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毕业那年,赶上经济危机,本来就没有多少工作机会的城市,一时间更是人才济济。对于未来,我并没有多少奢望,只希望能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让自己独立起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那天,我又一次垂头丧气地从招聘会回来。刚坐下,就接到家里的电话,让我回家过端午节。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很久没有给家里打电话了,心里面不禁涌出一  相似文献   

2.
你对自己说过多少次"唉,我看我没有天分,还是算了吧",这句话通常被用来当做宣告某一段努力完全失败的休止符。天分有那么重要吗?一位被称为音乐神童,长大后在音乐方面有相当成就的大提琴手,他否认自己是个天才。在他的成功之中,天分占了多少比例?"我想,20%不到吧……不过,这20%当中,我那从小就逼我学琴、不让我出去玩的妈妈,大概贡献了15%以上。"天分确实因人而异,但我们常高估了它的影响力。一位园艺高手指着一株几乎生气全无的盆景  相似文献   

3.
通常,每当我与人到中年的老公缠绵无限达到至美境界的时候,他会情不自禁地像自问又像问我:我们这样美妙如仙的时刻不知还有多少?我真怕,怕老了再也不行了。可能这样的时刻是做一次少一次了,等我老了享受不到这欲醉欲仙的时分还有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4.
无碍的信海     
但愿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常怀感激之情、借人爱物之心和谦虚谨慎的态度。一学会谛视内心佛教的赞美歌《在风雨中》是一首将佛陀教诲的根本意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出来了的好作品,它不知激励了多少人的勇猛精进,唤了多少人慈悲之心。这部赞美歌使佛光直接映照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词作者长田恒雄先生于1977年3月病逝,生前他对我多有关照和教引。在他卧病在床时,我多次去探望他。一次他对我说:“我的病是我自己做的业,正因为是自己做下的病,所以只有自己去疼爱它,和它友好相处了。正如手、足、眼、头等一样,这个病也是我这…  相似文献   

5.
小草盛悟     
春的使者按着时令将它的芬芳吹人人的鼻孔,我漫步在林间的石径贪婪地吮吸着春的芳香。忽然,石径中一丝亮绿映入我的眼帘:路面上的石头已被磨平,它在石缝中倔强地昂着头。我注视着它,许久以来被捆绑的心顿觉轻松。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沉思…… 这幼小的生命不知被践踏了多少次,经历了多少的挣扎才将它的绿色展现出来。我自问:人的心境为何很容易被环境牵制而人却不能常逆风而进?人为什么总是会很容易忘记别人的恩,却又多牢记别人的亏欠;为何不能对人常存感恩,却常多存怨气……多少的人生活在这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的痛苦之中。  相似文献   

6.
今晚,阿洁又向我描述了她心中渴望已久的梦:“我想过一种温馨而安宁的生活。那时候我既有了你这样疼我、爱我的丈夫,也有了聪颖的孩子,我们一家人同甘共苦,在一种温柔的爱心和关怀中共同生活着……”望着阿洁眸子里闪耀着异常的兴奋的光芒,我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7.
倪光道 《天风》2001,(1):32
有位弟兄对我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经过了多少的无奈和茫然,失去了许多的祝福和快乐,同时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感受。似乎失去,其实又是得到;似乎刚强,又是软弱的,说到底就是不明白。 实际上,有这种光景,正显明在主的造就之中,有感觉,有体会,却又感到惘然。这是对属灵的经历不很明白的结果。您要知道,“似乎”是自己的感觉,“却是”则是灵里的知觉。自己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赵乾坤 《天风》2022,(4):53-54
<正>午后,阳光透过窗纱,细细碎碎地洒在身上,我坐在窗边,静静读书。这是一本名为《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的传记,是一本非常宝贵的书,我仅仅看着书封面上德兰修女满是皱纹的脸庞、朴素的穿着、坚定但充满爱的眼神,就被深深地吸引。初读它,是为了完成“教牧每月读一本书”的任务;但读后,却如获至宝,它成为了我的心头所爱。不知多少次我被莫名震撼,也不知多少次,我因被深深感动而流下热泪。  相似文献   

9.
自从我的高祖查尔斯·达尔文否定了上帝创造万物的圣经理论之后,就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后代。几乎每个人在进化中都占有一席位置。在极其细微的进化过程中,人们总是津津乐道地与自己的前辈比较身材高了多少,是不是更漂亮了,财富又多了多少。如果我们一辈子平平淡淡,没有闪光之处,上述的比较至少表明我们比前辈退步  相似文献   

10.
陈林芳 《天风》2001,(12):33
“自从认识了慈爱的主,才感到自己的丑陋,他教导我们怎样做人、引我走上永生之路。”这首歌不知陪我走过多少日日夜夜。 记得以前别人曾劝说“信主”,听后觉得很可笑;但是在一次丈夫夜晚下班发现公路上出了事故,回家后跟我说了这件事,我还安慰了他,可是到后来自己不知为什么越来越拍,整个一晚上没合眼,第二天情绪不住,几天吃不下饭,没办法只好去找医生,说受了惊吓,吃了几颗安神丸也见见好,最后有人说去信主吧!感谢主,有一姊妹说:  相似文献   

11.
焦虑与学习     
一、什么是焦虑“前些时候,学校举行时事知识测验,我不以为然,认定不会难倒我。……等我拿到试题,呀,课本上的知识在哪儿呢?怎么竟是些我不知道的?我这个平常连新闻都不听的人,一下子傻了眼,心急火燎,却又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轻松自如地答完了。我这儿还是白卷一张。”这是一位初中学生对一次测验的回顾,他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在时事测验过程中的情绪状态。这就是一种焦虑。  相似文献   

12.
我就是我     
躲开白日的喧器,独自坐在教室的一隅,用冷静的思维扫描自己,审视自己,我平生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我就是我。我出生时,由于上帝吝啬,造物主把我造成了一幅精瘦的模样;由于成长于黄色的土地上,热情的太阳又烤就了我一张黑黝黝的脸,黑而瘦,这就是我的轮廓,它注定了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段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翟水、李雪、杨柳榭、叶星四位同志写了一本《纪律——人生的轨道》。他们希望我写一篇序言。我虽然感到最近写序言已经成了我的一个负担,因为你既然写了一篇序,就要负一点责任,对这个问题要多少研究一下,而事实上我又没有可能拿出那么多时间来对许多问题都去研究。这就产生了矛盾,有的序就只能不写,或者说得准确些,是写不出来。因此,也不免得罪一些朋友。但这一次我却很愿意借此机会来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14.
清晨的声音     
这是一个幽静的山谷,惊喜的我在其间漫游。带着野花的芬芳,听着溪水的欢歌,共鸟儿到更深处寻仙人的行踪。这是一个沉静的古潭,一弯新月轻轻地印在潭水上,疲惫的我静静地倚在树下,同花儿一起做着明天那万紫千红的梦。这是一种奇妙的声音,唤出一个令我着迷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二月二十四日 星期二 晚自习打开语文课本,才发现陈虹又将我的情书退回了。 这是第三次。 我不承认自己没有魅力,我坚信自己的感觉没错,虹对我确有那个意思,退信正是虹对我的独特考验方式。只有经得起考验的才是真正的爱情。  相似文献   

16.
希望是火,失望是烟。生活便总是一边点着火,一边又冒着烟。有时理想和现实总是相距那么遥远,多少次筑起的梦想堡垒,被现实一次次地摧毁,要明白困难和不顺是在所难免,少一些失落,多一份清醒,给自己一份执著。人生不相信眼泪,命运鄙视懦  相似文献   

17.
正一次,乾隆问刘墉:"京师九门,每天出多少人,进多少人?"刘墉回答:"两人。"乾隆觉得诧异,刘墉解释道:"万岁,我说的不是两个人,而是两种人,男人和女人。"乾隆又问:"那我大清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说生一人,死十二人,接着告诉乾隆他是按属相说的。譬如今年是马年,出生的人无论数量多寡都属马;而不管多少人  相似文献   

18.
很高兴能在MBA阶段选修到表达性艺术治疗这门课,因为我对心理学相关的课程一直都比较感兴趣,同时又渴望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自己和他人。通过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的八次课,我也从最初的迷茫状态慢慢开始对自己有了模糊的印象,进而能够重新认识自己,对人生有了新的认知。下面是我选取的两次课程的内容和作品,回过头来解析作画的过程和心理感悟。  相似文献   

19.
醒悟的浪子     
曹惠云 《天风》1997,(8):41-42
“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路15:17—19) “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15:24,32) 今年新春,伊川县城关教会又一浪子回来了,他痛悔自己“离家出走”的所作所为。  相似文献   

20.
醒悟的浪子     
“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路15:17—19) “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15:24,32) 今年新春,伊川县城关教会又一浪子回来了,他痛悔自己“离家出走”的所作所为,他向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