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恩田 《管子学刊》2013,(1):101-102,128
枣庄峄城新清理发掘了两座墓葬。一号墓出土的宋公鼎诸器是宋公为其女 夫人叔子所作媵器。二号墓出土的 公鼎是荣公白作器。 从比声,读音相近借为邳。邳即薛祖“奚仲迁于邳”的上邳。  相似文献   

2.
金耳坠     
《管子学刊》2010,(3):F0004-F0004
金耳坠,战国时期首饰,通长约7.3厘米。1992年临淄商王墓地出土。该副金耳坠由金丝、金片、绿松石坠、珍珠和牙骨之类的串饰等组成。上部是以线纹金丝组成的网状锥体。锥体上端有横穿可以佩戴,四周镶嵌四颗圆形绿松石片。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九年秋,在齐国都城临淄今齐都镇大夫贯村西约300米处,从一座战国基葬中发掘出土了一套直甬编钟,共八件,形制相同,大小依次排列。同时出土的还有伴随的两套青石编磬,每套八件,共十六件。此墓规模宏大,墓口达30米见方,有南北墓道和槨室墓室组成,在墓室四角有四个陪葬坑,西北和西南两坑为铜陶器陪葬坑,东北和东南两坑分别为殉狗坑和乐  相似文献   

4.
<正>长春真人刘渊然是明初重要的道教领袖,辞归南京朝天宫后,坐化于西山道院,后葬于江宁县安德乡园子冈。2010年12月,南京市博物馆在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梅山村发掘一座明代砖室墓,墓室保存完整,出土的墓志确认墓主为刘渊然(图1)。在墓葬的发掘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1988年7月,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发掘出土了大量画像石,计有画像155幅之多,品类众多,且许多为精品之作。该墓中主室、北主室的东墙仕女画像及三主室门楣上的舞乐画像绘画水平高超,代表了当时的绘画艺术水平,对研究汉末、魏晋之际绘画艺术发展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毕延铭 《管子学刊》2010,(3):122-123
1978年11月~1980年11月发掘的淄博市临淄区大武乡窝托村的西汉齐王墓器物陪葬坑,发掘的五个陪葬坑共出土遗物约12100余件(木质箭杆未统计在内)。除了陶器、铁器、铅器、漆器、泥器、银器、骨器等外,青铜器统计数为6751件,其中铜钫出土3件(出土编号1:83、1:84、1:85),其中1:84残破较甚,残破碎片共计18片,主要为器物颈部、腹部、底部残片。  相似文献   

7.
1958年发掘的湖南长沙金盆岭西晋永宁二年墓墓室四角距墓底1.54米处各有一块平砌的砖伸出壁面一段,表明该墓形制乃模拟北斗,象征着整个墓室乃是死者卧斗修炼成仙的炼形之宫。墓中出土的陶俑等40件精美器物分区摆放,其中对书俑应为司命司录俑,其三笔象征司命神所注写墓主人三命,另可识别有诵经真官俑、鬼官北斗俑等。不同的器物群构成不同的功能区域,代表着墓主人地下修炼成仙过程的不同阶段。墓内器物有其内在符号逻辑,表达着墓主人所追求的太阴炼形、飞升成仙的终极理想。文中首次提出墓葬器物分布逻辑分析法,力图还原墓葬及器物背后那个支配着整个仪式结构的思想图景。  相似文献   

8.
正"冥途路引"是为了让死者能够顺利抵达阴间或前往天国的凭证,在明代墓葬中有少量出土,有"道教路引"和"佛教路引"两种。1956年4月,在扬州市城北乡禅智寺故址之东发现一座明代三椁三棺并葬墓,墓主分为盛仪及夫人彭淑洁、盛氏(疑是盛仪之女)。其中,彭淑洁棺内出土纸质道教冥途路引一张,文字清楚、印鉴清晰,给研究冥途路引增添了新材料,对研究道教文化和明代文书制度有不小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1987年5月,桓台县田庄镇旬召村农民在村东北侧的高坡地上取土时发现了一座墓葬。淄博市博物馆闻讯后前往调查清理,知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式,大小不详;墓内出土有铜鼎1,铜觯1,铜铃4,铜戈1,铜觚1计八件器  相似文献   

10.
玉覆面是由多件小玉石器缝缀在丝麻织物上,而后覆盖在死者脸部的一种葬玉形式。西周晋侯墓地中出土的玉覆面是西周考古发掘中较早发现的。天马——曲村北赵晋侯墓地发掘的大墓中几乎都有玉覆面。晋侯墓中的玉覆面是墓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着在世的人们期望死者像玉一样永存于世。  相似文献   

11.
高青陈庄西周遗址与齐都营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恩田 《管子学刊》2010,(3):98-101
高青陈庄西周遗址内发现的两座诸侯身份的甲字形大墓,证明陈庄遗址应是都城,不是邑。M18出土的豐簋铭文中的"齐公",应是齐国始封君太公师尚父。太公日名为"甲",可补史籍记载的阙佚。太公之孙豐即太公之孙乙公得。乙公名得字豐,M18应是齐乙公得之墓。陈庄城址应是齐国早期都城营丘。圆外有方、方外又有圆,层层相套有9层夯土堆积筑成的夯土台基,应是相传太公所筑的营丘,其主要功能是祭天的天坛。  相似文献   

12.
临淄水泥厂出土玉器宋春霞1992年,为配合临淄水泥厂扩建工程施工,淄博市博物馆和齐故城博物馆联合对施工工地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在两座战国晚期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中,出土了陶器、铜器、铁器、银器、玉石器、漆器等随葬品达500余件,其中仅玉器就有53件,有璧...  相似文献   

13.
高青陈庄遗址的考古发掘是近年山东乃至全国商周考古的重大发现,尤其是西周早期城址、大型祭坛、甲字形大墓、殉马和甲骨文(见图一至图七)的发现,填补了山东商周考古的空白。特别是18号墓出土的青铜簋,铸有11字铭文,且自铭"齐公",为首次发现,为确定该城址国别和性质提供了绝好的证明。所以这些发现为齐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14.
坐落在山西省太原市郝庄乡王家峰村东的徐显秀墓,经过考古学家的发掘,出土了大量彩绘壁画,以及陶俑、瓷器等文物。其中的壁画,造型丰富,人物形态逼真,画面布局合理。徐显秀墓室壁画保存完好,这对于研究北齐时期墓室壁画的绘画技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配合基本建设,今年5月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和淄博市文物局联合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遗址位于淄川区寨里镇北沈马村西,发掘区处遗址北端,此处因村民取土已挖去近半,此次发掘面积1300平方米。发掘清理有墓葬、灰坑、沟、路面、窖穴、祭坑、房基、陶窑等遗迹,并出土有陶器、骨器、蚌器、石器、铜器等一大批文物及标本。通过初步整理认为此地是一处龙山文化、岳石文化聚落环豪城址,延至西周和战国时期。此次北部发掘区为西周至战国时期,战国时期仅发掘数座墓葬,多数遗址和遗物属西周前期;特别是出土的三类陶■…  相似文献   

16.
羽鳞纹镜在我国目前仅出土两面,分别在湖南长沙与四川成都羊子山172墓。因其独特性,且出土资料稀少,使四川成都羊子山172号墓出土的羽鳞纹镜的年代判断明显存在研究不足的情况。通过巴蜀地区与楚地之间的历史背景,将有明确出土记载的湖南与四川地区的铜镜作为研究范围,分别从地纹、主纹、环带、四弦钮、镜缘、镜面尺寸方面与四川成都羊子山172号墓的羽鳞纹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提出并论证四川成都172号墓出土的羽鳞纹镜为战国晚期的仿楚式镜。  相似文献   

17.
自1956年刊布《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以来,对该墓中室八角石柱上南北两面上的图像是否是佛像的争论,一直持续到90年代;自1980年公布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后,大批学者普质疑:“这里的造像在风格上却看不到西来的影响,这又应作如何理解?”在日本出土的三角缘佛教...  相似文献   

18.
宋代金文著作中曾著录过一件公壶,系公为其女叔姜所作媵器。清代山东境内出土过王妇孟姜匜,也是国为其女嫁给周王时所作媵器,这个姜姓国和文献中的姜姓纪国是否一国,近代曾有争论。1969年烟台上夼的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侯鼎和己华父鼎,器与己器共存于一墓的事实结束了已往的争论,证明、纪(己)确系一国。1974等莱阳一座墓葬中再次出土纪国铜器己侯壶。烟台市博物馆收藏一件纪侯钟,与清代寿光出土者铭文有别,传  相似文献   

19.
沂源东里东台地一号战国墓不仅年代、规格清晰,而且地望、性质也明确,为战国中期较早阶段盖邑盖大夫之夫人。更为重要的是墓葬未被盗掘,棺椁保存完好,还出土了大量的丝织品、麻织品和竹编器等有机质文物,在北方地区可谓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20.
《中国道教》2011,(1):23
2010年南京田野考古大型发掘项目多,社会影响大,学术价值高,出土文物珍贵。经过专家筛选,明代道教领袖刘渊然墓等进入"2010南京十大考古"名单。据介绍,刘渊然墓是2010年12月17日深夜在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梅山村发现的,经过初步勘探证明这座古墓没有被盗痕迹,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