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决心的力量     
冬天,那所小小的乡村小学依靠一个旧式的火炉取暖。一个小男孩每天早晨提前到学校,为火炉生火,并且在他的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之前,把教室烘暖。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夏天     
又到夏天了,我开始思念我的母亲。 母亲是位乡村小学老师。每年放了暑假,老师们终于可以放下书本,回家消夏避暑,静心消闲。而这时,母亲又要背起冰棍箱,往返于城乡之间,来回奔波了。  相似文献   

3.
决心的力量     
一只老式的大肚煤炉被用做乡村校舍取暖之用。一个小男孩每天早晨提前到学校生火,在老师和学生们到来之前让房间里变得暖和一些。一天,老师和同学们来到学校时发现校舍被熊熊烈火吞没。他们把失去知觉的小男孩从火中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中国农村正逐步回归人们的视野。艺术家通过在地实践开展乡村艺术实践活动推动乡村发展,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艺术介入乡村议题由来已久,艺术家与乡村的情缘并非偶然。分析当前乡村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从艺术家的乡村艺术实践角度出发,研究其在乡村产业、文化、人才和生态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揭示乡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伦理变迁,探寻伦理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伦理视角下的我国乡村经济研究中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本文探讨了若干经典理论在这一研究领域中的资源意义及应用路径,包括:马克思对小农及其伦理特征的论述;韦伯对经济发展中的伦理动因及不同宗教伦理的比较研究;斯科特的农民“生存伦理”理论及费孝通对“乡土中国”伦理特色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中国农村继脱贫攻坚之后的战略选择。为了卓有成效地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而且应当建构内容涵盖乡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时又能有效促进乡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成果于一体的新型乡村德治。新型乡村德治的建构整体上应立足当代中国乡村发展的具体实情,瞄准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在继承中国传统乡村德治模式、近现代乡村建设经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明为基本遵循,启迪全体村民的伦理觉悟和道德良知,实现乡村德治与善治、法治的有机结合。新型乡村德治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乡村基层组织和全体村民,建构的路径是共建、共治、共享,建构的方式主要有合理吸收传统德治的成果并使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总结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土地革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的有益经验,制定与乡村振兴目标相适应并能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时代的乡规民约,充分发挥新乡贤的作用并激励其扎根乡村敦风化俗,合理利用和借鉴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优秀成果等。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强调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突破口,逐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于城乡融合时代背景,围绕乡村设计面临的问题,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乡村设计路径,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现实中的乡村关系常常与成文法律规范存在着种种背离现象,严重制约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和乡镇职能的有效履行。造成乡村关系出现背离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只有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的设计,寻找依法行政和村民自治的统一,才是正确处理乡村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9,(1)
乡村衰落是一个全球的现象,衰落的原因在于工业化以后的城乡分工,乡村被定义为农业生产的空间,产业的单一和社会生活的缺乏排挤了乡村居民,造成乡村的空心化。乡村振兴需要重建乡村生活。乡村生活重建首先需要有居民居住在乡村,但不能通过人为地设置障碍来阻止乡村人口外流,只能通过加强城乡融合,建立城乡之间的人口双向流动机制,让乡村成为乡村居民而非单纯农民的生活空间;其次,乡村生活是乡村的社会生活,单纯的农业产业发展不足以实现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需要找回乡村社会;第三,乡村生活是乡村的,因此要避免复制城市生活。近年来出台的针对三农的政策,需要在重建乡村生活的视角下,重新加以审视,避免农业兴而乡村衰的政策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乡村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然而在当代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浪潮中,有些传统村落遭到破坏,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日益突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局面,国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可谓意义重大。基于此,探讨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意义、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路径,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探索中国乡村的未来走向,除了建设乡村的硬件条件,更重要的是需要明确乡村独特的价值存在。文章以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茅石镇中关村为例,对其乡村社区营造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探析如何用协同设计的模式组织村民参与建造及社区活动,促进乡村社区营造的实现,为当下的乡村设计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谢牧 《天风》2016,(6):58-58
据《人民网》报道:日前,几名学生殴打老师的一段视频在网上广为传播。视频以老师和学生的拉扯开始,然后老师被激怒试图掐学生脖子。随后几个男学生冲上来打老师,拳打脚踢,有的学生拿着疑似短棍类的物体,有的操起凳子,场面甚是激烈。其间,学生打了老师一顿,老师羞怒之下又打了其中一学生巴掌,几个学生又群起殴之。这样反复了3到4次,老师的衣服被扯得不像样子,最终寡不敌众被逼到教室的墙角。  相似文献   

13.
正父亲对儿子说:"你的老师品学兼优,以后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照他的样子去做。"一天,这名学生陪着老师一起吃饭。他毕恭毕敬地坐在一旁,死死盯着老师——老师拿起筷子,他也急忙拿起筷子;老师夹菜,他也夹菜;老师吃饭,他也吃饭……老师觉得很奇怪,便抬头望着他;他这时一口饭还没咽下去,便连忙照着老师的样子盯着对方。老师看到他那副怪样子不觉大笑。这一笑,却被饭粒呛着了,又是咳嗽,又是打喷嚏,把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乡土的景观空间已不能满足现代乡村生活、生产功能的需求,乡土景观现代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探讨受到城市化进程影响、物质空间变化的城郊乡村所面临的乡村产业失活、传统文化没落和景观风貌混杂的困境,提出产业、文化、景观三者在城郊乡村的发展与规划中的联系,构建“产、文、景”融合的上海城郊乡村景观更新策略,并以上海城郊月狮村景观改造实践为例,对“产、文、景”融合的景观设计策略进行应用,以期为城郊乡村景观规划研究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5.
关注乡村医生因体制变换而发生的利益变迁.通过乡野调查及文献调研,梳理了乡村医疗机构体制的两次变换.从赤脚医生时代到乡村医生时代,乡村医疗机构实现了第一次体制结构的变换;而今,乡村卫生一体化的实施,必将第二次变换乡村医疗机构的体制结构.以乡村卫生一体化必建"网底"之虑,需保障好乡村医生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2008年6月,同学三毛毕业后,工作没有着落,就在大学旁边开了一家"瀚海书店"。由于这年代书店这个行业竞争很激烈,虽然店内的书籍琳琅满目,但他的生意依然很惨淡,三毛一筹莫展。一天他特意去拜访一位大学的老师。这是一名心理学教授。当老师亲切地询问他的生意近况时,他就向老师倒了很多苦水,顺便请老师帮忙想个办法。老师给他出主意说:做生意首先要头脑灵活,其次老板不能太小气,你可以打些折扣招揽顾客呀!三毛告诉老师,在开业以  相似文献   

17.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致力于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目前,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多地文旅局长相继出镜代言家乡美景,获得一众好评。可见,文旅发展不仅是民心所向,也是政策使然。以乡村振兴为背景,探索文旅创新融合模式及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庞士谦老师逝世卅周年,光阴过得真快,转瞬间卅年就这样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我除了教书外,无所作为,愧对庞老师对我的培养。我在庞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阿拉伯语,是五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才十三、四岁,是在马松亭老师创办的北京成达师范学校里。那时庞老师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开明阿訇,他教我们阿拉伯语语法和古兰经。当时教我们阿语的还有马自成阿訇及埃及艾资哈尔大学的两位教师伊卜拉欣和西迪达里,还有艾宜栽、马秀斋两位老师。  相似文献   

19.
生:老师您好! 师:真棒,这一声老师您好喊出了你们的精气神,今天老师非常开心来到北街小学与咱们3.1班的同学一同学习,老师专门为大家带来了印有何老师专属印章的表扬信,待会老师准备发给课堂上表现最棒的孩子们,有信心得到它吗?  相似文献   

20.
汪维藩 《天风》2012,(3):37
(九十五)灵性与理性我灵性复兴的1949年秋至1951年初,约一年半左右,曾一度鄙视理性、鄙夷神学。但三位老师的神学教诲,对我起了启蒙作用。他们分别是杭州的蔡文浩牧师、金陵的孙汉书老师和陈泽民老师。蔡文浩牧师的系统神学和孙汉书老师的教义神学所教诲于我的,是如何基于圣经,思考上帝、救恩、历史与人生。陈泽民老师所揭示于我的,则是近两千年基督教思想这样一棵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