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俄国宗教史>是研究宗教领域的专业书籍,这样的书难免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2.
<正>世界宗教史研究视野中的"本土化""民族化"和"处境化"等概念,具体就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而论,就是意指"宗教中国化";中国宗教史当然是世界宗教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宗教史所历来证实的各大宗教传统的"本土化""民族化"和"处境化"共相,无疑意味着"宗教中国化"是符合这一普遍规律的。  相似文献   

3.
两千多年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一直在主导着中国的历史,其影响之深远,迄今还不能轻视,直到上世纪初的"五四"运动后,中国才出现了近代和当代的中华文化。 纵观欧洲近两千年的历史,几乎可说就是一部欧洲的基督宗教史。可见基督宗教对欧洲历史所起的作  相似文献   

4.
章开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涉足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领域.他通过深入考察基督宗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进程,精辟阐释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透彻解析中外基督徒有识之士的经典著述,站在跨文化对话的高度,对中国基督宗教史予以"全球地域化"解读.章开沅认为,只有构筑中国本土化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才是基督宗教在华"传播与植根"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正>所长:卓新平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德国(欧洲)宗教史协会终身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相遇、求同与存异》、《当代亚非拉美神学》、《当代基督宗教教会发展》、《当代西方新教神学》、《当代西方天主教神学》、《中西当代宗教理论比较研究》(德文)等。  相似文献   

6.
白春阳 《哲学动态》2004,(10):23-25
肖前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体系的创立人和学科奠基人之一.2004年5月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教学与研究>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协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理论研讨会暨肖前教授八十华诞纪念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举行.170余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大会.大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面临的困境、挑战和机遇做了深刻分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未来发展建言献策.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的宗教研究有着不同于西方宗教学的特质与路径。本文在对俄罗斯宗教学发展阶段述论的基础上,特别将注意力聚焦于俄国启蒙思想的发展轨迹,重现彼得堡学派在俄罗斯宗教学发展进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采用档案分析法还原苏联时期与无神论相关的科研活动情况,试图以此匡正学术界对苏联宗教研究的偏狭、否定性认识(即认为苏联时期的宗教研究趋于停滞),进一步揭示出俄国宗教研究开创性与开放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地域宗教史的研究基本方向及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地域宗教与全国性宗教通史不同,它拥有不替代的地位和功能。地域宗教史的学术主题是宗教发展地域特殊性的探索,即地域宗教历时性发展中所特有的规律性。文章提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9.
区域民间宗教史是区域史及中国民间宗教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外学者对于"民间宗教"这一概念存在认知差异,关于区域民间宗教史的研究也呈现出不同的路径。区域民间宗教史的研究大致可分为教派罗列式、整体研究式、区域性教派研究和事件史研究四种路径。我们应当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诸多层面努力,思考如何书写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民间宗教史。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以下简称<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四门课程之一,这既是一门历史课,又是一门政治课,它承担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提高学生兴趣、强化教学质量,审美可以在<纲要>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目前审美在<纲要>教学中的运用问题除宋凌迁<读诗学史论教学--诗文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理论导报>2007年第12期)一文略有涉及外,还很少有人论及.有鉴于此,特写作本文.  相似文献   

11.
区域民间宗教史是区域史及中国民间宗教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外学者对于"民间宗教"这一概念存在认知差异,关于区域民间宗教史的研究也呈现出不同的路径。区域民间宗教史的研究大致可分为教派罗列式、整体研究式、区域性教派研究和事件史研究四种路径。我们应当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诸多层面努力,思考如何书写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民间宗教史。  相似文献   

12.
黄昉 《天风》2007,(9):40-41
李向平简介祖籍湖南邵东。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宗教学会、中国社会史学会、上海市宗教学会、上海市历史学会理事。曾往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大正大学、大阪大学、英国波士顿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从事访问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国宗教史,当代中国宗教,宗教社会学。近著有《文化正当性的冲突》、《信仰、革命与权力秩序》、《中国当代宗教的社会学诠释》等,并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无神论》2021,(2):23-29
普列汉诺夫因时代和俄国革命的需要对宗教问题进行了研究,虽然著述不丰,但见解独到和深刻。尤其他是对宗教概念的探讨、对宗教起源和宗教本质的剖析、对科学社会主义与宗教关系的深刻认识、对造神派和寻神派观点的揭露与批判,深入细致,见微知著,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深入挖掘、认真梳理并比较分析其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拓宽宗教研究视域,正确处理当代中国宗教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普列汉诺夫的科学无神论思想是在俄国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阐释宗教问题,特别是在与"寻神派"和"造神派"错误思潮的论战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俄国化的理论基石,也为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即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党员干部,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要坚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加强宗教问题研究,牢固树立科学无神论的宗教观;要辩证地看待现阶段的宗教存在,在处理宗教问题时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近日拜读戴立勇博士<现代性与中国宗教>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463千字,以下行文中简称"戴著")一书,此种感觉尤为强烈.戴著第一部分中对"现代性"、"后现代性"、"全球性"等问题的探讨,揭示了宗教当下的社会情境、哲学语境和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16.
宗教史既是人与神圣的交流史,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或人类的自然观念史。当代宗教史学家米尔恰·伊利亚德对宗教经验与自然观念的互动表现出密切的关注,其宗教史叙述既是对人类宗教理念之演进的追索,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之变迁的溯流。他认为前现代人大体生活在充满神圣的宇宙中,犹太—基督教对历史的重视,开启了自然的去圣化进程,现代科技得益于这一进程,并加速了这一进程。现代文化思潮及"回归自然"口号的提出,泄露了现代人对于神圣的隐秘乡愁,并再次彰显了人与自然之间难以割弃的统一性。现代人要走出文明的重重危机,就有必要重新唤醒、激活自己感知神圣的能力。伊利亚德的宗教史叙述虽有浓厚的想象色彩,但不乏重要的当下价值和持久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9年4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山东省汶上县人民政府联合,在汶上召开"第二届太子灵踪文化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佛教协会、<中国宗教>杂志、<佛教文化>、<法音>杂志、<中国民族报>、凤凰网华人佛教和法门寺博物馆等20多位佛学专家和著名佛教文化传媒的记者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黄心川、杨曾文等著名佛学专家.<世界宗教研究>杂志社社长黄复年先生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做了总结发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29日,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联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讨会暨<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哲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举行.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2005年3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的由黄楠森、王东主编的<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哲学>一书,认为该书以全球的视野,立足本土的关怀,突出时代的主题,探讨了邓小平理论中蕴涵的哲学智慧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验证、发展和创新,科学地阐明了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哲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相继成立,这是宗教学界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的学术厚礼,是中国当代宗教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中国宗教学的当代发展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重大成就之一。中国政界、教界、学界的各界人士都参与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五千年中华文明为历史底蕴,作为在其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宗教工作,也应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寻找智慧之源,建立历史自信。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有必要将其置于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脉络之中,建设与五千年文明古国相称的、与二千年中外文明交流史相称的中国宗教。从宗教中国化的视角出发,本文追溯了中国宗教的历史成就,包括一脉相承的宗教传统、超大型及深刻复杂的宗教体系、中外交流融合的宗教文明体,考察了中国宗教的历史精神,包括开放、创造、包容、凝聚精神。最后提出,历史自信具有勇于面向未来的维度,中国宗教学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为指导,重整与书写“新宗教史”,包括“以中国观世界,以世界观中国”重整全球宗教史;以互成论来再思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看待中国宗教互鉴史;以宗教史写作推动中国特色宗教思想体系的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宗教史学理支撑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