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谢上海教区陈崇德先生、天津教区西开总堂王双魁修士和上海光启社丁根发先生的好意,使我先后读到近年新译的几本中文弥撒经书:《圣周礼仪》(1992年港版)、《主日感恩祭典—主日弥撒经书》(1982年版)和《乙年主日弥撒经文》(1994  相似文献   

2.
正各位神昆弟兄、修士、修女、各位主内兄弟姐妹:根据圣教会礼仪年安排,圣周四结束逾越节的准备期——四旬期,并开始了逾越节的三日庆典。在圣周四,教会有两个主要的礼仪行动:祝圣圣油弥撒和主的晚餐弥撒。在祝圣圣油弥撒中,主教联同教区内的司铎们共祭,并祝圣圣油,表达整个教区在基督内的团结一致,服务信友(因为这些圣油正是为服务信友而准备和祝圣的,主教将这些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17日将临期第三主日,北京教区西什库天主教堂(北堂)8点弥撒中124住慕道者领洗入教。整个弥撒和领洗圣事礼仪庄严神圣,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4.
我从领洗到现在已经15年多,若说参与弥撒礼仪不能算少。一年里主日庆节几乎不缺,特别是在修院工作,天天有弥撒,自然恩宠得了不少,灵修上不能说没有一些长进。然而这么多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二月份的一台主日弥撒。  相似文献   

5.
在天主教会的拉丁弥撒礼仪中,祭披不仅是主礼(主祭者)神职对上主尊敬的表现,也常常隐喻着与当时相关礼仪的内容和目的。它是感恩祭主时穿戴中所有祭衣的主件,其形状犹如一件大氅,中间有一个圆洞,穿的时侯是由头套下的。五颜六色的祭披为仪式活动增添庄  相似文献   

6.
天主教的礼仪□勒依●天主教的礼仪以“弥撒”为中心。教会认为这是一种感恩的祭典,奉献耶稣的圣体圣血,以不流血的方式重行基督在十字架上对天主的祭献礼。弥撒都在教堂举行,教堂被视为天主的圣殿。每座教堂建成之后,都要举行隆重的祝圣礼仪,教堂从此成为举行礼仪的...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呼和特教区德兰修女会于2006年10月1日在呼市总堂为李春利、杨雅茹、李凤莲三位修女举行矢发终身圣愿礼,并有5位修女续发一年圣愿。礼仪特别邀请乌盟教区刘世功主教主礼,23位神父共祭、26位修女及700多位教友参礼。弥撒礼仪结束时由杨雅茹修女代表发终身圣愿的修女致答谢辞。弥撒后修女院与总堂歌咏团、乐队联合举行了庆祝会。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上主所安排的一天,我们应该为此鼓舞喜欢,阿来路亚。"这是复活节弥撒中答唱咏的诵句。它蕴含着复活节庆典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是教会全部礼仪的基础,并由此延伸到八日庆期、整个复活期,直至圣神降临节;它涵盖了最基本的礼仪精神,那就是主的受难、复活,护慰之神的长住教会、训诲启迪和圣化引领。从此,恩宠的教会诞生,主的大门  相似文献   

9.
自从“梵二”会议之后,教会在礼仪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以能适应时代、社会之需要。让天主的子民用本地化,民族化的方式,藉着各种圣事生活在天主的爱中,充分地享用、发挥天主的爱,使大家从圣事中得到滋养、在生活中得到圣化。现代弥撒礼仪充分表现了用本地语言行礼这一点。神职者带领大家共同举行弥撒圣祭,  相似文献   

10.
芦宝玲 《天风》2017,(6):34-35
正一、礼仪崇拜介绍在将临期第三主日,我们采用普世教会公认的崇拜方式,即利玛礼仪敬拜上帝。利玛礼仪是世界基督教联合会在1982年签署的适用于普世基督教会崇拜的礼仪文献。礼仪文献包括进堂礼、圣道礼、圣餐礼和差遣礼四个部分。进堂礼包括:序乐、问安、启应、认罪、宣赦(上帝赦免)、荣耀颂(赞美上帝)。圣道礼包括:经训、证道、宣信、回应诗歌、代祷。圣餐礼包括:预备礼、圣餐祷文、  相似文献   

11.
一、弥撒的意义弥撒(Missa)一词在西方指弥撒圣祭。该词来自弥撒结束时遣散教友所用的一句话,即ite,missa est。弥撒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称为望教者弥撒,第二部分称为教友弥撒.在某些东方礼仪中,在教友弥撒开始前,至今还包含有遣散望教者的话。教友弥撒主要是感恩祭(eucharistia),但是在此以前的望教者弥撒部分中,所念的经文和天主的圣言,与后者却是密切相连的。在旧约时代,天主的子民举行集会时,总是先宣读天主的圣言,然后举行圣祭、该圣祭既宣告了天主圣言所带来的救恩,又表达了全体子民恭聆圣  相似文献   

12.
在弥撒礼仪中,天主借着司祭的服务和爱的圣事,与共聚一堂、围绕一桌的子民相遇;又借圣言的宣讲亲口向我们说话并倾听我们的祈祷。无论是衪的言语还是圣事,都是衪爱我们的标记,并要我们本着信德衷心地接受。在弥撒中,天主已向我们敞开衪的心胸,衪的逾越奥迹深深地溶化在礼仪行动所表达的救恩中。因此,信  相似文献   

13.
正礼拜(service)是基督教新教的主要宗教活动。一般包括祈祷、读经、唱诗、讲道等内容。习惯在教堂中举行,并由牧师主礼。该教认为耶稣基督是在星期日复活的,故称之"主日"(主的日子),并在该日举行礼拜,有时也可在其他日子举行。宗教改革之后,基督教新教逐渐分成许多宗派,在崇拜礼仪和信仰生活习惯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权杖是天主教会的主教在举行大礼仪弥撒时所用的“牧杖”,代表其礼仪时的职务和地位,同时也象征着一个教区主教的职位。教会传统上认为,权杖隐喻着精神领袖和管理者。最古老的权杖与现在老人们用的手杖并无差别,但教会出于对上主的敬爱以及在礼仪中的庄重和严肃,也就在演化过程中逐渐采用了镀金、银、铜等装饰。因为它是在礼仪中使用的,因此在制作上要求精细、外观精美。权杖的上端略弯曲,有的是半圆或整圆形,下端稍尖。高度约1.80米左右。现在主教们所用的权杖,基本上都用镀金、银或上等木料制成的,但如果用木料,多以金属或…  相似文献   

15.
天主教是一个十分注重外在礼仪形式的宗教,在举行教义所规定的七件“圣事”(即圣洗、坚振、圣体、神品、终傅、婚配、告解)的时候,都有不同的礼仪形式。但这七件圣事中,最重要的是“圣体”圣事。圣体圣事就是通常所说的“弥撒祭献”,由具有神品的神父或主教主持。现在举行圣洗、坚振、神品等其他圣事时,通常都是在弥撒礼仪中进行的。 圣体圣事是耶稣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前,与门徒们一起举行最后的晚餐时所建立的圣事。玛窦福音记载说:他们正吃晚餐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了,擘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去吃罢,这是我的身体…  相似文献   

16.
无论我们在世界的那个角落,只要你走进教堂或在其它类似场所参与天主教的弥撒礼仪,那么你肯定会听到不同语言、旋律优美、风格各异、得体适用的礼仪歌曲即天主教圣乐。教会的礼仪音乐是伴随着基督的教会的礼仪发展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甚至,天主教的礼仪音乐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基督圣诞之前的犹太宗教的音乐。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1988年4月24日在济南市洪家楼主教大堂隆重祝圣了五位主教。他们是青岛教区正权主教韩锡让,益都教区正权主教孙智宾,济南教区助理主教郭传真、赵子平,周村教区助理主教马学圣。祝圣大典是遵照我们天主教的传统礼仪进行的,在祝圣大礼弥撒中,唱经班在风琴的伴奏下合唱了弥撒经,管弦乐队和传统的民乐队轮番演奏圣歌,气氛庄严隆重,盛况空前。主礼主教是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代团长、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代主任、济南教区宗怀德主教;襄礼主教是湖北省汉口  相似文献   

18.
在基督教礼仪年中加入中国传统节日,是基督教崇拜礼仪中国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代富有影响力的亚洲礼仪神学家安浩鹏(Anscar J.Chupungco)在论到崇拜礼仪本土化时,特别提及使用创造性同化的方法帮助人们在礼仪年中加入本地文化中传统的节期、人们工作的周期和国家的庆典~1。创造性同化(Creative Assimilation)是在基督教的崇拜中加入来自文化的元素,诸如行为、姿势或象征,借以丰富崇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基督教史上,中国教会一直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两者曾有碰撞和对话,如清代中国的"礼仪之争"、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创办等。随着本色化运动的开展,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努力探讨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寻求一位可被中国文化接受的基督。通过对话、交流、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主要礼仪主日(Lord’s Day)亦称"礼拜日"。基督教对星期日的别称。据《新约圣经》载:耶稣在安息日前一天(即今星期五)被钉死于十字架;死后第三日复活,即于安息日后一日(即今星期日)"复活"。基督教据此把星期日称为"主日",意为"主的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