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宁疗护和哀伤辅导是叙事医学的重要维度。以中国叙事医学理念为框架,围绕一则死胎家庭的围产期叙事照护及叙事哀伤辅导案例,阐述围产期丧失造成的哀伤剥夺如何导致失胎/失婴家庭成员陷入严重的创伤叙事闭锁和心身失调状态,进而阐明如何通过强化多学科团队的协同作用,通过产科医护人员的叙事照护,引领丧子家庭走出至暗时刻,重新回归正常的生命叙事进程。叙事性的哀伤支持是最佳的哀伤支持方式,唯有重视围产期叙事生态,积极开展有效的叙事照护,增强生育体验与生育信心,才能对抗生育率下降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本土发生的一则围产期姑息照护案例的叙事为引线,展开对美国围产期姑息照护的介绍,并重点分析家庭一体化意识对围产期姑息照护的重要性和围产期姑息照护共情的内涵。认为围产期姑息照护要求医护人员具有共情能力和家庭一体化意识,从而为处于围产期胎儿具有致命或限制生命的畸形情形下的家庭提供超越生理层面的有益的生理和心理-社会-精神的支持。另外,叙事培育共情,因此通过叙事(将患者的想法纳入医疗照护),医务人员可以学习如何和患者产生共情以及培育家庭一体化意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心理疾病越来越突出地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而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的妄想症状则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护理理论家华生提出人文照护理论,提倡关注服务对象的内心世界和主观经历,结合科学与人文知识给予患者人性的呵护,帮助患者达到生理、心理及心灵的协调状态.本文回顾分析报告以华生的人文关怀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支持、情绪与压力管理、团体治疗等技术,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治疗方法和新技术,对1例非血统妄想精神分裂症患者施予的人文关怀照护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医学除了具有生物科学性外,更有着社会和心理的特性,同样的疾病、不同的患者就会衍生出不同的故事版本。本文通过对一位直肠癌患者的诊治经历进行叙述,尝试着通过“叙事医学”实践来进一步认识、吸收、解释、回应患者的故事,通过医患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从而加强患者的优质体验。本文还从医患双方、医院管理以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就叙事医学更有效可持续发展需要提供的支持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叙事医院管理强调在医院管理中融入叙事管理理念,是一种与循证管理互补的新兴管理模式。以广东省医院协会的叙事医学专业委员会平台和南方医科大学指导的叙事中心作为实践起点,在构建中国叙事医学体系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叙事医院管理框架下的医院叙事生态、管理者叙事商数、职业叙事闭锁、组织核心叙事、叙事调解等核心关键词,旨在激发国内医院管理者聚焦叙事理念,推动医院实现各维度的价值共生。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传统的一门科学.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医学技术提供服务的同时,却对医学的非人性化趋势提出越来越多的批评.文章指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医学需要人文关怀的呼声已开始被医学界重视.在现代医学迅猛发展背景下,尤其是麻醉科,作为临床中最易引起医疗纠纷的科室,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在精湛的麻醉专业技术与人文关怀两者保持一种平衡和必要的张力--二者既都不可或缺也不能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循证医学发展和应用过程的角度分析了循证医学所包涵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文章介绍了循证医学的人文底蕴,针对医学实践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着重探讨了循证医学的发展对医学人文关怀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文章最后就怎样在循证医学的实践中更好地实现人文关怀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循证医学发展和应用过程的角度分析了循证医学所包涵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文章介绍了循证医学的人文底蕴,针对医学实践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着重探讨了循证医学的发展对医学人文关怀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文章最后就怎样在循证医学的实践中更好地实现人文关怀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循证医学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虽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仅关注于疾病诊疗的技术层面的局限性也逐渐突显。叙事医学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在心理和社会层面给予患者更多人文关怀的新医学模式。叙事循证医学是叙事医学和循证医学两种理念和方法的相互渗透与有机融合,是有别于前两者的一体化了的新体系。叙事循证医学的实践需要遵循“叙事的循证化和循证的叙事化”两个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的癌症治疗旨在针对癌症患者的“病痛”,利用多学科团队、新诊疗途径和疗愈判定指数,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层面均得到疗愈。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整合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假定目标提出三点思考,其一是重视研究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不可通约性,将前者定义为视觉(证据)优势的医学,后者定义为听觉(共情)优势的医学,并予以价值分野的阐释;其二是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精神发育,从中捕捉两种医学认知路径的类型意义;其三建议将肿瘤这一涉及身心灵不同境遇的临床领域作为整合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思维路径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以叙事学、人类学、叙事医学三个学科领域的界定与分析来厘清叙事概念。其次,在此基础上指出叙事医学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适应性不同、平行病历工具的运用不宜脱离临床情境、对反思性写作进行反思、对叙事走进医学的质疑与反思等。最后,提出中国叙事医学高质量发展的可能路径:叙事病历研究构成临床实践落地的重要起点、构建中国主体的叙事医学教育框架、跨学科多向度的综合实践意义重大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海南医学院开展一项试点性的短期叙事医学课程,探究此类叙事医学课程对于医学生叙事能力的影响以及课程本身的有效性。探究结果显示,该课程项目对于医学生叙事能力无显著影响。通过统计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角度,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归纳出课程本身存在的样本量、课程时间、量表等多种局限性;同时,也对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为未来叙事医学课程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对叙事医学教育工具“平行病历”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概括出国内外研究的主要特征;指出临床实践中推行平行病历困境的症结,并明确提出应使用叙事病历概念,应讨论的主体是叙事书写,应强调中国本土叙事医学临床实践经验等主张。以安宁疗护领域的“对话体”叙事病历运用为例,提出拓展病历书写的多重可能性和人文容纳力的理解。致力于对病历开展反思性研究,旨在推动医学界将病历作为叙事医学教育临床转化的重要起点;通过提供个案和可供遵循的路径,助力形成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并提出构建具有中国主体性叙事医学框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叙事具有强大的人文和人际功能,它能促使主体之间更有效地实现认知上的共识。居丧者的哀伤历程和罹患疾病的患者接受自己生病身份的过程是一个需要通过见证、续写或改写故事来重构人生意义的过程。从奥斯勒创设天堂来信帮助作为居丧者和患者的妻子格蕾丝克服心身疾痛这个故事,发现叙事素养能够帮助临床语境下的多方主体之间构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生命共同体关系。从叙事医学的角度而言,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在“医学是不确定的科学与可能性的艺术”的基础上,医学实践可以理解为需要科学技术知识和叙事人文素养合力的“应用型科学和关系性艺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阐述叙事医学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探讨了叙事医学应用于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模式及意义,并分析了该模式现有的不足,如患者缺乏认可度、药师叙事能力不足、患者随访困难等。认为药师在患者管理中引入叙事医学模式,有助于发现患者潜在用药风险,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用药服务,提高其生存质量,同时提高药师人文素养,实现自我价值。以此模式作为社区药学人文建设的切入点,拓展叙事医学的临床领域。

  相似文献   

16.
在临终阶段,帮助患者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与患者建立心灵和情感上的沟通,帮助其提高生命质量,有尊严、有意义地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叙事医学理论,结合阿图·葛文德《最好的告别》一书中的案例,分别从医护人员、患者、患者家属三个视角,探讨叙事医学对临终关怀发展的指导意义。相较于传统医学模式,叙事医学模式下的临终关怀能够引导医护人员和患者正确对待衰老与死亡、促进医护人员叙事能力的提高、鼓励患者自我需求的叙事表达、关注家属面对亲人离世时的心理护理、改善家属在医疗决策中的辅助作用。叙事医学对临终关怀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有望进一步推进临终关怀的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17.

介绍老年医学科叙事医学理论学习和实践案例。应用关注、再现、反思、归属等叙事医学实践,关注老年患者主体性,发现疾病背后的故事,弥合医患视域差异,帮助老年患者及家属正视死亡教育。间接反思提升老年医学科医患沟通品质。直接反思助力医务人员发现工作中的短板,完善工作范式,提升工作品质。老年医学科叙事医学实践帮助医务人员从老年患者生命病痛的角度出发、理解和善待生命,帮助医护人员化解医患沟通困境,优化医患关系生态,全方位维护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情感、精神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