军队、警察、当地政府、红十字会及其他救援队,实施了医疗救援。此外,建立传染病监控机制,强化公共卫生管理,加强对民众的防疫教育。通过医疗救援,恢复和重建了灾区的医疗系统,为疫病防控赢得了主动权。关东大地震后的医疗救援和疫病防控是近代灾害医疗的大规模实践,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也促进了公共卫生治理和灾害危机管理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文献资料入手,对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进行哲学思考。广西扶绥以玉米为主食的人群,因摄入过量黄曲霉素及饮用污染塘水,导致肝癌高发和高死亡率;而减少黄曲霉素摄入量、改饮清洁水,肝癌发生率和死亡率随之降低。因此,环境与健康相互影响,高温高湿环境诱发玉米产生黄曲霉素,污染塘水存在大量腐殖酸,食之饮之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健康意识觉醒,主粮由玉米改为水稻,饮用深井水,健康状况得以改善。在尊重环境与健康相互影响客观性基础上,追求客观性与主观性、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人类带来了一场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人们需要制定抗击疫情的对策。系统地比较了治疗疾病决策与疫情防控决策的制定过程与方式,讨论了这二者在影响决策的因素、决策的内容以及决策的目标上的差别。治疗疾病决策主要是一种事实判断,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都是建立在还原论的基础之上;而控制传染病决策基本上是一种价值判断。尽管传染病本身是客观的生物学和医学问题,但是控制传染病方案的制定却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许多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于疫情防控措施,法学家坚持道义论,主张以某种最低的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法无禁止即自由”。而医务工作者则更多主张美德伦理,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更高的道德品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经历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之后,社会还存在一定的极端个人主义、贫富分化、阶层固化等问题,加之突然遭遇世所罕见的新冠疫情,应该搁置道义论,重新拥抱美德伦理。从个人的角度,对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给予最大的宽容,认真地执行,并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从政府的角度,应该在疫情防控的同时,照顾好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就医。

  相似文献   

18.
初探健康管理与我国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展的势头迅速,成为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文章针对我国的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及其带来的经济负担,分析了实施糖尿病健康管理的现实意义,并借鉴美国健康管理的经验,构思了我国社区的促进糖尿病防制的健康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完善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律保障体系,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染病防治法制建构历程,对不同时期传染病防治法制建设情况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取得的主要成就及不足。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价值观,坚持预防为主的立法指导思想,坚持集中统一领导、依法防疫的基本原则。为补齐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律保障体系短板,应创新法律调控机制、完善配套立法及地方立法、重视立法中的技术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凝聚着人类战胜疾病,尤其是疫病的哲学智慧,几千年来成为中医学指导人民战胜疫病、护佑健康的指导思想。在此次遭遇的百年来全球最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独特作用。当前,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未完全遏制的背景下,阐释中医学“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防疫思维,为当代公共卫生防疫贡献中医力量:一是接受人类与疫病共存的历史和现实;二是树立未病先防的中医学健康理念;三是重塑人与自然相应的生命共同体意识;四是重视身心协调在防疫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