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对现代新儒学如何估价,即现代新儒学的出现及其在现代和未来有没有存在的意义和研究的价值?这是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思想界最为困扰的问题之一。学术界对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2月13日至15日,“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课题组与广东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在中山大学联合举办了“现代新儒学与当代中国学术讨论会”,著  相似文献   

2.
1990年12月17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举行了第十一次文化学术座谈会,讨论儒学在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时代的关系问题。参加座谈的有研究机关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二十余人。发言的内容可大体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儒学对日本和四小龙的影响表现在哪些地方;(二)社会主义社会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三)批判继承问题;(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会上,许多学者谈到儒家伦理思想在日本、南朝鲜和新加坡的具体表现和不同特点。一些同志介绍,日本的企业管理十分重视对职工的道德教育和思想工作,想尽一切办法发挥企业中每一位成艮的积极性。有的企业挂着这样的对联:“伦理进入企业,心灵进入工作”。许多企业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方式”,特别强调“感情投资”,尽力消除职工的雇佣感觉,从而把企业当成是“自己的家”。他们自认为,“人和”是日本企业管理的精髓。这使日本企业一般都能表现出很强的凝聚力。企业遇到重大困难,职工们仍然能够保持团结,特别是  相似文献   

3.
从8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大陆学界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现代新儒学研究,这一研究的规模之大,成果之丰,影响之巨,参与学者之多,在海内外的新儒学研究史上,都是罕见的。方克立先生作为这一研究的倡导者和主要组织者,主编了《现代新儒家学案})、《现代新儒学研究论集》、《现代新儒学研究丛书)}等三十多种、逾千万字的论著,使现代新儒学在中国大陆变成“显学”,并在港台和海外产生了重大反响,可谓大陆新儒学研究首屈一指的代表者。而《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一书,作为方先生十年精心致思的结晶,不仅是他的一家之言,而且以浓缩…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家思想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科学管理的核心”等已逐渐得到全球的广泛认同,中国也在努力引进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技术,但我们一直面临一个问题,即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国化或本土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挖掘其现代价值,借鉴前人的智慧,应是构建中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如何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是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议题。儒学作为中华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今中国的伦理学研究和道德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这种理念,南京大学杨明博士的近著《现代儒学重构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以“现代儒学”为题,以“重构”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了晚清以来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西学的逐步东渐,儒学如何应对挑战、自我变革的思想历程。全书逻辑清晰,结构谨严,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为四个方面探讨了儒学世俗化的现代意义:首先,指出儒学在现代所遭遇的最严重的困境,当是现代民众在“情感上拒斥儒学”;其次,分析了儒学被冷落的原因,认为就儒学自身找原因的话,这只能归咎于儒学后来的精神发展在价值取向上坚持“贵族化”倾向,越来越背离原始儒学重“世俗”的精神蕲向;再次,以方东美与牟宗三为例,说明现代新儒家不但没有改变以往儒学的精神方向,反而更以现代理性的方式,把原始儒学原本十分明白易懂的说教变成了只有少数知识分子才能体悟的“绝学”;最后,就如何改变现代新儒家发展儒学的路数,以求实现儒学世俗化谈三点具体意见:1.须改变立场,由重“士”转向重“民”;2.须改变观念,由不能容忍世俗价值转向重视民众的世俗要求;3.须改变导向,由专注正面指导人生转向积极关注人生的负面。  相似文献   

7.
徐复观与现代新儒学发展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复观与现代新儒学发展学术讨论会综述吴根友(武汉大学哲学系)1995年8月29日至31日,武汉大学与台湾东海大学,在武汉大学联合举办了“徐复观思想与现代新儒学发展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在中国大陆首次举行的研究徐复观思想的专题学术讨论会。现将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如何从儒家内在的理论立场出发来贯通道德理性与理智理性,如何从素重德性的儒学传统中发展出知性主体,以为理智理性在儒学传统中确立内在根据,内在地决定了现代新儒学之发展嬗变。就贯通德性与理性的不同方式而言,现代新儒家分为“尊德性”与“道问学”两个系统。从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历程看,“尊德性”一系的理路在现时代已经到了尽头,而“道问学”一系在实现了根本性变革之后,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它不仅推进了儒学的现代化,而且使儒学获得了崭新的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9.
儒学的现代意义已经有许多学者讨论过,特别是儒学对于现代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许多学者所注意。本文打算讨论儒学对现代社会生活的意义。儒学中当然有许多不适合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部分,但它是否对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甚至对今日人类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的部分呢?我认为,它无疑是有的,而且可以说是有很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中国文化哲学、传统学、新人学而进入和合学的探讨,认为和合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首要价值,是超越宋明新儒学和现代新儒学的尝试。作者指出,宋明新儒学的缺陷是把此在所以然与彼在所以然混淆起来。现代新儒学接着宋明新儒学讲,而有新理学、新心学、新气学之分。现代新儒学的基本内涵是;以民族生存的关切情怀,以融摄西方文化之新,而归宗为儒学的精神价值,并以重建儒家形上学为理论核心,以重立儒家理想价值为职志,以开出现代新“外王” 为标的,体现出对于文化危机的反思,意义世界的追求,终极关怀的寻觅。但在当前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下,都有成为旧学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光威”(集团)总公司和山东省历史学会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学术讨论会”,自8月27日至8月30日在威海市举行。来自韩国清州大学和明知大学、北京、上海、河南、辽宁、山东等国家和省、市的教授、专家、学者及热心中国传统文化、关心现代企业前途命运的社会贤达共60余名与会;会议收到论文、专著等60余篇、部。收到的著作以及在讨论中的发言,都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尤其是就“光威”(集团)公司的管理实践中借鉴传统文化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极…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新儒学研究述要宋志明1、现代新儒家思潮是五四新文比运动后期出现的文化现象.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至今在海外华人世界以及港台地区仍有很大影响。可是,中国大陆学术界开展现代新儒家思潮研究却是近几年的事情。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新儒学以遥承先秦儒学、宋明理学,在现时代谋求儒学之“第三期发展”而自任。由于西方文化构成了20世纪世界文化的主流,因而,如何在继承传统儒家之“真精神’的基础上,通过援西学入儒学以推进儒学的现代化,构成了现代新儒学的时代课题。现代新儒学历经几代薪火相传,其间存在境遇虽有不同,学理义涵也一直是见仁见智,但其思想的脉胳可以说是始终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的。在这方面,成中英、杜维明、刘述先等第三代现代新儒家比之前辈不仅更具理论的自觉性,而且其入乎西方文化之内而又出乎西方文化之外的学思历程与知识基础也为他们…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制度下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丁荣先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在世间的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最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一切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如果把这里的人,界定为现代的,具有与现代相适应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等等诸多素质的劳动者,毛泽东同志的话仍然是正确...  相似文献   

15.
德治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方式,不但必然同人治、法治相对照,而且也不可还原为政治统治,我们必须把它同政体类型和文化模式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从政体上说,按照孟德斯鸠的论述,只有共和模式才适合于德治,或者说,德治是共和的内在要求;从文化上说,孔子和柏拉图分别建立两种不同的德治模式。柏拉图的道德结构体系是现代社会得以发生的根本动力,原始儒学在此则具有不可逾越的结构性障碍,实质上,从历史图示来看,原始儒学只有与共和政体结合起来,实现由道德统治向道德治理的转换,才有可能充当现代社会的组织资源。  相似文献   

16.
彭彦琴 《心理学报》2007,39(4):754-760
与西方心理学以科学主义为主体的“由下至上”的研究思路不同,中国传统心理学探究走的是“由上至下”的研究路线,即从心理及精神层面最高端入手,强调心理的道德与理性层面,故其实质是人文主义的。现代新儒学作为人文主义心理学研究典范,具有心理学研究“另一种声音”的独特价值与意义。现代新儒学研究背景及思路的展开,呈现出以传统心理学思想为深厚根基的中国近代心理学的独特个性与自信。这是现代新儒学对中国心理学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颜炳罡著《中国儒学的现代转化》一书于2020年3月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作者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方面的代表性成果。作者认为:中国儒学以人为本,追求天人合一、经世致用,是开放、包容、创新的文化系统;继承与发展是当代中国儒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实现由小众到大众、由知到行、由伦理规范向信仰、由区域性向全球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中国儒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该书分为上、下两篇。  相似文献   

18.
郭萍 《周易研究》2022,(3):101-112
当今建构中国哲学话语的一个重要根由是为了摆脱近百年来西方话语对于中国哲学主体性的宰制,而福柯的“话语理论”就对话语宰制主体的问题做了理论上的揭示与批判。不过,与福柯批判现代性的后现代立场不同,中国学界大多基于中西对峙的民族立场而批判现代西方话语的西方性,这也成为近现代儒学话语建构的底色。然而,包括儒学话语在内的任何主体话语都不具有自明性,而是有着前主体的共同本源,即前主体性言说,其本源地生发着主体话语的实质内容,同时也引导着主体话语的时代更迭。因此不论中西,都需要以当下的现代性生活本身为共同渊源,建构与之相宜的主体话语。据此而言,传统儒学话语并不是落后于西方,而是落后于时代,故当今建构儒学话语的根本在于实现传统儒学的现代转化,即以儒家的思维方式言说现代主体价值。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应时代的积极意义上持守儒学话语的独特性,才能在发展现代主体价值的普遍意义上有效地批判现代西方话语。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管理与儒家伦理张国春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企业管理同资金、技术、人才一样是构成企业实力的基本要素,而且是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价值实现的重要条件和必经之路。管理作为维护秩序、争取效益之术,除了其终极目的的伦理意义之外,其过程本身也在越来越多地渗透...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新儒学是当代港台及海外学术界深有影响的重要思潮,随着海峡两岸学者的接触和对外学术交流的扩展,已经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本文收集了大陆学者对现代新儒学的分析和评价。一、新儒学的分期问题所谓“新儒学”是指宋明理学,英文辞典一般译为New Confucianism。目前有人将当代儒家思潮称为“现代新儒学”或“儒学第三期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