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年长后,通过对道家文化的接触,认识到"神"之于技艺的重要.它是技艺的生命、也是生命的根本.可以引用贞白先生所言:"凡质象所结,不外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道家的观点历来是"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个也".它表明了这样一个普遍现象:万物神全则生机活泼,生生不息,如草木春发;失神则死气沉沉,若枯木寒灰.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只要稍有点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茶禅一味”。 三毛有这样一段话:“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论心理 社会因素与肿瘤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传统中医学的情志所伤与肿瘤的关系传统中医学将人的心理思维活动称之为神 ,而人的一切组织器官是物质形态。“形神合一”是中医基本核心理论之一 ,也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体现。它是在朴素的唯物主义心身观基础上产生的。我国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对“形神合一”理论阐述颇多 ,认为形与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形是神的物质基础 ,神是形的主宰。张景岳在《类经、针刺类》中说 :“形者神之体 ,神者形之用 ;无神则形不可活 ,无形则神无以生。”反应了“形神合一”是中医的生命观。形与神之间的平衡、和谐对人的健康是至关…  相似文献   

4.
自《道德经》问世以来 ,人们对其研究探讨从未间断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我认为 ,“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处事原则、“无为而治”的行为方式 ,是其思想精髓 ,值得认真研究 ,深刻思考。一、“天人合一”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人类养生和环境保护的哲学基础《道德经》通篇渗透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是从“道”的概念出发 ,间接从各个不同侧面进行阐述的。“道”是虚空之间的一切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的本源 ,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法则。“道可道 ,非常道”。“道”是难以言说的 ,能说清楚的就不是…  相似文献   

5.
《法音》2009,(3):48-52
发愿与发誓 佛教徒常常"发愿",一般人则常常"发誓",那么发愿与发誓的意思到底相不相同? “誓”和“愿”都是一种希望、一种承诺,譬如说青年男女互订终身,男孩说非她不娶,女孩说非君不嫁,这是山盟海誓,可以说发誓,也可以说许愿。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素问》一书以“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是乃“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之立意展开了“气”的各种表述。  相似文献   

7.
甘肃南部为道教发祥地之一,平凉的崆峒山相传为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处,天水玉泉观为元代邱处机之徒裔梁志通修真处,西和岷郡山为宋代著名道士萨守坚登仙处,而仇池山则同战国至汉初神仙家所说的著名仙人仇生有关。乾隆本《西和县志》“仙释”部分列有二人,一为仇维,一为萨真人。萨真人,原被误为“唐时人”,我已考定为北宋末年著名道士萨守坚,新编《西和县志》已采用之。今对仇维作一考索。乾隆本《西和县志》云:仇维,周时人,居仇池。池为三十六洞天之一。后仙去。山又名仇维。康熙朝编《西和县志》(省图书馆有胶卷)中没有关于仇维的记载。宋代编…  相似文献   

8.
在受到鲁迅的决定性影响之前,竹内好也相信“大东亚战争改写了世界史”,这时他的“大东亚理念”是“作为欧洲近代的超克者的大东亚”。这种理解与当时的京都学派和日本的浪漫派既有重合之处又有决定性的不同。在鲁迅思想的启发和影响下,他重新认识了中国近代史和日本近代史的意义,通过痛切的反省而从“大东亚”的幻想中解放出来。战后他整理“虚妄的遗产”而提出了新的亚洲观。  相似文献   

9.
王小明 《法音》2004,(1):38-39
2003年12月20日下午,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广东省佛教协会、广州市佛教协会、广州荔湾区政协主办,荔湾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华林寺、广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荔湾区文档资料信息服务中心协办的“西来初地·华林寺·禅宗文化”研讨会,在广州胜利宾馆隆重举行。中国  相似文献   

10.
马克斯·韦伯的佛教伦理观是其宗教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从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论题的一个反证。它指出了佛教伦理出世品格的一面及其印度文化根源,但与佛教的思想和现实并不完全相符,且隐含着韦伯推崇新教伦理的价值偏向。韦伯论题遭遇来自理论和实践的困境,是否意味着可从佛教中发掘某些缓解“现代化”危机的精神资源呢?  相似文献   

11.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在《河上公章句》中被命名为《守微》,主要论述了圣人“无执”、“欲不欲”故无难易之情、无败失之患,故能辅万物之自然的人生哲理。老子先指出事物在“安”、“未兆”、“脆”、“微”的阶段容易处理的四种情况,告诫人们做事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即在开始之前就要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做到胸有成竹、防微杜渐;接着举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物发展规律皆由小而大、由近至远的三个例子,告诫人们做事要“无为”、“无执”、“慎终如始”,心意不可松懈,一点一滴地去做才能“无败事”。  相似文献   

12.
祷告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做,有的教友一天要做几次。但祷告的效果不尽相同,有时刚祷告就得到了天主的应许,心中的疑虑和惊恐顿时就烟消云散了;有时祷告许多次,甚至几周的时间都在为一个难题而祷告,但一点回音也没有。有时我们就困惑了,为什么同样做功课,成绩却往往不同?甚至比别人多做了几十遍功课,而效果竟往往不如只做一次的?近期经历的一件小事启发了我:我居住的这个小区,在美化城区环境中栽植了花草,小区的形象马上亮丽许多,我很兴奋,就祷告,愿天主时时以甘霖养育这美丽的花坛,保护我们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道学1是中医学的智慧之海,中医学是道学的奇异灵苗,道家道教是中医学的根柢。这可以从“形神”两个方面得到论证:“形”即是医道经典与传承体系,“神”即是医道思维。中医学的根柢在“道”不在其它,正本清源,去芜存菁,实有必要。这不仅为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家道教文化提供一个参考系,也为道学与中医学提供一个互鉴系,更为如何落实中医药“守正创新”指明了方向:守道医之正,开医道之新。  相似文献   

14.
《管子·侈靡》篇的商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子·侈靡》篇,诚如郭沫若先生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篇大有特色的重要文字.它的中心理论是:大量消费可以促进生产.这种学说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理论的一派.我们所以重视《侈靡》篇,就是因为它是此派理论的仅有文献.……  相似文献   

15.
释慧彻 《法音》2007,(7):18-27
受戒、学戒、持戒是出家僧尼进修的正当次第,而犯戒、忏悔、清净则极为可能在进修过程中发生。依此二次第而行即是佛陀所说的两种智人:一专精不犯,二犯而能忏。但有些僧尼存在不敢谈犯戒、犯戒不敢忏悔的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16.
肖云晓 《天风》2002,(4):36-37
华东神学院作为宗教团体院校,参加上海市学生联合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一次光荣的经历。意味着宗教信仰在今日社会受到普遍尊重和重视,也是对我们办好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和进行神学思想建设的激励和鞭策。但更让我们感到,当社会各界广泛接纳我们并给予一席之地的,我们是否预备好了以信仰来回应? 在2001年12月9日,肖云晓同学代表华东神学院以宗教院校特邀代表的身分参加了上海市学生联合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听取上上海市委副书记龚学平同志的五点希望后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7.
黄祖洽院士是我国研制原子弹、氢弹的第一代科学工作者,是一个从事了50年科学研究和20多年教育工作的理论物理和核物理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关心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2006年7月12日上午,本刊记者就胡锦涛主席提倡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采访了黄院士,黄院士在繁忙的工作中接待了记者采访,谈了他对“八荣…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说,伦理学研究有三个层次:一是道德形而上学研究;二是道德哲学研究;三是应用伦理学研究。目前学术界对于伦理学的分型研究主要是在道德哲学和应用伦理学领域展开,相对来说,对于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则关注较少。“道德形而上学”是关于“道德的纯粹理性的概念体系”,它主要是探究伦理价值概念与命题证明系统。以“伦理学的哲学本性”为根本原则可以将西方(从柏拉图到马克思·舍勒)道德形而上学理论划分为五种型态。“应当之应当”的道德基础是西方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9.
“绿色佛教徒”,指的是那些具有环境意识并且以一种关爱自然的方式生活的佛教徒。 本文旨在从宏观理论视角探讨佛教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从微观视角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它的另一个主题是将这些伦理置于泰国社会日常生活中进行检视。最后,它还将就佛教徒内心的“绿化”进行研究——即并不仅仅是关心身外的自然,而且也呵护心中的自然。佛教徒只有美化心中的小自然,才能更好地保护身外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20.
高欣 《天风》2004,(9):19-19
2001年9月11日,被称为世界金融之都的两栋标志性建筑——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双子星大厦,突然遭受到恐怖分子的自杀攻击而轰然倒塌。瞬间灰飞烟灭,数千名无辜者的生命也随之逝去,无数原本很幸福的家庭刹时就蒙受在极大的痛苦之中……新闻媒体的报道画面令人惨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