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公———一个象征政治实体、皇权的符号,在藏传佛教文化占据主导的安多藏区演化为个人的保护神、村落甚至寺院护法神灵。伴随时代变迁,个体行为和信仰理念实践将一个全国性意义的符号地方化为跨区域的崇拜对象。安多藏区关公信仰的传播和发展,冲破了藏文化区域的园囿,通过藏汉民众的想象、理解建构起来,神和人之间产生深层链接,直至今日并未中断。本文呈现了安多藏区关公信仰的历史过程,描述了安多藏区关公祭祀仪式,探讨了安多藏区关公信仰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关公文化在中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明清时期,中国人开始大规模向海外移民,关公文化随着华人的脚步传播到世界各地。关公文化在海外华侨华人中传播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伦理道德层面的"忠义仁勇"精神,信仰层面的平安神、财神等神格信仰,情感层面的国家情、故乡情、同乡情等。这三个层面的核心内容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关公文化在海外华人华侨中传播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的关公信仰文化是由中国内地的移民传播到马来西亚的,信仰关公者既有个人,也有民间秘密组织,还有刘关张赵的后裔等。马来西亚关帝神灵的内涵丰富,具有财神、平安神、守护神等多重神格;马来西亚的关帝神像造型独特,具有多神陪祀的地域特点。田野调查所见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关公崇拜,与中国内地关公崇拜既有共通性,又形成独具特色的南洋关公崇拜文化,对于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明清之际,是关公信仰的鼎盛之时,当时的关帝庙遍及全国。当时间的车轮碾过,在现代,关公信仰已经无复昔时的辉煌,但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仍然存在于芸芸大众的生活中。以下就澳门、福建东山、陕西榆林三地现有的关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众多历史人物形象的演变中,关羽形象的演变极具代表性。从历史人物到艺术形象,逐渐生成复杂的宗教信仰。一方面,关羽形象的演变推动了关公信仰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关羽形象独特的演变轨迹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通过对关羽形象历史纵深式的梳理,结合关羽形象的文学性转化,逐渐呈现出关公信仰发生、发展及成熟的过程。关公信仰的迅速发展绝不仅仅是宗教意识形态作用的结果,而是社会各阶层对关羽形象的塑造逐渐符号化、象征化,最终使其固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代表,同时也体现出关羽形象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正浙江民间信仰历史悠久,数量众多,气氛浓郁。妈祖、城隍、潮神、关公、蚕神、陈靖姑、黄大仙、胡公大帝等各种神祇以及清官廉吏、英雄人物、行业神数不胜数。这些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历史上就是百姓道德教化的主要场所。民间信仰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鲜活载体,保护、传承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形成了保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天然屏障,但民间信仰领域  相似文献   

7.
梅红 《宗教学研究》2022,(3):195-201
嘉绒藏族地区的关帝信仰是历史上藏汉文化交流的结果,关帝信仰在部分嘉绒藏族地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本文结合地方文献及民间口述资料,深入田野考察嘉绒藏族地区关帝信仰的历史与现状,指出嘉绒藏族地区关帝庙供奉多元神灵,主神关公、周仓、关平的神像造型具有藏式特点。通过嘉绒藏族地区农历五月十三关帝庙会的田野观察,揭示出嘉绒藏族地区关帝信仰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形成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北魏、隋唐、明清三个重要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出于政治的需要不断对之以充实、丰富。目前,保存下来40余座文殊寺庙,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区域。透过对五台山文殊信仰的时空分析,可以深刻理解其产生的社会根源、信仰形态、文化内核以及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9.
陈寿《三国志·关羽传》中,对关羽史实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自宋以降,关羽也从普通的武将变成了"武圣人",并引发了"关公崇拜"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其"形象"的不断嬗变也引发了学界的关注。本文将"关公形象"纳入符号学的范畴,在"四体演进"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将其嬗变分为"隐喻视野下的历史关公""转喻视野下的文化关公""提喻视野下的符号关公"以及"反讽视野下的虚幻关公",从多维度加以剖析,希冀给这个文化现象的解读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从而为以后多学科、多角度地研究关公崇拜现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向里看     
《三国演义》载:关公被杀之后,英魂飘荡过玉泉山。那夜,山中老僧普净正在山寺默走参禅,忽闻空中有人大呼:还我头来!普净认得是关公,于是点化道:那么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关公于是恍然大悟,终为千秋万代供奉的关帝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