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目前国内采用的标准,选取学优生和学困生各120人。运用内隐学习中的双条件人工语法材料和强分离的实验范式,考察和比较了两种学生的内隐学习、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的成绩。结果显示:(1)学优生在外显学习、协同学习(先内隐后外显以及内隐与外显交替)方式下的成绩显著好于学困生,而在内隐学习方式下,二者成绩差异不显著。(2)学优生的外显学习及协同学习成绩显著好于内隐学习成绩,而学困生在四种学习方式下成绩差异不显著。表明在人工语法学习中学优生的有意识学习及其与无意识的协同学习效果较好,而学困生的有意识学习及协同学习较差。  相似文献   

2.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解决比较问题的差异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实验法和临床访谈法研究了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在解决比较问题时的差异及元认知对解题成绩的影响。被试为40名小学三年级学生。比较问题分为一致问题和不一致问题。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技能。结果表明:(1)学优生与学困生解决比较问题的成绩差异显著,学优生在一致问题和不一致问题上的解题成绩均优于学困生。这种差异与其解题时所运用的表征策略有关。(2)学生在解决比较问题中出现的主要错误为转换错误,在不一致问题中出现的错误多于一致问题中出现的错误。(3)学优生与学困生在元认知知识和监控技能上均有显著差异,元认知监控技能对解决比较问题的成绩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习困难学生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探讨了学习困难学生的违纪行为、情绪困扰,情绪困扰与注意障碍的关系,以及问题行为与应激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违纪行为、注意及多动问题评定中,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家长评定,学习困难学生(学困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学习优秀学生(学优生);在情绪评定中,教师评价显示,学困生的情绪困扰显著高于学优生;(2)教师评价时,注意问题与情绪困扰的相关显著,但多动因子则与情绪困扰关系不大;(3)在正性应激量上,学优生高于学困生,未出现显著差异;而在负性应激量上,学困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学优生;(4)负性应激量对情绪和注意问题的预测作用显著,但对违纪行为预测作用不明显,而正性应激量对情绪和注意问题以及违纪行为预测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运用PASS注意量表测验和眼动实验的方法来探讨注意加工水平与小学生学业成就的关系.两种方法结果均表明:(1)学优生自上而下的控制加工能力显著高于学困生;(2)学优生注意资源的容量显著多于学困生并且能更有效的运用注意资源;(3)学优生抑制分心物的能力显著高于学困生.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注意加工机制上学困生和学优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金志成  陈彩琦  刘晓明 《心理科学》2003,26(6):1008-1010
本实验使用正、负启动技术 ,在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下比较学困生和学优生在选择性注意加工机制———目标激活和分心物抑制方面的差异 ,进而探讨学困生在选择性注意加工机制上所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 ,学困生和学优生的正启动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学困生的负启动量显著小于学优生 (p <0 .0 0 1。这一结果说明 ,学困生在对目标反应期间易受分心物干扰 ,其抑制分心物干扰的能力较弱。同时启示我们应注重训练学困生抑制分心物干扰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学习困难学生认知加工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金志成  隋洁 《心理学报》1999,32(1):47-52
采用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比较了学困生和学优生在工作记忆容量上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提示程序进一步探讨,学困生WM容量低主要是由存贮能力造成的还是由加工效率造成的或是两者时起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分散注意条件下学优生与学困生视空间工作记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明  隋洁 《应用心理学》2003,9(1):29-34
通过控制干扰刺激量 ,研究分散注意对学优生和学困生视空间WM的影响。实验一的结果表明 :在不同干扰条件下 ,学困生视空间WM均比学优生差 ;干扰任务不仅影响学困生视空间WM的加工能力 ,也影响他们的存储能力。这说明学困生不能有效抑制外界干扰可能是他们视空间WM存在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验二的结果表明 :视空间WM有缺陷是各类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于学优生来说 ,不同类型学优生视空间WM不同 ,语文学优比数学学优的学生的视空间WM能力更强 ,主要表现在加工功能上。  相似文献   

8.
郑希付 《心理科学》2007,30(1):165-168
取小学生55名,其中25名为学困生,30名为学优生,使用数码写字板测试二者在横线自然手书状态下的速度、加速度、压力、波动和断续5个指标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学困生横线手书的速度超过学优生,特别是中间速度,差异显著。学困生的加速度增长比较快,在短期内维持在高速状态,然后快速下降,学优生增长速度比较慢,但是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在高速状态,最后加速度的递减明显比学困生慢,差异显著。学困生的加速度曲线形态趋势类似于一个倒U形,而学优生的曲线形态类似于梯形。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压力变化呈现开始递增、然后保持在较高的压力状态的态势,但是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二者的波动都出现于书写的开始阶段,但是波动次数没有显著差异。在书写过程,二者都没有出现断续。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用视觉搜索任务范式,以小学五年级学优生与学困生为被试,探讨了工作记忆内容对不同学业水平学生自上而下注意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1)学优生与学困生的自上而下注意控制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学优生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学困生;(2)工作记忆内容影响自上而下注意控制,靶相关信息能促进对靶刺激的搜索,而靶无关信息却会干扰对靶刺激的搜索。  相似文献   

10.
学习困难学生视空间工作记忆提取能力的多指标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明  隋洁  方伟军 《心理科学》2002,25(5):565-568
本实验设计高、低两种加工负载的视空间WM作业,采用WM广度、提取错误值和提取速度三项指标评估学困生视空间WM的提取能力,比较学困生和学优生视空间WM的提取能力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在低加工负载条件下还是在高加工负载条件下,学困生视空间WM的提取能力都比学优生差。在不同加工负载条件下,三项指标对评估学困生和学优生视空间WM提取能力间差异的重要程度不同。低加工负载条件下WM容量和提取错误值是较好的指标,而高加工负载条件下WM容量和提取速度是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优生与差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优生与差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进行了对比,力图从这一角度探讨差生学习不良的原因.被试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差生37名,优生44名),考察其目标定向、认知加工方式及失败应对策略.结果表明,两组被试在自我调节学习上存在一定差异,差生在学习活动中倾向于进行回避定向,对学习材料多进行表层加工或产生自我阻碍,遭遇失败时多采用情绪发泄的策略进行应对;两组被试在自我调节学习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上也存在一定差异,最主要表现为成绩定向对优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差生的学习则有破坏作用.此外,两组被试在自我调节学习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上也表现出一定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需求及其满足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武汉地区1183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心理需求程度及其在现实和网络中的满足程度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表明: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相比,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的网络满足更多而现实满足更低,但两组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程度并无明显差异;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网络满足的相关高于与现实满足的相关,但非成瘾大学生不存在这种差异;心理需求现实满足高但网络满足低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率最低,而心理需求现实满足低网络满足高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未来取向和学习自主性的关系,分析学业延迟满足、时间管理倾向的作用.采用问卷法对73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1)大学生未来取向、学业延迟满足、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自主性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2)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时间管理倾向在未来取向和学习自主性间存在中介效用,即未来取向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相似文献   

14.
初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晓东 《心理学报》2005,37(4):491-496
采用问卷法,从自我调控学习的角度对208名初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目标取向对学业延迟满足有不同影响,任务取向对学业延迟满足有积极影响,趋向型自我取向对学业延迟满足有负面作用。学业延迟满足作为一种自我调控能力,能够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情况,但对学业成绩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combining classwide peer tutoring (CWPT) and constant time delay (CTD) o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3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LD) and 15 students without LD enrolled in an inclusive sixth-grade language arts class. Treatment integrity checklists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tutors with LD used the constant time delay procedure correctly. A multiple-probe design across behaviors replicated across students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TD peer tutoring procedur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with LD reliably implemented the CTD peer tutoring procedures with a high degree of treatment integrity. When implemented by students without LD, the procedures wer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for teaching targeted vocabulary words to students with LD. Similarly, students without LD mastered the targeted vocabulary words when tutored by peers with LD and by peers without LD using the CTD peer tutoring procedures. Additionally, students with LD and without LD maintained the targeted vocabulary words over time, generalized the words across context, and generalized the CTD peer tutoring procedures across content. Finally, measures of social validity indicate that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volved in this study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CTD peer tutoring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16.
陈本友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7,30(1):177-180
从时间管理倾向和目标设置的有关理论出发,设计了两个实验任务,考察了中学优、差生目标设置的效果。结果发现,中学优、差生在目标设置效果上存在一定差异。在简单任务上,中学优差生在完成任务的时间和准确率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复杂任务上,二者都存在显著差异,优生好于差生。研究还发现,在完成任务的时间上,目标设置对中学优生和差生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复杂任务明确目标的成绩明显好于不明确目标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d person and situation variables as predictor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mong American students. As predicted, individuals' delay of gratification and satisfaction with the university contributed unique variance to the predic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More important, delay of gratification tended to mode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atisfaction with the univers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sults indicated significant sex differences in these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8.
郑阳蕾  胥遥山 《心理科学》2022,45(6):1450-1457
本研究以157名大学生为对象,选用正念五因素量表、心理韧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和Aitken拖延量表,探索在网络教学情境下正念对学业拖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正念能够直接对网络教学情境下的大学生学业拖延产生影响,也能够通过心理韧性和自我控制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大学生学业拖延产生影响。研究结论为发挥正念的作用,改善网络教学情境下的学业拖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3~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发展特点及其中澳跨文化比较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采用实验室实验和情境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我国3~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发展的特点及中澳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跨文化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 3~5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平均延迟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延长;3岁幼儿使用延迟策略少,4岁幼儿主要使用寻求策略,5岁幼儿主要使用寻求策略和自我分心、问题解决策略,自我言语控制策略在整个幼儿期始终不具有显著优势性。(2) 澳大利亚幼儿自我延迟满足发展水平高于我国同龄幼儿;在延迟策略选择上中澳幼儿既具有差异性,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文化价值观通过教育影响着幼儿自我延迟满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