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女性主义伦理学伴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深化,产生于最近三十年,其主要标志是卡罗尔·吉利根教授的《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的出版.此后,女性主义伦理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政治伦理、生态伦理、生命伦理、性伦理等领域,形成不同的交叉学科.作为女性主义伦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关怀伦理学,一直备受女性主义伦理学家的关注.关于关怀伦理学,学术界比较有争议的几个问题有:性别与道德的关系、关怀与正义的关系、关怀伦理学的理论归属等.女性主义伦理学的出现为女性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同时,也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性别分析法.但是,女性主义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兴学科,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女性主义伦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70年代之前,性别是一切女性主义者在探究妇女千百年来受歧视和压迫根源时最先投向的视点.因此,性别理论是女性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基础.中国学者从引入、介绍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到对女性主义伦理学展开深入研究,使得女性主义伦理学成为当今中国女性主义哲学学科中探讨最为充分、深入的一个领域.本文将从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的介绍和引入、深化和发展以及若干实践主题的探讨等三个方面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女性主义伦理学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试图从根本上颠覆男尊女卑的传统伦理观念,倡导从制度层面确保女性独立的社会地位,捍卫女性权利与尊严.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还以其特有的关怀主义特征,呼吁性别平等,强调人文关怀,注重社会公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思潮.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试图从根本上颠覆男尊女卑的传统伦理观念,倡导从制度层面确保女性独立的社会地位,捍卫女性权利与尊严。女性主义生命伦理学还以其特有的关怀主义特征,呼吁性别平等,强调人文关怀,注重社会公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思潮。  相似文献   

5.
天主教女性主义伦理学是在女性主义运动影响下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基督教伦理学学派。它批判了传统道德神学中的男性中心主义和贬低妇女的倾向,主张要从女性的经验出发来建构一种强调女性与男性应有平等关系的平等主义模式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6.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使当代伦理学研究从对普遍化的道德原理和道德体系的知识论建构转向对以现代性问题为背景的现实生活世界的道德关切.在这种变革中,当代伦理学研究实现着从体系意识向问题意识的转变,引发了应用伦理学的勃兴和德性伦理传统的当代复兴,从而使伦理学的人学价值意蕴得以彰显.当代伦理学的发展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实现问题意识与理论意识的互动、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整合、道德共识与差异伦理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基于世界风险、全球生态危机所生成的社会转型发展之境遇要求,发展规范伦理学成为当代伦理学建设的基本任务。发展规范伦理学的前提性工作是重建规范伦理研究的认知视阈,重新检讨道德与美德,明确其学科研究对象,重建规范伦理研究的社会目标及学科概念系统。在此基础上展开正面研究,重建以伦理认知原理、伦理行为原理和伦理价值导向原理为基本内容的规范伦理学思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与女性主义伦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主义同后现代主义一样是当代西方社会最活跃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它来源于妇女解放运动,并在本世纪后半叶的发展中超越自身成为一种价值观念和方法论原则,在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一场革命.女性主义伦理学是这场革命在伦理学领域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浅析医患矛盾的形成与消解:—女性主义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伦理学历史发展了几千年 ,伦理学家纷纷从不同角度切入历史 ,女性主义伦理学从性别入手 ,对道德进行研究 ,用女性和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世界 ,看社会 ,看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伦理道德问题。1 女性主义伦理学的特征女性主义伦理学与西方传统伦理学不同。传统伦理学的目标在于发现、提出、解释指导人们行为的那些普遍的、公正的、不分种族阶级的应用于每个人的道德原则。女性主义伦理学则试图审视批判传统伦理学中对妇女声音的忽略 ,批判带有压迫妇女性质的伦理理论 ,并重新确立起自己的理论。女性主义伦理学产生于女性主义运动 ,在历…  相似文献   

10.
当代的社会发展理论,不仅应当包含根基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论证,而且还应当包含价值论的支撑和伦理的规范。因此,提出“发展伦理学”这一概念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发展伦理学,既是传统的伦理学(元伦理学)在当代社会发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也是对传统伦理学的发展。它是社会发展理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Lai Chen 《Dao》2010,9(3):275-287
This essay focuses on the unity of several virtues in pre-Qin Confucians. Confucius maintains the proper application and coherence of such virtues as benevolence, wisdom, trustworthiness, straightforwardness, courage, and firmness. Further, Confucius takes benevolence and nobility as characteristic of human be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distinction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virtuous characters and virtuous actions.  相似文献   

12.
This focus issue is a conversation at and about the interface of feminist ethics and religious ethics, in order to show what these multifaceted fields of intellectual endeavor and practical import have to say to each other, to teach and to learn. The seven essays approach that dialogue from a variety of angles and traditions, reflecting the fecundity of both fields and the wide‐ranging concerns of colleagues in religious ethics who share commitments and methods with feminist ethics.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媒体的联系表明语言伦理与媒体伦理具有内在联系;语言与媒体的差异表明语言伦理与媒体伦理之间又存在着巨大区别,从而使得前者构成了自然语言的伦理问题,后者构成了媒体语言的伦理问题。不要说谎(即说真话)既是自然语言伦理也是媒体语言伦理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媒体语言与自然语言的不对称,以及媒体语言已经成为公共领域的主导语言,所以,媒体语言之不要说谎的重要性远非自然语言不要说谎的重要性所能比拟。应用伦理学应该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媒体自律协会和全体社会公众三条监督途径,来解决媒体伦理问题,确保媒体遵循不要说谎的基本道德要求。其中,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把自然语言提升为媒体语言,完善全体社会公众的监督途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15.
This written account of a clinical encounter - depicting fragments of a more extensive array of events - attempts to exemplify many facets and associated complexities of clinical ethics consultation. Within the general telling, I provide more detailed portrayals of several key events. In secion 1, I document briefly my initial interaction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sultation, focusing on the information gained - in the context of those interactions - as I read the medical chart of Mrs. Rose. Next in section 2, I briefly describes my initial conversation with Mrs. Rose's three sons. Section 3 illustrates several questions raised in sections 1 and 2. Then section 4 presents my encounter with Paul, the youngest son, as he was carrying out his vigil at his mother's bedside in the hospital. Section 5 chronicles my interactions with several care providers involved in Mrs. Rose's situation, including two different meetings that occurred with Mrs. Rose's attending physician. I conclude in section 6 by telling about a conversation I had with Mrs. Rose's middle son, Russell, approximately one month after Mrs. Rose died.  相似文献   

16.
传统伦理学的价值伦理学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伦理学的价值伦理学转向,一是基于研究重心由“应当”问题转换为“德行之所以然”的问题,二是基于研究范式上由目的论、德性论、义务论等转换为价值论。作为传统伦理学的集大成者,康德伦理学一方面因其浓烈的价值论色彩而成为舍勒和N.哈特曼价值伦理学的前奏,另一方面因其“实质”内容缺失而致的形式主义又为后者的拓展提供了空间。舍勒,尤其是N.哈特曼的实质价值伦理学正是在康德伦理学的理论平台上得以建立的。  相似文献   

17.
By focusing on questions concerning what kind of training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ology and ethics and religious ethics should receive, I try to initiate a conversation we need to have about the kind of work the JRE should foster.  相似文献   

18.
儒家道德缺乏公德机制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德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从100多年前近代思想家粱启超警示世人公德严重缺乏至今,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仍然是如何推进公德.在实践的工程里,借鉴古代道德资源是一个必然的课题.其中儒家道德尤为重要,因为它一直是在中国起支配作用的意识样态之一,而且儒家道德的主干德目"仁"也容易使人与公德进行自然的联系,但这是一个误区.儒家虽然重视人际关系之间的规范,但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而主要是血缘关系中的追求,体现的是自己本位的价值观,重视个人修养正是这一价值设定里开出的自然花朵,即使有"泛爱众"等公德的隐性因子,但也因儒家道德本身缺乏驱动因子而趋向夭折.  相似文献   

19.
The fil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istian ethics and Comparative Religious Ethics (CRE) need not be perniciously distortive and can be salutary for comparative work. I suggest that the suspicions about CRE as a disguised form of a “Christian ethical enterprise” are overstated and that we can appreciate the value of the legacy of Christian ethics for comparative work in the focal themes of emancipatory criticism and common morality. Both of these themes, even if influenced by Christian ethics, reflect more universal social‐moral problems that can be discerned in cross‐cultur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的伦理危机是由现代性伦理需求的供给不足所导致的.传统道德哲学不能满足有机团结的、远距离的现代社会及其行动结构所提出的伦理需求.伦理视阈中的组织,是实体性的道德责任主体和创生性的伦理实体.组织所具备的这两大伦理特征,能较好地承担现代社会的伦理需求.组织伦理的研究可以帮助解决现代社会的伦理危机,实现伦理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