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岁儿童为被试,探讨其在延迟满足情境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状况。结果表明:(1)2岁儿童已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控制能力,个体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2)2岁儿童已能使用一定的延迟策略,包括问题解决、分心、寻求安慰、消极等待、寻求他人帮助、回避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分心策略;(3)不同的策略对延迟时间有着不同的影响;(4)儿童对策略的使用不会因延迟满足情境的不同而出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道德问题应对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岑国桢  李胜男  王丽 《心理科学》2003,26(6):983-987
按Carolyn Saarni对儿童在社会交往和情绪问题上应对策略的研究,在小样本初测基础上,以124名我国中学生为被试、以道德问题情境故事作为刺激材料、对他们的道德问题应对策略之选择及其相应的内心体验作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学生道德问题应对策略有五类,他们大多能选择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策略,不同年级和面对不同道德问题时他们的选择会有差异,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时他们会有不同的内心体验,在“角色投射”时他们的内心体验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3.
以42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性别差异及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大学生更多地倾向于使用积极解决问题和寻求情感支持的应对策略,而转移注意力和消极解决问题应对策略相对较少;(2)社会支持总体感受水平与积极解决问题和寻求情感支持的应对策略显著正相关,而与消极解决问题和转移注意力的应对策略显著负相关;对男生而言,社会支持感受在积极解决问题应对策略上贡献率相对较大;对女生而言,社会支持感受在寻求情感支持应对策略上贡献率相对较大;(3)不仅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应对策略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不同社会支持感受水平的同性别大学生的应对策略也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比女生采取更多的消极解决问题策略,而采取更少的寻求情感支持应对策略;不论男生或女生高社会支持感受组均比低社会支持感受组采用更多的积极解决问题和寻求情感支持的应对策略,而更少的采用转移注意力和消极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朱新明 《心理学报》1983,16(1):11-20
本研究探讨了初中学生解几何题的思惟过程。所用的方法是要求被试证题时出声想,收集他们证题时的口语材料,并对这些材料作了初步的分析。 结果表明: 一、几何问题解决过程往往包含有假设验证的过程。其中,被试如果能从问题的情境中正确地辨认出某种模式,就能唤起与解题有关的知识。 二、两组被试在解题的时间和过程方面有一些差异。甲组被试(解题经验较多)解题的平均时间是乙组被试的三分之一。甲组被试能很快地把他原来熟悉的模式辨认出来。乙组被试(相当于初学者)多半要作一些无效的尝试才有可能正确地认出模式。甲组被试比乙组被试善于交替运用逆推和顺推的搜索策略以及其他有效的策略和办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考查在记忆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选择不同记忆策略与有效记忆的关系,结果发现:(1)当对某材料的记忆达到一定水平时,被试选择记忆方式(测试或再学)的倾向性与其之前的学习判断水平的高低未成相应关系;(2)对被试而言,自我测试策略并非直接促进学习,而是以提高元认知水平为中介;(3)重复学习导致被试高估学习掌握水平,而提取练习则使被试实现有效记忆。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8名11~14岁初中生的深入访谈,初步探讨了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认同的亲社会行为。发现:(1)初中生最认同的亲社会行为是帮助行为,其次是交往行为。此外,安慰行为、公益行为、礼貌行为和遵规行为也被他们认同;(2)初中生对不同行为主体间发生的亲社会行为的认同有明显差异,他们更关心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亲社会行为;(3)普通学校、打工子弟学校的初中生对帮助行为和交往行为认同的比率差异明显;(4)初中生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种类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设计了一个模拟的初级运动系统,让14名五至十岁的被试解决该系统中的车速比较问题,通过收集和分析被试解题的原始材料,结果发现:(1)被试解题中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错误:知识性错误和策略性错误;(2)在这些被试的解题行为中,存在着四种不同的策略,这些不同的解题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试的认知发展水平。根据这些结果,作者对问题解决中的知识和策略的性质及其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王怀勇  刘永芳 《心理科学》2014,37(1):182-189
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实验法探讨了决策过程中调节定向与信息搜索模式之间的匹配效应及其机制。结果显示:(1) 促进定向组被试决策时更偏好基于属性的信息搜索模式,而预防定向组被试决策时更偏好基于选项的信息搜索模式;(2)当两种调节定向组被试分别使用各自所偏好的信息搜索模式制定决策时,达成了调节匹配,相比调节不匹配,这种匹配使被试对其所做选择给出了更积极的评价,即出现了调节匹配效应;(3)加工流畅性可以部分地解释这种调节匹配效应。  相似文献   

9.
价值观与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游洁 《心理科学》2005,28(3):713-717
在大学学习阶段,各种青年期不可避免的问题和大学生所特有的紧张与压力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尽管家长、同学、老师和朋友都可能为他们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与帮助,然而他们在遇到困难或烦恼时却很少主动寻求帮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个体需要帮助的原因,个人价值观、对自我的评价、对帮助者意图的分析等,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了价值观对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与帮助的影响,并初步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经典彩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匹配和选择两种反应模式及其先后顺序对被试偏好反转的影响,以及被试性别与其偏好反转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反应模式的变化导致偏好反转的发生;(2)偏好反转存在反应顺序效应,先匹配后选择条件下的偏好反转率显著大于先选择后匹配条件下的偏好反转率;研究结果不支持后悔理论;(3)不同性别被试在选择和匹配任务中的偏好及其反转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124名本科生为被试,通过划分利手程度(实验一)与添加眼动刺激(实验二)的方法,系统考察了大脑半球互动对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与强右利手被试相比,混合利手被试在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测验上的得分更高;(2)与非眼动组被试相比,眼动组被试在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测验上的表现更好;(3)大脑半球互动与问题情境在灵活性品质上存在交互作用,大脑半球互动对开放性问题灵活性品质的影响大于封闭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选取大学生被试共78名,运用"重复囚徒困境"范式对于社会合作决策进行研究,以无明确线索条件下合作-背叛的两难问题为实验任务,引入正负性情绪变量,考察不同情绪在合作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实验发现:(1)不同情绪唤起对于被试合作得分与信任水平得分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当被唤起积极情绪时,被试的合作水平较高,当被唤起消极情绪时则相反。(2)不同的计算机合作应对策略对于被试合作得分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合作信任得分有显著影响,当对手采用TFT策略时,被试的合作信任水平较高,当对手采用随机策略时则相反。(3)不同情绪唤起和计算机应对策略对被试的合作得分与信任得分都有显著影响,且两者间存在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个体的合作行为及信任水平受到所唤起情绪和计算机应对策略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北京市四所普通中学选取829名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学生为被试,采取匿名的方式让被试报告与父亲和母亲在8个方面冲突的频率和强度,以及与父亲和母亲冲突的形式,冲突时的应对策略,以此探讨青少年期亲子冲突的特点。结果发现;(1)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处于较低水平,发生冲突最多和最激烈的三个方面依次为学业、日常生活安排和做家务,而发生冲突最少和最弱的是隐私;言语冲突和情绪冲突是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主要形式;在与父母发生冲突时,青少年使用最多的策略是回避,使用最少的策略是第三方干预;(2)除家庭成员关系外,青少年与母亲发生冲突的频率和强度均显著高于与父亲发生冲突的频率和强度;(3)女生与母亲在做家务方面的冲突频率和强度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与父亲在花钱方面的冲突频率显著多于女生;男生与父母的身体冲突显著多于女生,而女生与父母的情绪冲突显著多于男生;在应对策略的使用上,男生使用第三方干预策略的情况显著多于女生;(4)随年级升高,青少年与父母冲突的频率和强度呈倒U型曲线发展,初二年级处于顶峰;青少年使用协商、回避和干预策略的情况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以736名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为被试,着重探讨了父母冲突内容、青少年应对策略和青少年社会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父母冲突中指向孩子和指向父母自身的冲突普遍较少,但指向孩子的冲突显著地多于指向父母自身的冲突。指向孩子的冲突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主效应;(2)青少年所使用的间接应对策略要显著地多于直接应对策略,直接应对和间接应对策略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主效应;(3)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主效应,学习问题、抑郁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年级主效应;(4)父母冲突多的青少年和使用应对策略少的青少年出现的不良行为、学习问题和抑郁要显著地高于父母冲突少、使用应对策略多的青少年,但前者感受到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地少于后者;(5)指向孩子的冲突和直接应对策略可以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指向孩子和指向父母自身的冲突可以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学习问题。间接应对策略和指向父母自身的冲突可以显著地预测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同时,间接应对策略可以显著地影响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网络成瘾者的行为冲动性——来自爱荷华赌博任务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四华 《心理学报》2012,44(11):1523-1534
以84名大学生为被试(网络成瘾和对照组被试各42名),采用感觉寻求量表和爱荷华赌博任务(Iowa Gambling Task)范式比较两组被试在感觉寻求水平和决策行为反应模式方面的差异.结果发现,与对照组被试相比,网络成瘾者的感觉寻求总分和去抑制、厌恶单调及寻求激动和惊险三个分量表得分显著增加,在IGT任务中优先选择收益和惩罚频率高的不利扑克牌,其冒险的决策策略并没有随着决策次数的增加而改变.这表明网络成瘾者的决策功能受损并表现出“即时收益优先”的决策模式和对强化物潜在风险的高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探讨网络与现实人际关系质量的差异。实验一考察匿名下被试在网络与现实中自我表露水平;实验二考察被试在网络和现实情境中对他人人格品质的评价;实验三使用内隐联想测验探讨被试对网络维持不同亲疏关系的态度。结果:(1)匿名下被试在现实中更多表露自我;(2)被试对现实他人的品质有更积极的评价,同时交友意愿更强;(3)无论亲疏关系,被试对网络维持人际关系持否定态度。结论:现实人际关系质量优于网络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计数与匹配:5~6岁儿童量比较策略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56名5~6岁儿童,采用计算机呈现刺激的方式,实现了刺激的动态呈现来模拟策略的使用过程,并通过对于被试正确率和反应时的考察确定了每一名被试使用计数和匹配策略进行量比较的特点。结果表明:(1)与计数策略相比,儿童对于匹配策略的掌握更加成熟,5岁和5岁半组被试使用匹配策略解决量比较问题的正确率更高;(2)在已经掌握计数和匹配两种策略的情况下,仍有一部分儿童更倾向于使用匹配策略来解决量比较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囚徒困境博弈的囚徒策略选择发现,中国被试的囚徒策略选择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的影响:在一次囚徒博弈中,并不像传统博弈论预测的那样被试选择坦白为最优策略,而是有一半多的被试选择了不坦白策略;在进行囚徒选择时大多数被试都意识到了囚徒之间的熟悉关系。囚徒关系被激活后,选择不坦白策略的被试与选择坦白策略的被试之间有显著差异,但性别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以及相应的人际信任是导致被试选择不坦白策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经典四卡问题呈现方式的改进,逐一呈现与命题对应的检验证据,要求被试判断每一证据在命题检验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证真偏向"依然存在,但从正确率来看,顺证真与顺证伪没有显著差异;(2)发现了显著的顺序效应,与逆向检验相比,顺向检验有更高的正确率与更短的反应时;(3)被试加工与命题"无关联"刺激时存在明显困难,其正确率显著较低。这些结果说明个体在判断不同证据对命题检验的作用时会受到命题内在方向性的影响,个体可能会采用一些固有推理图式以及简单的匹配策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情绪对职业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决策是决策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引起了心理学家和决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引人情绪和职业种类变量探讨了情绪对职业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1)无论是四种还是八种职业决策任务,积极情绪的被试同消极情绪的被试相比,信息搜索的时间较长,信息搜索的深度显著增加;(2)在职业选择策略上,积极情绪的被试更加倾向于基于选项的加工,而消极情绪的被试随着从四种职业决策任务到八种决策任务的转变,逐渐倾向于基于属性的加工;(3)情绪影响了决策者职业决策的信息加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