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芳桐 《学海》2004,(5):70-74
本文对泰州学派的英雄风格的形成 ,以及英雄行为的内在动力 ,进行了探讨 ,认为泰州的精神形成有弟子的精神认同 ,也有王艮思想的影响 ,认为泰州学派何心隐与朝廷官僚的斗争实质是话语权的斗争 ,而斗争的动力主要缘于他的权力欲望。并认为士大夫普遍存在的权力欲望是历代清议的动力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邹德涵乃阳明弟子邹守益之孙,江右王学后期重要人物之一,然目前学界对其理学思想几无研究。通过对其生平、学思历程和主要思想的总体考察,可知其学是在邹氏家学的熏陶和泰州学派师友的夹持下,以自己的体悟而成,所谓"以悟(即悟本体)为宗"也。总体上他由邹氏家学走向了泰州学派,反映了江右王学在晚明受泰州学风的影响,但在具体的工夫上,仍保留了不少家风。邹德涵融合二者形成了自家独特的风格:一方面强调良知现成说,一方面又重视工夫之紧切,从而克服了泰州学派后期出现的轻工夫、情识而荡之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王夫之与理学程朱派“成德之学”的比较中 ,突出王夫之“成德之学”依据现实的具体人性 ,采取“习与性成”的“性之德”的经验途径与方法 ,养成人的现实德性和人格 ,从而与理学程朱派的“成德之学”依据超越的本体心性 ,采取通过经验知识积累以激发先验本性的途径和方法 ,最终提升人的道德境界相区别。王夫之实现了中国传统“成德之学”从超验层面向经验层面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朱熹的易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是宋代理学的最高范畴,理学之得名即因这个范畴而来。“理”也叫做“道”,故理学亦名为道学。此道即《周易》所说的包括天地人在内的三才之道,此三才之道统称为性命之理。北宋五子作为理学的代表人物,同被列入道学传之中,皆以《易》为宗,致力于对此三才之道、性命之理的研究,因而就他们的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而言,也就具有理学的共同的特色。但是,在北宋五子中,周敦颐、邵雍的易学属于象数派,张载、二程的易学属于义理派,由于象数与义理判为两途,尽管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相互之间过从甚密,在易学思想上却是无法交流,不…  相似文献   

5.
为了纪念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逝世 460周年 ,由江苏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与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泰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承办的“泰州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期在江苏省泰州市隆重举行 ,来自美国、韩国、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及国内各地的专家、学者 80余人出席大会。现就会议讨论中的问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古代社会思潮迭起,思想史研究向人们展示,一种社会思潮,一种理论体系,总有其中心思想或中心议题。宋明理学的主旨是什么?历来有不同说法,或谓“义理”,或谓“本体”,或谓“心性”,或谓“性命与天道”。应该说,这些说法都是有一定根据的。理学与汉唐以来学术不同的是,它既不是章句之学,也不是词章之学,更不是时文科举之学,而是寻求义理之学。理学家讲学的目的在于穷理求道,因此称理学主旨为“义理”是不足为怪的。理学家大都讲本体,谈心性、论天道,而且这些范畴都是理学家非常重视的问题,甚至可以说都是理学根本的、首要的问题。但把这些归结为理学的中心议题,似乎还不太完满。我经过研究,觉得把理学的主旨概括为“本体与工夫”,也许会更符合实际些。如果这样确立理学主旨,既可体现理学的宇宙论、存在论、心性论、境界说,也可以包含理学的认识论、修养论,乃至审美和心理建设,使理学研究更贴近其本来风貌。  相似文献   

7.
“理和气是道学中两个最重要的范畴”①,基本上可说是包括朱熹理学在内的整个宋明理学的形上学基础。朱熹对理、气与礼乐在形上与形下两个层面的联系,及其在礼学体系中的意义的认识,则构成了他的礼学形上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并且由之在其礼学和理学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使二者在哲学基础方面具有了同一性。  相似文献   

8.
自王阳明提出良知之说,其后学形成了“现成”和“工夫”两大系统,包含五个流派。在“现成”一系中,有以王畿为代表的主张本体虚无说的“虚无派”,有以王艮的泰州学派为代表主张“百姓日用即是道”的“日用派”。这二派的差异只是对体用关系的不同解释和发挥,本质上都信任现成良知、取消修养工夫,但又体现了人的觉醒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否定。在“工夫”一系中,“主静派”以聂豹为代表创归寂之说。“主敬派”以邹守益等为代表,主张“以敬事为纲领”而“戒惧慎独”,以程朱的“主敬”救正阳明后学之偏,对顾宪成,高攀龙、刘崇周、黄宗羲都有影响。“主事派”以钱德洪、欧阳德等为代表,倾向于王阳明晚年的“事上磨炼”说,且以工夫取代本体,为后来的经世之学奠定基础。五派之中,唯“主事派”与“主敬派”尚能跟上时代步伐。以上的各种现实主义倾向到清初渐渐汇合成一大思潮,形成了中国思想启蒙的第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9.
消解程朱理学形而上学,回归生活世界本身,创构一种为愚夫愚妇能知能行的"生活儒学",是明代心学之主要问题意识所在。心学从阳明学向泰州学的展开正好为我们呈现了"生活儒学"从理论建构到落实实践的完整过程。王阳明以"心即理"、"致良知"为要的良知学,确立了心学生活化、民间化的理论基调;王艮开创的泰州学派以订定乡约民规,开展平民教育等乡村建设实践将心学价值推向民间。从理论建构到实践应用,从愚夫愚妇能知到庶民大众来行,标志着明代"生活儒学"的真正完成。  相似文献   

10.
明初,王守仁时的思想界较少关注杨简,随着嘉靖以后王学的兴起,杨简成为了王学后学讨论的重点。王畿从本体论的角度,将杨简的"不起意"与"四无论"结合起来,论证了"无意"就是"无善无恶意之动"。季本等人则从功夫实践的角度批评王畿对"不起意"的诠释。泰州学派将"心之精神"诠释为"百姓日用之心",使"心之精神谓之圣"成为泰州学派倡导的"满街都是圣人"的注脚。到刘宗周时,王学后学由以往的本体派和功夫派的两极对立,走向了本体与功夫的融合,刘宗周对杨简思想的评价也是这一做法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