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为谁服务是科学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农业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这是党的明确的方针,可是怎样服务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是没有解决的。资产阶级的专家告诉我们,我们搞科学研究就是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的”,要说指导生产还可以,怎么能说农业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呢?一提起农业科学,首先想到是外国,只想从外国的书本里,找一个什么窍门,露一手。解放后,有些人很想把外国的“草田轮作制”搬到中国来,不管条件如何,不管效果如何,生搬硬套。记得我们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到河南,就在郑州最肥沃的两合土上种了两百亩牧草。农场工人和周围的群众就反对,“把这么好的地拿来种草!真是败家子!”我们说:“这就是科学!”他  相似文献   

2.
人类意识发生发展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意识是怎样发生发展的?这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科学问题,又是一个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现代科学对于这个问题已经积累了许多重要资料和科学论据,但要完全揭开人类意识起源之谜,还有待于长期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些系统分析,以求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整体。这个事实要求我们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不但要看到个别,而且要看到联系。这个方法对于研究人的生命活动和同疾病作斗争至关重要。可是,这个方法还没有很好地应用到医学科学中来,并取得应有的成就。今天,在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生命科学主要方向的情况下,着重提出这个问题和研究这个问题,对于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不是没有特殊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顾援  陈会昌   《心理科学进展》1988,6(2):29-32
儿童友谊概念的发展有什么规律,这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題。对这个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不但在实践上可以使我们对儿童友谊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是更利于对他们进行杜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教育,而且在发展心理学领域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选择研究课题,是进行任何一项心理学研究的起点,也是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最重要、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如何选好研究课题,不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而且也是一门重要的做学问的艺术。广义而言,研究课题的选择包括确定研究方向和选择具体研究课题两个方面的内容。所谓研究方向,就是研究人员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从事研究活动的工作方向,它规定了我们在一个时期内的研究领域和内容。心理学史表明,许多有成就的心理学家,一个时期甚至一生总是集中主要精力在一个方面、一个领域内进行探索,从而在这个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人员在一个时期内有相对稳定的方向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使研究工作有连续性和积累性,并可以成为选择具体研究课题的线索和范围。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范围,面对广阔的领域和数不清的问题,研究工作就无从着手。因此,确定适当的研究方向,应引起每一个心理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所谓研究课题,就是科学领域中尚未认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物质?它的构造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在很早前就已经激动了人类的头脑。为了对周围世界产生一种正确的看法,为了知道周围世界的基础是什么以及如何去认识它,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这些问题的科学就叫作哲学。然而,关于物质及其构造的问题不仅对哲学有意义,而且对我们的实践活动也有意义。为了学会如何控制自然界中所发生的过程,就需要弄清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领导的内容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怎样才能实现它们之间的统一?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个问题,不仅对领导科学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各级领导者的工作具有实际意义。对“领导”概念的含义问题,在已出版的领导科学的著作中,提法不尽相同。我们认为应该把领导理解为权、责、服务三者的统一比较确切。  相似文献   

8.
科学知识是怎样增长的?这的确是个很重要、很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于这个问题,波普曾经探讨了几十年,并围绕这个问题写过不少专著,直到六十年代末,才将他的研究心得总结为一个认识论公式: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性质与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判定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本质要素判定一个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本质要素究竟是经济形式的表现,还是生产力性质的变革?对这个问题的探究,是从既定的演绎框架出发,还是以特定社会的具体史实为依据?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史学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历史观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于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选择和战略谋划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就是说,好文章都是经过切磋琢磨、反复修改的。初学写作者,可能不了解这个道理,有的铺纸挥笔,脱稿之后,就心满意足,既不改、又不看。这样搞,不但难以提高写作水平,而且是很不严肃的。文章怎么修改呢?就以《背水之战》(载—九八二年十一月六日《北京日报》)的修改为例,粗略地谈谈自己的体会。一九八二年,我采访了高级工程师、北京市劳动模范杨嗣信同志。他在参加首都建设的三十个春秋中,提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三十多项。被选为党的十二大代  相似文献   

11.
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现今必须论证的问题的范围正在极其迅速地扩大,所要求的水平也正极其迅速地提高。如大家所承认的,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控制论应用于社会过程的方法和理论。如作者所强调的,这个问题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才能解决(第ⅩⅢ,1,297页)。但本书的课题不仅与社会科学家的任务有关,而且也使一切从事科学工作的和思考社会问题的各行各业的人们——如教师或宣传员、医生或党务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或经济工作人员——感到兴趣。  相似文献   

12.
哲学职业的社会意义以及哲学知识的真理性问题这个谜,能真正激起人们的普遍兴趣。这是怎么回事呢?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文人在搞精致的文字游戏,以便用伤脑筋的诡辩给社会解闷儿?是你争我斗的社会阶级的披着科学外衣的意识形态?抑或相反,是对社会各阶层有普遍价值的事业。  相似文献   

13.
七与反科学或反科学主义相应的,还有捍卫“伪科学”的舆论。什么是伪科学?“水变油”之类是闹得最大的典范,而“人体科学”则是影响时间最长,社会效果最恶劣的标本。伪科学的共性,是造假作伪,盗名骗钱,韩国黄禹锡事件是一个样板。我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规定,“科普工作者应当坚持科学精神,反对和抵制伪科学”。按韩国处理黄禹锡的原则,伪科学不但要科普工作者“反对和抵制”,而且还要采取行政措施,以至追究法律责任。但在我国,从张香玉的“大自然功”和“邱氏鼠药”事件开端,多是恶人先告状,而败诉的往往是科普工作者或科学家。这类个案,举…  相似文献   

14.
叶闯 《哲学分析》2023,(1):100-111+198
在一种自然语言中被表达的哲学作品,是否可用另一种自然语言来解释,或是否可被持另一种自然语言的人所理解,是一个严肃的理论问题。为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区分“不能正确解释”这个否定结论的几个典型涵义,并区分给出这个否定结论的典型语境。在此类区分下,可以论证,不同涵义或语境下的“不能正确解释”都是不成立的。因为,不但人们在掌握语言的能力上没有看出有任何实质不同,而且,自然语言所具有的足够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使得正确地解释在不同语言中被表达的哲学文本总是可能的。因此,并没有一种自然语言是本质上优越的“哲学语”。  相似文献   

15.
自1917年起至今,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搞了70余年。令人震惊的是,70年后的今天,苏联理论界居然还要辩论他们以前搞的是不是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大厦,究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这似乎有些奇怪,实则不难理解。因为社会主义本来就是一个崭新的、极端复杂和长期的历史过程。或许,今天的讨论,也只不过是认真思考和科学探索的开始。要想确切、全面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尚需时日。本专栏的宗旨,就是要向中国读者介绍苏联理论界对社会主义的最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物质生活的提高,同道德的发展究竟有着什么关系?在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今天,探讨这个问题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在中外伦理史上,一些在政治上代表着保守或没落阶级利益的哲学家,总是以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使道德败坏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美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心理服务提供者的现状和专业培训。美国社会心理服务提供者角色、水平不同,各有自己的专长,人数比例呈金字塔状,而且相互配合、高度合作。以此为鉴,我国的社会心理服务提供者网络是否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提供者角色不同,其专业学习内容和达到的专业水平应有所区别,并不需要经过同样的教育和培训项目,应该...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价值问题,是国内外科学哲学界近年来议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人们从文化层次对科学进行分析的一个内容。现将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一、科学与价值的相关性 科学作为揭示自然规律的知识体系和认识过程,要对其进行价值分析,首先就要研究科学与价值的相关性,也就是科学是否是价值中立的,它是否具有价值属性? 通常,科学是被当作某种超脱于价值的事业,不但认为科学与价值无关,而且认定价值中立性恰恰是科学的“客观性”和主要优点。于是,在科学与价值之间形成了一条鸿沟:一侧是陷于无休止争吵之中的价值泥潭,这里充满着任意性,不确定性,乃至完全的主观性;而另一侧耸立着雄伟的科学圣殿,那是一个未受价值沾污的纯心、清白之地。对这一常见的科学与价值观念提出挑战的美国科学哲学家格姆指出:科学是或者能够是价值中立的这一主张是根本错误的。他在对不同的科学陈述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归结出科学并不是价值中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文章,在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的伦理道德要求的总体”即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时,指出它是分“层次”的,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新思想,既符合实际情况,又符合唯物辩证法。这个新思想,不仅为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提供了根据,而且对整个伦理道德的研究、宣传和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为什么具有层次性呢?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在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又很不平衡;在很长的时期内需要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既有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全民所有制的国营经济,又  相似文献   

20.
如何对待理论和实际问题,是目前心理学讨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觉得这几年来,我国的心理学工作在这方面存在着一些需要明确的认识上的问題。下面提出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粗浅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一)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中从学科出发和从实际出发的矛盾心理学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中能发挥多大作用?常有人对这个问题提出疑问。我觉得,心理学是可以大有用处的,但也可以用处很小甚至没有用处,这主要看我们如何对待它。假使有正确的思想指导,贯彻科学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心理学肯定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